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五单元综合检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五单元综合检测

第五单元综合检测 对应学生用书 P97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 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2018·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月考)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 些有影响力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 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 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 答案 B 解析 A 项表述不恰当,错误;“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 展”有利于减少西学传播的阻力,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 B 项正确,D 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C 项错误。 2.(2018·吉林延边二中阶段考试)《海国图志》记述:“亚墨利加(即南、北美 洲)一土,孤悬于内,亘古未通声息,英人于前明万历年间探得之”。据此可知 ( ) A.魏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宣告了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 C.对中国的封建君主制度提出质疑 D.对美洲历史的认识了解尚存缺陷 答案 D 解析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故排除 A 项;宣告清朝闭关锁国 政策破产的是鸦片战争的战败,故排除 B 项;《海国图志》主要是介绍了世界各国 的历史、地理和政治概况,并没有质疑中国封建君主制度,故排除 C 项;美洲是 新航路开辟时期哥伦布发现的,不是英国人发现的,所以《海国图志》中对美洲 历史的认识存在缺陷,故选 D 项。 3.(2018·河北承德一中月考)19 世纪 40 年代,魏源、徐继畬相继在其著述中 论及美国政治,其中有“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 未有之局”“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从下始……可不谓周乎”等语。这表明他 们( ) A.最早提出效仿美国政治体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为维新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D.对西方强盛的原因有全面的认识 答案 B 解析 A 项过于绝对,魏源等人只是提出了美国政治的特点,并没有说要效 仿美国政体;“不设王侯之号”“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从下始”等对民主政 治的描述从侧面反映出他们对君主制的反思,故 B 项正确;C 项说法错误,魏源 的思想影响的是洋务运动;D 项说法错误,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只看到了他们政 体的优势,没有看到弊端。 4.(2018·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月考)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义利观,有的秉承 重“义”的义利观,同时倡导求“利”;有的推崇通过“商战”来维护利权,进 而维护“义”;有的倾向于通过兴办实业来求“利”,实现富国强国。这些义利 观( ) A.旨在宣扬中体西用的价值 B.减少了社会变革的阻力 C.强化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D.具有救亡图存的时代特色 答案 D 解析 材料“洋务派的义利观……实现富国强国”说明这些义利观旨在富国 强国,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减少了社会变革的阻力,故 B 项错误;材料 中洋务派的义利观反映了传统义利观发展到近代社会的重要转变,故 C 项表述错 误;材料中洋务派的义利观是将自强求富的观念与救亡图存的目的相结合,具有 鲜明的时代特色,故 D 项正确。 5.(2018·湖南衡阳一中期中)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 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洋务派的是(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 有两轮也” 答案 A 解析 由 A 项中的“内学”“外学”可知,言论强调的是“中体西用”,是 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故 A 项正确。B 项强调中华文明可以弥补西洋文明的弊端, 不符合洋务派的观点,排除;C 项反对体用分离,这符合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排除; D 项强调科学和人权的重要性,属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主张,不符合洋务派的观 点,排除。 6.(2018·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期中)1912 年 10 月,康有为等在上海成立“孔教 会”,宣扬“欲不亡中国乎,必至诚至尊孔子为教主始也”。1914 年 9 月袁世凯 颁布《祭孔告令》,同年教育部也命令恢复读经、祭孔。这反映出( ) A.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展 B.儒家思想文化得到弘扬 C.新文化运动是历史必然 D.政府大力倡导传统文化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与袁世凯宣扬孔子和儒教,其 目的是尊孔复古,复辟帝制,这属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故 C 项正确。尊孔复古 不等于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展,故 A 项错误;弘扬儒家思想文化与尊孔复古、复 辟帝制也不能等同,故 B 项错误;当时北洋政府大力倡导的是孔教文化,不是传 统文化,且倡导孔教文化的目的是复辟帝制,故 D 项错误。 7.(2018·四川成都树德中学月考)有学者认为,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有“圣 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等多种形象。其 中“神化”和“维新化”分别出现在( ) A.汉朝和明清时期 B.隋唐和宋明时期 C.汉朝和晚清时期 D.隋唐和民国时期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神化”与董仲舒新儒学中“君权神 授”“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相关;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使儒学 发展出现了“僵化”;隋唐时期,是儒学地位动摇时期;晚清时期,康有为利用 儒家思想宣传其维新变法的主张,所以是“维新化”时期;民国时期是其遭到批 判时期。故选 C 项。 8.(2018·山西大学附中模块诊断)1896~1898 年,国人办报出现第一次高潮。 这一时期报刊主要强调效法西方的民主政治和国家制度,并提出开议会的主张, 宣传民主思想。由此可见( ) 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主导 B.推翻满清具有社会基础 C.国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D.民主革命思潮尚未出现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的“强调效法西方的民主政治和国家制度,并提出开议会的 主张”来看,说明当时中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已经觉醒,因此出现材料反映的这 种主张,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当时报刊宣传维新思想,但看不出维新思想成为 社会的主导思想,排除 A 项;B 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1894 年孙中山成立 兴中会,民主革命思潮已经出现,排除 D 项。 9.(2018·江苏启东中学期中)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 1877 年 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 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 者也”。