-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四川省攀枝花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考试题(解析版)
攀枝花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 1.史书记载:周人坚持“尊尊而亲亲”的原则,以礼治天下。周王照例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或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或叔舅。这反映出 A. 血缘关系维系王权 B. 宗法制具有开放性 C. 周王推行礼法并用 D. 周王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A 【解析】 根据“周王照例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或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或叔舅”可知体现了周王与诸侯之间的血缘关系,说明当时周王以血缘关系维系王权,故选A项;宗法制具有开放性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法”的内容,排除C项;周代并没有形成中央集权,排除D项。 2.下表为汉代各农耕区劳动生产率比较表,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农耕区域 年人均耕田数 平均亩产量 粮食总收入量 南方农耕区 23小亩 1.37石 32石 中原农耕区 30小亩 1.5石 45石 西北农垦区 74小亩 0.4石 29石 A. 南方地区田庄经济发展迅速 B. 西北地区土地集中现象严重 C. 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D. 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 【答案】C 【解析】 由表格内容可知看出中原农耕区的平均亩产量最高,领先于南方农耕区和西北农垦区,说明中原地区的农业耕作技术领先,故选C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南方地区田庄经济发展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西北农垦区的农业生产情况,无法体现土地兼并,排除B项;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水平有影响,但“决定”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3.玄学,是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融合儒家经义后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想,其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玄学的出现反映出当时 A. 老庄学说占据主流地位 B. 社会剧烈动荡政治黑暗 C. 思想领域出现三教合一 D. 商品经济冲击传统思想 【答案】B 【解析】 根据“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可知体现了消极避世的思想,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当时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所致,故选B项;中国古代占据主流地位的是儒家思想,排除A项;三教合一出现于唐宋时期,排除C项;材料中的现象是社会动荡和政治黑暗所致,并非是商品经济的冲击,排除D项。 4.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材料表明 A. 科举及第的都是才德兼备的政治人才 B. 当时社会对科举及第崇拜的价值取向 C. 科举制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 D. 佛学经典已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一 【答案】B 【解析】 对举人和进士的推崇反映了时人对科举及第的崇拜,是当时社会价值取向的表现,故选B项;科举及第的并不一定都是才德兼备,排除A项;科举制有利于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但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C项;佛学经典不是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一,排除D项。 5.百官父母之丧,称丁忧。洪武八年(1375年),诏百官闻父母丧,不待报即可奔丧,并解职守制三年;匿不举哀或不离职者,过期则发配为民;守制期满再起用时还要进行考核。丁忧时如工作需要,皇帝可以“夺情”令其继续任职。这些规定 A. 反映出孝道思想主导了官僚思维 B. 表明忠孝是考核官员的主要标准 C. 体现了明代政治与伦理相互结合 D. 说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答案】C 【解析】 官员遭遇父母之丧必须丁忧,体现了孝道伦理的思想。不按制丁忧的官员要受到惩罚,因为工作需要皇帝可以“夺情”,体现了明代政治和孝道伦理的结合,故选C项;孝道影响官僚思想,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官员的考核标准,排除B 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D项。 6.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 A. 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 B. 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 C. 表明地主阶级对开埠都大力支持 D. 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答案】D 【解析】 清末自开商埠是在1898年以后,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种转变是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以后,这种转变符合了近代社会转型和发展的需求,故选D项;此时洋务运动已经失败,排除A项;清政府自开商埠不能体现列强侵略的加深,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地主阶级对开商埠都持大力支持态度,排除C项。 