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和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月考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单选题 (每题2分,共50分) 1.在古代中国的小农家庭中,“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几乎所有家庭成 员都会以人尽其力各尽其能的方式参加家庭财富和福利的创造。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 C.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 D.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2.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该变化说明( ) A.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 B.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 C.专制皇权向基层延伸 D.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 3.“宋代地主利用农民之间的矛盾,用增租转佃方式试图增加地租,而农民则利用地主之间的矛盾,用转佃他人之田的方式来达到降低地租的目的。在这一斗争过程中,地租剥削自然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材料意在强调宋代( ) A.推行抑制土地兼并的经济政策 B.传统经济结构开始发生重大改变 C.完成了农村土地关系的根本变革 D.封建性租佃制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4.北宋仁宗时,有人指出:“朝廷以朔方为根本之地,御备戎虏,取材用以馈军师者,惟(河北)沧(州)(山东)棣(州)(山东)滨(州)(山东)齐(州)最厚。”如滨州仅马家庄镇,每年商税额即达5186贯,年商品交易额达25万贯。这反映出( ) A.少数民族袭扰冲击了北方经济 B.商税严苛影响了北方经济发展 C.全国经济重心尚未向南方转移 D.北方经济在全国仍占重要地位 5.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同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在提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6. 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7.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8.“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 A.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9.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10. “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年)建立起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材料中文明的“扩张性”是指( ) A.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 D.欧洲国家最终确立世界霸权 11.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年—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A.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12. 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认为,“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五分钟”,英国是最先发生这“5分钟”事件的地方,工业革命可能是最初的关键几秒钟。正是这个革命使现代文明降临人间。这表明( ) A.欧洲以工业文明改变世界 B.工业革命仅仅发生在英国 C.欧洲的思想文化相对落后 D.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很短 13.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B.传统手工业迅速发展 C.自然经济统治地位丧失 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4.19世纪末上海、汉口等地开始出现一些小规模的由同乡或行会组织的抵制洋货运动;进入二十世纪后,因政治原因如“二十一条”“九一八事变”等引发了多起由学生带头倡导的遍及全国的抵制日货运动。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 A.工商学界联合斗争局面形成 B.民族资本家利用民众热情牟利 C.民族复兴思潮得到迅速发展 D.经济斗争成为外交的主要内容 15.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 B.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 C.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 D.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 16.辛亥革命后,由知识分子和商业贤达掌控下的中国报刊大量介绍各国变政史、革命史以启发民智,呼吁改革;用英雄人物事迹鼓舞民众,以报刊策动舆论。影响社会。实现近代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抱负。这说明当时的报刊( ) A.体现出经世致用思想 B.以宣传革命思想和共和理念为宗旨 C.致力于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D.把批评和监督政府作为职贵所在 17.据档案记载,1925年,苏联农民心中始终存在一种困惑。“如果一个农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经营,那他就会从贫农队伍中除名,在他头上贴上富农的标签,把他看作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这主要说明当时( ) A.粮食税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B.农民对集体农庄心有余悸 C.新经济政策缺乏制度保障 D.工业化政策引发农民不满 18. 在苏俄(联)新经济政策实施一年后苏俄(联)党的领导核心以至普通党员中有许多人认为退却的目的已经达到,要求转入进攻。在这种强烈要求下,列宁宣布停止退却,转入进攻。在此后的年代里,要求进攻的呼声不但没有消停,反而越来越强烈。这反映出( ) A.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艰难 C.列宁的经济思想未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D.新经济政策不符合苏俄(联的国情) 19.1932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的外国专家近2000人;1933年,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1935年,出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高潮。这些现象反映了( ) A.该时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B.西方经济危机局面得到缓解 C.经济全球化得以加速发展 D.经济建设突破意识形态阻碍 20.1933年,在联共(布)十七大报告中,斯大林说,“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工业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产值中占首要地位”,“工业中的资本主义已经消灭,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现在是我国工业中唯一的垄断的体系”。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 B.斯大林模式已经得以确立 C.延续新经济政策某些做法 D.加速推动农业集体化道路 21.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 ) A.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 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 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 2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23.罗斯福在1932年的一次竞选演讲中指出,六百家大企业现在掌握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工业,千万家小企业才占有了其余的三分之一…大企业家大金融家的私人权利已经凌驾于公共权力之上,他们的经济专制束缚了人民的自由。