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卷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卷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文、武等先王注重“敬德保民”、“明德慎罚”。春秋时期,孔子则从个体的人格修养出发,提出“修己安人”、“泛爱众而亲仁”,这反映了 A.个人道德修养的共同主张    B.重视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C.儒家伦理道德始于西周         D.仁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韩非子之学出于荀子,源本于儒家,而成为法家,又归本于道家,其最高理想为“君无为,法无不为”。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各派学说的吸收与融合 B.法家理论走向系统化 C.厉行法治的时代要求 D.文化成为权力的附庸 ‎3.董仲舒认为:君主统治百姓,让他们有欲望,但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让他们朴实,但不能没有欲望。有欲和无欲,各自都能得到满足,则君主之道就有了合适的尺度。材料反映了 A.天子应该关注百姓呼声、以德治民 B.为君之道一定要“存天理、灭人欲”‎ C.百姓的“欲望”应当符合三纲五常 D.百姓适当的利益追求利于君主专制 ‎4.三国时期,官学一蹶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王昶要求子孙“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家庭教育观可以反映出当时 A.儒家思想日益衰落 B.“贵儒”又“尊道”‎ C.传统文化走向断裂 D.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5.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经典名言道出了当时哲学家的使命。材料表明当时哲学家的真正使命是 A. 应对北宋初年社会危机重建汉代儒学统治地位 B. 彰显儒家文化继承者的家国情怀 C. 为构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奠定精神基础 D. 重新恢复先秦儒学民本思想构建理学的民生观念 ‎6.学者许倬云认为,朱子学的普及,使中国的社会结构经由学术和政治,维持了长期的稳定,停留不变。据此可知 A.朱熹的理学思想停滞了当时社会发展 B.朱熹的学术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需要 C.朱子学的普及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进步 D.学术发展有利于中国社会结构的稳定 ‎7.王阳明认为经典的权威是在吾心之良知的权威之下,如果阅读“六经”未能体认到良知,就如阅读过账簿并不等于拥有此财产一样是毫无用处的。这一主张 A.否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打破了理学的思想禁锢 C.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作用 D.肯定了儒学经典的价值 ‎8.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图1 传统社会治理结构 图2 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9.下图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该图呈现的发展趋势表明 西汉 东汉 魏晋 隋 唐 宋辽金 元 明 清 A. 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B. 两汉以前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小 C. 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妇女的贞节教育 D. 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积极塑造 ‎10.中国是诗的国度,每一时期都有内涵深厚、风格新异的优秀作品问世,都有文辞隽永的诗句流传。下列诗句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是 A.“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 B.“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C.“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1.唐朝吴道子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得完全一致;他在千福寺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吴道子的绘画 A.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 B.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C.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 D.代表了唐朝的绘画成就 ‎12.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个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 A.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 B.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 C.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 D.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 ‎13.珠算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对其记载最早见于汉代,但直到明代商人程大位编修《直指算法统宗》,才逐渐推广,并取代了传统的筹算法。珠算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的大力推动 B.传统筹算法的衰落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商人文化素质的提高 ‎14.《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材料认为《黄帝内经》‎ 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 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 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 ‎15.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有汴京、临安、成都、建阳(福建)四大中心。据史书记载,形成了“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宋时蜀刻甲天下”,“自宋到明六百年间,建阳书林擅天下之富”的局面。据此可知 A.印刷业的格局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毕昇改进印刷术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 C.四川制版技术精良导致了交子的出现 D.宋代印刷业发展推动了程朱理学兴起 ‎16.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 B.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 C.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 D.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 ‎17.“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个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据此可知,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 C.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D.思想统一,法律至上 ‎18.“文艺复兴时代的人士受中世纪先人们学识与艺术的恩惠,无疑的实在很多,而且,文艺复兴时代的人士们也无疑的与他们的祖先一样的笃信宗教,轻信人言,满怀阶级意识和封建思想。可是他们也是唯物论者、怀疑论者和个人主义,这些都是中世纪闻所未闻的。”这段话的主旨是 A. 文艺复兴运动完全摒弃中世纪思想文化 ‎ B. 文艺复兴运动呈现过渡时期的风格特点 C. 文艺复兴运动不可避免具有中世纪遗风 ‎ D.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已初具人文主义精神 ‎19.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要求追求个人的充分发展。他们崇尚“全才”,不仅重思辨和理论,还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这 A.反映了资本主义进入手工工场阶段 B.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C.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对禁欲主义 D.受到苏各拉底对他们的影响 ‎20.伊拉斯谟在16世纪初写的《愚人颂》中说:人生的幸福由“愚人”提供,快乐是“愚人”的调味品,“无知是最幸福的生活”。宗教狂和迷信狂不是真正的“愚人”,“愚人”对他们表示愤慨。这从侧面反映了 A.伊拉斯谟的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B.封建贵族对普通民众的压制 C.人们改变了对宗教的虔诚信仰 D.人们对于宗教权威的极大不满 ‎21.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22.与同时期法国相比,18世纪早期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进行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英法启蒙思想家出现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水平的差异 B.政治制度的差异 ‎ C.文化环境的差异 D.国际地位的差异 ‎23.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 B.贵族共和 C.君主立宪 D.君主专制 ‎24.