7.甲午战败之后,满族人士寿富、盛昱等人言论已超越“满汉畛域”,呼吁各民族团结御侮;民国建立后,人们有意识使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政党、团体等都是如此;五四时期,“中华民族”概念更是贯穿于言论和行动中。这体现了 A. 近代思想与社会政治具有联动性 B. 满汉民族差异已经消失 C. 政权变更引发民族认同 D. 资产阶级政党主导了思想的变迁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由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国人在救亡图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民族国家的理念,体现了近代思想与社会政治具有联动性,故A项正确;满汉民族差异已经消失的说法错误,且与题干无关,排除B。由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国人在救亡图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民族认同,排除C;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资产阶级政党的作用,故D项是对题干的片面解读,排除。 8.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章“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世界无产者的觉悟,计分二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其意为 A. 关注工人运动 B. 声援五四运动 C. 促成国共合作 D. 号召武装暴动 【答案】A 【解析】 根据“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可知陈独秀强调了工人的重要性,是在关注工人运动,故选A项;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B项;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排除C项;陈独秀是在关注工人运动,而非号召武装暴动,排除D项。 9.抗战期间,许多外国人纷纷涌进中国西北,来到中国共产党已经建立的抗日大本营延安,其中美国人是这一时期最多的,有数十人。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A. 美国政府极力支持国共合作 B. 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国际普遍认可 C. 中共在抗战中地位日益重要 D. 中国战场是抗击法西斯的主要战场 【答案】C 【解析】 抗战期间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共的抗日大本营延安,说明中共的抗日活动引起了国际关注,中共在抗战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美国政府对国共合作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只能说明中共的抗日活动引起关注,并不能据此说明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排除B项;材料没有没有涉及中国战场的地位,排除D项。 10.下表是1947年2月上海《大公报》对586位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统计 问题 赞成人数 反对人数 对美军驻华的态度 4 538 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 61 464 对民国宪法的态度 124 381 对内战的态度 34 535 该调查说明 A. 中共在内战中已占上风 B. 《大公报》坚决反对国共内战 C. 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 D. 民众失去对国民政府的信任 【答案】D 【解析】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多数民众对美军驻华、美国现行对华政策、对民国宪法和内战持反对态度,结合“1947年2月” 和所学内容可知,这反映了当时民众对国民政府失去了信任,故选D项;由民众政治态度上看不出中共在内战中已经占据上风和美国的政策,排除AC项;《大公报》是做了一次民意调查,没有体现《大公报》的立场,排除B项。 11.1961年初,毛泽东对安徽试行“责任田”的情况表示支持。到8月中旬,安徽省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的生产队占全省的70.8%。1961年底,全国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约占总数的20%。这说明 A. 安徽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国家依据经济情况进行小范围调整 C. 安徽经济体制改革引起全国性改革 D. 实行包产到户具有小资产阶级性质 【答案】B 【解析】 60年代初,全国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只占总数的20%,由此可以说明当时包产到户的实施是小范围的,故选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在70年代,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A项;当时安徽是试行包产到户,并不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排除C项;包产到户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不能说具有小资产阶级性质,排除D项。 12.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粮票和油票。到1993年底,全国95%以上的市县停止粮票的流通,完成了放开粮价的改革。粮票到1993年才停止流通说明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渐进前行 D. 