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板块二第6讲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学案)
第6讲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18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历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重大转变,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典型阶段。这一阶段不仅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和近代化发展与成熟的阶段,还是近代化在世界范围的扩展阶段。 1.政治上:英、法、美等国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英、法、美、德、日等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 2.经济上: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生产组织形式从工厂制发展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文化上:马克思主义诞生,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文学艺术继续繁荣,新的艺术形式涌现。 阶段一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8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1.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兴起: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由此拉开序幕。 (2)突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使工业动力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 (3)发明: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4)影响 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②生产组织形式:确立了工厂制。 ③阶级结构: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④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 ⑤工业结构:工业取代农业成为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期) (1)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2)概况: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以美国和德国为中心。 (3)成就 ①电力应用: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同时,电动机也被制造出来。 ②交通工具: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 ③石油化工:提炼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4)影响 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②生产组织形式: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③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 考法1 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特点 [典例1] (2018·全国Ⅰ卷,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考题点评 本题从史学研究角度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旨在考查考生的史学素养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从题干阐述及迁移所学知识角度分析判断。 解析 材料表明随着时间的发展,研究者将不同的新因素加入到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之中,最初研究者只关注了经济因素,而后期研究者加入了政治因素和资源因素,说明研究的视角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全面,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观点都合理,但不一定都全面,只有一种观点正确合理是不正确的,排除A项;英国工业革命发生时,欧洲其他国家大多是封建国家,对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的研究不可能参照这些国家,排除C项;后期研究者观点可能更全面,但不一定更可信,对历史研究的可信度来自于历史事实,而不是研究时间上的先后,排除D项。 答案 B [典例2] (2016·全国Ⅲ,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当时美国( ) A.尚未形成成熟统一的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考题点评 本题借用美国南北铁路轨道的差异考查工业革命对市场的影响,主要考查理解判断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南北铁路轨道的尺寸不同现象,蕴含着南北市场不统一的本质。 解析 19世纪60年代美国工业革命刚刚开始,各地铁轨有很大差异反映出美国尚未形成成熟统一的国内市场,故选A。各地铁路不统一,说明铁路部门不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故B项错误。C项没有材料依托,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A [典例3] (2015·全国Ⅱ,33)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由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考题点评 本题借用19世纪末欧美主要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及所占比重,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考查工业革命对世界工业发展的影响。解题关键是:注意表格中时间节点及英、美、法、德四国的比例权重。 解析 观察表中数据,可知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达70%以上,说明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不断发展,推动了英、美、法、德国家的工业发展,这些国家的生产力持续快速发展,但其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却不断降低,这说明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也在不断发展,故选B。A、C项既不符合史实,也与图表信息不符,排除。D项表述正确但是无法从表中得出,故排除。 答案 B 多元视角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产方式,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社会化大生产普遍展开,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2)生产组织方式: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生产由手工工场发展到工厂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形成了垄断组织,基本确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社会生产关系:工业革命促使自由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垄断组织产生,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4)工业化进程:推动了机器大生产的工业化进程,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5)世界市场与国际贸易: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促进了自由贸易政策的形成,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1.(视角 工业革命的进程及特点) 176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1785年蒸汽机用于棉纺厂,1789年用于织布厂,1793年用于毛纺厂。由此可知( ) A.蒸汽机技术得到不断改进 B.工业革命基本上已经完成 C.新动力技术逐渐得到认可 D.英国城市化进程全面加速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成就。