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考试题(实验班)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考试题(实验班)

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实验班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选考】试题卷 答卷时间:【90】满分:【100】‎ 第Ⅰ卷(非主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观察下边漫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集团之所以能够形成是由于英法俄等国( )‎ A. 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B. 有共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 C. 都是为了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格局 D. 都对德奥集团的崛起与霸权野心怀有恐惧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AB显然错误,英法俄三国并没有共同的文化传统、政治体制。C符合英国。而D是他们结盟的主要原因,故选D。‎ ‎2. 俾斯麦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取商业收入。”这里的“两个大国”在一战前最有可能是指( )‎ A. 俄国和奥匈帝国 B. 英国和法国 C. 法国和俄国 D. 英国和德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取商业收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一战前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最主要矛盾,故D正确。俄国和奥匈帝国矛盾不是世界性的,故A排除。一战前夕英国和法国是协约国盟国,故B排除。一战前夕法国和俄国是协约国盟国,故C排除。‎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 ‎3.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了同盟条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三国同盟建立在德、奥、意三国相互妥协的基础之上 B. 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 C. 三国同盟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欧洲的矛盾 D. 同盟促进了法俄的接近 ‎【答案】C ‎【解析】‎ 三国同盟的建立加剧了欧洲的矛盾,法俄两国直接感受到了来自德、奥的威胁,它们加快了结盟的步伐,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AB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4.20世纪初,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得以爆发的根本前提是 A.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B.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C. 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世界的整体化使近代战争可以成为真正意义上 “世界大战” ,D项正确;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一体化的具体条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各国矛盾和斗争的源头,三者都不是战争世界化的前提,ABC三项错误。‎ ‎5.欧洲某国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才有了第一块海外殖民地,当它走近“资本主义筵席的时候,席位已经被占光了”,只能靠从老牌殖民强国手中夺取殖民地来建立和扩大自己的殖民帝国。这个国家是 A. 俄国 B. 法国 C. 德国 D. 意大利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完成国家统一的德意志帝国,较晚向海外拓殖,到了19世纪80年代中期才有了第一块海外殖民地,C选项正确,而其他几个国家都是“老牌殖民强国”,不是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向外殖民扩张的,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6.1914年6月,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发生后,欧洲各国的报纸都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这一事件之所以引起广泛的关注,主要原因有 ‎①欧洲各国都十分关注巴尔干局势 ‎②许多国家要利用该事件大做文章 ‎③采用刺杀手段引起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愤怒 ‎④巴尔干地区的矛盾错综复杂,引人关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由此引起巴尔干地区的矛盾错综复杂,引人关注,但是并不是采用刺杀手段引起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愤怒,排除③,选择D项符合题意。‎ ‎7.下列武器或科技产品诞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是 A. B. C.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坦克首次出现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中,B项正确;飞机是在1903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是在1946年发明的,原子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8.1916年5月底,英德海军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北海海域发生了大规模的海战(如图)。这次战役 ‎①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战 ‎②德军在交战中的损失远大于英国 ‎③没有使德国获得制海权 ‎④使德国被迫转入潜水艇战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日德兰海战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战,德军在交战中的损失小于英国,但德国没有获得制海权,德国被迫转入潜水艇战,故排除②,选①③④组合,故选B。‎ ‎9. 1918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一名德国中学历史教师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历史哲学名著《西方的没落》。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西方的没落”中的“西方”应该是指: ( )‎ A. 英国、法国、德国、奥匈 B. 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C. 英国、法国、德国、俄国 D. 英国、法国、德国、日本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西方’一词的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战场的大部分国家遭受到战争的摧残,国家实力迅速下降,所以此处的"西方"指的是欧洲参加一战的发达国家,即英国、法国、德国、奥匈,故选A.‎ ‎10. 战争是具有破坏性的,但战争在不经意中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下列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历史前进”的是 ‎①战后飞机、汽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②战后欧美一些国家的妇女取得普选权③促进各国政府职能的调整,使得政府办事高效、快捷④为了协调各国的矛盾冲突成立了国际联盟 A. 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应用发展的催化剂,同时战争促使政府转变职能,冲击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增强人民的民主政治意识,为协调各国的矛盾冲突成立国际联盟,‎ 故选①②③④组合,选D。‎ ‎11.