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选考专版第17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D.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南京条约》中中英协定关税的条款,该条款有利于英国商品的倾销,客观上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故D项正确。 2.有关下列表格数据(1840年前与1865年、1894年中国生丝销量),分析正确的是( ) 时间 总销售量(万包) 出口量(占总量%) 内销量(占总量%) 1840年前 6.4 0.9(14.06%) 5.5(85.94%) 1865年 10.1 4.2(41.58%) 5.7(56.43%) 1894年 16.02 8.23(51.37%) 7.7(48.06%) A.生丝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B.中国生丝业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 C.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 D.中国生丝业发展仍然非常缓慢 解析:选C。材料显示在生丝销量中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是没有显示在所有的出口货物中生丝所占比重的变化,因而不能体现生丝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使用机器生产,故B项错误;材料显示中国出口生丝比重越来越大,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故C项正确;由总销售量一列可以看出中国的生丝业发展迅速,故D项错误。 3.晚清时期,外国商品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严重滞销到逐渐打开市场的转变过程。促成这一转变的因素有( ) ①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②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抵制外国商品倾销 ③列强攫取更多的经济特权 ④通商口岸的增加和近代运输业的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C。传统自然经济开始对外国商品构成抵制,后来随着它的逐渐解体, 外国的商品逐步受到欢迎,故①正确;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抵制外国商品倾销是在外国商品打开中国市场之后,对外国商品由滞销到打开中国市场没有起到抵制作用,故②错误;伴随着列强攫取更多的经济特权,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逐步加剧,故③正确;通商口岸的增加和近代运输业的发展便利了列强的侵略,故④正确。故选C项。 4.(2020·金华十校模拟)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 ) ①清政府经济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 ②洋务企业曾大量吸收民间资本 ③洋务运动抵制了外国的经济扩张 ④国人逐渐接受了新型商业模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D。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才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但仍未出现根本性转变,故①错误;根据材料“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可知,洋务运动加大了向民间筹资的力度,故②正确;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向民间吸纳资本的情景,并未体现分洋利的一面,故③错误;根据材料“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可知,国人对工商业的看法产生重大变化,故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 5.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天津亦有小轮”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兴办实业,这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限制的结果,故D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正式开始于1898年,与题干时间“1897年”不符,A项错误,排除。B项是洋务运动时期的特点,与材料不符,排除;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大肆对华资本输出,C项错误。 6.(2020·丽水、衢州、湖州高三质量检测)荣氏兄弟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有名的“面粉大王”。荣氏兄弟在1902 年创立的保兴面粉厂位于下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C。荣氏兄弟在1902年创立的保兴面粉厂位于江苏省无锡市,①位于长江入海口以南,应是上海,故A项错误;②位于长江入海口以北,应是南通,故B项错误;③濒临太湖,是无锡,故C项正确;④位于入海口,应是苏杭地区,故D项错误。 7.(2020·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根据国内学者计算,中国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发展情况的是( ) A.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 B.第一大工业是面粉业,第二大工业是纺织业 C.重工业超过了外国资本 D.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解析:选A。民国初期纺织业由长江下游的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故A项正确;民国初期第一大工业是纺织业,第二大工业是面粉业,故B项错误;民国初期重工业基础薄弱,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故C项错误;民国初期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其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故D项错误。 8.(2020·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联考)“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对于这一时期的“产业革命”描述正确的是( ) A.因官僚资本的出现很快结束 B.速度和规模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 C.面粉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 D.形成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解析:选B。根据“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可知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未因官僚资本的出现而很快结束,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快速的发展,故B项正确;面粉业是当时主要工业之一,但不是新式工业, 故C项错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在甲午战争后,是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而形成的,故D项错误。 9.1914年,荣宗敬兴奋地点燃了爆竹,庆祝自己在上海的第三家面粉厂成立。三年后,他已拥有10个工厂,一昼夜可生产面粉4.2万袋,这位面粉大王还同时经营纺织业,在衣、食两大民生产业中不断发展壮大。促成这一时期荣氏企业发展壮大的因素之一是( ) A.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B.民族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C.产品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D.民族工商业发展前景光明 解析:选B。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故选B项。 10.有研究表明,在抗战爆发前夕,中国民族工业在劳动力组织上不但盛行着由工头招工的包工制,还存在着把农村来的男女儿童包养起来的养成工制,以极低代价收买农村失业男女的包身工制,以及工场手工业式的家庭工制等。这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 ) A.仍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B.仍然是传统手工业生产方式 C.无法避免官僚资本的压迫 D.管理水平高于在华外资企业 解析:选A。材料反映的包工制、养成工制、包身工制、家庭工制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手工业特点,故选A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采用的是机器生产,B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官僚资本和管理水平的信息,故C、D两项错误,排除。 11.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解析:选D。由材料可知,国民政府的行为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排除;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中讲的是日伪纱厂,而非整个轻纺工业;C项“开始”说法错误;D项符合题意,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有助于加强国民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加强。 12.(2020·台州大田中学统考)1947年的上海,西药盘尼西林针剂已经像黄金一样, 成为硬通货在市面流通。老百姓抢购日用品,文人囤积白报纸,医生囤积紧俏药品,各个行业的人都在想尽办法将手中的法币换成实物。这反映了当时( ) A.黄金无法购买实物 B.市场上纸币非常缺乏 C.通货膨胀非常严重 D.日用品价格比较稳定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清代以来,中国从自我封闭逐渐走向开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72年,康熙帝批准:“凡官员兵民私自出海贸易,及迁移海岛,盖房居住,耕种田地者,皆孥问治罪。” 1759年,清政府批复两广总督的奏请:“夷船到粤销货后,令其依限回国;即有行欠未清,亦应在澳门居住,将货物交行代售,下年顺搭回国。” ——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一册) 材料二 近代中国面粉国内外运销数量(1913~1919年) 单位:万担 年份 进口 出口 出超(+)入超(-) 1913 259.68 11.95 -247.73 1915 17.74 19.66 +1.92 1917 67.88 79.80 +11.92 1919 27.13 269.43 +242.30 ——引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 (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推行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该政策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面粉的进出口量发生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简述这一时期中国面粉业等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解析:(1)第一小问政策,据材料一中信息可以判断;第二小问内容,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表格信息可以得出进口不断减少而出口逐渐增多;第二小问原因,抓住材料二中的时间信息“1913~1919年”具体从国内的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国际上结合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1)政策:“海禁”政策。 内容:禁止中国人私自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人到中国贸易。 (2)变化:进口量总体减少,出口量总体增加(或“由入超变为出超”)。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 而无以为继。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 ——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解析:(1)据材料一中“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及材料二中“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等信息,结合民族工业分布、发展程度等概括其发展状况。(2)据材料信息从政局、社会环境、政府政策等角度,结合国际、国内等因素综合分析。 答案:(1)状况: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利润较高;发展不平衡;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内力不足。 (2)因素:政争兵乱,政局不稳,工业发展环境恶化;政府推动不力;外国资本的挤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