据题干材料,瓦特改良蒸汽机被应用到棉纺厂、织布厂、毛纺厂等,这说明新动力技术被认可,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不是蒸汽技术的改进, A项错误;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是在19世纪中期, 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蒸汽机被广泛应用,不是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D项错误。 答案 C 2.(视角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1882~1907年)。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 三大产业人口比例的变化 1882年 1907年 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 42% 35% 工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 39% 42% 服务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 19% 23% 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 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 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 解析 表格数据显示德国工业、服务业人口增加,农业人口下降,表明其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完善,C项正确;表格内容能体现农业人口的流失,但不能得出农业衰退的结论,A项错误;B项表述与史实及材料所提供数据均不符合,排除;表格没有英国数据,得不出与英国比较的结论,且当时德国服务业远远落后于英国,D项错误。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 考法2 从社会史观角度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典例4] (2017·全国Ⅰ,33)下表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考题点评 本题运用图表材料考查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影响。解题关键是:解读表格中社会经济发展与工人收入的比例变化。 解析 据题干表格中“国民总收入”两次增加,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从“约1790~1793年”到“约1830~1835年”,增长幅度为106%左右,“国民总收入”增长幅度大,工人实际工资增长幅度相对小,可知国民贫富差距扩大,故选D项。同一时期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幅度为85%左右,不能得出“同步增长”,A项错误;工业革命期间,经济快速发展更多依赖于机器大生产、海外市场的扩大等,B项错误;工人实际工资有较大增长,C项错误。 答案 D [典例5] (2016·全国Ⅱ,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考题点评 本题借用近代英国人口死亡率的上升趋势,考查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及健康问题的影响,间接考查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 据题干材料反映了“1816年”“特别是在1831~1841年间” ,人口死亡率上升。结合所学可知,这与英国工业革命后城市环境的破坏有关,故选A项。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项错误;“人口膨胀食物短缺”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C项错误; 19世纪医疗技术水平应该高于18世纪, D项错误。 答案 A 以多元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整体史观: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文明史观: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的转折点。 (3)近代化史观: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和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社会史观: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的贫困问题、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等。 (5)生态史观: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视角 工业革命与流感蔓延)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 2 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 ) 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播的主要原因 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对世界联系与交流的影响。由材料关键信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可知C为正确选项。A项观点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材料已明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与疾病传播的关系,而且此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最终形成,D项错误。故排除 A、B、D三项。 答案 C 2.(视角 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英国在19世纪的最后25年中,民众生活费用下降了三分之一,而在这同一时期内,平均工资却大约增长了5%。西欧其他国家在这些年间也取得了类似的进步。由此推知在这一期间,西欧( ) A.工人收入增幅与经济发展同步 B.各国经济发展差距不断缩小 C.人们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解析 据题干材料“民众生活费用下降了三分之一,而……,平均工资却大约增长了5%”,可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故选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数据,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各国经济发展差距,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贫富差距,故D项错误。 答案 C 阶段二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9世纪初~20世纪初) 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 (1)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代表大量进入议会,君主立宪制趋向成熟。 (2)美国:内战后,形成了两党对峙、交替执政的政党政治新局面,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3)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4)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共和政体最终确立。 2.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工人运动兴起: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德意志相继爆发大规模工人运动,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兴起。 (2)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 》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3)巴黎公社: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考法1 从时空观念角度考查法国政体的确立及变化 [典例1] (2016·全国Ⅲ,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考题点评 本题从法国政治体制的演变角度考查法国代议制特点及影响,主要考查透过现象分析判断历史结论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注意1875年至1958年法国政体的变化。 解析 据题干可知,针对“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的情况戴高乐总统采取措施,其结果是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故选A项。