以下摘录的是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部分内容,其中代表世界发展进步方向的有 ‎①‎ 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②‎ 领海以,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③‎ 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④‎ 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公开协商外交有利于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代表了世界发展进步的方向,因此①项符合题意;②项有利于保证各国之间保持友好的关系,代表了世界发展进步的方向,因此②项符合题意;③项有利于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代表了世界发展进步的方向,因此③项符合题意;④项有利于协调各国间的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代表了世界发展进步的方向,因此④项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项为①②③④,D选项正确。A、B、C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2.“一战”后,德国外长西蒙斯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将会同我们达成协议。”你认为“割牛头”和“挤牛奶”的分别是 A. 美国和英法 B. 法国和美英 C. 苏联和英美 D. 英国和美法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一战后,德国……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将会同我们达成协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法国主张最大限度的削弱德国,属于“割牛头”的国家,美英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属于“挤牛奶”的国家,故B项正确;美国并不主张最大限度的削弱德国,故A项错误;苏联与材料信息无关,故C项错误;英国也不主张最大限度的削弱德国,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一战后巴黎和会的相关知识,再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德国……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从法国主张最大限度的削弱德国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错误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13.在北京的古观象台,保存着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由德国归还中国的古天文仪器(如图),这是中国作为战胜国分得的唯一战利品。但该和约却使中国失去了收回山东权益的权利。这种现象的出现最能说明 A. 在弱肉强食的近代,弱国无外交 B. 北洋政府腐朽无能 C. 一战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日本国力迅速增长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古天文仪器……中国作为战胜国分得的唯一战利品。但该和约却使中国失去了收回山东权益的权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弱国地位,说明在弱肉强食的近代,弱国无外交,故A项正确;北洋政府腐朽无能仍然归根于弱国的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一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日本国力迅速增长的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A。‎ ‎14.观察下列各幅图片,相关事件所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A. 改写了《凡尔赛和约》的相关规定 B. 有力地冲击了凡尔赛体系 C. 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复兴 D. 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战后,中国的五四运动和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冲击了凡尔赛体系,B项正确;两场民族民主运动都没有做到改写《凡尔赛和约》的相关规定,没能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复兴,更没有壮大社会主义力量,ACD三项错误。‎ ‎15.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正式宣告成立。它 ‎①是战后世界人民对战争反思的成果之一 ‎②是巴黎和会的重要成果之一 ‎③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④对促进国际间的合作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战后反思战争,为了调解国际纠纷,巴黎和会通过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合约中各国约定建立国际联盟,是巴黎和会的重要成果之一。国际联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其合作模式对促进国际间的合作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故本题答案选D项。‎ 点睛:解答本题容易出现失误的是认为③④叙述不正确,不论国际联盟在维护世界和平一直是它努力的方向,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国际联盟的合作模式,对后来的联合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6.在孤立主义的影响下,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孤立主义就是 A. 反对美国卷入任何国际事务 B. 反对美国卷入西半球以外的事务 C. 反对美国卷入亚太地区事务 D. 反对美国卷入欧洲和非洲的事务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孤立主义”指的是美国不参与美洲以外的事物,只专注西半球即美洲事务,所以正确答案是B选项。孤立主义不等于反对参加“任何国际事务”,也不是仅仅反对参加亚太或欧洲、非洲的事务,ACD三项错误。‎ ‎17.“缔结各方应个别或集体保证按照以下条款的规定,德国和比利时、德国和法国间的边界维持现状,按照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上述边界不受侵犯,以及上述条约……关于非武装地区的规定得到遵守。”该材料出自 A. 《日内瓦议定书》 B. 《拉巴洛条约》 C. 《非战公约》 D. 《洛迦诺公约》‎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考查《洛迦诺公约》的内容,《洛迦诺公约》明文规定德国和比利时、德国和法国间的边界维持现状等,所以该材料出自《洛迦诺公约》而非《日内瓦议定书》、《拉巴洛条约》等其他三个选项,所以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8.20世纪20年代,苏俄开展外交活动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同德国缔结了《拉巴洛条约》。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以平等互利为基础 B. 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 C. 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苏俄企图 D. 为苏德世代友好提供了保障 ‎【答案】D ‎【解析】‎ ‎《拉巴洛条约》暂时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实现了和平共处,但无法保障苏德世代友好,二战时爆发的苏德战争就是例子,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ABC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19.《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的共同点之一是 A. 华盛顿会议参与各国平等协商的结果 B. 日本在受限制的同时也保持局部特权或优势 C. 维护了美国的利益,抑制了日本的势力 D. 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四国条约》、《五国公约》和《九国公约》,都维护了美国的利益,抑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发展,C项正确;华盛顿会议的相关条约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斗争与妥协,不是与会国的“平等协商”,《九国公约》与限制日本在东亚的扩张无关,《四国条约》《五国条约》都与中国问题无关,ABD三项错误。‎ ‎20.1928年8月27日,美国总统柯立芝在一份重要的公约上签字(如图)。他所签署的这份公约 A. 标志着西方大国第一次在法律上承认了苏联 B. 标志着西方国家孤立苏联的企图彻底破产 C. 为战败国德国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了道路 D. 