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一中学等六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一中学等六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长汀、连城、武平、永定、漳平、上杭六地一中”联考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 高二历史试题 命题人:武平一中 王胜祥 长汀一中 谢仰金 上杭一中 郭智华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 )‎ A.价值观念日益趋同 B. 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 ‎ C.统一成为时代潮流 D.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 ‎2. 《论语・述而第七》记录说,孔子捕鱼用钓竿而不用网,用带生丝的箭射鸟却不射杀巢宿的鸟。材料反映了孔子保障生态的策略是( )‎ A.克己复礼 B. 中庸之德 C. 礼法并施 D. 敬而远之 ‎ ‎3. 北宋僧人契嵩认为,佛教、儒教以及百家都是圣人之教,都引导人向善,只是各教教人为善的方法各不相同,有的浅显、有的深奥、有的切近,有的玄远,但所起的作用是一致的。这一说法旨在( )‎ A. 打击儒学百家 B. 促进三教合一 C. 争取更多信徒 D. 自由传播佛教 ‎4.南宋朱熹主张“格物致知”,而格物就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明代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以“致良知”。他们共同关注的是( )‎ A.道德修养 B.君主权威 C.教育普及 D.经世致用 ‎5. 古代有一位思想家强调“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天地之化日新”,反对保守退化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 A.韩非子 B.韩愈 C.朱熹 D.王夫之 ‎6. 明清时代,封建君主专制已发展到极点,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的发展。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掀起了关于郡县制还是封建制的大讨论。他们讨论的问题实质是( )‎ A. 君权 B. 民生 C. 吏治 D. 赋税 ‎7.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曾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震撼人心的诗句,从“六经皆史”角度,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唐朝( )‎ A.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B.君主专制日趋削弱 C.地方割据日趋严重 D. 人民生活日趋困苦 ‎8. 清代画家石涛有诗云:“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与诗中所描述的艺术表现形式相近的西方画派是( )‎ A.浪漫主义 B.印象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9. 明末清初,学术界出现一股重证据、讲逻辑的实学思潮。学者阎若璩运用西方推算日食月食的方法,倒推古代日食月食时分,与《古文尚书》中有关文字对照,从而确证此书为后人伪造。由此可知,实学思潮( )‎ A. 是经世致用思想的主流 B. 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C. 注重对经典义理的阐发 D. 推动天文学的发展 ‎10.1754年,乾隆皇帝在改建承德避暑山庄丽正门时,以满、蒙、汉、维、藏五种民族文字题写门额。后来,又下令将清朝祖陵的石碑亦用上述五种民族文字镌刻。其意在表达( )‎ A. 孝亲敬祖的情感 B. 民族平等的愿望 C. 民族主义的思想 D. 国家一统的理念 ‎11. 19世纪30、40年代,中国一些开明的文人学士或撰写政论时文批评时政,或研求兵农潜盐等治国实政,或潜心于舆地术数。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努力营造救亡图存的社会舆论 B.谋求为现实的危机寻找出路 C.试图冲破传统文化观念的束缚 D.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社会共识 ‎ ‎12. 陈虬是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主要代言人之一,1889年他在乡试试卷《日月星辰系焉》一文中明确指出“天无不动之物”观点,批驳了“天不变”之经义。这一观点( )‎ A.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步伐 B.总结了变法失败的教训 ‎ C.体现了向近代转变的特征 D.提出了科举变革的要求 ‎13. 1902年,梁启超撰写了《古议院考》,提出“《洪范》之卿士,《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认为上古时期的中国就已经萌生了议院制度的雏形。由此可知,梁启超( )‎ A. 鼓吹西学中源减少变法阻力 B. 为立宪运动寻找历史依据 C. 托古改制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D. 认为古代政治比西方优越 ‎ ‎14. 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他则倡导包括满族在内的“五族共和”。这种转变说明孙中山( )‎ A.民族国家构想走向成熟 B.民权主义内涵发生变化 C.提倡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D.社会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15.赫胥黎原著直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 赫胥黎原著直译文:在生物界,每一个个体和整个环境的竞争,其结果就是选择。也就是说,那些存活下来的生命形态,总体上最适应于某个时期存在的各种条件。因此,就仅仅就这一点而言,它们是最适者。‎ 严复译文(与上文对应):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 两种译本内容体现( )‎ A.大同小异 B.继承发展 C.互为相反 D.社会进步 ‎16.右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青人。这幅漫画反映了( )‎ A.清朝加强文化专制 B.思想革新的重要性 C.君主专制得到复活 D.出现新旧思想并存 ‎17.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中说,“所以现代道德底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弟扩充到全社会的友爱。现在有一班青年却误解了这个意思,他并没有将爱情扩充到社会上,他却打着新思想新家庭的旗帜,抛弃了他的慈爱的、可怜的老母;这种人岂不是误解了新文化运动的意思?”这一论述意在( )‎ A.运用“孝弟”文化改造西方文化 B.促进中国传统文化转型 ‎ C.引导青年正确理解“孝弟”文化 D.号召青年摆脱陈旧状态 ‎ ‎18.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区域”等。这说明中共中央( )‎ A. 对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 B. 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 C. 积极开展农村土地革命 D. 开始注重农民阶级力量 ‎19.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关于毛泽东在各个时期撰写的著作及其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著作 解释 ‎(1)‎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著作 ‎(2)‎ ‎《新民主主义论》‎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 ‎(3)‎ ‎《论人民民主专政》‎ 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4)‎ ‎《论十大关系》‎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A.