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烟台市2020届高三适应性练习(一)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山东省烟台市2020届高三适应性练习(一)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烟台市2020届高三适应性练习(一)‎ 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税租的特权,但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从中央派遣到封邑,并由“相”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 国君集权趋势开始出现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确立 C. 分封制被郡县制所取代 D. 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地位 ‎【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封君必须接受国君的名录,由国君派遣的“相”主管和掌握赵、秦等国封邑的治理和兵权,这体现的是国君的权力开始集中,因此A选项正确。BC选项是在秦朝,排除;D选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2.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 ‎“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逸民传》‎ ‎“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 A. 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 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C. 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D. 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男女各二人”可知,三个历史文献的记述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形成。故答案为B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农业经营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没有体现出精耕细作的特点,排除C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女织”的特点,排除D项。‎ ‎【点睛】材料型选择题多在题干和选项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事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有些选项也许本身是正确的,但材料中反映不出来,不能选择。‎ ‎3.宋代“事亲孝,为兄友,处族义,与乡和”被认为是为人处世的天理。一些地方开始实行乡约制度,制定规约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以求扬善惩恶;各地方家族也纷纷制定族规家训,建家祠修族谱,规范族人言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理学的世俗化趋势 B. 家族控制地方权力 C. 新兴市民阶层崛起 D. 宗法制度重新建立 ‎【答案】A ‎【解析】‎ 根据“为人处世的天理”“扬善惩恶”“规范族人言行”,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开始把制定规约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与理学所强调的伦理道德相结合,体现出了理学的世俗化趋势,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家族势力控制地方权力,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无关新兴市民阶层,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是理学强化宗族观念的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 ‎4.《明实录》中记载的明武宗勤于国事,即使外出巡游,所有的奏章也要及时批答。而在《明史》中则把他描述为“骄奢淫逸”的昏君。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 A 史官个人才学不同 B. 史著编撰意图各异 C. 史料运用方式有别 D. 史著编撰体例多样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明武宗作为皇帝,在《明实录》和《明史》中记载截然相反,《明实录》作为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他是一位“勤于国事”的明君,而清朝时期编修的《明史》则称其为“骄奢淫逸”的昏君,两者差异在于史书编著时受史家所处时代、立场、出发点等方面的制约,即史著编撰意图各异,B项正确;史官个人才学的不同并非是《明实录》和《明史》有关明武宗记载差异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材料所述两者记载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史著编撰意图各异,而不是史料运用方式的不同,C项错误;史著编撰体例仅为形式而不是主要原因,D项错误。‎ ‎5.19世70—80年代,清朝外交官郭嵩焘抨击西方对中国进行侵略“其势日逼、其患日深,同时指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延政教,其末有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并呼呼“得其道而顺用之,亦足为中国之利”。此思想 A. 代表了洋务运动时期的主流认识 B. 直接指导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 C. 反映出对待西方文明的理性态度 D. 与义和团运动提出的主张一致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延政教,其末有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可知,与洋务运动时期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不一致,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B项错误;据材料“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延政教”,并呼呼“得其道而顺用之,亦足为中国之利”可知,对待西方文明的理性态度,C 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提出的主张是扶清灭洋,与材料观点不一致,D项错误;故选C。‎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议会可以对临时大总统的谋叛和国务员的失、违法行为进行弹劾,并可以“提出质问于国务员,并要求其出席答复”。至于内阁是否具有提请总统解散议会的权力,或者总统是否具有径行解散议会的权力,《临时约法》未置可否。这些规定 A. 突出体现了革命派的政治意图 B. 体现了立法与行政权相互制约 C. 落实了启蒙思想三权分立原则 D. 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与等级制 ‎【答案】A ‎【解析】‎ 革命派制定《临时约法》的主要目的,‎ 是通过立法机关限制以袁世凯为首的行政机关的权力,因此对议会权力的规定明确详细,而对总统和内阁的权力规定不够明确。