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淮安市马坝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选修)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某思想家主张:“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以下同属于该思想家言论的是 A. 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B. 认为人性本善,强调民贵君轻 C. 主张无为而治,向往小国寡民 D. 提出以法治国,强化君主权威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体现的是道家老子的思想。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向往小国寡民,故C项正确;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故A项错误;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强调民贵君轻,故B项错误;韩非子提出以法治国,强化君主权威,故D项错误。 2.“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是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重要思想主张。这一思想主张的提出对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是 A. 推进了各国变法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B. 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C. 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了礼乐文明的社会 D. 推崇夏朝政治,立天下最贤之人为天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是法家主张变革的思想,这一思想主张推进了各国变法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故A项正确;道家思想追求精神自由,故B项错误;儒家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了礼乐文明的社会,故C项错误;墨家推崇夏朝的政治,立天下最贤之人为天子,故D项错误。 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国君对治国思想各有所求,各有所好。有的“重法黜儒”,有的“尊墨斥老”,有的“尚农折商”。这说明当时( ) A. 兼并战争促进思想活跃 B. 文化融合推动百家思想 C. 社会主流思想更替频繁 D. “百家争鸣”引发争霸战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社会局势混乱,各国统治者争相招徕人才,以求国富兵强,诸侯国国君遍求治国思想反映了兼并战争中争霸的需要,进而推动了战国思想的繁荣局面,故A项正确。B项,题干未体现思想文化的融合,排除。C项,题干反映各国吸纳不同思想,未出现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排除。D项,百家争鸣是社会环境变化所致,故D项表述逻辑错误,排除。 4.“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A. 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有教无类 D. 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思想精华指的是对历史有积极影响的思想。而“维护周礼,贵贱有序”指的是孔子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份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在走向灭亡的背景下,他的这一思想显然落后于历史发展的潮流.,主张“礼”维护等级差别,显然是消极的,故正确答案为D。ABC项内容都是孔子思想的精华,故排除ABC项。 5.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不仅重视“忠君”,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限君”。下列儒家思想主张中有“限君”意图的是 A. 天行有常 B. 君权神授 C. 天人感应 D. 格物致知 【答案】C 【解析】 【详解】天行有常,强调社会运行规律,故A项排除;君权神授,强调了君权的至高无上地位,故B项排除;天人感应思想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据此可以看“天人感应”有“限君”的意图,故C项符合题意。格物致知,属于理学探究理的方法,故D项排除。 6.董仲舒“构建了国家与家族之间的纵向顺从关系,同时将忠孝引入政治领域,使君臣关系不仅披上了天地之道的外衣,还使宗法等级制度拥有了天经地义的人性色彩”。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观点是 A. 三纲五常 B. 独尊儒术 C. 天人感应 D. 限田薄敛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将忠孝引入政治领域,使君臣关系不仅披上了天地之道的外衣”可知董仲舒构建了新的儒学等级制度,所以符合他这一观点的主张应该是三纲五常,故选A项;独尊儒苏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天人感应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都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BC项;限田薄敛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7.南宋出现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主要说明 A. 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商品经济推动了理学发展 C. 政府保障平民受教权利 D. 理学思想逐步走向世俗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南宋出现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这说明理学思想逐步走向世俗化,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的信息,故A 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说明理学发展的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府行为,故C项错误。 8.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方镇自治”“君臣共治”;顾炎武提出一分权众治,据此可知,两人均主张 A. 批判传统儒家思想 B. 建立民主政治体制 C. 废除君主专制政体 D. 反思国家传统治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方镇自治”“君臣共治”“分权众治”可推出黄宗羲、顾炎武两人对以前国家政治体制弊端进行反思,故D项正确;材料中是关于提出分权的思想,属于批判君主专制,不是批判传统儒家思想,A错误;黄宗羲等人此时尚未上升到建立民主政治体制的高度,B错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主张是批判君主专制,并不是废除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 9. 从2004年美国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马里兰大学成立,美国孔子学院数量目前已增加到六十多所,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引起重视。这表明 A. 人类社会的文化最终将走向一致 B. 中国的和平堀起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C. 优秀文化既有其民族性又有其世界性 D. 儒家学说需要重新解读其现代意义 【答案】C 【解析】 题目中涉及的是儒家文化是中国的自身的文化,而孔子学院确是在国外得以发展,表明的是优秀文化既有其民族性又有其世界性,C正确,BDA不符合题意。 10.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当时的文艺巨匠 A. 否认超自然力量的决定作用 B. 运用理性批判宗教思想体系 C. 采取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D. 认可天主教文化的本质属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说明艺术家采用宗教形式来表现人文主义,故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 11.陈独秀说:“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求女权之解放也。”其中“宗教之解放”体现在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人生而平等” C. “与上帝直接对话” D. “主权在民” 【答案】C 【解析】 试题问的是“宗教之解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提倡“因信称义”“与上帝直接对话”打击了教会的权威,故选C。“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的观点,“人生而平等”“主权在民”是启蒙思想,都不能体现“宗教之解放”不选ABD。 12.如图被称为“住在科尼斯堡的中国人”(康德),他与如图人物(孔子)的相似之处在于 A. 