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时就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 B项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出两党制的信息,排除D项。 答案 A 法兰西共和之路异常艰难曲折的原因 (1)经济上,法国的小农经济长期存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2)政治上,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势力异常强大,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3)思想上,虽然经历过启蒙运动的洗礼,但是君主制的传统仍然十分浓厚。 (4)国内方面,法国矛盾错综复杂,为了稳定局势,客观上需要强有力的君主来维持秩序,从而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5)外部环境方面,法国的反封建斗争面临整个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压力。 1.(视角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从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经历了80多年,法国共和制的确立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其主要原因是( ) 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温和 B.法国社会缺乏民主共和的思想基础 C.法国缺乏民主共和的群众基础 D.小农经济长期存在使法国具有长期君主制的传统 解析 从经济基础角度分析,法国是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国家,君主制传统深厚,使得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艰难曲折。 答案 D 2.(视角 法国共和制的特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教科书编者在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并要求学生论述“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自1870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 A.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 B.学校不能教授封建社会历史 C.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 D.政府强化国民共和意识 解析 材料“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并要求学生论述”说明政府通过教育强化国民共和意识,而非“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排除A项,D项符合题意。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排除C项。 答案 D 考法2 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德国政体的特点及影响 [典例2] (2013·全国Ⅱ,34)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考题点评 本题借用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来考查德意志统一及代议制特点对德国近代化的影响。解题关键是迁移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思考题干材料情境。 解析 19世纪晚期的德国已经完成了王朝统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而德国的近代政体是在三次自上而下王朝战争的基础上通过颁行宪法确立的,使得在德国,君主是实,立宪是虚,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从而导致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答案选A项。 答案 A 德意志帝国代议制具有浓厚封建专制主义色彩的原因 (1)历史原因:德意志的统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的,容克贵族在德意志的统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普鲁士邦国在统一过程中处于领导地位,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是普鲁士贵族地主(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继承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2)现实原因:德意志资产阶级的软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新兴资产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帮助他们在国际市场中同他国展开竞争。 1.(视角 德国代议制的确立)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全面保障了德国资产阶级利益 C.统一后的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解析 题干信息体现了俾斯麦充分考虑德意志的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实行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制度。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取得统一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没有完全照搬英国的模式,因此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对题干材料的片面理解。 答案 D 2.(视角 德国代议制的特点)德意志1871年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各邦成员代表组成,德意志皇帝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材料表明近代德国( ) A.初具民主政治雏形 B.民主发展较为缓慢 C.帝国议会形同虚设 D.具有军国主义传统 解析 材料信息“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体现出议会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说明德国君主立宪制有一定的民主性,故A项正确;“帝国议会”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C错误;B、D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答案 A 考法3 从发展角度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和特点 [典例3] (2018·全国Ⅰ,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考题点评 本题创设情境考查马克思革命理论的特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题干中关于不同口号的提法。 解析 材料中的“共产主义”“财产公有的理论”是马克思有关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内容,说明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 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的,此时马克思主义还没有诞生,排除B项;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已经标志着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此时工人运动处于进一步发展时期,排除C项;当18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之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D项。 答案 A 从时代背景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1)工业革命的深入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准备了社会经济的前提条件。 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为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历史作出全面的、科学的认识,并提出新的理论提供了根据。 (2)工业革命促使两大对立阶级形成,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发展既迫切地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又为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依据,为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阶级条件。 (3)自然科学取得的许多新成果与社会科学领域里的重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理论条件。 (4)工业革命后,出现了一些思想家,他们无情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弊端,探索建立理想社会的模式,虽然他们的理论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能从理论上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但他们的思想激励着人们去探寻实现这种理想社会的道路,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思想条件。 1.(视角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已经破坏了。”这一论述( ) A.否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B.批判了资产阶级对近代世界进步的阻碍 C.认同了资产阶级价值观念 D.肯定近代以来世界发生的社会历史变革 解析 解读题干材料,可知材料肯定了资产阶级对封建势力的破坏,说明其肯定资产阶级对近代社会的推动, 故选D项。据材料信息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方面的积极作用, 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资产阶级推动了近代世界的进步, 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 C项错误。 答案 D 2.(视角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下图为《共产党宣言》两个时期的不同版本。《宣言》修正观点的依据是( ) A.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德国立宪政体的完善 C.英国议会制度的改革 D.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 解析 据所学可知,理论著作的提出一定程度上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材料反映的《共产党宣言》的不同版本,可知是《共产党宣言》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及资本主义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完善,故选A项。 答案 A 阶段三 近代科技成就与文学艺术(19世纪初~20世纪初) 1.近代科技成就 (1)物理学 ①成就: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1900年,德国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②意义: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创立,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为现代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2)进化论 ①标志: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②意义: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3)技术进步:蒸汽机、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也促使城市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2.近代世界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 ①背景:欧洲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 ②特点: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③代表作: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2)现实主义文学 ①背景:伴随工业革命扩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②特点: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 ③代表作: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 3.近代世界艺术 (1)美术 ①浪漫主义:注重抒情和个人感受,代表作是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②现实主义:注重表现社会现实,代表作有库尔贝的《石工》、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米勒的《拾穗者》。 ③印象画派:注重“光”与“色”的效果,代表作有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 (2)音乐:贝多芬开创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是架起欧洲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桥梁的人物。 (3)电影: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第一部电影,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考法1 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科技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典例1] (2015·全国Ⅰ,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 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考题点评 本题运用公式关系,开放性考查生产力诸要素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全面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通过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解析 首先,根据所学,对这一“公式”进行探讨: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以及生产组织形式等要素构成。该公式主要表明了科学技术对于提高生产力的贡献;然后,运用史实探讨:依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选取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只要认可其中一个关系,并进行合理的论证即可。当然,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示例一 赞同观点 观点:科学技术与劳动力、生产工具的有力结合,能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命是推动人类进程的重要动力,它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论证: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劳动力,科学技术(纺织业)不断更新,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的不断涌现,共同促使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进行并促其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强国,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磁感应理论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科技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无产阶级的涌现以及生产技术革新和生产工具发明(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使美德领跑于世界,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总之,科学技术与劳动力、生产工具的有力结合,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人类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示例二 修改、补充观点 观点:我认可上述公式,科学技术确实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但我认为上述公式中括号内的生产要素不完善,应增加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等要素。因为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质量和周期。 