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 宗法血缘关系 B. 家国同构观念 C. 中央集权意识 D. 安土重迁理念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父母官”、“爱民如子”等信息可知,这说明传统中国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密切结合,“家”和“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观念,其本质就是家庭、家族、国家在结构上的同一性,即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只强调了“血缘”这一“家族关系”的信息,而国家政治未概括在内,错误;C选项错误,中央集权的特征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于中央,材料并未体现;D选项错误,安土重迁的意思是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材料并未体现。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下列观点与此观点相近的是 A.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B.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 C.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指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A项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与材料观点相近;B项农商并重,排除;C项主张农工商都非常重要;D项主张工商皆本,排除。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名师点睛】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 ‎(1)积极作用: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保护了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政治的发展和稳定,巩固了封建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从根本上重视农业的思想是正确的。‎ ‎(2)消极作用:‎ ‎①封建社会晚期,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和封建制度的解体,阻碍了社会进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②人为割裂农、工、商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工商业发展,农业发展也受到限制。‎ ‎③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 ‎④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恶化。‎ ‎⑤抑商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 ‎3.“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京剧 A. 是戏曲融合演变的成果 B. 已成为“百戏之祖”‎ C. 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 D. 是古代戏曲的高峰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可以京剧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艺术融合后而推陈出新。故A正确;“百戏之祖”是昆曲,是京剧形成过程中的剧种,排除B;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的是元杂剧,排除C;材料没有从古代戏曲的高峰角度说明京剧,排除D。故选A。‎ ‎4.战国时期,士已逐渐转变为社会上的一个阶层。这个阶层成为上(统治者、官吏和剥削者)与下(被统治者、民、被剥削者)交流、转换的中间地带。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材料中社会新阶层的出现 A. 满足统治阶级需要 B. 加重下层民众负担 C. 推动社会转型发展 D. 激化已有社会矛盾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这个阶层成为上(统治者、官吏和剥削者)与下(被统治者、民、被剥削者)交流、转换的中间地带”表明不仅有利于统治阶级,故A项错误;材料中“与下交流、转换”不等于加重下层民众负担,故B项错误;材料中“战国时期,士已逐渐转变为社会上的一个阶层”“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表明社会新阶层的出现是社会转型的产物,“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表明推动社会转型发展,故C项正确;“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表明社会新阶层的出现推动社会转型发展,是解决而非简单激化已有社会矛盾,故D项错误。‎ ‎5.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A. 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 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 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 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判断出此时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说明达芬奇绘画的理性精神,故C正确;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是实验验证,材料不能体现出实验科学的研究,“近代实验科学之父”是文艺复兴之后的伽利略,故A错误;“奔放情感”是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时间是在19世纪上半叶,故B错误;启蒙运动否定了天主教的神学理论,故D错误。‎ ‎【考点定位】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艺复兴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历史题目中的时间信息有时是人物或事件,比如本题中的时间信息是“达芬奇”,由此判定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然后逐项排除即可。这就要求考生对历史的时间信息要高度关注。‎ ‎6.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了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亊英国沿海的贸易,完全取消了《航海条例》。这表明英国 A. 逐渐放松了对世界市场的控制 B. 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C. 经济政策受到经济实力的影响 D. 对外贸易政策反复无常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了《航海条例》大部分规定”、“1854年……完全取消了《航海条例》的限制”中可以看出,《航海条例》是英国需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在重商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颁布的,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取消《航海条例》说明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而成为英国经济的指导思想,这一过程体现了国家实力影响着国家的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错误,错在“放松了”;工业革命后英国海上霸主地位越来越巩固,B选项排除。‎ ‎7.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材料信息体现的是18世纪中叶时英国国王还掌握媾合与开战的权力,但是“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也就是说国王必须要让议会参加才能行使媾合与开战的权力。本题表明的现象是当时英国国王仍旧保留某些权力,但是必须让议会参见才能行使。实质上说明了在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由材料信息可知,关荣革命的成果并没有受到侵蚀,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国王专权,故B项错误;此时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国王不能控制内阁,故C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权力 ‎8.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命进化规律。随后,很多西方宣扬白人种族优越的人用此理论来解释社会发展,并在西方政界和学界形成了风靡一时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解释社会发展的理论 A. 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抗英斗争 B.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C. 是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扩张的说辞 D. 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答案】C ‎【解析】‎ ‎【详解】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推行其侵略扩张政策,借社会达尔文主义宣扬白人优越论,企图美化侵略,但是这也掩盖不了资本主义侵略他国的本质,社会达尔文主义只是侵略的说辞而已,故选C。社会达尔文主义主要是用来解释白人优越于其他种族的理论,而北美人和英国人交战双方都是白人,因此社会达尔文主义对北美人民的抗英斗争并无影响,排除A;社会达尔文主义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产物,而不是它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B项说法错误,排除;社会达尔文主义为种族主义的辩护意味着其不可能正确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D项说法错误,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依托材料首先要了解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内涵,然后再针对选项进行排除选出答案。‎ ‎9.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A. 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 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 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 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惟目前的内外压迫……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即可知,材料主张进行各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由此可知,这一论述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B正确。