都希望恢复旧的社会公德和秩序 B. 都重视道德的作用,主张人要克己自律 C. 都主张社会改革,建立新的社会公德 D. 都将理性知识作为宣传思想的核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康德除了提出“人非工具”外,还主张尊重他人,这和孔子的重视道德,克己自律是一样的,故B 项正确;孔子“克己复礼”希望恢复旧的社会公德和秩序,故A项错误;康德主张社会改革,建立新的社会公德,故C项错误;康德将理性知识作为宣传思想的核心,而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故D项错误。 13.“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材料说明启蒙思想家 A. 摆脱了宗教思想的影响 B. 受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启示 C. 融合了自然与社会法则 D.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受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积极探索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教思想的影响,故A错误;材料“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说明自然与社会法则并存,不能体现触合自然与社会法则,C错误;揭示出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启蒙思想家,故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联系所学启蒙运动的背景分析解答。 14. 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分别被看作是十六世纪和十八世纪的精神符号。十六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材料所述的两个“精神符号”的内在联系是 ①都推崇理性和思想自由②都致力于政治蓝图设计 ③都意在实现人现实的幸福④都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文艺复兴运动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追求现实生活的享受,但没有批判专制制度,提出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因此②只符合启蒙运动,不符合文艺复兴,故排除,因此答案为C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影响 15.如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使用雕版印刷术”“大一统王朝”等信息可知,该朝代是唐朝,故C项正确;秦朝、汉朝还没有火药和雕版印刷术,故AB错误;宋朝不是大一统王朝,故D项错误。 16.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中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该学者得出此观点的依据不可能是 A. 宋代理学兴盛,儒学再次复兴 B. 宋代文学作品世俗化特点显著 C. 宋代科技发展显著,成果斐然 D. 宋代小说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学者认为,中国宋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是“并行和等值的”,是“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儒学再次复兴、宋代文学作品呈现出世俗化特点、宋代科技发展显著,故ABC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小说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是在明代,故D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17.宋人陈深评论某书法作品说:“此帖纵笔豪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如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岂非当公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其工邪!”该作品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 此帖纵笔豪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如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岂非当公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其工邪”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评价的应该是行书,故C项符合题意;A为篆书,B为楷书,D为草书,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8.“这一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这一科学革命 A. 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B. 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C. 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D. 启发启蒙思想家,为理性思想注入科学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科学革命”是牛顿力学体系。牛顿力学的理性启发了启蒙思想家,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生,故D项正确;达尔文的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故A项错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故B项错误;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故C项错误。 19.阅读《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科技成就 基础研究年代 应用研究年代 生产推广年代 A—B年差 B—C年差 A—C年差 蒸汽机 1687 1711 1776 24 65 89 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58 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10 A. 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B. 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C. 科技成就都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 D.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数据主要列举了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一些重要发明成果的研究年限、生产推广年限,反映了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故答案为D项。A项,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人类社会生活,排除;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科学成果都是技术进步的,与科学理论重大突破无关,排除。 【点睛】图表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0. 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此观点意在说明( ) A. 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 B. 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 C. 林则徐是主张学习两方的先进思想家 D. 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 ”是指林则徐仍然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也就是说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仍然是维护清王朝的旧秩序。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 21.“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谓西学,然不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此段材料的核心主张是 A. 提倡西方的民主与科学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运用西学,维新变法 D. 改革教育,振兴中华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不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学是强国的根本和基础的思想,属于中体西用的思想,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提倡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彻底否定中学,故A项错误;中体西用属于洋务派思想,不属于维新变法,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改革教育的主张,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思想的内容入手,即可进行正确判断,同时,注意区分洋务派与其它派别思想的不同点。 