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两宋时期运河走向基本如隋朝,流经当时的三京(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商丘)。三京地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元朝以来,运河南北取直线而走,三京逐渐衰落。这说明 ‎ ‎ A. 自然环境的变迁影响经济发展 B. 大运河在封建国家的地位非常重要 C. 政治因素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D. 大运河促进了沿岸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2.“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这段话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 A. 欧洲人口大量移居美洲 B. 各地联系逐步加强 C. 隔绝状态被完全被打破 D. 移民促进文化交流 ‎3.“哥伦布的功绩恰恰在于他打开了世界市场,而世界市场的建立则大大推进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材料认为哥伦布的功绩在于 A. 加速西欧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B. 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C. 客观上有利于整体世界的形成 D. 加速了西班牙向资本主义转型 ‎4.宋朝负责丝织的绫锦院,在宋太宗端拱元年有织工1034人,宋真宗咸平年间拥有锦绮机400余张。宋徽宗崇宁三年建立了文绣院,招收刺工300人。东京还有与纺织紧密相关的西内、东内染院,西内染院有工匠613人。这表明当时 A. 出现从事纺织业的专业户 B. 民营手工业发展非常迅速 C. 官营手工业生产效率较高 D. 官营手工业规模大分工细 ‎5.20世纪初,在美国各重要工业部门中,福特、洛克菲勒、摩根等集闭的生产比重分別占汽车、石油、钢铁行业的50%、95%、66%,形成了各部门的所谓“大王”。这些“大王”反映出美国 A. 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B. 自由放任政策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 C. 垄断组织在经济的发展中作用突显 D. 已经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6.葡萄牙历史学家巴若斯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下列有关这个“突兀的海角”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承载着欧洲人去寻金的梦想 B. 记录着航海家前赴后继的征程 C. 见证了世界殖民霸权的兴衰 D. 控诉着黑奴贸易的残酷和血腥 ‎7.《东京梦华录》卷三记载:“马行北去旧封丘门外……新封丘门大街两边民户铺席外,……至门约十里余,其余坊巷院落纵横万数,莫知纪极。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上述材料直接体现的历史信息有 ‎ ‎①商业活动打破空间限制 ②商业市场内有较为完备的服务设施 ‎ ‎③北宋都城的商业繁荣 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8.下表是民国初年统计的国内若干个地区的农村消费情况统计数据,该数据反映出的主要结论是 A. 北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 B. 中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 C. 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影响 D. 自然经济解体存在不平衡性 ‎9.《中国通史》记载:“同治六年(1867)外国棉纱、棉布进口总值仅1376万两,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增长到5209万两(海关两),增长了近3倍。这样,与农业相结合的家庭棉纺织业,终究抵挡不住外国机制棉纺织品的冲击,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各省开始解体。”这客观上有利于 A. 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 B. 洋务军事企业的发展 C.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0.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准备实行废银两改银元的金融改革。据资耀华回忆:当时银号、钱庄坚决要求慎重处理,新式银行则一直要求早日实行,而外资银行则明确表示赞成。1933年4月1日,废两改元的法令正式实施。这一政策最终能得以出台,究其根源在于 A.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客观要求 B. 中国民族工业迅猛发展的迫切需要 C. 西方列强统一中国金融市场的努力 D. 民国政府控制金融、巧取豪夺的图谋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指( ) ①“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展到每个城市、村庄和家庭” ②“削弱陈旧的家庭体制、结束妇女的低下地位” ‎ ‎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十一届三中全会要求,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着手把大部分职权交给企业性的公司,按经济规律办事。以此为开端,我国 A. 加强了计划经济体制 B. 经济所有制发生了根本转变 C. 开始探索新时期经济发展规律 D. 国有企业首次获得发展机遇 ‎13.1978年12月,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不能到处都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农民有了粮食,就都好解决了。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天下就大定了。”材料说明中央将 A. 增加粮食的供应 B. 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C. 变革土地所有制 D.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14.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深受欧美文化的影响 B. 体现了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 C. 是国人文明程度不一的表现 D. 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15.1985年,撒切尔夫人的政府镇压了一场持续一年之久的煤矿工人罢工,矿工被迫接受了彻底的矿场关闭。被一些媒体称为“英国和世界工人的死敌”。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近代英国具有多次反对资本主义罢工斗争的优良历史传统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激化了少数资本家和多数工人之间的矛盾 C. “滞涨”引发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必然结果 D. 非私有化和福利化措施造成的消极影响 ‎16.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外国媒体资本规模及其强势霸权的冲击,我国近代报业幡然醒悟,改良派与革命资产阶级报业纷纷出笼,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运作模式与近代国际接轨。下列对中国人办报活动评价,你认为哪一项不正确 A.外国人在华的报刊,总体上是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服务的 B.其本身是近代文明的一种表现和近代文化的载体 C.推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外报也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物质基础 ‎ D.主观上传播西方民主自由,推动了西方文明的传播 ‎17.纵观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历程,可以看到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下列有关铁路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冲击了传统社会 B. 促使中国由传统的农耕社会向近代化过渡 C. 催生新的经济理念,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D. 界定着新旧,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 ‎18.“(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C.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 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19.下图为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的一幅题为“推广玉米种植,提高粮食产量”的宣传画,反映了当时苏联 A.调整农业政策以保证重工业生产 ‎ B.努力增加粮食产量并与美国竞争 C.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 D.发展高效农业以扩大对外贸易量 ‎20.据统计,美国在18世纪的后半期,农业人口占40%以上……到19世纪末,农业人口减到5%左右,工业人口已经超过了农业人口……到20世纪50年代,大概1954年的前后,从事信息行业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工业人口。