由此可以说明马建忠( )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聚焦西方科技军备 C.认为西学有本末之分 D.思想转向同情革命 答案 C 解析 根据“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 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可知,马建忠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认为西学 有本末之分,C 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开始开眼看世界,A 项错误; B 项不符合“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排除;D 项材料无法体现, 排除。 10.(2018·天津新华中学月考)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 在“中体”中偷运“西学”,向皇帝阐述“必当变法”的道理。其进步意义主要 表现在( ) ①弘扬民族文化 ②目的在于挽救民族危亡 ③减少变法的阻力 ④有利于 实现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康有为利用孔子思想进行变法主要是减少变法阻力,挽救民族危机, 这一思想有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③④正确;弘扬民族文化不符合材料康有 为思想目的,排除①。故 B 项正确。 11.(2018·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期中)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 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 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应出 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立国自强”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应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救亡图存是主题,因此选 C 项。 A、B、D 三项都与材料不符,排除。 12.(2018·湖北沙市中学期中)清末的废科举加速了儒学的解体,儒学失去了 基本的信仰群体。人们因挣脱了制度文本的约束,心灵获得极大的解放,各类主 义纷纷涌现,思想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乱象。这说明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 ) A.加快了清末立宪运动的进程 B.促进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C.为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条件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答案 C 解析 材料“各类主义纷纷涌现,思想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乱象”说明科举 制度废除后思想界出现日趋活跃的局面,这为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故 C 项正确。A 项的叙述与材料的主题不符,预备立宪这股潮流在废除科举制之 前已经存在,科举制度的废除对清末预备立宪的影响很小;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 从 1840 年就开始了,B 项在时间上不符;D 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 13.(2018·天津耀华中学月考)五四运动后不久,胡适在学术上拉起“整理国 故”的旗号,开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1923 年梁启超写了《国学入门书 要目及其读法》,继胡适后还有别人提出国学书目,由此,形成了一股开创国学书 目的旋风。这反映了( ) A.知识阶层对西方文化的否定 B.知识阶层对传统文化的继续批判 C.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D.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答案 D 解析 新文化运动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盘否定,所以胡适、梁启超 等人开创国学书目的旋风反映了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故选 D 项。材料 主要反映了知识阶层对国学的重新认识和肯定,并不是对西方文化的否定,更不 是批判传统文化,故排除 A、B 两项;材料只体现了以胡适、梁启超为代表的知识 阶层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不能说明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故排除 C 项。 14.(2018·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月考)表中变化发生的原因是( ) 时段 流行话题 五四运动前 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贞操、礼教、教育改良、 婚姻、父子、戏剧改良 五四运动后 平民、劳工、劳动、阶级 A.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 B.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 C.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利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答案 D 解析 1915 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反 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主张女子解放、婚姻自由、反封建礼教等,冲击了封建 传统文化,A 项错误;B 项表述太过绝对,错误;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开始登上 历史舞台,为争取政治权利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C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平民、劳工、劳动、 阶级成为流行话语,D 项正确。 15.(2018·江苏七校联盟期中联考)新文化运动力图通过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 化来救中国,结果却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人们称其为:“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行。”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C.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D.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答案 C 解析 1915 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 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但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C 项 是直接原因。 16.(2018·吉林延边第二中学期中)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了多个阶 段。下列口号或学习内容按阶段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师夷长技 ②维新变法 ③文学革命 ④创立民国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②④③ D.②④③① 答案 C 解析 ①师夷长技是鸦片战争之后;②维新变法是 19 世纪末期;③文学革命 是 1915 年新文化运动时期;④创立民国是 1912 年辛亥革命时期。依据时间先后 排序,C 项正确。 17.(2018·新疆乌鲁木齐一中月考)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 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 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 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 B.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 C.