材料没有具体阐述新三民主义理论的内容,排除A。工农武装割据不与国民党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党外合作,不符合材料,C、D两项排除。‎ ‎【点睛】‎ 解答本题,应注意比较革命统一战线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异同:相同点:都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并推动实现的;都采取国共合作的形式;都适应历史发展,促进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发展;都由于国民党反动势力的破坏而告终。不同点:历史背景不同——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前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前,日本大举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具体内容不同——革命统一战线为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新三民主义成为合作的政治基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两党在民族矛盾上升时的协调行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有更大的独立性;影响不同——革命统一战线时期,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因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使蒋介石、汪精卫公开背叛并大肆屠杀工农群众,大革命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逐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坚持领导,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为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10.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 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 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 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 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可知,“寻求经世之道”、“着意边疆地理研究”、“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议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寻求经世之道”“边患危机”“西方殖民者东来”等,这反映了人们关注社会现实和世界形势,故选A。材料中未体现对传统史学之法的改变,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不符。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向西方学习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以近代中国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考查学生对清末代中国应对社会形势的变化而进行的调整。‎ ‎11.学者马勇在论述晚清后20年历史时写道:“会议进行了两天,他们终于达成一致行动的谅解,同意适度向中国增兵,计划在条件适度成熟时先夺取天津,然后以天津为基地大本营,继续向北京用兵,向华北用兵,拯救被困在那里的外国人。”此后,列强发动了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D ‎【解析】‎ 清朝1912年灭亡,根据“清后二十年历史”,此事件应发生在1892---1912年间,鸦片战争时间是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排除AB;甲午中日战争时间是1894年,根据“以天津为基地大本营,继续向北京用兵”,排除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是1900年,符合“以天津为基地大本营,继续向北京用兵”,故D正确。‎ ‎12.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 A. 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 B. “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 C. 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 D. 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中的“保其身体”“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可知,这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故B正确;近代教育体制是在辛亥革命后确立的,故A错误;清廷没有背离过国学,故C错误;近代中国传统教育一直居于主流地位,故D错误。‎ ‎13.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 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C.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D.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喜字纱灯”“蓝袍黑褂”来看,这属于中国婚俗,“演奏钢琴曲”、“头披白纱,手持鲜花”是西方婚礼仪式,说明当时的婚礼仪式具有中西习俗融合的特征。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反映的是30年代上海的婚礼仪式,不能得出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排除;B项材料只是讲述婚礼的形式和规模,不能说明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排除;D项材料中的集体婚礼虽由政府组织举办,但不能说明是由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喜字纱灯”“蓝袍黑褂”是中国婚俗,“演奏钢琴曲”、“头披白纱,手持鲜花”;从中分析出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再加上材料中婚礼的场面中的喜字是中国的,钢琴是西洋的,所以布置也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14. 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 A. 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B. 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 C. 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 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获取良好的效果,1925年,苏俄的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A项错误;材料中许多领导人都表示对新经济政策的不满,并不认为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只是把它看作一个权宜之策,B项正确,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当时许多领导人的认识;正是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因此才被新经济政策取代,D项错误。‎ ‎【考点定位】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15.1929年至1933年,胡佛政府修建了37000英里公路,公园面积增长了40%,森林面积增加了250英亩,并从1931年开始修建著名的胡佛水坝工程。这说明胡佛总统 A. 在一定程度上干预了社会经济 B. 帮助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困境 C. 过度开支加剧了国家经济困难 D. 完全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中“1929年至1933年,胡佛政府修建了37000英里公路,公园面积增长了40%,森林面积增加了250英亩,并从1931年开始修建著名的胡佛水坝工程”,说明大危机中,美国总统胡佛并没有一味坚持“自由放任”政策,而是进行了“有限的干预”,因此A项符合题意;BD项与史实明显不符,C项在材料没有体现。‎ ‎16.“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如果把人民政协也搞成国家权力机关,就成为二元论了,这样就重复了、分散了,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与毛泽东这段话直接相关的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D.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如果把人民政协也搞成国家权力机关,就成为二元论了,这样就重复了、分散了,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说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之前,故B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初期政治•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果 ‎17.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决议》;9月《人民日报》根据《决议》精神发表了“先把人民公社的架子搭起来”的社论;到11月,就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人民公社。这一运动 A.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导致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C. 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 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答案】A ‎【解析】‎ 人民公社化强调公有化程度高,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C错误;B项是“大跃进”影响,排除;D项是一五计划影响。‎ ‎18.英国首相1898年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年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遍布全球的问题。”这表明当时大国斗争的核心问题是 A. 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 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 C. 