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0分)‎ 1.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长时间出现“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的现象,这反映了古代乡村治理主要依靠(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皇帝制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中国古代长时间”、“县下惟宗族”、“乡村治理主要依靠”等可知,古代乡村治理主要依靠宗法制,故B正确; AC两项明显属于无关项,排除; D项明显不正确,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贵族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世袭制、分封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2.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师王立群教授说过:“在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商只富不贵,从政才能既富又贵。”下列言论中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 A.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C.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 困辱之” D.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 ‎【答案】B ‎【解析】ACD均能体现重农抑商的思想,不符合题意; 只有B选项体现的是农工商皆本的思想,大意是如果没有农业则没有饮食,没有手工业则没有日常生活所需,没有商业就没有宝物频繁出现,所以应该是认为农工商缺一不可,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例如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 3. 伯利克里的亲密朋友、雕刻家菲底亚斯受到别人的检举,虽经伯利克里多次出庭为之辩护还是无济于事,最后仍被判刑。这说明当时的雅典(  )‎ A. 民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 B. 法律实践中具有公平性 C. 直接民主制具有稳定性 D. 司法审判的不容干预性 ‎【答案】B ‎【解析】“虽经伯利克里多次出庭为之辩护还是无济于事,最后仍被判刑”表明当时的雅典在法律实践中具有公平性,故B正确; 广泛性、稳定性、不容干预性材料未体现,故ACD 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虽经伯利克里多次出庭为之辩护还是无济于事,最后仍被判刑”。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原则上公民都有权利决定和管理国家大事,通过选举担任各级政府官职。这种先进的古代政治制度,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的进步性。 ‎ 1.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无法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B.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C. “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D. “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 ‎【答案】C ‎【解析】由“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可知,强调的是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ABD三项均符合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是商业革命的表现,不符合题意。 C项的会馆是在明清时期,不是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需要掌握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的理解,结合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考查对宋朝商业的发展特点的理解,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2. 有学者认为,没有一个研究西周史的学者看到过烽火戏诸侯,也没有一个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学者见过他本人,我们只能通过目击者和追忆者的记载来叙述以往的史实。这表明(  )‎ A. 史学家需要认真地考证与辨析他所研究的事实 B. 史学家必须经过田野考古,以获取第一手材料 C. 历史研究对象的间接性造成史实表述的不确定性 D. 历史研究不是抽象的争论,需要专门技术的支持 ‎【答案】A ‎【解析】“没有一个研究西周史的学者看到过烽火戏诸侯,也没有一个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学者见过他本人,我们只能通过目击者和追忆者的记载来叙述以往的史实”表明史学家需要认真地考证与辨析他所研究的事实,故A正确; 田野考古、历史研究对象的间接性、专门技术材料未体现,故BC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史料即是与历史密切相关的材料,它是人类在以往长期的社会活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历史“一度性”的特点决定了在史学研究中,研究者不能直接面对研究对象,通过直接的观察进行工作,而只能依据间接的材料,即史料来从事历史研究。 ‎ 3. 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1月20日中午,特朗普在国会山正式宣誓就职,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按《1787‎ 年宪法》规定,特朗普将(  ) ①担任美国政府首脑及国家元首 ②必须对国会即议会负责 ③拥有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权力 ④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总统对选民负责,不对国会负责,故③错误; ①③④均符合题意,故①③④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总统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与三军统帅。 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法律基础。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原则,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 1. 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B.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C. 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民国二十六年”是公元纪年1937年,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号召全民族统一抗战,故A正确。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是1928年,时间不对,排除B 民主共和制度是1912年确立,时间隔太远,排除C。 民族资本主义在抗日战争时期是陷入困境,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 本题考查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 2. 在17~18世纪殖民霸权的角逐中,既有因“资本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也有因“制度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与这两次“战争”对应的是(  )‎ A. 英西战争、英法战争 B. 英荷战争、英法战争 C. 英法战争、英荷战争 D. 英西战争、英荷战争 ‎【答案】B ‎【解析】A.英国和西班牙的殖民战争是1588年的无敌舰队之战,时间是在16世纪。 B.英荷战争中英国取得胜利,体现了工业资本战胜商业资本,英法战争中英国取得胜利,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 C.选项正好搞反了。 D.英国和西班牙的战争是1588年不符合材料时间特征。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早期殖民扩张,要求学生结合早期殖民扩张的过程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英国与西班牙殖民斗争的表现,还要搞清楚英国与荷兰与法国殖民斗争中取得胜利的原因。 ‎ 1. 有论者认为,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且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你认为“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的武器是(  )‎ A. 