这表明罗斯福 A.反对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B.对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反思 C.代表了美国普通民众的利益 D.认为美国民主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24.截止1953年11月,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3%已加入农业生产互助组,农业社由两年前的300多个发展为1.4万多个,增加46倍。但在一些地方却出现农民大批宰杀牲畜包括耕畜的现象。据此可知,当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A.背离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B.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C.提高了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 D.存在着一些急躁冒进倾向 25.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时说:“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特别是在重工业方面,几乎一切都抄苏联,自己的创造性很少。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在此,毛泽东主要强调( ) A.要坚持独立自主的经济建设模式 B.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的比例关系 C.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坚持借鉴与创新结合的发展模式 二、材料分析题(26题20分,27题14分,28题16分) 26.农耕时代的中国小农和工商业者的命运,与封建王朝的政策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的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1)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8分) (2)材料二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原因。(4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6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科学技术正像希腊神话里的具有前后两个面孔的门神雅努斯,开启光明,也带来黑暗。一百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人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文明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科学主义、工业主义究竟是人类的福祉,还是人类的灾难,也一直有这样的两种认识。 第一种是肯定的、乐观主义的认识。对现代科技和工业文明的发展持赞扬态度者,视之为建立一个富足、自由的人类社会开辟了一条阳光普照的大道。韦伯曾借用席勒的名句“为世界解除魔咒”来描绘西方社会理性化进程。如果以科技为带动此进程走向普遍化的最重要动力,那么,“解除魔咒”之功应当归之于现代科技。…… 第二种是否定的、悲观主义的认识。激进的反工业化、现代化者强调现代科技和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批判者认为:科学技术进步乃至整个现代工业文明导致一种以科技为主导的“科技理性”。标准化、工具化、普遍主义和技术进步观念等等垄断了社会生活,造成冷冰冰的技术统治。人类的创造反过来控制了人类。 ——董正华编著《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选择材料中关于科技进步的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14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保障就是“新政”的一个主要内容。因为社会保障维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安全,“弱势群体”面对生存的考验,急需政府进行强有力的社会保障。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也与罗斯福的个人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罗斯福正值壮年时得了骨髓炎,在加上治疗不当导致他腰部以下的瘫痪,以至于他后半生的行走中一直需要人的扶持,两腿还得装上笨重的钢撑架。由于他是一个身体残疾的人,因此罗斯福对“弱势群体”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对“弱势群体”也比较关注。在经济“大危机”中,他采取“抑富济贫"的方式,使得穷人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他认为联邦政府应承担起保障人们生活的责任,罗斯福的主张为《社会保障法》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1934年6月,罗斯福任命了一个经济保障委员会用来研究经济和社会保障问题,并且为研究成果制定立法纲领。这个委员会于1935年1月向国会提交了一个关于社会保障的法案,这个法案经过激烈的争论于1935年8月14日 由罗斯福总统签署生效,这便是著名的《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法》的出台为年老、儿童,妇女、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的保障救济提供了法律依据。 ——摘自徐维民《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8分) 高一历史月考(参考答案) 1.D 2.B 3.D 4.D 5.C 6.C 7.A 8.A 9.D 10.B 11.A 12.A 13.D 14.C 15.C 16.A 17.C 18.B 19.D 20.A 21.A 22.A 23.B 24.D 25.D 26.(1)原因:小农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增加;农村剩余劳动产品的增加;农村中工商业者的涌现;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 (2)观点:农商并重,相辅相成。 原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传统经济观念受到一定的冲击;农商并重,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农商并重可以达到国家治理的最好状态。 (3)因素:社会主流体制制约;商人社会地位有限;官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 27.观点一:赞同材料中关于科技进步是人类的福祉这一肯定的、乐观的观点。 论证: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给人类物质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科技进步也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带来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推动了整个现代化进程;科技进步的传播也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加速其现代化进程,从而为整个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提供了持久的动力。 观点二:赞同材料中关于科技进步是人类的灾难的这一否定的,悲观的观点。 论证:科技进步拉开了人与环境的距离,认为可以凭借科学和技术的力量认识、控制、改造整个世界。对能源的浪费性使用,对环境的毁灭性破坏。从煤烟污染、工业“三废”污染、石油、化工、毒气污染,到农药污染、核污染和噪声污染,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极大破坏,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科技进步虽然缓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矛盾,但从长远来看,体制性的矛盾和危机是无法依靠物化的技术环境来根除的。 (以上两个观点任选其一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8.(1)背景:经济危机下,失业人口庞大。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尖锐。罗斯福个人因素。罗斯福就任总统,推行新政。 (2)特点:“抑富济贫”(救济贫困和抑制富人结合起来);立法保障(社会保障走向法律化、制度化);政府主导;保护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得到基本保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