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3停止流通粮票说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在渐进前行,故选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80年代就已经展开,排除A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多种经济成分的内容,排除B项;1993年粮票停止流通之前我国就开始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开始”的说法有误,排除D项。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推行盐铁官营,对于食盐的生产,实行“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即由国家统一招募煮盐的户主,盐户负担煮盐费用,官府只提供煮盐的“牢盆”,政府收购和销售煮成的盐。设立“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对地方盐业生产和流通进行指导和监督,完全杜绝私人售卖的可能性。 ——摘编自王玉《盐铁官营政策分析》 材料二 明朝,北部军事频繁,军队急需粮饷,政府“召商输粮而与之盐”,“如此则转输之费省,而军储之用充矣”。此后,盐利巨大,私盐贩卖更加猖獗。“清之盐法,大率因明制而损益之”,顺治时对井盐的生产,允许自由开凿,康熙则公开承认百姓自由开凿的盐井为其私产,但盐业生产者所生产的食盐必须卖给清政府特许的商人。 ——摘编自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等 材料三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接管盐场之后,针对场盐壅积、生产瘫痪的问题,各盐务机关以公盐带头赶运、限期催促商运等方式打开销路。对盐场生产,按“劳资两利”的原则,扶持成本低、产量高、质量好的盐滩、井灶恢复生产,在此基础上实行统购包销,提高收购价格,调动盐商的生产积极性。对资本、人员较多及生产设备较好,生产规模较大的私人资本主义制盐企业,在资方提出公私合营的申请后,经政府批准加入公股;对分散、生产规模较小的盐场,先联营,创造条件,再实行公私合营。“一五”期间,共完成盐业基本建设投资8000万元,投资20个项目。1957年产盐827.6万吨,实现盐税收入63100万元。在这期间,盐化工产品也有较大增长,氯化钾产量5846吨,溴素产量286.6吨。 ——摘编自程龙刚《新中国盐业生产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到明清盐业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50年代新中国盐业改革的特征和意义。 【答案】(1)变化:汉代产销完全由政府控制,明朝有条件的部分开放盐业销售,清代允许盐业自由生产,但销售仍受控制。 原因:适应军事斗争需要;为增加财政收入;解决私盐泛滥,稳定社会秩序;顺应商品经济发展 (2)特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充分调动盐商生产积极性;逐步改变所有制形式;扩大盐业的应用领域意义:促进盐业生产的恢复发展;赢得人民对新生政权的拥护;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扩大盐业应用领域,有利于经济发展 【解析】 (1)根据“汉武帝时期推行盐铁官营”、“军队急需粮饷,政府‘召商输粮而与之盐’,‘如此则转输之费省,而军储之用充矣’”、“盐业生产者所生产的食盐必须卖给清政府特许的商人”等内容可知从汉代到明清盐业政策的变化主要是从由政府完全控制到有条件的部分开放再到允许自由生产,但控制销售。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可从适应军事斗争需要、增加政府收入、解决私盐泛滥、稳定社会秩序以及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总结概括。 (2)特征:根据“公盐带头赶运、限期催促商运等方式打开销路”、“按‘劳资两利’的原则,扶持成本低、产量高、质量好的盐滩、井灶恢复生产,在此基础上实行统购包销,提高收购价格,调动盐商的生产积极性。对资本、人员较多及生产设备较好,生产规模较大的私人资本主义制盐企业,在资方提出公私合营的申请后,经政府批准加入公股;对分散、生产规模较小的盐场,先联营,创造条件,再实行公私合营”等内容可以看出50年代新中国盐业改革的特征是政府主导,调动生产积极性、改变所有制形式、扩大盐业的应用领域。意义: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主要体现在促进盐业生产的恢复、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推动经济发展、赢得人民拥护等方面上。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是无一息不变的,人,因其感觉迟钝,或许有感觉而行为濡滞之故,非到外界变动,积微成著,使其感觉困难时,不肯加以理会,设法应付。正和我们住的屋子,非到除夕不肯加以扫除,以致尘埃堆积,扫除时不得不大费其力一样。 ——摘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比较图1、图2,从上述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中国史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论题:领导人对待对外开放态度关乎国家发展。 说明:乾隆皇帝因当时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发达,受儒家重义轻利思想影响,以“天朝上国”自居,对对外开放持消极态度。拒绝马戛尔尼通商、建交请求,推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在近代成为列强侵略对象,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科学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提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定对外开放为基本国策。