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 D.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 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资 本主义发展迅速,经济基础的变化引发思想和政治的现代化,而中国是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曲折,现代化运动与救亡图存结合,故中西差异 的主要因素是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故 C 项正确。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 明显,没有突出中国救亡图存的背景,故排除 A 项;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片面 强调文化方面,故排除 B 项;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片面强调政治方面,故排除 D 项。 18.(2018·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月考)某校校本课程“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 历程”拟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单元,救亡图存, 君主立宪;第三单元,民主共和,三民立宪;第四单元,……;第五单元,柳暗 花明,以俄为师。其中,第四单元的主题应是( ) A.五四精神,旗帜高扬 B.欲变社会,先变思想 C.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D.武装割据,开创新路 答案 B 解析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指的是洋务运动;“救亡图存,君主立宪” 指的是维新运动;维新运动之后的探索应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主要主张是“民 主共和,三民立宪”;“欲变社会,先变思想”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柳暗花明, 以俄为师”指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推动五四运动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中 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A、C、D 三项都发生在第五单元,故选 B 项。 19.(2018·山东泰安一中期中)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 映出( ) 时间 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 《四洲志》《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万国公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后 《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 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 《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 《民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 言》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D.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译书内容先以器 物,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继而政治制度,民国以来偏重于西方思想文化,这说 明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方的深入,故选 C 项。材料没有反映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 合,排除 A 项;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排除 B 项; 近代中国介绍西方政治制度,但并不表明广泛认可,排除 D 项。 20.(2018·湖北荆州中学周考)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 思维导图,这说明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 ) A.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B.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 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D.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答案 A 解析 根据思维导图可知,天朝儒学道统分化为国粹论和中体西用论,中国 本位论和全盘西化论融合为现代化论,可见近代中国的思想发展历程是一个碰撞、 分化与融合的过程,故答案为 A 项。近代中国的思想是一个西学东渐的过程,排 除 B 项;回归儒学的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C 项;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 过程在图片中没有体现,排除 D 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21 题 23 分,22 题 12 分,23 题 25 分,共 60 分) 21.(2018·河北承德一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 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 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卞孝萱《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 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 代以来儒学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 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 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 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状态、政治,所心营目注,其 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力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何以明之?儒 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在内容上的不同之 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10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关于儒学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的 目的。(5 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陈独秀批判儒学思想的着眼点及背 景。(8 分) 答案 (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 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6 分) 发展:更加重视《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4 分) (2)观点:汉代以来儒学者奉为经典的书是伪造的,导致君主专制。(2 分) 目的:托古改制,宣传维新思想。(3 分) (3)着眼点: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制度的伦理道德。(2 分) 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化政治运动开 展;尊孔复古逆流。(三点即可)(6 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不同点,分别归纳孔孟的儒学思想和汉代董仲舒的 儒学思想:孔孟思想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以民为本,以道德教化民众;汉代董 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理论根据。 