这些规定突出体现了革命派的政治意图,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关系,没有体现三权分立,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没有关系,排除。‎ ‎【点睛】由于当时受南北议和的影响,革命党人非常清楚临时大总统职位将由袁世凯继任,因此《临时约法》的主要特点就是从各方面设定条款,对袁世凯加以限制和防范。《临时约法》的某些制度设计反映了当时斗争形势和力量对比关系,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即将交权让位之际,企图利用《临时约法》制约袁世凯、保卫民主共和成果的苦心和努力。如在权力关系设计上,扩大参议院的权力以抗衡总统的权力。《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除拥有立法权外,还有对总统决定重大事项的同意权和对总统、副总统的弹劾权。此外还规定临时大总统对参议院议决事项复议时,如有2/3参议员仍坚持原议,大总统必须公布施行。从而,总统行使权力受到参议院的较大制约。‎ ‎7.1937年5月至6月召开的共产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和党的白区工作会议,对党的历史尤其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深刻指出大革命的历史表明:“当资产阶级追随着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的时候,革命是如何地前进了;及至无产阶级(由共产党负责)在政治上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尾巴的时候,革命又是如何地遭到了失败”,突出强调了“我们的领导责任”。会议论述主题是 A. 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和策略 B. 中国资产阶级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贡献 C. 国共两党必须坚持团结领导民族战争的原则 D.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根本利益分歧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1937年5月至6月”“及至无产阶级(由共产党负责)在政治上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尾巴的时候,革命又是如何地遭到了失败”可知是对国共合作的总结,讨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和策略问题,故A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资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贡献,故B项错误。国共团结领导民族战争的原则只是属于统一战线的原则的一部分,故C项错误。材料不是强调两党利益的分歧,而是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故D项错误。‎ ‎8.1932年,金融界人士章乃器说:“近年以还,农产品输出减退,而工业品之输入农村,则旦夕滋长。农村入不敷出之结果,现金一味外流。”据此推知,当时中国 A. 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 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 D. 经济深受世界市场影响 ‎【答案】D ‎【解析】‎ 依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西方国家发生了经济危机,工厂停工,减少了对中国原材料的进口,人民购买力下降,国内市场减小,因此加大了对中国产品输出。表明中国经济深受世界市场的影响。D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排除;材料信息不能说明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B排除;据所学可知,此时农村阶级结构未发生变化,C排除。故选D。‎ ‎9.下表为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其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8‎ ‎773.52‎ ‎95.58‎ ‎372.55‎ ‎623‎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 B. 城乡一体化已逐步实现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 经济结构趋于均衡合理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以及乡镇企业分布在众多行业来看,说明这一时期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乡镇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故答案为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A项;B项中的“已逐步实现”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没有反映我国经济结构是否均衡合理,排除D项。‎ ‎10.1979年到1992年,全国人大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和条例。此外,中国政府还同一些国家就有关保护投资安全问题进行谈判或签订协定。这些做法 A. 旨在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 B. 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C. 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D. 促进了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 ‎【答案】A ‎【解析】‎ 材料反映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保护外国投资的法律和条例,说明中国政府积极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故A正确; 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是1984年,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我国政府有关保护外国投资的法律和条例,无法体现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对外贸易的问题,排除D。‎ ‎11.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确立了不法申诉制度,即公民大会或五百人议事会的决议,如责审理,这一制度 A. 导致了公民大会的权力被削弱 B. 维护了奴隶主贵族既得利益 C. 一定程度弥补了直接民主缺陷 D.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答案】C ‎【解析】‎ 对公民大会或五百人议事会的决议进行审理,确立了对直接民主制下可能做出的错误决定的纠错机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直接民主的缺陷,故答案为C项;公民大会仍然是城邦最高权力机关,权力没有变化,排除A项;不法申诉制度是公民权利的体现,不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排除B项;这一制度没有体现三权分立,排除D项。‎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提到:“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据此,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 世界史是人类社会纵向发展的结果 ‎ B. 