为国际法中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法律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8月27日柯立芝签署的《凯洛格--白里安公约》即《非战公约》,宣告战争非法化,为国际法中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法律基础,D项正确;西方大国第一次在法律上承认了苏联的是1922年的《拉巴洛条约》,1924年英国承认苏联同其建交,法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同苏联建交,标志着西方国家孤立苏联的企图彻底破产。1925年的《洛迦诺公约》则标志着西方国家孤立苏联的企图彻底破产,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2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导火线是 A.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 高利润低消费的矛盾 C. 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D. 股价狂跌,股市崩溃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经济危机是纽约股票市场股价狂跌,股市崩溃引发的,所以D选项正确。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高利润低消费的矛盾和生产、销售的矛盾是造成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2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破产的根本原因是( )‎ A.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C. 体系建立时就埋下了新的矛盾隐患 D.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ACD是具体原因;B是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一战后德国等国再度崛起,对现有国际体系不满,为争夺霸权和殖民地,挑起二战。故选B。‎ ‎23.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班牙内战爆发 ②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③意大利大举进攻埃塞俄比亚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大局进攻埃塞俄比亚,所以正确顺序为③①②,D项正确;其它ABC三项的排序均存在错误。‎ ‎24.下图为20世纪美国画家亨利・科纳设计的宣传海报。下列各项对这一海报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其创作不可能早于1941年 B. 反映了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C. 描述的是阿拉曼战役 D. 坚信反法西斯战争必将胜利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而非阿拉曼战役,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于1942年,所以其创作不可能早于1941年,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反法西斯同盟反映了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反法西斯同盟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坚信了反法西斯战争必将胜利,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看清楚图片涉及到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家,考查的是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 ‎25.下图中“日本人干了件什么蠢事”是指 A. 制造“南京大屠杀”‎ B. 对美苏不宣而战 C. 轰炸美国本土 D. 偷袭珍珠港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往美国牛仔屁股上捅一刀”,结合所学可知是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故D项正确;A项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关系,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与苏联的关系,排除B;C项不符合史实,日本没有轰炸美国本土。‎ 点睛:材料“往美国牛仔屁股上捅一刀”是解题关键。‎ ‎26.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两大战场上取得了转折性的胜利。这两大战是 A. 北非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B. 中国战场和苏德战场 C. 苏德战场和北非战场 D. 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非战场的转折点出现于1942年阿拉曼战役,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出现于1942年中途岛战役,故A项正确。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出现于1943年初,中国战场的转折点出现于1945年,故BCD项排除。‎ ‎27.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了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A. 苏联实力最强 B. 罗斯福野心最大 C. 美苏矛盾是主要矛盾 D. 三国争霸意图显现 ‎【答案】D ‎【解析】‎ ‎【详解】三个统帅的对话都反映出主宰世界的意愿和对战后世界的争夺,大国争霸的意图显现,故选D。对话反映的是各国的意愿,不能反映他们的真实地位,排除A;B项与材料不符合,排除;当时的最主要矛盾依然是世界人民同法西斯之间的矛盾,排除C。‎ ‎2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 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 B. 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清单 C. 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 D. 一张布雷顿深林会议场景照片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的理解。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得知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A项正确;BCD三项均排除。故选A。‎ ‎29. 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人类历史规模空前的战争 B. 涉及到五大洲和四大洋 C. 是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D. 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要求选择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说法错误的一项,联系所学可知,这次战争是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也是历次战争中死亡最多的一次,战争中丧生的总人数约为5500万左右,战争所带来的破坏是巨大的,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许多文化历史名城被毁,如德国科隆、波兰首都华沙,俄国名城基辅、英国首都伦敦,中国南京、日本东京等,都因战争而被毁的面目全非,这次战争涉及四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美洲在这次战争中没有成为战场,答案为B。‎ ‎30. 下图为发表在2004年3月5日的《讽刺与幽默》的一幅漫画《战车装配中》,它主要反映了日本 A.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 极右势力否认侵略罪行 C. 社会暴力激烈 D. 军国主义阴魂不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此图反映了战后日本的国策,从图中各个标签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参拜靖国神社的战犯,并突破和平宪法,还要出兵海外,这一系列现象表明其没有认真反省历史,军国主义复活的迹象明显,军国主义阴魂不散,故D正确。‎ 第Ⅱ卷(主观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积极向外扩张,向海外殖民、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过剩资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到20世纪初,世界最终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与此同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势力范围和争夺世界霸权,新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竞争日益加剧。而在殖民地世界中,被压迫民族正在逐步觉醒。