坚船利炮 B. 洋纱洋布 C. 自由平等的观念 D. 欧洲风俗习惯 ‎【答案】B ‎【解析】抓住题干关键信息“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武器”,结合所学可知,坚船利炮是打开中国近代的大门,而不是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故A项错误。 注意题干中的“武器”,可以理解为途径和工具,结合所学可知道,鸦片战争战争后。外国洋纱洋布等商品的输入,使得中国妇女破产,为了生计走出家门,同时也对妇女思想上有一定影响,故B项正确。 自由平等的观念和欧洲风俗习惯应该是传播的内容,而不是“武器”,故C项错误。 欧洲风俗习惯主要侧重的应该是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不是武器,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考查“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的武器。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关键信息“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武器”含义的理解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 2. ‎17世纪以来,日本兴起了“兰学”(荷兰学),英国则兴起了对印度的梵文研究。这体现了(  )‎ A. 世界贸易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 B. 军事侵略带动了对殖民地的文化侵略 C. 西方启蒙运动受到了东方文化的影响 D. 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化近代化进程 ‎【答案】A ‎【解析】“日本兴起了“兰学”(荷兰学),英国则兴起了对印度的梵文研究”表明世界贸易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解题的关键是“日本兴起了“兰学”(荷兰学),英国则兴起了对印度的梵文研究”。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 3.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维新变法思想最突出的作用是(  )‎ A. 宣传变法思想 B. 师夷长技以制夷 C. 促进思想解放 D. 实行君主立宪 ‎【答案】C ‎【解析】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其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促进了中国人的觉醒,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故C项最符合题意; AD两项也是维新思想,但不是最突出的作用; B是魏源的思想主张。 故选:C ‎。 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想。维新思想主要存在于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介于清末洋务运动和民国初年民主共和思想之间,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领袖人物。发端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维新思想,在甲午战争后蓬勃发展,并掀起了一场变法维新政治运动,但在清末民初,转向保守而渐趋沉默。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利,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救亡图存成了中国社会的急迫需求,由此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的维新思潮以1895年的“公车上书“为起点,直到“百日维新“告一段落。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 1. ‎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简政放权时这样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对此解读说: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朿下运用,不可有丝毫的任性。下面启蒙思想主张与之最为相似的是(  )‎ A. 天赋人权 B. 三权分立 C. 自由平等 D. 社会契约 ‎【答案】D ‎【解析】“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朿下运用,不可有丝毫的任性”属于社会契约论,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故AB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思想家们从人文主义者手里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专制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真正信仰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的口号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来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进而建立新的政权。 ‎ 2.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 A. 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B.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 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 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可知,反映了城市中心论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相互作用,说明当时党内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故D项正确。 结合所学可知,俄国的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国情,故A项错误。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并没有失败,是成功的,故B项错误。 依据题干时间“1930年5月24日”,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已经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故C项错误。 故选:D ‎。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中国革命道路。需要掌握中共党内对城市中心论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分歧。解题的关键是对“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的分析,注意题干时间和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中国革命道路。考查对中共党内对城市中心论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分歧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1.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评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 A. 贯彻民族平等的原则 B.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 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答案】A ‎【解析】题干中归绥、迪化等少数民族名称体现了旧中国对这些地区的蔑视,这是大汉族主义的色彩。而建国之后名称的变化则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故A项正确。 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CD两项明显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族政策。需要掌握新中国的民族原则。解题的关键是对归绥、迪化等少数民族名称与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名称的理解,结合新中国的民族原则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族政策,考查对新中国的民族原则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2. ‎2018年4月13日,在海南而立之年,中国政府决定海南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三十年来,海南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科技发展 B. 地域优势 C. 环境优势 D. 