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怀化市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历史试卷 第Ⅰ卷 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吕氏春秋·去私》中记载:“墨者必须服从巨子(墨家领袖)的领导,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这说明墨家思想 A. 与法家思想本质相同 B. 主张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C. 力图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 D. 充满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抓住关键信息“纪律严明”“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由此信息可得出墨家用法严格规定社会秩序,以此达到社会的稳定,因此C符合题意。墨家与法家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因此A表述有误;墨家主张人与人平等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由此可知B表述不合史实;而D与材料无直接关系。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家思想 ‎2.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这位思想家秉承的理念是 A. 克己复礼 B. 兼爱非攻 C. 无为而治 D. 以法治国 ‎【答案】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恢复礼制,和克己复礼是吻合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兼爱非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无为而治,选项C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依法治国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3.《儒学意蕴新析》一文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学“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来化解社会、伦理、精神三方面的冲突。这说明,儒学化解现实冲突的方式是 A. 依托传统关注人性 B. 强化尊卑等级关系 C. 立足伦理注重规范 D. 提升民众道德水平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来看,这是以政治和家庭伦理为基础,注重社会秩序的规范。故答案为C项。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思想注重“仁”“礼”,并未突出人性,突出人性的是孟子、荀子等思想家,排除; 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材料未反映出对民众道德水平的提高,排除。‎ ‎4.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文人和谋士多为自由职业者,他们往往浪迹于各诸侯国,主动或者被动寻找国君出卖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形成了“士无长君,国无定臣”的局面,这说明 A. 宗法分封制走向崩溃瓦解 B. 军功成为各国授爵的依据 C. 贵族世卿世禄特权被打破 D. 君主集权意识的初步产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西周时期官员都是实行血缘世袭制,春秋战国时期却靠“出卖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成为官员,打破了过去贵族世卿世禄特权,故C项正确。此时宗法制并不是完全崩溃,故A项错误。材料中依靠才能成为官员并不是都依据军功受爵,故B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选官标准变化,并不是君主集权意识的加强,故D项错误。‎ ‎5.汉兴之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 君主个人的价值追求 B. 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C. 道学理论的发展完善 D. 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国力衰微推行无为而治,汉武帝时国家强盛,改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为独尊儒术,这种文化政策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封建政府在不同时期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政治统治理念的调整,B选项正确。使用或废除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本质上不是君主个人的价值追求所决定的,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不是儒家在唐宋时期提出的道学理论,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与材料里的文化政策变化无关,ACD三选项不符合题意。‎ ‎6.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表明他主张 A. “百家争鸣” B. 削弱诸侯王 C. 颁布“推恩令” D. “罢黜百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反对“师异道,人异论” 的百家争鸣现象,认为这不利于国家统一,所以提出了罢黜百家的主张,D选项正确。董仲舒是反对百家争鸣的,削弱诸侯王和“推恩令”的主张与材料和董仲舒无关,ABC 三选项错误。‎ ‎7.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写道:“西汉经商为富的人,虽富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一旦显扬,远为富人所不及——因此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也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材料主要反映出 A. 西汉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 西汉文化教育的普及 D. 汉武帝后儒学地位提高 ‎【答案】D ‎【解析】‎ 题干中的“经商为富的人,虽富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说明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而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也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说明当时读书人是被社会认同地位较高的,结合所学可知,是因为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地位显著提高,故选D;材料主要不是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故排除A;虽然西汉政府确实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题干中并没与反映,题干反映的一种重视儒学的意识和观念,故排除B;西汉文化教育普及的说法是不符合史实的,故排除C。‎ ‎8.“竹林七贤”,所绘为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他们“皆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竹林七贤的人生价值观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A. 孔孟之道的影响 B. 老庄哲学的影响 C. 韩非思想的影响 D. 墨家学说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解读图片和材料信息,可知竹林七贤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狂放不羁,隐逸行乐。其人生价值观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老庄学说中“避世”思想的影响,故B项正确;A项注重礼节;C注重规范秩序;D项主张兼爱非攻。‎ ‎9.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 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C. 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D. 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我国的思想和文学领域相对活跃,思想文化领域成就突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远没有明朝高,到了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较高,对思想文化领域控制加强,所以出现了题中的现象,这说明,对柳宗元成就的评价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条件,故C正确。A说法夸大了明代通俗文学的影响,排除;B说法中的“决定”的说法错误,排除。D说法中的“更加全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和题意。‎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明朝的思想文化状况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在解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确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明朝比唐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更深,然后再结合宋明时期的思想文化政策,我们不难得出答案。‎ ‎10.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里描写崔莺莺遇到张生时回头偷看一眼。而明末金圣叹改编《西厢记》时,便删掉了崔莺莺这一动作。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王实甫未受儒家思想影响 B. 明代理学居于统治地位 C. 