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史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C. 中国史不属于世界史 ‎ D. 世界历史就是外国史 ‎【答案】B ‎【解析】‎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真正的世界史从此开始,说明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史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故答案为B项;世界史是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结果,排除A项;中国史是世界史的组成部分,排除C项;世界史也包括本国史,排除D项。‎ ‎13.‎ ‎《世界文明史》指出,“从本质上讲,它是建立在穷人背上的一种贵族文化……是一种异教的反叛,腐蚀了宗教理论的道德尺码,放纵人类的本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工商业的财富。”这种文化的发展反映了 A. 人类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B. 人文主义成为战斗武器 C. 基督教神学被彻底颠覆 D. 非宗教的理性时代来临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它是建立在穷人背上的一种贵族文化……是种异教的反叛,腐蚀了宗教理论的道德尺码,放纵人类的本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工商业的财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表明人文主义成为战斗武器,故B正确;A是古希腊哲学,排除;C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是启蒙运动,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14.《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的作者谭智元认为,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作者旨在说明 A. 美元取代黄金成为国际货币 B. 美元进一步强化了其国际货币地位 C. 美国利用黄金实现经济独裁 D. 美国依靠经济优势垄断国际贸易 ‎【答案】B ‎【解析】‎ 根据“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看出,作者旨在说明美元进一步强化了国际货币地位,B正确;材料强调强化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A表述错误;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国际贸易,排除D。‎ ‎15.1930年代,美国漫威和DC两大漫画公司成立。至40年代,两大公司创作了许多有着超级能力的英雄,如超人、美国队长等,他们匡扶正义、除暴安良,为人们带来希望,深受美国及世界民众喜爱。这一现象 A. 体现了现代主义艺术的流行 B. 反映了世界动荡不安的局面 C. 表明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心态 D. 说明了现代电影技术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萧条和世界大战使世界动荡不安,漫画公司创设的角色恰恰符合人们摆脱混乱和苦难的愿望,故选B。现代主义采用主观色彩极重的表现法,反对客观的描写法,强调主观随意的自由联想,从超级英雄的特点看,其不属于现代主义艺术的范畴,排除A;二战后美国才确立其超级大国的地位,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材料说的是漫画,而不是电影,故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封建政治以“亲亲”、“尊尊”为骨髓,大宗包含小宗,而大宗为本,小宗为其枝。徐复观先生就曾经指出:有干则必有枝,在常情说,干枝本是一体,干强者枝茂,枝茂者亦可增加干之强,这是周初封建的信念,齐桓、晋文的霸业,也证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高晓荣《秦汉时期“强干弱枝”政策考论》‎ 材料二 “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扶疏:木枝扶疏,将塞公闾,私门将实,公庭将虚,主将壅围。数披其木,无使木枝外拒,木枝外拒,将逼主处。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公子既众,公室忧吟,止之之道,数披其木,毋使枝茂。木数披,党与乃离。掘其根本,木乃不神。”……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极有可能是受了韩非的影响,从制度层面接受了韩非的政策。‎ ‎——摘编自高晓荣《秦汉时期“强干弱枝”政策考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封建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与材料一相比,韩非的主张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是怎样“从制度层面接受了韩非的政策”。‎ ‎【答案】(1)特点: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干枝一体。‎ 作用:密切了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2)不同:材料一主张干枝一体,材料二(韩非)主张强干弱枝。‎ 表现:确立皇帝制度,皇权至上;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操纵皇帝一人之手;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解析】‎ 本题考查西周和秦朝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西周封建政治的特点,根据“大宗包含小宗,而大宗为本,小宗为其枝”等信息并联系所学可知,是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干枝一体。其积极作用应当联系所学,从密切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扩大周人的势力范围、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统治等方面来回答。‎ ‎(2)从“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可以看出,韩非主张强干弱枝,与材料一主张的干枝一体不同。秦始皇“从制度层面接受了韩非的政策”的表现,可以联系所学从确立皇帝制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从而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来回答。‎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 中国北部 中国西北 长江上游 长江中游 长江下游 东南沿海 两广地区 云贵地区 平均 ‎1843年 ‎4.2‎ ‎4.9‎ ‎4.1‎ ‎4.5‎ ‎7.4‎ ‎5.8‎ ‎7.0‎ ‎4.0‎ ‎5.1‎ ‎1893年 ‎4.8‎ ‎5.4‎ ‎4.7‎ ‎5.2‎ ‎10.6‎ ‎6.4‎ ‎8.7‎ ‎4.5‎ ‎6.0‎ ‎——摘自《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一批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率先发展为工商业城市,并带动交通和工矿类型城市的兴起与传统城市的转型,原有的管理行政中心型的城市制度已不适应。