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1(人教版)演练:第四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1(人教版)演练:第四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

1.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展开了对中国的侵略,自此中国 人民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抗战。九一八事变发生在哪个地区( ) 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华东地区 解析: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为了摆脱危机,趁国民政府“围剿” 红军之机,在中国东北地区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自此中国 人民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抗战,B 项正确。 答案:B 2.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下 图反映了( ) A.旅顺大屠杀 B.九一八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八一三事变 解析:由题干图片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杀,故选 C 项。 答案:C 3.美国《时代》周刊 1938 年 1 月 3 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 读者都知道,在 1937 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 13 个星期之 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 事件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 争机器粉碎了”并结合所学可知,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 中国的狂妄计划,故选 A 项。 答案:A 4.1940 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 战役是( )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战役 D.远征军入缅作战 解析: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和“彭德怀”,可判断是百团大战,故选 A 项。 答案:A 5.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C.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结束了半殖民地的历 史 解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 略斗争的完全胜利,但仅是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并未改变,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 年 9 月 18 日)晚上 10 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 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 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 材料二 1937 年 7 月 7 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 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 国军队奋起抵抗。 材料三 日本政府制定的“大陆政策”: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 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 全中国;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1)材料一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描述?日本当局的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2)材料二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列举这一事件后中国人民英勇抗击 日军的重大战役。(不少于 5 个) (3)根据材料三,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历史事件分别是日本对外扩 张的哪一步?日军的侵略政策破灭于哪一年?破灭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 答案:(1)九一八事变。不正确。因为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发动的蓄 谋已久的侵略行为,日军炸毁南满铁路,袭击中国军队,并非是由一 些偶然因素引起的。 (2)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平型 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3)第三步和第四步。1945 年。中国人民团结抗日,取得了抗日战 争的胜利。 基础巩固 1.下面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该学习笔记最适合的主题应是( ) ◎日军:炸毁柳条湖附近一段路轨,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占领 沈阳。 ◎共产党: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国民政府: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率部在嫩江桥奋勇抵抗。 ◎民众: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 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 A.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D.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 解析:据材料可以判断是“九一八事变”,故 A 项正确;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是在七七事变后,故 B 项错误;广州、武汉失守后,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故 C 项错误;抗日战争最终胜利是在 1945 年,故 D 项错误。 答案:A 2.1937 年 8 月,蒋介石在南京召集各省军政长官举行国防会议。 会后,除已在前线作战的地方部队外,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均 奉命开赴抗日前线。这反映了当时( ) A.国民党确立全面的抗战路线 B.国民政府民族责任意识增强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国民党坚定了全国抗战的决心 解析:据材料可知面临民族危机,国民政府民族责任意识增强, 积极抗日,故选 B 项。 答案:B 3.抗战打响后,国民政府提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 守土抗战之责”,湖南人喊出“中国如果要灭亡,除非湖南人全死光” 的口号,四川人提出“只要四川不亡,中国就不会亡”。这反映出( ) A.中国抗战的艰巨性 B.西南地区是抗战主战场 C.全民族抗战成为共识 D.川、湘地方军战斗力最强 解析:材料反映出国民政府、湖南和四川民众抗战的决心,说明 全民族抗战成为共识,故 C 项正确。 答案:C 4.蒋介石在 1938 年 1 月 15 日日记中写道:此一星期中,自敌人 借口于所谓宣战,否认国民政府,继续军事行动等观之,对我威胁逼 迫,可云极矣。……固无论其出如何举动,皆不能动摇我抗战之决心 及胜利之信念。下列战役中,进一步推动蒋介石这一信念的是( ) A.长城抗战 B.收复多伦 C.平型关大捷 D.台儿庄战役 解析:1938 年,徐州会战中,在李宗仁的领导下,取得了台儿庄 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极 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抗战信心,故选 D 项。 答案:D 5.关于百团大战,日军在记录中写道:共军“一齐向我交通线及 生产地区进行奇袭,炸毁铁路、桥梁及通信设施。此次袭击,完全出 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恢复”。这说明了 百团大战( ) A.延缓了日军“南进”的速度 B.收复了华北广大的失地 C.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决心 D.迫使日本改变侵略策略 解析:材料反映了百团大战对日军的打击,一定程度上阻挠了日 军南下侵略的速度,故 A 项正确。 答案:A 6.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日本大量移民中国东北,至抗日战争结 束,日本移民东北的人数多达 100 多万人;九一八事变后至七七事变 前,日本又大量移民中国华北地区。日本大量移民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 ) A.缓解人口压力 B.进行奴化教育 C.实现以战养战 D.改善中日关系 解析:日本侵华期间大量移民进入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可以加 强其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实现其以战养战的目的,故选 C。 