政策支持 ‎【答案】D ‎【解析】在海南而立之年,中国政府决定海南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主要是国家在海南设立了经济特区,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解题的关键是“在海南而立之年,中国政府决定海南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的创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3. 关于下列图中两项水利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 都为应对经济危机增加就业而兴建 B. 都由国家投资和组织修建的公共工程 ‎ C. 都是专制集权政治的产物 D. 是美英两国工业化的重要成就 ‎【答案】B ‎【解析】图片中田纳西水利工程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特点下,实行以工代赈措施兴建的工程;第聂伯洒水电站是斯大林模式下进行工业化建设兴建的水电站,两者都是政府组织投资修建的公共工程,故B正确;A项苏联不符,C项与美国不符,D项英国错误,故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两种经济体现模式下政府作用的比较。 本题考查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罗斯福新政特点是利用政府对经济大规模干预政策,但前提是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和民主政治制度,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而苏联在工业化建设中,逐渐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计划经济体制。前者是把市场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相结合,而后者则排斥了市场,强调行政的指导作用。两者相同的是都强调了国家发挥的职能作用。 ‎ 1. 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 A. 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B. 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C. 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D. 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是指上海合作组织互惠互利不结盟新型国家关系的宗旨,故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进程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创始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上海合作组织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 2.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答案】C ‎【解析】辛亥革命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故C错误,符合题意; ABD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1. 有人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是共和主义和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总统、议会和内阁三者之间处处体现了平衡。这一平衡表现为(  )‎ A. 实行总统制,总统可以解散参议院 B. 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 C. 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 D. 共和派和民主派在国民议会中力量相当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是共和主义和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总统、议会和内阁三者之间处处体现了平衡”,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实行议会制共和制,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故B项正确,A项错误。 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说明参议院与众议院相互制约,与“总统、议会和内阁三者之间处处体现了平衡”不符,故C项错误。 共和派和民主派在国民议会中力量相当反映的是议会内部的制约,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法国的议会制共和制。需要掌握法国的议会制共和制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是共和主义和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总统、议会和内阁三者之间处处体现了平衡”,结合法国的议会制共和制的特点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法国的议会制共和制的特点,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2.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下列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遵循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B. 有利于发挥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 C. 有助于建立起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 D. 借用“丝路”的历史符号,传播和平和大中华理念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可知,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中的“大中华理念”不符合“一带一路”的史实,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丝绸之路。需要掌握“一带一路”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对“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的分析理解,结合“一带一路”的意义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一带一路”的意义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 3. ‎20世纪70年代初,许多学者认为:“在战后‘风雨25年’中,日本经济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且机遇大于挑战。”从战后的国际形势来看,所谓的“机遇”应是(  )‎ A. 在国际冷战氛围下,日本幸运成为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国家 B. 在美苏对峙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重建欧洲 ‎ C. 在两大阵营对抗下,美国扶植日本为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盟友 D. 在中国实施“一边倒”政策下,日本幸免战后的赔偿责任 ‎【答案】C ‎【解析】A.马歇尔计划主要是对欧洲的援助计划,不是对日本。 B.重建欧洲不需要日本的技术。 C.战后两极格局之下,美国要拉拢日本来对抗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这为日本战后经济发展提供了莫大的机遇。 D.中国一边倒的政策对日本影响不大。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征和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战后世界格局的特征,还要搞清楚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 ‎ 1. 历史老师把区域性合作组织三种模式的特点归纳成右面的表格。下列组织最能体现模式3特点的是(  ) ‎ 模式一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模式二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三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A. 欧洲联盟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亚太经合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欧盟对应模式一,故A错误; 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应模式二,故B错误; 世界贸易组织属于世界性的经济组织,故D错误; 亚太经合组织属于区域性经济论坛,它的APEC原则,正是模式三的体现,故C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区域经济集团化:区域经济在新世纪加快了发展的速度,区域经济集团的数量大量增加;区域集团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区域经济集团之间跨区合作日益频繁。