争夺非洲市场和殖民地 D. 争夺亚洲市场和殖民地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1898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遍布全球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9世纪末期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焦点是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故B项正确;“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说法没有突出世界性和全球性,故A项错误;“争夺非洲市场”说法过于片面,故C项错误;“争夺亚洲市场”说法也过于片面,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是遍布全球的问题”,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焦点入手,即可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和德国都是后起之秀,都是采用新技术成果的模范。可在一战后期这两个国家却成为敌人的根本原因是 A. 德国成为美国盟国的敌对国 B. 美国和英法有着历史的渊源 C. 美德资本扩张的矛盾和冲突 D. 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伤害了美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属于帝国主义的战争,战争的双方都是为了扩张资本和掠夺殖民地。国家美国在一战前期同交战双方大做生意,这实质上是美国资本向欧洲扩张的表现。在一战后期,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是因为美国资本扩张与德国的资本扩张产生了矛盾,故C 正确;德国成为美国盟国的敌对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美国和英法有着历史的渊源与材料的现象主因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伤害了美国是客观因素,排除D。故选C。‎ ‎20.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日本感到蒙受了极大的屈辱,日本代表曾私下讽刺英国代表说:“无论如何,你们给同盟举行盛大的葬礼。”但日本也以美国等承认它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而聊以自慰。下列条约中与材料内容相关的是 A. 《四国条约》‎ B. 《五国条约》‎ C. 《九国公约》‎ D. 《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 ‎【答案】A ‎【解析】‎ 华盛顿会议以《四国条约》结束了英日同盟,故A正确;《五国条约》未涉及英日同盟问题,故B错误;《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使中国收回山东主权和一部分权利,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你们给同盟举行盛大的葬礼”,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华盛顿会议以《四国条约》结束英日同盟的史实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船队是海上军事力量的基础;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要控制海洋,就要有强大的海军和足够的海军基地,以确保对世界重要战略海道的控制 ‎——1890年《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 ‎(1)材料一认为“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请为他的观点寻找两个历史依据。‎ 材料二 英国占世界制造业的份额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的工业力量差不多等于除英国之外的世界上所有其它国家工业力量的总和,但英国的人口有限,而当时主要的欧洲国家都在实行贸易壁垒严重的重商主义.‎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是什么?针对此种现象,英国采取了什么对策?这种对策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 1932年英国议会通过《进口关税法》,规定除小麦、肉类和英国不生产或短缺的原材料外,所有的进口商品都要征收进口税,欧美日等国进口关税税率也基本提升到52%。‎ ‎——以上材料摘自《贸易战争》‎ ‎(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是什么?这种现象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四 “我们希望找到一个有秩序的方法来决定国家货币单位的价值,……我们希望把国际货币体系从大规模投机活动的负面影响中解脱出来.‎ ‎——1943年美国前财政部长助理怀特 ‎(4)二战后西方国家找到的“有秩序的方法”是什么?效果如何?‎ ‎【答案】(1)历史依据:16世纪,西班牙建立无敌舰队,纵横地中海和人两洋。17世纪,荷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7、 18世纪,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2)现象:英国工业革命取得重大成就,但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其商品销售;对策: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抢占市场。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3)现象: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影响:造成国际贸易秩序的混乱,严重阻碍世界贸易发展;加剧国际政局的动荡。‎ ‎(4)方法: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国际贸易体系一关贸总协定。效果:稳定了世界货币金融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解析】‎ ‎【详解】(1)历史依据:依据材料一“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和所学从16世纪、17世纪以及18世纪的世界殖民强国西班牙、荷兰和英国等回答。‎ ‎(2)现象:依据材料二的表格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取得重大成就;依据材料二文字“欧洲国家都在实行贸易壁垒严重的重商主义”可知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其商品销售;对策:依据所学从英国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抢占市场回答。影响:依据所学从英国入侵中国导致中毒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以及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等回答。‎ ‎(3)现象:依据材料三“所有的进口商品都要征收进口税,欧美日等国进口关税税率也基本提升到52%。”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影响: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可知贸易保护政策造成国际贸易秩序的混乱以及加剧国际政局的动荡等。‎ ‎(4)方法:依据材料四和所学从二战后建立国际货币和国际贸易体系回答。效果:依据二战后建立的贸易和金融体系可知稳定世界货币金融秩序,促进世界贸易发展以及促使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等。‎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蔡邕(官拜郎中)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余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熹平石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作用。‎ 材料二 洋务运动重要教育实践一览表 ‎(2)依据材料二,回答洋务运动的人才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它对封建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冲击?‎ 材料三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普通教育,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一——摘自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3)依据材料三,概括南京临时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进步性?‎ 材料四 ‎2013年9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中指出: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4)材料四对教育发展的认识是什么?‎ ‎【答案】(1)特点:官府重视教育;官方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适应了国家统一的形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方式: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冲击:冲破了传统的书院私塾教育;不再以封建纲常伦理为教育的唯一内容。‎ ‎(3)注重民主精神的塑造;注重自然科学知识教育。‎ ‎(4)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让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解析】‎ ‎【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一“刻余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可知官府重视教育;依据材料“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可知官方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作用:依据汉代儒学的特点从加强中央集权以及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等回答。‎ ‎(2)方式:依据材料二表格“创办北京同文馆”可知创办新式学堂;依据“派遣留美学生”可知派遣留学生。冲击:依据表格信息和所学从冲破传统书院私塾教育以及教育内容的改变回答。‎ ‎(3)进步性:依据材料三“健全国民为宗旨”可知注重民主精神的塑造;依据材料“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注重自然科学知识教育。‎ ‎(4)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和所学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全民教育以及让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等回答。‎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