(1) B.(2) C.(3) D.(4)‎ ‎20.‎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但如此,有的人还认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谁就是犯了弥天大罪……”下列选项中不符当时邓小平讲话的现实意义( )‎ A. 恢复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 B. 批抨了“两个凡是”错误思想 C. 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 打破个人迷信和教条主义的枷锁 ‎21.继中国科学家因签证问题缺席在美举办的“张衡一号”相关会议后,据“CGTN”‎2019年2月16日报道称,“墨子号”成果获美国大奖,潘建伟签证受阻未出席。‎4月17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监管者当日采取一项措施,禁止移动运营商使用联邦补贴购买中国企业生产的任何电信设备,包括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兴通讯公司在内。该材料说明( )‎ A.中国空间技术已经崛起 B. 科技封锁激发了创造力 C.中国改革开放大势所趋 D. 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22.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决定表彰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者,教育界有11位代表入选。下列属于新时期的教育成就( )‎ A.国民教育注重培养精英 B.恢复中断十年高考制度 C.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 D.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23.郭沫若认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期”,范文澜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面对这两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毛泽东在当时没有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他认为解决历史问题应该是( )‎ A.“百家争鸣”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 C.“百花齐放” D.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4. 下图中教学形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 孔子讲学图 雅典学院(左上角苏格拉底正和四位青年交换意见)‎ A.社会环境 B.政治制度 C.经济水平 D.思想认识 ‎25.古希腊悲剧往往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虽然悲剧中主人公都难逃命运的魔掌而终于毁灭,但悲剧的整体气象不是悲惨,而是“悲壮”。材料主要说明( )‎ A.悲剧把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顶峰 B.古希腊人批判神权统治 C.古希腊文明是英雄主义的滥觞 D.戏剧成为宣扬人文主义的方式 ‎26. 文化反映时代变化趋势,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概况,其相似的理由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资产阶级的需求 C.社会思潮的推动 D.传统文化的影响 ‎27.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产生的社会效果是( )‎ A.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B. 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平等 C. 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D.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28. 欧洲近代的思想解放,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重大事件。在这一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是( )‎ A.王权衰落 B.神权动摇 C.人的解放 D.理性启蒙 ‎29. 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神圣的天体可以被正确地统一到力学的规则下,《圣经》不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这说明牛顿力学( )‎ A.推动了理性思维的形成 B.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解放 C.否定了传统的文化体系 D.改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30. 下图是一位欧洲名人的航行路线。这次航行( )‎ A.首次完成了世界环球航行 B.引发了近代自然科学革命 C.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D.为进化论产生创造了条件 ‎31. “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B.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 C.电信缩短了人们之间心理距离 D.开启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 ‎ ‎32. 湖畔派是18—19世纪英国的一种诗歌流派。该流派在诗歌题材上,主张写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强调诗人的内心探索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在诗体方面,主张发展民间诗歌的艺术传统,采用民间口语,发挥诗人的想象力。下列同湖畔派创作风格相似的是(  )‎ A.《老人与海》       B.《向日葵》     C.《唐璜》    D.《红与黑》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3题25分,第34题12分,第35题15分,共52分。)‎ ‎33.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義的民本思想打破了君主制的框架。认为天下不是君主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设立君主的目的是服务民众。他提出具体的政治改良办法,如“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宰相设政事堂,便殿议政,天子不能尽批,到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学校,养士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公是非于学校”;他还推崇夏商周三代的封建制,提倡“方镇自治”。‎ ‎——黄宗義《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人民必须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立法机关制定法律或监督它所制定的法律的执行。贵族应组成团体和平民团体同时享有立法权,二者有各自的议会。行政权应掌握在国王手中,因为政府各部门时时需要采取急速的行动,一个人管理比由几个人管理要好。行政机关有权制止立法机关的越权行为,否则立法机关就要变成专制。行政也应通过它的“反对权”来参与立法。司法权应由选自人民阶层中的人员组成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来行使,它不为某一特定阶级或某一特定职业所专有。