明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D. 王实甫倡导个性解放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末金圣叹去掉崔莺莺“回头偷看”张生的情景是因为当时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对于妇女的言谈举止约束比较严格,回头偷看张生的情节,不符合大家小姐的行为规范,所以要删除这一内容,B选项正确,生活在元代的剧作家王实甫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男尊女卑”思想在材料里面没有体现,材料的主旨不是探讨原作主题,而是分析某个细节修改的原因,本题材料不能说明王实甫倡导个性解放,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11.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 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 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 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 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说明儒学具有盲目自大和具有一定封闭的特性,当然儒学本身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具有博大精深的特性,故B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错误;C项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排除;D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2.下面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 A. 儒家思想的发展 B. 君主专制的演化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传统科技的兴衰 ‎【答案】A ‎【解析】‎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是不断强化,不应走低,排除B;商品经济的发展是逐渐增高的,排除C;我国传统科技的最高峰是宋元时期,之后是逐渐走低,排除D;儒学创始于春秋,图片中秦汉和宋明时期曾出现两次高峰,对应的是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故选A。‎ 点睛:本题以曲线的形式反映某一领域的发展走向。判断时,既要熟悉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趋势,又要参照的各自发展的重要节点。‎ ‎13.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 A. 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 B. 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C. 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 D. 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初的思想家们针对“明末的道德人心危机”,批评程朱、陆王学说,希望回归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等努力,体现了儒学在危机中的努力重建,D选项正确。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约束道德,清代面临新的时代问题,当时的儒学发展不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孔孟本源的回归,而是经世致用,儒学在明清时期依然是官方正统哲学,ABC三项错误。‎ ‎14.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A. 反对君主专制 B. 反对宋明理学 C. 提倡公平法治 D. 以天下为己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扶危定倾之心”反映了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出反对宋明理学的思想,故B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公平法治的主张,故C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扶危定倾之心”,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经世致用思想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15.“明末清初(17世纪前后),传统民本思想演化更革,走到近代民主的边缘,这便是‘新民本’思想。它既不同于传统民本,也不同于近代民主,而是二者间的中间形态。”下列关于“新民本”思想阐述正确的是 A. 反对暴君和颂扬明君来约束君主的不良行为 B. “民”具有新的内涵,主要包括城市工商业者、市民、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士人 C. 以“贤人政治”修正君主制度,非以民选的议会政治取代君主专制制度 D. 其思想与西方君主立宪有相似性,受西方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较深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和结合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清时期出现了进步思想,这种思想批判传统儒学,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等思想,所以选C项以“贤人政治”修正君主制度,非以民选的议会政治取代君主专制制度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史实。‎ ‎16.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A.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 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 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 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强调了善恶与智慧(知识)之间的具有直接紧密联系,这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内涵一致,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故B正确;A是普罗泰戈拉的思想,故排除;C是柏拉图的主张,故排除;亚里斯多德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故排除D。‎ ‎17.智者学派运动被看作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其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则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普罗泰格拉的核心思想内容是 A. 强调追求真理 B. 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C. 尊崇理性,强调道德作用 D. 提倡人性,强调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智者学派反对迷信,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故B项正确;亚里士多德强调追求真理,故A项错误;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故C项错误;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故D项错误。‎ ‎18.下图是欧洲“画圣”拉斐尔于1507~1508年所画的宗教题材画——《花园中的圣母》,关于这幅画理解正确的是 A. 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 B. 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C. 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 D. 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 ‎【答案】C ‎【解析】‎ ‎【详解】《花园中的圣母》体现了圣母的母性关怀,而且拉斐尔生活于文艺复兴时期,这一作品凸显了人文主义,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选项C正确;人文主义最初的觉醒是在古希腊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选项B是启蒙运动的影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D是宗教改革的影响,与材料不符,排除。‎ ‎19.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 A. 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与独立性 B.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 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答案】A ‎【解析】‎ 马丁·路德这一主张否定了教会权威,论证了人的自由与独立性,所以答案选A。马丁·路德并没有否定宗教,而是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综上所述,排除BCD。‎ ‎20.启蒙思想家们用“人权”反对“王权”,用“人道”对抗“神道”,用“人类理性”否定宗教愚昧,用“自由”、“平等”代替封建等级专制,实际上是要求 A. 摆脱教会的思想控制 B. 消除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 C. 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理性 D. 唤起人们的反封建意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反对王权、愚昧和封建等级,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时代要求,即实现资产阶级的人权、理性和自由平等,在本质上是反封建的革命要求,D选项正确。