论证:略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1)蒸汽机的广泛使用,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人们开始用煤作燃料,驱动火车、轮船和机器,为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工业大生产,增强了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力量;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应用,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 (2)以发电机为标志的电气技术,提供了更为强大便捷而又廉价的动力,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爱迪生发明电灯以及电话、电车、电影和无线电报的出现,说明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使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把人类带进了万家灯火、通讯便捷的新世界,人们生活更加舒适、多彩。 1.(视角 近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及特点)尼古拉·特斯拉在1882年发明了高频率交流电。但在当时,更为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却把这种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称之为“魔鬼的触角”,宣扬交流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甚至会毁灭人类。这反映出( ) A.电气技术的竞争呈现白热化 B.高频交流电的缺陷影响运用 C.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步履维艰 D.社会需求呼唤电气时代到来 解析 据题干可知,爱迪生作为科学家,对高频率交流电存在误解与抨击,说明任何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都存在很大的社会阻力,故选C项。 答案 C 2.(视角 近代科技成就的影响)“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 ) A.证明了光、电等的传播载体以太的存在 B.建立在对低速运动的物质的研究之上 C.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D.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解析 根据材料“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可知“这一理论”是量子论。量子论是研究微观世界的理论,故选D项。 答案 D 考法2 从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角度考查不同文艺流派的特征及成就 [典例2] (2018·全国Ⅱ,34)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该作品( )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考题点评 本题以文学故事为载体考查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文学故事梗概,理解果戈里文学流派的特点。 解析 在戏剧《钦差大臣》里,一名小官路过偏僻小城时,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暴露了他们的丑恶嘴脸。作者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的丑恶原形,从而揭露了俄国农奴制社会的黑暗、腐朽、荒唐,故答案为B项。俄国进入资本主义时期是在1861年改革之后,故A项排除。《钦差大臣》属于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故排除C项。材料重在揭露俄国社会的政治黑暗,故排除D项。 答案 B [典例3] (2016·全国Ⅲ,34)下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四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考题点评 本题借用近代以来美术作品,从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角度考查近代美术演变发展的趋势,主要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析 这四幅图分别是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的作品,从新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反映了近代以来世界美术的发展演变,故选D项。 答案 D 西方不同时期美术流派的特点 1.新古典主义美术 (1)内容上,强调理性,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 (2)表现形式上,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2.浪漫主义美术 (1)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鲜明的色彩和奔放的笔法,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但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 (2)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 总之,艺术风格具有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的特征。 3.现实主义美术: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 4.印象画派 (1)重视用光和色描绘外部世界,画面色彩特别清新、明亮。 (2)强烈主张抒发个性,并吸收了东方艺术的一些特点,形式夸张,富于装饰韵味。 5.现代主义美术 (1)反对传统和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主观感受,艺术上更趋于极端化。 (2)艺术形式多样化。 (3)作品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 1.(视角 现实主义文艺流派的产生及特点)法国的蒲鲁东(1809~1865年)在《艺术的社会使命》一书中,最早做出“现实主义是批判的”论断,但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一论断主要是( ) A.资本主义社会道德观变化的结果 B.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发展的结果 C.两次工业革命及殖民扩张的结果 D.资本主义制度弊端不断暴露的结果 解析 19世纪上半期,随着英法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矛盾的不断暴露,艺术家对各种丑恶现象进行了批判,故选D项。“1809~1865年”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社会道德没有明显的变化, A项错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对欧洲的艺术形式影响不大, B项错误;“1809~1865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尚未进行, C项错误。 答案 D 2.(视角 近代文学流派的特征)18~19世纪,欧美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化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的朋友”等等,“他们谋求一种隐喻以把好的纯朴的自然状态与(假设的)邪恶的人类行动和科学工业世界的败落及世界观相对比。”这些作品主要表达( ) A.对科学发展的期盼 B.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C.对自然风光的向往 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解析 题干材料“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的朋友”关注的是对自然界的影响,旨在说明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迁移所学知识可知 18~19世纪欧美各国开始工业革命,题干作品揭示工业发展对自然界的破坏,故选D项。 答案 D 一、从学科素养角度考查欧美国家的进步及影响 【视角综述】 工业革命的开展及扩展,推动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完善、经济进步、社会生活变化及科技思想文化的发展。高考命题注重从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角度,综合考查近代欧美国家文明进步的特点及影响。 【考题预测1】 (2018·云南曲靖模拟)19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这说明( ) A.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B.工业革命推动了政府职能的健全 C.英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英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解析 据题干材料可知,在工业革命影响下,政府加强公共立法,从中央到地方,建立相应机构。