这组数据直接说明 A. 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 B. 劳动力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 美国将更多的第一、二产业转移到西欧发达国家 D. 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21.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深陷旧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 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 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C. 仍然实行集体农庄 D. 没有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22.下面为1932~1942年美国失业人数变化情况示意图,由图可知,这一时期美国 A. 经济危机不断加剧 B. 富裕阶层对新政的抵制 C. 工人政治地位提高 D. 新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3.有学者认为:“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后者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下列表现分别符合这“两个方向”的是:‎ A. 实行“混合经济”和建立欧共体 B. 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和建立联合国 C. 罗斯福新政和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D. 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4.斯大林是一位杰出的人物,赢得了他所生活的我们这个残酷时代的敬仰……斯大林接手的是一个犁耕手种、落后的俄国,而留下的却是装备有原子武器的苏联。”斯大林受到英国首相丘吉尔这样的评价,主要是因为 A. 斯大林模式促成了苏联的腾飞 B. 斯大林使苏联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C. 英国与苏联同是反法西斯国家 D. 斯大林克服了苏联经济发展的弊端 ‎25.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 A. 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B. 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C. 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D. 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1978年12月,陈云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不能到处都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农民有了粮食,棉花、副食品、油、糖和其他经济作物就都好解决了。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口稳定了,天下就大定了。”‎ 材料二:1998年,江泽民在安徽农村考察时指出:“改革从农村开始不是偶然的,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的困境决定的……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吃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事,不改革已经没有出路了。”‎ ‎⑴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 ‎⑵结合今日农村的变化,说明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19 世纪中期,没有人会怀疑英国的强大;约1/4的全球人口都是大英帝国的子民,其领土面积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而自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后,更让英国成为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这就是第一届世博会开幕时的英国。‎ 材料二 工业革命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这些国家加紧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加深了当地贫穷落后。同时将先进的生产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冲击了这些地区的旧制度。‎ 材料三 1926年,中国参加美国费城世博会。此后,因战乱连年,民不聊生,中国遂与世博会无缘。直到1982年,新中国首次参加美国举办的诺克斯维尔世博会。‎ ‎——材料一、二、三均摘自世博网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条件有哪些?(不得照抄原文)‎ ‎(2)请归纳材料二反映的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遂与世博会无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对我国“遂与世博会无缘”有何感想?‎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我们已经决定,我们要站稳脚跟,通过严格减少政府开支和增加税收,直到我们达到预算的平衡为止,以使美国政府的信用坚不可摧。我们已经决定,如果需要,我们应把这样建立起来的坚不可摧的政府全部信用,用来帮助私人机构以保护债权人和我国人民的储蓄。我们已经决定,在联邦储蓄体系范围内做些调整,以使我们的黄金在贸易中发挥经济作用。同时,我们将保持关元在美国每个城市和世界中的可靠价值;我们将扩大信用以抵消由于我国人民贮藏和外国人提款带来的收缩。我们还决定,联邦政府在保持那些贫困的地方社区问题上要发挥作用,我们还将以政府的信贷援助,通过有利可图的建设工程来增加就业。‎ ‎——摘自胡佛《在艾奥瓦州得梅因演说谈大萧条形势》(1932年10月4日)‎ 材料二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一一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敌人入侵时一样。‎ 一一摘自罗斯福《就职演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胡佛总统的反危机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指出罗斯福为了“应付危机”采取了哪些措施?并简要 说明罗斯福新政主要特点是什么? ‎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C ‎2.B ‎3.C ‎4.D ‎5.C ‎6.D ‎7.A ‎8.D ‎9.D ‎10.B ‎11.A ‎12.C ‎13.B ‎14.D ‎15.C ‎16.D ‎17.D ‎18.C ‎19.C ‎ ‎20.A ‎21.D ‎22.D ‎23.A ‎24.A ‎25.B ‎26. (16分)‎ ‎(1)原因: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农村中的危害大于城市。.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已经开始改革试验,农村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趋势。(8分)‎ ‎(2)成就和问题:农村改革克服了平均主义,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中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改革后仍然是小农经济,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落后,实现农民富裕的目标还有很大难度。.农村经济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还很低,不能适应工业化发展的要求,需要开拓思路,探索新的改革措施。(8分)‎ ‎27. (18分)‎ ‎(1)条件:①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②完成工业革命。③成为世界经济强国。(6分)‎ ‎(2)影响:①工业革命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2分)‎ ‎②这些国家对亚、非、拉地区掠夺和剥削加剧既加深了当地的贫穷落后,又冲击了这些地区的旧制度。(2分)‎ ‎③将先进的生产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2分)‎ ‎(3)主要原因:战乱连年,民不聊生。(2分)‎ 感想:国家要独立,社会要稳定;应重视经济建设,重视科技;对外开放等等。‎ ‎(4分,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28. (16分)‎ ‎(1)简评:胡佛总统面对大危机,仍然坚持资产阶级自由放任主义,主张严格减少政府开支,维护金本位,保持预算平衡。但是,他的反危机措施显然已经不同于撒手不管的典型的自由放任政策,当然也不是大规模的国家干预政策,它是一种基本上不脱离自由放任原则,鼓励地方团体积极干预的尝试。虽然他的一些措施在当时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为时已晚,未能明显改变危机恶化的蔓延。(10分)‎ ‎(2)措施: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4分)‎ 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