‎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康有为对欧美各国的政体进行了比较研究后认为:中国应“于宪政中,君民共治,君民交益,即君主立宪,”且“旧制行之数千年,实人心国命所寄,纪纲法度虽有积弊,只可去其太甚,以渐行之。如尽去之,人心国命无所寄,则荡然不乱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对政治改良的构想。(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和黄宗羲的思想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康有为的政治主张,请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其政治主张的因素。(9分)‎ ‎34.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果说人文主义真的重新发现了对人、人的能力和人对各种事物的理解力的信念,那么科学实验的新方式、革新了的世界观、企图征服和利用自然的新努力也应当归功于人文主义的影响。‎ ‎——(意)欧金尼奥·加林《意大利人文主义》‎ 我们提倡的人文精神应该是具有现代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我们提倡的科学精神应该是充满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 ‎——龚育之《论科学精神》‎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35.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 清末新政(1901一l911年),最值得重视的是它提供了一个东方传统中世纪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典型……1901年,清政府已着手改革科举……与此同时,命选派人员出国游学,重开京师大学堂,将原有的书院分别改设为大、中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以期逐步取代旧教育系统。1902 年制定了新的学制,翌年又加以修订……1905 年 9 月,袁世凯、张之洞联名上奏:“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以分其砥砺实修之志,民间更相率观望。” ……清政府批准了这个建议,一举解决了这一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除新教育已逐步生长外,还有三个重要措施 :1906 年颁布《举贡生员出路章程》六条,广开门路,原有举贡生员尽量安排,稳定了数以万计的很难再进学堂的那部分士人。1905 年开始,每年一次举行游学毕业生考试,合格者分别“赏给”进士、举人。新学堂毕业生也得到相应的荣衔。‎ ‎ ——上述材料均摘引自袁伟时《我看清末新政》‎ ‎(1)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清末新政在教育体制方面的改革特点。(6分)‎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在教育体制方面的改革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9分)‎ ‎“长汀、连城、武平、永定、漳平、上杭六地一中”联考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D B C A D A A D B D B 序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C B A D B C A B C D C 序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A A D A A C B D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3题25分,第34题12分,第35题15分,共52分。)‎ ‎33.【答案】‎ ‎(1)提倡民本思想;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共治天下;恢复宰相分割皇权;提高地方自治权利;发挥学校议政功能。(8分,任答四点即可)‎ ‎(2)黄宗羲并未改变中国专制主义不断加强的趋势,没有引发社会变革。(4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孟德斯鸠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革命或改革。(4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主张:在渐进中建立君主立宪制度(3分,未体现出渐进性得2分)。‎ 因素:中国长期君主专制的历史传统;中国当时的社会阻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成功实践;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和政治学说传入中国。(6分,任答3点即可)‎ ‎34.【答案】‎ 示例一:‎ 论题:人文精神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阐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提倡科学和理性,崇尚知识和教育,促使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出现了哥白尼、伽利略等杰出的科学家。‎ 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发展为蕴含着科学和理性精神的理性主义,敬畏真实,崇尚真理,进一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 总之,人文精神是科学技术进步不可或缺的条件。‎ 示例二:‎ 论题:科技进步推动人文精神的发展。‎ 阐述:波兰哥白尼的“日心说”,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意大利的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这些科学研究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人文精神的发展。‎ ‎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建立起经典力学体系,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科学基础;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提出了进化论,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改变了人们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这些自然科学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推动了人文精神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20世纪,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提出,弥补了人们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总之,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 ‎(也可选择“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相互促进”等论题,言之成理,都可得分)‎ ‎35.【答案】‎ ‎(1) 逐步替代;当机立断;注意新旧衔接(或逐步建立新教育体系);措施(策略)得当。(6分,回答其中3点给6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 废除了科举,兴学育才,推动了现代教育体制建立和教育的近代化(或奠定了中国教育近代的基础);促进了中国传统社会阶层的变化和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客观上对传播文化和民主革命思想等起了一定作用;推动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9分,回答其中1点2分,回答4点即得9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