22.“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 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B. 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C.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可以判断出这场改革是新文化运动,A项是维新思潮;B项是孙中山的民权主义;C项主要是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故本题答案选D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意义 【名师点睛】新文化运动及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高考多利用新材料、新情境,突出对新文化运动特点、影响及马克思主义传播影响的考查。复习备考时,一是要特别重视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五四运动前后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特点等方面的理解认识;二是分析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传播、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3.孙中山读到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进步与贫困》一书后,提出:“亨利之学说,深合乎社会主义之主张,而欲求生产分配平均,亦必先将土地归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亨利的学说”影响了孙中山的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三大政策 【答案】C 【解析】 材料“深合乎社会主义之主张”“必先将土地归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可以看出,“亨利的学说”主张土地收回公有;因此“亨利的学说”影响了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故C项正确;A项是民族革命;B项是政治革命;D项与新三民主义相关。 点睛:材料“深合乎社会主义之主张”“必先将土地归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点,从中可以得出答案。 24.“这条道路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毛泽东是第一个代表这种自觉选择的人。”在开辟“这条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 A.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 人民民主专政学说 D.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失败后的退却”是指国民革命失败后走向农村。“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是指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故这条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D项正确;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人民民主专政学说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提出的,与材料的主旨不符合,排除AC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内容,与材料中“失败后的退却”不相符,排除B项; 25.“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南方谈话” A. 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B. 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计划经济 C.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 打破思想认识误区,坚定人们社会主义信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指的是“南方谈话”打破了思想认识的误区,认识到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坚定了人们社会主义信念,故D项正确;1985年,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故A项错误;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故B项错误;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故C项错误。 26.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国画家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于1870至1873年间创作的一幅画。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 B. 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 C. 捕捉光和色之下万物的“瞬间印象” D. 以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现感情 【答案】A 【解析】 【详解】《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国画家列宾创作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A是现实主义作品的风格,故A正确;B是浪漫主义风格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C是印象画派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D是后印象派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27.《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 分封制的形成 B. 个人素质的差异 C. 宗法制的影响 D. 封建家长的喜好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为贾政的妾室所生……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可知,导致两人地位的不同是因为两人的身份不同,贾宝玉是嫡子,贾环是庶出,这是与宗法血缘制有关。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清朝时期分封制已经消失;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宗法制的影响,与个人素质的差异和封建家长的喜好无关,B、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8.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C. 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 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三峡论”中“封建”阶段指的是分封制时期,即夏商周时期。此时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等,故B项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于秦朝,故A项错误;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指的是秦朝推行的郡县制,故C项错误;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故D项错误。 29.郡守与县令都只是朝廷派遣下来的“命官”,这些官僚们在指定的辖区内只能行使“有限委托”的行政管理权,同时,所有的官员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皇帝的监督和处置。由此可见,郡县制的实行 A. 激发了官员们的积极性 B. 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C. 完善了秦朝的官僚体系 D. 适应了集权政治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在指定的辖区内只能行使‘有限委托’的行政管理权”“官员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皇帝的监督和处置”并所学可知,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和处,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故D项正确;郡县制之下,郡县长官都必须接受皇帝的监督和处置,有利于加强皇帝对地方官员的控制,与激发官员们的积极性无关,故排除A项;郡县制是一种地方行政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国家是否长治久安与地方行政制度无关,也和秦朝的官僚体系是否完善无关,故排除B、C项。 30.