‎ ‎——吴于廑等《世界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30多个国家约15亿人口被卷入。战争使四大帝国解体,并重创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战后,出现了旨在维护和平的国际政治组织,但构建的国际关系格局埋下了滋生罪恶的种子。‎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影响,大体有如下看法:大战造成空前灾难,却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大战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推动被压迫民族的觉醒;大战造成的破坏激发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但战争遗留问题的解决又带来新的危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世界一体化的主要影响,并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的主要矛盾。‎ ‎(2)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你更倾向于材料二中的哪一种看法?试结合史实加以论述。‎ ‎【答案】(1)影响: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经济、政治、思想与文化的交流,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但是,世界一体化扩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主要矛盾:列强之间的矛盾;列强与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 ‎(2)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言简意赅。‎ 倾向于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它历时长,规模大,造成了空前的灾难。与此同时,战争促进了科技的飞速进步与新式武器的发展。‎ 倾向于②:战争摧毁了四大帝国,重创了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美日等国崛起。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下,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 倾向于③: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出现国际联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也隐含了新矛盾和新问题 ‎【解析】‎ ‎【详解】(1)影响:根据材料一中“欧美资本主义积极向外扩张,向海外殖民、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过剩资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一体化既对全球经济、政治、思想与文化的交流起了促进作用,也扩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主要矛盾:根据材料一中“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势力范围和争夺世界霸权,新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竞争日益加剧”,“被压迫民族正在逐步觉醒”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的主要矛盾有列强之间的矛盾;列强与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 ‎(2)看法:根据材料二中“历时4年多,30多个国家约15亿人口被卷入……大战造成空前灾难,却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四大帝国解体,并重创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大战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推动被压迫民族的觉醒”,“战后,出现了旨在维护和平的国际政治组织,但构建的国际关系格局埋下了滋生罪恶的种子……造成的破坏激发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但战争遗留问题的解决又带来新的危机”等信息,可得出一战的破坏性、对世界格局调整和思想等方面三个相关的看法 ,结合个人所学知识,选择一个看法,利用所学知识,按照观点、史实、观点升华的思路,对其加以论述。‎ ‎3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美国航空母舰“兰利号”诞生,“莱克星顿号”和“萨拉托加号”也随之而来。同时美国制造出了性能更加优良的飞机弹射器、制动器和用于飞机外壳的金属合金。一批更轻型的飞机、鱼雷和俯冲轰炸机被制造出来,并加入了航空母舰的方队之中。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海军副部长的罗斯福已经表现出了他对海军的热爱,并展现出了丰富的海军知识。为提供更多工作岗位,美国国家工业复兴总署在1933年6月提供了2.38亿美元的拨款,用于32艘战舰的制造。到了30年代,美国海军终于迎来了复兴。‎ ‎——摘编自詹姆斯·M·莫里斯《美国海军史》‎ 材料二 1942年8月7日,美国海军在瓜达卡纳尔岛登陆,迈出了通往东京的漫长道路上的第一步。到1944年时,美国占领了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和关岛,使日本本土诸岛处于新型B—29轰炸机的射程之内。1945年8月14日,美国海军——也是整个美国——在太平洋海域的战争终于结束了。耐人寻味的是,日本的正式投降书是在一艘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军战列舰一“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海军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美国海军的作用,并谈谈你对发展现代海军重要性的认识。‎ ‎【答案】(1)背景:科学技术的进步;罗斯福对海军的重视:为增加就业,摆脱经济危机的需要;国际局势的紧张。(8分)‎ ‎(2)作用: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为美国的战略反攻和战胜日本法西斯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3分)‎ 认识:建设强大的现代海军有利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有利于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建设海洋强国;有利于维护海洋航道的自由航行、海上安全和世界和平。(4分)‎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紧扣“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的时代背景分析归纳,回顾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罗斯福的重视、解决经济危机的需要以及国际局势的紧张等。‎ ‎(2)主要考查知识迁移及分析理解与认识的能力,第一小问需要结合二战分析归纳,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美国海军的发展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现代海军重要性分析归纳,可以从海洋权益、海上自由与世界的和平等角度归纳即可。‎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海军的发展与影响 ‎【详解】‎ ‎33.合作精神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留下的宝贵财富。图一为1937年延安大礼堂悬挂的旗帜和标语,图二为1945年11月在哈尔滨建成的苏军烈士纪念碑,它们体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合作。‎ 图一 图二 据图一和图二,结合中国抗战的史实,说明合作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 ‎【答案】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衰弱到复兴的历史性转折。‎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支援,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作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解析】‎ ‎【详解】重要性:本题考查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两幅图片分别从国内合作和国际合作两个角度反映抗战合作。从国内角度而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衰弱到复兴的历史性转折。从国际角度来看,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支援,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作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