宗教改革使欧洲开始摆脱了教会和教皇的控制,A项排除。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启蒙运动,清除自然科学发展的障碍和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理性,与“人权、理性和自由平等”不对应,不是启蒙运动最主要的目的,BC两项不符合题意。‎ ‎21.“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这段论述出自 A. 伏尔泰《哲学通信》‎ B.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C. 卢梭《社会契约论》‎ D.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如果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三权分立的思想,这来自于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故B项正确;伏尔泰的《哲学通信》没有提出三权分立,故A项错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主张人民主权、社会契约,故C项错误;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也没有三权分立的思想内容,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著作和思想主张。学生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如果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即可得出三权分立的结论,正确判断。‎ ‎22.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指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 B. 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本动力在于四大发明的完成 C. 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向近代迈进的步伐 D. 四大发明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火药加剧了骑士阶层的没落,冲击了封建统治;罗盘针帮助欧洲开辟了新航路,促进了对外扩张,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造纸术和印刷术推动欧洲知识的传播和资产阶级文化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向近代迈进的步伐,C项正确。A、B、D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23.下列关于书艺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秦小篆和汉隶已经是自觉的书法艺术 B. 书法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 C.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D. 明代书法强调个性化创造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书法进入了自觉阶段,A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CD选项表述符合史实,排除。‎ ‎24.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答案】D ‎【解析】‎ 由“官腔”、“雅乐”、“盛世元音”等词汇,可以看出昆曲被官府和贵族所重视,所以在重要的宫廷活动中常有昆曲演出,官府和宫廷主要代表了封建士大夫的欣赏层次和品味,江南地方郡邑大夫的活动也以昆曲显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说明昆曲流行的原因是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这体现了社会等级的分明,故选D而排除C;心学强调本心体悟和致良知,主张内心反省和自我领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而昆曲在明朝就流行了,所以排除B。‎ 名师点睛:本题体现出来的命题趋势是对传统文化的考查。戏曲集中国民族艺术之大成。自诞生以来,先辈艺人艰苦创业,历经以元代的杂剧、明代的昆曲、清代的京剧为代表的三大高峰期,它曾在相当一段时期(宋元至清末明初)几乎独霸中国舞台。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以程式化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它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这就是说,戏曲不仅只属于东方,而且只属于中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土特产品”。既是“土特产品”,它必定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风格、中国魅力和中国气派。我们不应只把它看作一种艺术形态,透过它,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审美经验之演变;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中国人审美趣味、审美经验的产生、发展、变化中,看到戏曲形态发生、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5.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对于牛顿所构建的经典力学体系而言,最重要的“巨人”是 A. 哥白尼 B. 马丁·路德 C. 伽利略 D. 达尔文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伽利略是近代实验科学之父,经典力学的奠基者,C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伽利略作为近代实验科学之父,为经典力学的提出提供了基础,牛顿在伽利略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因此材料中的“巨人”指的是伽利略,而不是哥白尼,哥白尼提出的是太阳中心说,与材料无关,排除,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领袖,与材料内容无关,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达尔文是19世纪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与材料无关,故D选项错误。‎ ‎26.《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后,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设想了一个超级计算器,用数据代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或力,需要人来做的只是应用牛顿的定律,在他眼中,再没有什么是不确定的了。这反映出 A. 牛顿发现了支配人类社会的永恒法则 B. 牛顿学说使学者相信存在着普遍的自然法则 C. 牛顿的数学成就为科学提供了具体的表达形式 D. 经典力学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了系统的说明 ‎【答案】B ‎【解析】‎ 根据“需要人来做的只是应用牛顿的定律,在他眼中,再没有什么是不确定的了”可知,牛顿学说使学者相信存在着普遍的自然法则,B正确;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物体运行的普遍规律,而不是人类社会,A错误;C表述错误,牛顿不可能为科学提供了具体的表达形式,排除;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点睛:‎ ‎27.“自然界生存下来的,既不是四肢最强壮的,也不是头脑最聪明的,而是有能力适应变化的物种。”达尔文的这句话体现了 A. 上帝造人 B. 获得性遗传 C. 适者生存 D. 人猿同祖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达尔文的进化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达尔文最基本的理念,材料中“有能力适应变化的物种”体现了这一点,故C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自然界生存下来的,既不是四肢最强壮的,也不是头脑最聪明的,而是有能力适应变化的物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被归纳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这否定了“上帝造人说”的观点,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而不是获得性遗传,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物种起源》中,达尔文首次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他试图证明物种的演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方式实现的,根据材料“自然界生存下来的······而是有能力适应变化的物种”,体现了达尔文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进化论思想,而不是体现人猿同祖,故D选项错误。‎ ‎28.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A. 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B. 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C. 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D. 达尔文混淆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可知马克思并不认同达尔文将生物进化论应用于人类社会,这说明马克思认为达尔文混淆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科学社会主义的来源包括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达尔文学说;B选项错误,材料未显示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C选项错误,依据上述分析可知,马克思并不认同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9.