第二小问发展,宋明理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更加重 视《孟子》;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更加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第 (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认为汉代以来儒学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 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得出汉代以来儒学者奉为经典 的书是伪造的,导致君主专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托古改制,宣传 维新思想。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封建 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 礼教、生活状态、政治”可知,陈独秀以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制度的伦理道德为 着眼点批判儒家思想;其背景可从政治、经济、阶级、思想等方面分析。 22.(2018·四川成都树德中学月考)图片、地图、表格等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 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 依据材料所示,提取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变化发展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 知识予以说明。(12 分) 答案 (示例一)信息:译书内容越来越丰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 峻,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学习西方。译书内容先以器物,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继 而侧重政治制度,民国以后偏重西方思想文化。(6 分) (示例二)信息:西学东渐主持者发生变化,其目的也随之变化。近代以来,主 持者以中国知识分子为主体,19 世纪 60 年代官方译书系统形成,19 世纪末 20 世 纪初民间译书剧增,体现了救亡图存、强国御侮的时代要求。(6 分) (示例三)信息:西学东渐中,译书的影响发生变化。近代以来,西学东渐有助 于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和社会进步。(或者:19 世纪 40 年代的译书引导人们关注 世界形势,启迪人们解放思想;19 世纪 60 年代的译书有利于中国工业化的启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译书有利于中国人的政治启蒙,推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等民主化的探索;民国初年的译书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6 分) 解析 本题是一道开放型试题,需要学生从材料中选择两点来回答。学生可 以从材料中给出的西学东渐的史实来概括分析西学东渐的一些特点,如:翻译过 程中侧重点的变化、西学东渐主导者的阶级变化以及西学东渐的内容的变化等等。 概括出这些特点之后,要对这些特点进行说明,补充合适的论据说明观点的正确 性。 23.(2018·湖北荆州中学周考)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 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从学造器物、仿行制 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 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才,此皆政教 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 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 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光禄遗稿》 郭嵩焘 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 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 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 材料二 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 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 入的剖析。因此我的论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 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 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 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 主。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 材料三 在北京大学 1918 年 11 月所组织的演讲中,李大钊说:“我老老实 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 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 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北京大学日刊》(1918 年 12 月 6 日) (1)据材料一,指出刘锡鸿和郭嵩焘主张的不同之处。据此分析两者分别代表 哪一派别。(8 分)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 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演讲的题目。这反映出中国思想界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3 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6 分) 答案 (1)刘锡鸿认为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郭嵩焘认为西方政教是 “本”;刘锡鸿主张整饬纲常伦理,郭嵩焘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 制度。(4 分) 立场:刘锡鸿代表地主阶级顽固派;郭嵩焘代表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4 分) (2)特点:利用传统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 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强;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斗争策略的需要。(8 分) (3)题目:《庶民的胜利》。 变化: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苏俄学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3 分) (4)特点:各阶层参与探索,具有广泛性;始终以救亡为主题,具有爱国性; 主张学习西方,推动进代化,具有进步性;前后相继,具有阶段性;不断探索, 具有连续性。(6 分) 解析 第(1)问,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刘锡鸿和郭嵩焘 主张的不同之处其实是前者坚持封建纲常伦理而后者坚持西方政教,刘锡鸿坚持 封建纲常伦理所以他是封建地主阶级顽固派,而郭嵩焘坚持西方的政教,所以他 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第(2)问,康有为是跪着造反,所以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就是利 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在分析其原因时要从经济方面资本主义发展不 充分、阶级力量方面资产阶级力量不强、斗争策略的需要等多方面分析。第(3)问, 十月革命后列宁写了一篇文章《庶民的胜利》,所以李大钊演讲的题目也就是《庶 民的胜利》,从材料中“这回战胜的,……是全世界的庶民”也能看出演讲的题目 就是《庶民的胜利》。这反映的中国思想界的变化突出向俄国学习、学习马克思主 义即可。第(4)问,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按材料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即可, 例如,材料涉及到各界及多个阶层,所以就要突出各阶级各阶层广泛参与、积极 探索,近代的探索当然是以挽救民族危亡为主题的,最后又学习俄国所以可以总 结出从主张学习西方到主张学习俄国等特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