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 二、从学科素养角度考查近代欧美社会转型及大国的崛起 【视角综述】 工业革命催生了近代工业文明,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推动了代议制的完善、经济思想的变化、社会生活观念及科技文化的进步,造就了一批国家的崛起,先后成为世界霸主,推动了欧美主要国家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文明社会的转型。高考重视从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角度考查欧美社会的转型及大国的兴衰。 【考题预测2】 (2018·河北衡水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 人类及其祖先已在地球上生存了二百多万年。为什么要挑选这仅占人类全部历史的百万分之一的一小片断历史,予以特别注意呢?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西欧近代社会的转型不是从工业文明发展较早、社会变革程度一度领先的地中海沿岸国家,而是从当时并不起眼、偏居欧洲大陆西北边的岛国——英国开始的……引发了世界现代化潮流。 ——摘编自《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材料三 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的矛盾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摘编自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西欧近代社会的转型是从英国开始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今天我们该如何应对“新的文明转型”。 解析 第(1)问,从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在政治、经济、思想、世界形势等方面的变化回答。第(2)问,从英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角度阐述。第(3)问,从科技发展、文明交流、生态环境变化及发展观念等方面回答。 答案 (1)原因:新航路开辟,世界从分散孤立逐步走向相互联系;欧洲封建制度逐步解体,资本主义发展起来;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改变了东西方的历史发展轨迹;文艺复兴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人文主义兴起。 (2)论证:政治上,君主立宪制确立;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思想上,启蒙运动的发源地;科技上,牛顿经典力学开辟科学的新时代。 (3)应对: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的发展,开发新能源;建立新的资源配置体系;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环境;加大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和谐发展等。 1.(题点:工业化的进程)下表为1820~1913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20年 50 15~20 —— 10 1870年 32 10 13 23 1896~1900年 20 7 17 30 1913年 14 6 19 36 A.法国的工业发展始终呈现为倒退状态 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开始发展工业 D.科技水平是影响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解析 本题采用排除法。法国工业比重下降不代表工业发展的“倒退”,故A项错误;美国工业迅猛发展与南北战争有关,故B项错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德国已开始发展工业,故C项错误。 答案 D 2.(题点:工业革命的影响)18世纪后期19世纪初叶,“大部分科学进步不是像在17世纪那样来自牛津、剑桥和伦敦,而是来自利兹、格拉斯哥、爱丁堡,尤其是伯明翰。”这一现象说明( ) A.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B.英国科学进步的速度加快 C.英国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D.科学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解析 工业革命之前,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都来自大学科研机构,而工业革命后主要来自伯明翰等一些工业城市,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故选A项。 答案 A 3.(题点:法国共和制的特点)1876年时,虽然法、美同为共和国,但两国总统在任期和权力范围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法国总统有着其明显的优越感,在这一点上法国与其邻国——德意志帝国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这反映出当时法国政治体制( ) A.善于兼采他国的优秀成果 B.具有多种政体试验的痕迹 C.带有明显政治妥协的特征 D.缺乏对总统权力的监督 答案 C 4.(题点:德意志代议制的特点)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这反映了德意志( ) A.国家统一尚待时日 B.各邦在议会中权力平等 C.采用联邦制国家形式 D.代议制民主名不副实 解析 在普鲁士的领导下,1871年德意志完成了统一,A项错误。普鲁士在国家体制中占据主导地位,各邦在议会中的权力是不平等的,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普鲁士占据独特地位,但其权力受其它邦国制约,这体现了联邦制的制衡原则,C项正确。德意志议会和议会的产生方式体现了代议制民主,故D项错误。 答案 C 5.(题点:近代科技成就的影响)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揭示了生物起源的基本规律,使进化论思想更具系统性,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这主要是因为《物种起源》( ) A.提出了全新的进化思想 B.揭示了社会发展的真相 C.重塑人在生物界的地位 D.引发了科学领域大论战 解析 据题干“揭示了生物起源的基本规律,使进化论思想更具系统性”信息,可见其提出了全新的进化思想,故选A项。“《物种起源》,揭示了生物起源的基本规律”不是社会发展的真相, B项错误;《物种起源》没有强调人在生物界的地位, 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科学领域的大论战, D项错误。 答案 A 6.(题点:美术流派的特点)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提出:艺术家的意图要通过线条和色彩、空间和运动,不要参照可见自然的任何东西,来表明一种精神上的反应或决断。这反映了该画家主张( ) A.以写实手法来塑造形象 B.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 C.按规定的绘画原则创作 D.突破陈规充分表现自我 解析 据题干,画家强调不参照可见自然的任何东西,体现了突破陈规充分表现自我,故D项正确。“不要参照可见自然的任何东西”说明画家不主张写实,故A项错误;画家强调用线条、色彩和运动,不要自然的任何东西,说明其创作题材不取自于现实,故B项错误;不依赖于现实,说明画家不按规定的绘画原则创作,故C项错误。 答案 D 7.(题点:近代英法代议制的比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久以来,英国的议院定期集会,并且一直有一个和君主谈判政治事务的制度……同时,英国还有一个基于自由理念的合法的政治传统,依照这一传统,议院的成员及其在国内的拥护者在和君主发生冲突时可以而且应当提起申诉。当英国君主试图收税,危害大地主与商人的利益时,英国议会有效地抵制了君主试图侵犯他们权益的尝试。 总体说来,法国缺乏和英国相似的自由传统,也没有强大的代表机构。君主和其他机构之间也没有互相商谈的传统,由僧侣、贵族和第三等级的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在税收问题上就不发挥任何作用了。到1789年大革命爆发之前,议会没有怎么被召开过。 ——[美]唐纳德·卡根《西方的遗产》 (1)依据材料,归纳英、法在政治传统上的区别。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不同的政治传统对其近代政治体制建设带来的影响。 解析 第(1)问据材料信息,从英国、法国政治自由与否、议会召开机制、议会权力等方面归纳二者的区别。第(2)问据材料“政治传统对其近代政治体制建设带来的影响”信息,从英法两国政治发展的结果角度回答。 答案 (1)区别:英国有自由传统,法国缺乏自由传统;英国议会定期召开,法国议会不定期召开;英国议会在税收等方面可以限制君主权力,法国议会在税收等方面无法限制君主权力。 (2)影响:英国有议会限制君主权力的传统,并逐渐形成了议会制君主制(有限君主制),为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创造了条件。法国没有真正的议会制度,君主专制强大,使得法国革命艰难曲折,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