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无论是作为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抑或作为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其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节镇遏的色彩,一直非常浓厚。”该同学研究的政治制度 A. 拥有大权,不受中央节制 B. 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C. 使得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 使得专制主义空前强化 【答案】C 【解析】 行省是中央派往地方的派出机构,负责管理地方,重大事情需上报中央,体现出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特点,故C正确;行省受到中央节制,故A错误;地方重大事情上报中央,财政上缴,不会导致地方割据,故B错误;D是中央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结果。 31.江苏有一显赫家族,世世代代珍藏着其祖上进士及第,当地官员前来贺喜时赠送的条幅:“少年才俊光宗耀祖,天子门生惠及乡邻。”这一条幅能够提供的信息不包括 A. 这一制度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B. 早在汉朝,保存该条幅的这一家族就已经成为名门望族 C. 当时的皇帝和官员都重视科举考试 D. 这一显赫家族的祖先是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的“进士及第”可知,这是指的科举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开始于隋朝,故B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科举制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受到皇帝和官员的重视,故AC 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由此材料可知,这一显赫家族的祖先是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故D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 32.据《明史·职官志》记载,内阁因“避宰相之名”,故名内阁。在明仁宗之后,阁臣利用票拟之权(妙阁臣草拟对各种奏疏之处理意见供皇帝参考),使内阁取得了处理国家大事之实权,利用详审奏章加以票拟之机压制六部。这反映当时的内阁 A. 分化了丞相的行政权 B. 实际履行行政中枢职能 C. 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D. 上升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内阁没有了宰相之名,但是权势和地位都有所提高,处理政务,压制六部,体现了内阁实际上履行行政中枢职能,B项正确;明朝已经废除丞相,排除A项;科学性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机构,故D项错误。 33.清代官方著作《历代官职表》说:“内阁职司票拟,其官创自明初,原不过如知制诰之翰林,并非古宰相之职。”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在设立之初的共同点是( ) 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 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D.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并不是法定的正式的中央机构,并不能统领六部,故A项错误;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是加强皇权的产物,没有决策权,材料也没有反映内阁负责朝廷日常事务,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出内阁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故C项错误;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没有决策权,可以参与机要政务,故D项正确。 34.“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昆仑狮醒仰天吼,扬子龙腾动地风。自古知兵非好战,而今仗剑镇枭雄。紫烟隐约方程式,青史明标科技功。”诗中描述的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A. 打破了美苏等国的核垄断 B. 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C. 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D. 反映了科技领域中的浮夸现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可知,其反映的是新中国原子弹试爆成功,由此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巩固了国防安全,故选A;材料无关我国成为世界航天大国或进入航天时代,排除BC;材料反映的是科技成就而非浮夸现象,排除D。 35.中国古代文艺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众多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艺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浪漫主义基础 B. 随着宋朝商业的发展,诗的另一种形式——词出现并成主流 C. 书法艺术以隋唐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 D. 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京剧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吸收其他地方戏的因素,形成了京剧,故D正确;《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A错误;唐代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词,B错误;书法艺术以魏晋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C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元朝把今冀、晋、鲁地区称“腹里”,不设行省。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1)依据材料一,指出分封制和郡县制在地方官员的产生方面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谈谈汉代中央集权曾经一度遭削弱的制度原因,并指出作者推崇的地方制度名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今冀、晋、鲁地区在元朝时期由哪一机构管辖。据材料归纳元朝实行行省制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明军机处职能和影响。 【答案】(1)贵族世袭世代为官;君主任免。 (2)原因:汉朝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郡县制。 (3)中书省。原因: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4)职能:拟写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作用:使皇权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解析】 【详解】(1)“不同”,依据材料一信息“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得出:分封制是贵族世袭,郡县制是君主任免。 (2)“制度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得出郡国并行制威胁中央集权,是酿成七国之乱的主要原因;“名称”,根据材料二信息“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得出:郡县制。 (3)“机构”依据所学知识得出:冀、晋、鲁地区在元朝时期归中书省管辖,属于腹里。“原因”,根据材料三信息“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归纳得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4)“职能”,根据材料四信息“ 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拟写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作用”,依据所学知识从使皇权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角度分析。 37.中共十九大提出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政治上,“有道”代表了孔子的理想政治和基本政治原则。与之相对则称之为“无道”。孔子的“有道”具有两个特点:所有的人按照礼制规定,贵贱有等,上下有序;靠“仁”来实现和谐,具体表现为富民足君和先德后刑的政策。这一理论在当时以及其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都成为统治者自我认识、自我批评和自我调节的理论依据。 ——南开大学出版社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孔子所谈的“有道”的标准;概括其对中国古代政治统治产生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汉武帝为封建帝国找到更为适用的政治理论。