清末推行地方自治,各地富有的工商业者逐渐掌握所在城市的政治权力,并导致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专门管理城市的行政单位“市”的出现并推及全国。“市”的设置依据人口数量和税收性质,不取决于行政中心的地位,对城市的管理亦具有相当浓厚的资产阶级地方政权的性质。‎ ‎——摘编于吴松弟《二十世纪之初的中国城市革命及其性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期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及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城市管理变化的积极影响。‎ ‎【答案】(1)特点:城市化水平低,发展缓慢;地域发展不平衡。‎ 背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西方列强的侵略;持续动荡的社会环境。‎ ‎(2)积极影响:促进了城市管理的近代化;有利于城市化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地位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治民主化。‎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和城市管理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近代前期中国城市化的特点,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一是城市化水平低,二是地域发展不平衡。其时代背景应当联系所学,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占主导、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西方列强的侵略、持续动荡的社会环境等方面来回答。‎ ‎(2)近代中国城市管理变化的积极影响,可以根据“各地富有的工商业者逐渐掌握所在城市的政治权力”“不取决于行政中心的地位,对城市的管理亦具有相当浓厚的资产阶级地方政权的性质”等信息并联系所学,从促进城市管理近代化、有利于城市化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地位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等方面来回答。‎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政策 盛行时期 主要内容 重商主义 ‎16一17世纪 认为金银充足是国家富裕的标志。要发展工商业,取消国内关卡,鼓励出口,减少进口,使金银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内而不流出。‎ 自由主义 ‎18—19世纪 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凯恩斯主义 ‎20世纪30年代后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强调刺激投资和消费,通过增加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来消除危机。‎ 请回答:‎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一 论题:经济政策的创新、调整受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的制约论述:16一17世纪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实施,适应了追求资本原始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要求;工业革命推动下,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要求获取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盛行;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凯恩斯主义出现,二战后吸取经济大危机的教训,国家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盛行。‎ 示例二 论题:经济政策的创新、调整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论述: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实施,助推了欧洲的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与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掠夺原料、开拓市场,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发展。20世纪三十年代,面对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凯恩斯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摆脱经济危机,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实行凯恩斯主义,迎来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解析】‎ 首先,结合所学可从经济政策变化的原因或者是经济政策变化的影响任选一个角度确立论题,如原因方面可确定论题为“经济政策的创新、调整受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的制约”,影响方面可确定论题为“经济政策的创新、调整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其次,结合所学用史实来说明论题正确性。如原因方面,可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的需求、工业革命开展的需求、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教训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影响方面,可从使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与发展、使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发展、二战后使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等方面进行阐述。值得注意的是,在论述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要严格按照时序关系进行陈述,不可出现史实性错误。‎ ‎19.孙中山的实业思想是一笔丰厚的历史遗产,是我们今天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思想资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业计划》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该书正式写作于1918年底,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血雨腥风,一方面表明近代以来西方外交逻辑与实践的内在矛盾和局限性;另一方面更使孙中山确信,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之中的大同观念,在现代国际社会中仍有不可替代的思想价值。孙中山将自己的《实业计划》与美国总统威尔逊重构战后国际政治主张相提并论,认为“威尔逊总统今既以国际同盟防止将来之武力战争,吾更欲以国际共助中国之发展,以免将来之贸易战争。则将来战争之最大原因,庶可以根本绝去矣”。‎ ‎——摘编自陈谦平、孙扬《论孙中山的“中国国际化发展”思想——<实业计划>再认识》‎ 材料二 孙中山将发展实业视为“振兴中华之本”和救国的根本之道。