恩格斯在论述法国启蒙运动时指出:“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迷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取代。……现代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这表明 A.社会主义者完全接受了启蒙思想 B.法国启蒙运动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社会主义理论继承与发展了启蒙思想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趋同 第II卷(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其中第26题25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5分)‎ ‎26.(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地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康德主张,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它体现了人类道德和人类幸福的一致性,自由既是人的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这种神圣的权利应该由“法律”来保证,使争取自由权利的努力不致被权势扼杀。……宪法应容许“最大可能的人类自由”,同时又使每个人的自由能够和其他人的自由相一致,并在适当的时候把“制度按照理念”建立起来。‎ ‎——摘编自陈乐民《康德论启蒙》‎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获得和保障自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经济、政治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康德认为启蒙的前提是什么?概括康德对“自由也是一种责任”观点的理解。(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卢梭和康德“自由观”的历史作用。(9分)‎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说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而中国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迈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提练出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28.(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代艺术创作形式上的古与今,风格上的雅与俗,内容上的情与理,都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汤显祖在戏剧《牡丹亭》中有意通过近乎荒诞的情节弘扬人的美好感情,表达反对宋明理学以理制情的思想倾向。“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如太仓张工部新、吴江沈吏部璟、无锡吴进士澄,时俱工度曲,每广坐命伎,即老优名娼俱皇遽失措,真不减江东公瑾。”这使戏曲创作更多地受到了雅文化的影响。昆曲后来在四大声腔中独领风骚,与文人剧作家的创作密不可分。‎ 材料二 明代戏曲创作对揭示以市井社会为中心的“世情”有了较大的开拓;对以知识阶层为中心的“性情”世界的抒发有所强化。当个性解放的思想以强劲姿态显现在舞台上时,由于观众的修养、身份不同,便形成了戏曲表演的“花部”与“雅部”之争。所谓“雅部”,仅指昆曲;所谓“花部”指昆曲之外的各种声腔剧种。卢前认为:“昆戏者,曲中之戏。花部者,戏中之曲。曲中戏者,以曲为主。戏中曲者,以戏为主。以曲为主者,其文辞合于士大夫之口;以戏为主者,本无与于文学之事。唯在能刻画描摹,技尽于场上。然其感动妇孺,不与案头文章相侔也。”“花部”与“雅部”之争 ,实则是为雅俗的对立与交融注入了新的内容。四大徽班进京,为后来被称为国剧的京剧奠定了基础。京剧的出现,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花雅之争”的结束,花部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而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京剧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间精神、南方精神与北方押韵,成为古代戏曲艺术的光辉总结。‎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昆曲艺术的主要特点及其出现的历史背景。(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雅部”与“花部”之争的文化影响。(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ADBC 6—10 BCCAB 11—15 BCCBA ‎16—20 BABBD 21—24 BBCC 二、非选择题 ‎26.参考答案 ‎(1)主张:通过暴力革命获得自由;按照社会契约建立政权,保障自由。背景: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政治上,法国深受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8分)‎ ‎(2)前提: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理解: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别人的自由;自由应该由法律或宪法来保证;要按照自由的理念建立新的社会制度。(8分)‎ ‎(3)促进思想解放;冲击封建专制统治,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动发生;影响公民法治社会的构建。(9分)‎ ‎27.参考答案 示例一 ‎ 观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特点。(2分)‎ 阐述: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大一统思想贯穿其中,从秦朝法家的大一统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在统一性中包含着多样性,例如董仲舒儒学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程朱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4分,每个方面2分)出现这样特点的主要原因有:中华文明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累;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等。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一特点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又有利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4分,任答4点即可得4分)‎ 总结: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辩证存在的特点,这是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华文明正是在这种文化的碰撞中不断发展的。(2分,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二 ‎ 观点: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呈现连续性与变革性相统一的特点。(2分)‎ 阐述: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仁政”、民本、忧患意识和以德教化等思想,例如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了“仁”的理念,孟子将其发展为“仁政”的理论。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例如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宋明理学完成了思辨化和哲学化,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提出了人民主权和经世致用等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新思想。(4分)出现这样特点的主要原因有: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具有延续性;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完善;政治文明、对外开放使中国传统文化在自身传承、积累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先进人物的不断探索。中国文化的与时俱进,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4分)‎ 总结: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不是简单重复,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兼收并蓄、突破自我、发展创新。(2分,言之有理即可)‎ ‎28.参考答案:‎ ‎(1)主要特点:昆曲是融诗、乐、歌、舞、戏为一体的表演艺术;昆曲唱腔优美,表演细腻,艺术思想文人化。(3分)历史背景:政治上:在君主专制统治下,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于是他们致力于通过文学艺术作品表达精神追求。经济上: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使新的社会观念和文化观念迅速传播。思想文化上:以戏曲形式表现“情”与“理”的冲突,反映了个性解放与理学压制的矛盾,满足了文人以情制理的思想倾向;对世情的关注成为世俗社会的文化渴望;丰富的物质生活与文艺形式,为昆曲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条件等。(6分)‎ ‎(2)文化影响:“花部”与“雅部”之争,是艺术思想与大众审美文化之争,推动了戏曲艺术的发展;戏曲在展现历史、传承文化,形成中国民间基本的价值观念与道德标准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戏曲从受压制的艺术发展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充当起社会改良的工具。(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