“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这说明瓦特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 A. 劳动力问题 B. 动力问题 C. 资金问题 D. 市场问题 ‎【答案】B ‎【解析】‎ ‎“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等字眼意在强调瓦特蒸汽机能为工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所以也就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但蒸汽机解决不了劳动力、资金以及市场问题,所以本题只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30.据统计2015年“双十一”一天网购交易额仅天猫一家就达912亿元,在庆祝会上,马云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这说明互联网 A. 取代了传统商业模式 B. 方便了人们交流交往 C. 提升了人们消费能力 D. 一定程度改变人们生活观念 ‎【答案】D ‎【解析】‎ 联系现实可知在现代社会中,现实购物与虚拟购物同时并存,“取代了传统商业模式”‎ 表述不合现实,故A项排除;据所学可知方便人民的交流是互联网的功能之一,但在题干中无此内容的阐释,故B项排除;据所学可知提高提升了人们消费能力的是经济发展水平,而不是互联网,故C项排除;材料中2017年双十一的网购交易说明了虚拟购物人数的暴增,并结合马云的话,可得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点,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31.黄宗羲继承了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意为“众多”)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 材料二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黄宗羲的)理念,比孟子之说代表一种合乎民主的思考,近代民主政治所努力的,就是要把这个理念变成事实,使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梨洲的民本思想,已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新的条件,只是在十七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 ‎——韦政通《中国思想史》 ‎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孟子、黄宗羲的基本主张,并指出二者相同点。‎ ‎(2)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评价古今君主优劣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 ‎(3)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義思想的进步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十七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的原因。‎ ‎【答案】(1)主张:民贵君轻;天下为主君为客。‎ 相同:以民为本。‎ ‎(2)标准:是否以天下为主。‎ 根源:商品经济发展。‎ ‎(3)进步:带有民主色彩,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条件。‎ 原因:封建君主专制加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程朱理学的束缚。‎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孟子和黄宗羲的进步思想。‎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概括出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根据“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概括出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得出以民为本。‎ 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古者以天下为主”“为天下之大害者”归纳得出。第二小问,依据所学明清进步思想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思想上的反映得出。‎ 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新的条件”得出。第二小问,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分析。‎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莎士比亚喜剧作品的巅峰之作《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最富幻想色彩和浪漫情调的喜剧。在轻快的节奏中展现出人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在莎士比亚流传至今的作品中,这部喜剧独树一帜,具有持久而强大的生命力,历经数百年,久演不衰,是一部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经典爱情喜剧。‎ 材料二 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地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做。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 ‎——马丁·路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什么时代精神?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马丁·路德对《圣经》的态度是什么?‎ ‎(3)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1)时代精神:人文主义精神。依据:材料中莎士比亚的作品《仲夏夜之梦》展现了人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追求。‎ ‎(2)态度:以自己对《圣经》的理解为准,服从于《圣经》的约束,不盲目听从教会的说教。‎ ‎(3)关系:文艺复兴推动了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解析】‎ ‎【详解】(1)时代精神:材料一中“《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最富幻想色彩和浪漫情调的喜剧”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是人文主义。依据:根据材料一中“展现出人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等信息即可得出相关依据。‎ ‎(2)态度:根据材料二中“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地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等说法,可知马丁·路德对《圣经》的态度是以自己对《圣经》的理解为准,服从于《圣经》的约束,不盲目听从教会的说教。‎ ‎(3)关系:根据所知知识,结合两则材料,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关系是文艺复兴推动了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3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 ‎【答案】(1)原因:唐宋元文学发展,留下了大量素材;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创作;小说通俗易懂,接近日常生活,易于被民众接受;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2)作用: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有一定教化功能;提升民众的知识水平。‎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要从原来的文学基础就好、文人士大夫个人积极的努力创作以及小说通俗易懂的自身优点等多角度分析即可。从材料的具体内容来看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主要从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影响了人们的现念即有一定教化功能和提升民众的知识水平多角度论述即可。‎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蒸汽机车和轮船大量出现,英国资产阶级在世界各地收购原材料推销工业品。 ‎ ‎——《世界文明史》 ‎ 材料二 有人在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蒸汽机产生的影响? ‎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影响: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加快城市化进程;‎ 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加剧了环境污染。  ‎ ‎(2)因素: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交通工具的革新 ‎【解析】‎ ‎(1)从材料来看,蒸汽机带来的影响主要是能源方面的,它使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煤炭的利用使得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变化,比如火车的发明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从而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但是也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比如环境污染。‎ ‎(2)结合这个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围绕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来谈。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因素涉及到殖民扩张和交通工具的革新等等。‎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