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一个有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21世纪,中共领导人坚持对外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嘱目的成就,国家经济蒸蒸日上,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以上史实说明国家领导人对待对外开放的态度,直接影响国家的对外政策,影响国家的发展。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应该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提取相应论点,再根据论点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证。如根据两幅图画的内容可知,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拒绝了英国提出的通商的要求,而邓小平会见德国总理则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对外的改革开放,由此可知领导人对待开放的态度影响到国家的发展。结合清代闭关锁国和新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做到史实引用准确,论证严密,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15.材料 宋初鉴于唐末藩镇割据,道名存实亡,“藩臣擅有财权,不归王府”之大弊,乃仿唐道制划分地方为路,属一级行政区。路的设置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不设单一行政首长,分别由漕司掌行政财赋、宪司掌刑狱、帅司掌兵事、仓司掌常平茶盐。宋初,路的区域划分大体以交通路线(河流流域)为主干,如沅水流域在唐代分属两个不同行政区,到宋时则将沅水和澧水流域隶属于同一路。宋徽宗崇宁年间,全国共设24路,其中南方15路共1118万余户,北方9路共538万余户。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朝官兼任,属于差遣性质,所谓“以京、朝官权知,三年一替”。 ——摘编自曹尔琴《宋代行政区划的设置与分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地方一级行政区调整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地方行政管理调整的原因。 【答案】(1)特点:创设新的地方行政机构——路;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地方一级行政区(路是虚设行政区);路的区划突出自然地理因素;分化地方事权,削弱地方权力;顺应经济重心南移趋势; (2)原因:鉴于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对经济重心之地的控制,巩固其统治 【解析】 (1)根据“仿唐道制划分地方为路”、“不设单一行政首长,分别由漕司掌行政财赋、宪司掌刑狱、帅司掌兵事、仓司掌常平茶盐”、“路区域划分大体以交通路线(河流流域)为主干”等内容可知宋代地方一级行政区划调整的特点是创设新的地方行政机构,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地方以及行政区,突出自然地理因素,分化地方事权,削弱地方权力等。 (2)根据“宋初鉴于唐末藩镇割据,道名存实亡,‘藩臣擅有财权,不归王府’之大弊”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原因主要是吸取唐朝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经济重心地区的控制,最终是为了巩固统治。 16.材料 屠守锷,火箭总体设计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7年,学成回国的屠守锷受聂荣臻邀请参与研究我国第一枚地空导弹和地地导弹。期间,苏联撤走专家,他临危受命,全面主持技术工作。1964年开始,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连续8次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5年,中央决定:尽快把中国的首枚远程导弹搞出来,并由屠守锷担任总设计师。面对政治上的困境,周总理发出指示:要在政治上保护这批搞国防科研的专家,必要时可以用武力保护。1980年5月18日,我国专家自行研制的洲际运载火箭试验圆满成功,震惊世界。屠守锷一生从事导弹与火箭总体技术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工作,倡导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火箭打入国际市场,提出了关于导弹与航天科技发展战略的建议。1998年,他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立“宏志清寒助学金”,作为帮助勤奋好学、愿为中国航空事业而学、家境贫困学生的奖励基金。 ——摘编自杨建《屠守锷:伏首耕天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屠守锷在国防建设上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同一时期以屠守锷为代表的科学家取得成就的原因。 【答案】(1)贡献:自主研发、打破西方技术垄断;发展导弹与火箭技术理论;对导弹与航天技术的发展战略制定发挥作用;鼓励和资助国防人才培养; (2)原因:国防建设的需要;周恩来等领导人的重视和保护;报效祖国、热爱科学的个人精神;新中国的建立和国家的发展 【解析】 (1)根据“屠守锷一生从事导弹与火箭总体技术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工作,倡导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火箭打入国际市场,提出了关于导弹与航天科技发展战略的建议”、“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立‘宏志清寒助学金’”等内容可知屠守锷在国防上的贡献主要表现为打破西方技术垄断、发展导弹与火箭技术理论、对导弹与航天技术的发展战略发挥作用、鼓励自主国防人才培养等。 (2)根据“要在政治上保护这批搞国防科研的专家,必要时可以用武力保护”等内容并结合所学可从国防建设需要、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保护、个人精神、新中国的建立和国家发展的角度总结概括其取得成就的原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