随着多数国家参与了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区域经济集团化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增强了世界经济的活力。 亚太经合组织组织原则: ①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原则  ②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 ③协商一致和自愿的原则  ④以渐进的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 合作方式:是一种制度上的创新,称为APEC方式。 ‎ 2. 下列人物的言论,体现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是(  )‎ A. 德拉克洛瓦:“绘画应该成为视觉的盛宴。” B. 库尔贝:“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C. 贝多芬:“我必须创作,因为我的心头常常感到重压,我必须表达它们。 D. 华兹华斯:“春意盎然的丛林刺激人的心智,让他更具人文情怀,更能区别道德的善恶。”‎ ‎【答案】B ‎【解析】德拉克罗瓦热心发展色彩的作用,成为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所以A项体现的是浪漫主义原则,排除; 库尔贝是现实主义美术的代表,B 项体现了现实主义特点,关注的是现实,符合题意; 贝多芬在音乐史的地位是极其突出的,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C项体现浪漫主义特点,排除; 华兹华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D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点,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现实主义,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体现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本题考查了19世纪来世界文学艺术,考查了近代西方现实主义流派,考查了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1. 新中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篡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这些举措(  )‎ A. 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 B. 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C. 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 D. 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 ‎【答案】A ‎【解析】将教材编写权力收归中央体现出教育要符合国家思路,体现国家意志,故A正确。 教材的编写与义务教育的普及无关,故排除B。 “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并不代表对传统教育思想的否定,故排除C。 材料体现出的是国家的影响,而不是人民教育问题,故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新中国教育发展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 2. 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赛马场。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  )‎ A. 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 B. 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的影响 C. 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D. 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香港人民的生活习惯没有变,但是在公民参与政治方面有所突破,结合所学可知,香港的变与不变反映了“一国两制”在香港得到很好的实施,故A项正确。 依据题干“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可知,反映香港回归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故B项错误。 题干材料中“驾驶汽车”、“涌入赛马场”并不能体现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故C项错误。 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一国两制构想。考查“一国两制”在香港得到很好的实施的表现。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理解,抓住关键信息,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解答即可。需要掌握“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对香港的影响等知识。 ‎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草纲目》所包含的科学知识极为丰富。书中所表达的初步的生物进化论思想,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创造。李时珍在参阅八百多种书籍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观察,建立起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系统。他将1892种药物分为十六部,六十大类,以部为纲,以类为目,依次排序。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等动物、植物,到高级动物、植物,反映了自然进化的规律。这些,向近代科学分类法前进了一大步,对生物分类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书中还记载了一些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注意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材料二 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是一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书中首次提出进化论的观点。达尔文考察和 对比各地的物种性状,将同一变种或亚变种中的个体进行比较来研究变异的原因,得到了物种渐变的结论。在长期考察和大量事实论证的基础上,得出了生物演化发生的机制:演化是生存竞争中自由淘汰的结果,食物与空间等资源有限,只有最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而后又提出科学证据,证明所有生物物种是由少数共同祖先,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过程后演化而成的。 材料三《本草纲目》问世后,被中国医学界奉为至宝,一定程度上被神圣化了,但它最大的作用,只在于中医领域的治病用药,中国的中医家、读书人,没有人对它分析、验证、质疑,没有人问,为什么此草药对病人有用?原理何在?也许《本草纲目》犹如丰富的矿藏,可挖掘的太多了,为后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经验。而他初步的生物进化论思想当时没有人意识到它有特别的意义。……《物种起源》在百余年来的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1859年在英国伦敦出版以来,受到学界及市民的热捧,被争相购买。这本书的第一版印刷了1250册,在出版之日就全部售罄。它发表传播后,生物普遍进化的思想以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为学术界、思想界公认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在它的思想影响下,1865年奥地利植物学家孟德尔从豌豆的杂交实验中得出了颗粒遗传的正确结论,20世纪初遗传学建立,20世纪40年代“现代进化论”创立。可以说,这本书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是最伟大、最辉煌、划时代的里程碑。 --以上材料均引自《世界科学技术史》(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本草纲目》和《物种起源》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差异。 (2)依据材料三,分别指出当时人们对两部著作的关注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1)本小问的差异,对比材料一、二可以看出《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的医学巨著,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生物进化方面李时珍“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等动物、植物,到高级动物、植物,反映了自然进化的规律”,还注意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但没有总结出生物进化的理论,注重经验的总结。