儒学的尊君、礼制等级和忠孝思想有助于维护君主的权威,儒家的德治教化则是束缚人们思想的重要手段。儒家的德治仁政学说又能为君主政治进行某种修饰和补充。因此,武帝之崇儒并非以儒学政治学说作为全部政策的出发点,而是注重儒术的“文饰”的功能。 ——南开大学出版社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武帝尊崇儒学的特点。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地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实质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其倡导者高举科学和民主的大旗,用近代的科学理性反对传统的实用理性,用近代人文主义反对传统的仁礼禁忌。高扬民主与科学之旗,包含着八十年中西文化论争在认识上的飞跃。陈独秀和李大钊的主张代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要求,合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止乎科学和民主,但马克思主义当然又包括了科学和民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抨击儒家思想的目的及意义。 材料四1940年,毛泽东写道:“尊重中国古代文化,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不是无批判地兼收并蓄……” ——高等教育出版社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4)依据材料四,说明毛泽东同志认为应该如何尊重中国古代文化?儒家传统文化中有哪些精华需要我们今天去继承和发扬? 【答案】(1)内涵:礼与仁; 积极意义:为中国古代封建统治提供政治理想的标准和基本原则;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统治者自我认识与反思的理论依据。 (2)特点:汉武帝尊崇儒学是注重儒学的“文饰”功能,而不是以儒家政治学说作为其全部政策的出发点。 (3)目的:建立现代价值观念。 意义: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是认识上的飞跃和思想解放;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和潮流。 (4)具体做法:剔除从传统文化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 精华:“和为贵”、“仁者爱人”;国家统一、为政以德;积极入世、居安思危;忠诚守信、孝老爱亲;有教无类等等。(言之合理即可得分) 【解析】 (1)内涵:根据“所有的人按照礼制规定”“靠‘仁’来实现和谐”得出礼与仁; 积极意义:根据“‘有道’代表了孔子的理想政治和基本政治原则”“这一理论在当时以及其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都成为统治者自我认识、自我批评和自我调节的理论依据”概括得出:为中国古代封建统治提供政治理想的标准和基本原则;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统治者自我认识与反思的理论依据。 (2)特点:根据“武帝之崇儒并非以儒学政治学说作为全部政策的出发点,而是注重儒术的‘文饰’的功能”概括得出。 (3)目:根据“实质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得出建立现代价值观念。 意义:根据“高扬民主与科学之旗,包含着八十年中西文化论争在认识上的飞跃”得出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是认识上的飞跃和思想解放;根据“陈独秀和李大钊的主张代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要求,合乎马克思主义”得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和潮流。 (4)具体做法:根据“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得出:剔除从传统文化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 精华:结合所学,儒家传统文化中“和为贵”、“仁者爱人”、国家统一、为政以德、积极入世、居安思危、忠诚守信、孝老爱亲、有教无类等等值得我们今天去继承和发扬。 38.20世纪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形成了三大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阐述:“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二 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协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材料三 美国学者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写道:“毛泽东是二十世纪魅力超群的政治家,他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一场没有毛泽东的共产主义运动肯定会逊色不少,它将失去其应有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 材料四 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讲话名称 发表日期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984年6月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1985年10月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年1月、2月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对象和任务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促成这一重大发展的主客观原因。 (2)材料三中毛泽东领导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指出其实践成果谈谈你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 【答案】(1)变化:革命对象:由腐朽的清政府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任务:由推翻清政府的封建反动统治进行反封建斗争到反帝反封。 原因:①主观原因: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精神,有强烈爱国心和救国救民的责任感,②客观原因:十月革命的影响;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中共的影响、支持和帮助。 (2)特色: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3)主要内容:一国两制、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实践成果:“一国两制”的构想,推动了港澳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认识: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要联系实践,不断完善。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由材料“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至于对外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可见革命对象由腐朽的清政府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革命任务是由推翻清政府的封建反动统治进行反封建斗争到反帝反封。第二小问,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归纳,主观方面就是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精神。客观方面,要涉及十月革命的影响、苏俄、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2)结合所学,毛泽东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3)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和“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可见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一国两制、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二小问,实践有:港澳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第三小问,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伟大结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最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为我们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作出了重大贡献。简言之,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要联系实践,不断完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