答案:C 7.1936 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对陕甘宁边区进行采访,对红 军将领、红军长征、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等向全世界进行详细报道。 1937 年斯诺写出《红星照耀中国》,并在伦敦出版。该书( ) A.是外国人首次报道中国革命的著作 B.为国共结束对峙走向合作奠定基础 C.有利于红军的反“围剿”取得胜利 D.为中国人民抗战取得国际舆论支持 解析:根据“对红军将领、红军长征、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等 向全世界进行详细报道”可知,该书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共的抗日政策, 为中国人民抗战取得国际舆论支持,故 D 项正确。 答案:D 8.1942 年 2 月 23 日,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指出,中国“在 将近五年的时间里,顶住了日本的进攻,歼灭了几十万日本军人,消 耗了大量的日本军需。我们必须帮助中国进行现在的卓越抵抗和以后 必然到来的反攻——因为这是最后打败日本的一个重要国家”。材料反 映了( ) A.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B.中国抗战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 C.国际局势变化影响中国抗战 D.美国支援是打败日本的重要因素 解析:由材料可知罗斯福旨在强调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 作用,故 B 项正确。 答案:B 能力提升 9.1940 年 8 月 26 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 “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 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 ) 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 D.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资通道 答案:B 10.下图是冯玉祥在 1939 年所做的漫画。画上的白话打油诗是:“妈 妈在前 爸爸在后 弟弟播种 哥哥打寇 男女老少 齐报国仇 多产粮米 把倭打走。”该漫画的主旨是( ) A.嘲讽日寇对华侵略 B.鼓励发展农村经济 C.号召百姓积极抗日 D.赞扬国共合作抗日 解析:材料中全家齐上生产抗日,体现出了号召百姓积极抗日的 主旨,故 C 项正确。 答案:C 11.以下是四位同学对“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的 看法。其中,看法正确的同学是( ) 甲同学:正面战场,奋力杀敌 乙同学:敌后抗战,分割包围 丙同学:统一战线,凝聚力量 丁同学:美苏援助,致命一击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解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中国 人民的团结抗战,故选 C 项。 答案:C 12.2015 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中 国首次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阅兵,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 次在非国庆节举行大规模阅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具有极强的政 治意义。这是因为( ) ①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取得的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斗 争的完全胜利 ②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 献 ③阅兵将向世界展示中国强大的军事实力 ④阅兵的目的是铭记 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③项与题干材料总体立意不相符合,排除。①②④三项表 述客观,均符合史实和题意,选 D 项。 答案:D 13.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长达一百多年艰 苦卓绝的斗争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 1514 年来到中国起是他们积 325 年 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 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于今各国不由我分说,硬要瓜分我了……与其不知不觉 被他瓜分了,不如杀他几个……我所最亲爱的同胞……向前去,杀! 杀!杀!杀我累世的国仇,杀我新来的大敌,杀我媚外的汉奸。 ——陈天华《警世钟》 材料三 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 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 热烈庆祝。 ——1945 年 9 月 5 日《解放日报》社论 《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和“界碑”分别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推断作者发出此呐喊的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的 历史意义。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中“1514 年”“积 325 年窥探”可知是 1840 年的鸦片战争。界碑即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2)问由材料二的“瓜分我了”“陈天华《警世钟》” 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第(3)问注意从国际、 国内两方面分析。 答案:(1)“这场战争”:鸦片战争。“界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2)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 (3)历史意义: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 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②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 自尊心和自信心。③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 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④中国 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 现代意义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 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 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 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 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 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 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 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 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 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 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 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 侵略者。整个 1938 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各起了怎样的作 用? (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有什么显著的 差异? 答案:(1)目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 一中国;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 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国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 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革 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起来,共同进行了 14 年的艰苦抗战,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 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2)有政权与军队的合作;实行党外合作;没有统一的纲领(主义); 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高举爱国主义,具有更广泛的群众性;取得更 多的国际援助,享有更高的国际声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