而达尔文则“在长期考察和大量事实论证的基础上,得出了生物演化发生的机制”,注重理论的总结。 (2)第一小问的不同,依据材料三“《本草纲目》问世后,被中国医学界奉为至宝,一定程度上被神圣化了,但它最大的作用,只在于中医领域的治病用药,中国的中医家、读书人,没有人对它分析、验证、质疑,没有人问”可以得出人们关注《本草纲目》重在治病用药,它的生物进化思想没有得到重视。“《物种起源》在百余年来的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1859年在英国伦敦出版以来,受到学界及市民的热捧,被争相购买。这本书的第一版印刷了1250册,在出版之日就全部售罄。它发表传播后,生物普遍进化的思想以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为学术界、思想界公认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可以得出《物种起源》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受到广泛关注,对人类思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两部著作的时代背景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 (1‎ ‎)《本草纲目》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是感性经验,缺乏理论探究。《物种起源》重视证据,通过论证得出结论,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 (2)人们关注《本草纲目》重在治病用药,它的生物进化思想没有得到重视。《物种起源》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受到广泛关注,对人类思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原因:《本草纲目》成书时代:封建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封建统治实行思想专制;近代自然科学没有兴起。《物种起源》成书时代:工业革命广泛开展;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 本题通过材料,来考查《本草纲目》和《物种起源》的差异,从而考查中西方科技的差异。‎ ‎【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方的科技成就。考查《本草纲目》和《物种起源》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差异以及当时人们对两部著作的关注点的不同及其原因。需要掌握《本草纲目》和《物种起源》的内容、影响、时代背景。 本题考查对《本草纲目》和《物种起源》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侯惇谓王(曹操)曰:“天下咸知汉祚已尽,异代方起。自古已来,能除民害为百姓所归者,即民主也。今殿下即戎三十馀年,功德著於黎庶,为天下所依归,应天顺民,复何疑哉!” --《三国志武帝纪》材料二  公元前431年雅典居民人数约为40万,而享有公民权的只有4.2万,只占总人数的1/10左右。并非生活在雅典城邦的所有人都当人看,在雅典1/3以上的奴隶被看作奴隶主的财产和工具,可以自由买卖。 --《世界近代史》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伯利克里 材料三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1)依据上述三个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三个材料中有关“民主”含义的本质区别。 (2)从现代化史观的视角看,材料三所指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理解“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这个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制度”的认识。‎ ‎【答案】(1)根据所学,中国古代的“民主”,实际是“替民作主”的专制统治,古代希腊是奴隶制度下的“有限度”民主,近代欧美则是资产阶级民主。 (2)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法国革命主要任务是反封建专制,而美国是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英国和美国通过革命后都确立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尽管政治模式不同,但都对近现代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根据古代希腊、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性质和特点等方面进行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材料一中的“民主”指有德行的君主,材料二与材料三中的“民主”指主权在民,是政治制度,但材料二是奴隶主民主,材料三是资产阶级民主。 (2‎ ‎)法国:推翻封建君主政治制度,确立现代民主政治。 美国:解决民族独立,确立现代民主政治。 理解:英国建立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建立的民主共和制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民主政治,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现代政体典范。 (3)民主具有阶级性;民主要符合本国国情;民主的观念有传承和借鉴性;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东西方政治的区别和近代民主政治。根据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早期资产阶级时期美国和法国革命的特点。通过对各自革命的特点比较,认识各自的意义和影响。 (3)本题主要考查对政治文明发展历程认识,虽然政治文明受到各国国情、时代特点的影响,但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方向。 本题以民主政治发展为核心,从古代东西方政治的比较,及近代欧美民主政治特点,考查学生对民主政治发展的理解,认识民主政治的发展模式受国情影响,其差异性体现民主政治的多元性特点,同时要认识,西方的民主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才逐步完善,说明民主本身不是一层不变的,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完善。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罗荣渠先生的《现代化新论》中阐述道:在人类历史上,凡属社会形态的转变,都不是一般的社会变动,而是巨大的社会变革即社会革命过程。这样的历史运动不同于改朝换代,不是任何单因素可以支配的,它总是由众多的内因和外因的交互作用与奇特的凑合。外部条件的必要性在于光靠社会内部的对抗运动很难突破现有的社会形态,这时候需要有一种外部力量进行一定程度的破坏。 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提炼材料中观点并任意选取中外近代或现代史两例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说明。‎ ‎【答案】第一小问的观点,依据材料“这样的历史运动不同于改朝换代,不是任何单因素可以支配的,它总是由众多的内因和外因的交互作用与奇特的凑合。外部条件的必要性在于光靠社会内部的对抗运动很难突破现有的社会形态,这时候需要有一种外部力量进行一定程度的破坏”可以得出观点1是社会转型期,外因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观点2是社会转型期,内因外因共同作用促进了社会转型。第二小问的论证,结合列强入侵的影响和中国近代化进程、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和影响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观点:社会转型期,外因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或社会转型期,内因外因共同作用促进了社会转型)。 论证: 例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中国近代化缓慢发展,西方列强的侵华活动加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例2:15世纪以后,荷兰、英国等国家资本主义缓慢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得到快速发展。 例3: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西方工业资本主义的国家入侵,使日本决心向西方学习,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此后日本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例4:20世纪初,俄国社会经济比较落后,社会矛盾尖(资本主义发展缓慢锐),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国内矛盾,加速了十月革命的爆发,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本题考查中外的近代化。考查列强入侵的影响和中国近代化进程、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和影响。 本题考查中国、日本、俄国以及欧洲近代化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