在发展实业的方式上,孙中山认为,“不用机器必不发达”,只有引进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机器大工业,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尽可能的利用外资、外才来发展本国经济,实业救国才能成功。通过《实业计划》,孙中山不仅描绘了中国工业化的蓝图,而且提出了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具体路径与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从孙中山思想中汲取许多有用的思想源泉,应既继承孙中山,又超越孙中山,从而在历史的延续性和时代的创新性中努力“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马敏《孙中山实业思想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撰写《实业计划》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实业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新时期现代化伟大事业是如何超越孙中山的“实业思想”。‎ ‎【答案】(1)一战结束,世界趋向和平,为中国发展实业提供了机遇;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较快发展,振兴实业的呼声高涨;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重构战后国际政治主张 ‎(2)内涵:开放发展;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工业化;实业救国。‎ 超越: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工业化成就显著;高新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提出科学发展观;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 ‎【解析】‎ ‎(1)由材料“该书正式写作于1918年底,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可知,孙中山撰写《实业计划》时,一战刚结束,世界趋向和平,这为中国发展实业提供了机遇;由材料“孙中山将自己的《实业计划》与美国总统威尔逊重构战后国际政治主张相提并论”可知,孙中山撰写《实业计划》时,美国总统威尔逊刚提出重构战后国际政治主张;另外结合所学可再从经济和思想等角度进行说明,其中经济层面,主要是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短暂的春天,有了较快发展,社会层面,主要是振兴实业的呼声高涨。‎ ‎(2)内涵:由材料“将发展实业视为‘振兴中华之本’和救国的根本之道”可归纳为实业救国;由材料“尽可能的利用外资、外才来发展本国经济”可归纳为开放发展;由材料“引进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机器大工业”可归纳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工业化。‎ 超越:结合所学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化的成就显著、科技的发展、民生的改善和保障等方面进行说明。‎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二战以来日本安全观的演变 时期 主流安全观 ‎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 保守主义安全观:即以苏联为主要的军事威胁,以日本国民为国家安全主体,依靠美国保护,先经济后军备的安全观。‎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综合安全观:以成为西方一员为国家安全目标,以军事和非军事手段保障日本安全。在坚持对美协调立场的同时,重视发展自主外交,大力发展经济外交。‎ ‎20世纪90年代(1991年)以来 新保守主义安全观:大力发展军事力量,争当政治大国。‎ ‎——摘自《二战以来日本安全观的形成和演变》‎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二战后日本安全观的演变”为主题,自拟一个具体题目,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答案】示例一:国家实力是日本安全观演变的基础 二战后,日本战败,国家实力大大削弱,不得不依附于美国,制定了保守主义安全观,依赖美国的保护,大力发展经济;但同时,日本政治、经济自由也受到美国制约。通过美国的扶植和国内改革,日本在70年代经济飞速发展,实力大增,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于是改变保守主义安全观,形成综合安全观,在坚持对美协调立场的同时,重视发展自主外交,大力发展经济外交。经济实力的迅速提升,也使日本政府对国际地位有了更高的追求,希望谋求政治大国地位。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形成巨大的权力真空,日本提出新保守主义安全观,大力发展军事力量,争当政治大国。‎ 示例二:日本安全观的演变反映出世界格局的演变(或世界格局的演变影响演变)‎ 日本安全观的二战后初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逐渐形成,美国对日本政策由削弱转为扶植,日本由此制定了保守主义安全观,依赖美国的保护,大力发展经济。70年代,美国因越南战争失败,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等原因,实行全球收缩的方针,而日本经济实力却大为增长,于是积极推行综合安全观,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多极化趋势发展。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鉴于苏联解体而形成的巨大权力真空和中国威胁论的滋长,日本实行新保守主义安全观,大力发展军事力量,争当政治大国。 ‎ 其他视角:日本安全观的演变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实力变化对日本安全观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等。‎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依据材料中“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依靠美国保护,先经济后军备的安全观”、“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重视发展自主外交,大力发展经济外交”、“20世纪90年代(1991年)以来……大力发展军事力量,争当政治大国”等信息结合所学可拟定国家实力是日本安全观演变的基础的论题。然后结合时代背景相关所学从二战后日本实力削弱,制定了保守主义安全观、70年代实力大增,形成综合安全观、90年代苏联解体后形成提出新保守主义安全观等方面进行论述。也可依据材料中“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即以苏联为主要的军事威胁……依靠美国保护”、“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重视发展自主外交”、“20世纪90年代(1991年)以来……大力发展军事力量,争当政治大国”等信息结合所学拟定日本安全观的演变反映出世界格局的演变的论题。然后结合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相关所学从两极格局下日本制定依赖美国的保守主义安全观、70年代日本推行综合安全观体现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90年代苏联解体后推行新保守主义安全观等方面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