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历史试题 Word版
辽宁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阶段测试 高二文科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满分:100分 命题人、校对人:高一历史备课组 一、单选题(每题2分 共24题 共48分) 1.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说明( ) 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 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 2.在商代早期的甲骨卜辞中,“帝”的卜辞较多,其含义往往指“天神”。到商朝末期,“宗”类卜辞的增加,“帝”逐渐消失,“帝”成为先王的祭称。这反映了( ) A.宗教祭祀仪式简化 B.宗法嫡庶关系确立 C.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D.天人合一理论成型 3.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以粮食为俸禄”反映了当时( ) A.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 B.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 C.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 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4.《左传》记载,公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晏婴。晏婴献策回答: “唯礼可以已之”,若行礼制则“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这表明先秦的“礼”是( ) A.治国安邦的重要措施 B.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 C.维护宗法分封的工具 D.强化等级秩序的手段 5.我国古代历来都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 A.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6.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竹简1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其中,《秦律十八种》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律》《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等。这反映了( ) A.秦朝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得以强化 B.秦朝竭力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C.秦律主要针对国家经济管理而制定 D.秦朝社会的许多现实问题和解决方案 7.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绝少以郡命名;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由此可推知( ) A.宗法制已完全退出两汉政治构架 B.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 C.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 D.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 8.西汉以前,以室中西南隅为族中尊长所居,故皇(王)宫多设在都城西南隅,坐西(南)朝东为尊;东汉以后,天子定在都城南郊祭天,表明“承天”而治理天下,故皇宫位于都城正中央,以坐北朝南为尊。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宗法族群观念受到重视 B.统治疆域由东向南扩展 C.君臣政治关系得到强化 D.帝王宫殿模式基本定型 9.《史记》《汉书》凡提及汉朝制度,不管是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学术,必首标汉承秦制,如“汉因循秦制而未改”,“汉承秦制”,“汉初因秦法”,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说明秦汉时期( ) A.官方意识形态一致 B.政府注重强化思想控制 C.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发展 D.社会演进趋势相同 10.东汉顺帝之前乡举里选,被推荐的多为“年少能报恩者”;汉顺帝时规定,被举荐者来到中央后,需要通过政府组织的两轮考试,考试不合格的要被“黜落”。这一规定( ) A.确立了分科考试的录取方式 B.否定了重视德行的选拔标准 C.根除了察举制官士勾结弊端 D.打击了豪强把持官场的特权 11.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 ) 地区 时间 赴试人数 分配名额 录取比例 苏州 庆历中 200 4 50:1 绍兴二十六年 2000 13 153:1 福州 绍兴二十六年 3400 62 56:1 淳熙十年 15000 62 242:1 A.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 B.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 C.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 D.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 12.有学者研究发现,清代文人在作诗过程中,有一个相当清楚的隐语系统存在。譬如常以“汉”“宋”“日”“月”之类代指明代,“秦”“金”“胡”“虏”等指清朝。这一现象出现主要说明( ) A.清代文人骚客附庸风雅 B.政治因素渗透到文化领域 C.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D.八股取士使文人思想僵化 13.总督始设于明朝,明初常遣尚书、侍郎、都御史至地方解决紧急问题或安抚军民,这些总督因事而设,事毕即撤;明朝中叶,总督近于定制,管辖范围在一省之上,多至五省,其作用主要是协调各省关系,防止各地方之间因互不相属而互相推诿。总督职位的设置( ) A.约束了官员权力滥用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了地方三司分权 D.有效防止官员的腐败 14.秦汉至清,我国逐渐形成并完善了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明以前称御史台)“三法司”的中央司法体系。如明清实行“三司会审”,判决不当的或死刑案件由皇帝裁决。这反映了( ) A.司法出现了分权倾向 B.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 C.司法系统的独立运行 D.统治者重视司法建设 15.乾降帝即位后,历时10年,组织编撰出了我国封建时代一部空前绝后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这对于保存中国的古代文化典籍,传播古代学术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编撰过程中,被销毁的图书约有三千种几乎与《四库全书》收书量相当。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推动了文化中心的转移 B.使科举制走向僵化束缚士人思想 C.保存国粹弘扬传统文化 D.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 16.在古希腊人心目中,酒神狄奥尼索斯象征着协调、融合和统一。梭伦改革前后,酒神的形象大量地出现在瓶画等艺术作品上。在雅典民主政体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城邦对狄奥尼索斯崇拜活动进行了细致的管理。这一现象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形成过程的突出特点是( ) A.以宗教活动为纽带 B.建立在不断妥协的基础之上 C.以文化认同为基础 D.通过城邦的公共活动来促进 17.清朝初年,沿袭满洲贵族议事的旧制,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康熙帝亲政后,加强皇权,会议权限逐渐削弱。由此可知( ) A.清朝初年君主的权力受到较大制约 B.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了六部的权力 C.议政王大臣会议避免了决策的失误 D.康熙帝的做法削弱了满洲贵族权力 18.雅典公民在公民大会的发言顺序存在一个基本定式,最先发言者一般是职位高、有权威的,然后是年龄较高、有威信的长着,最后才是一般百姓,且百姓发言很难得到多数人的响应。此定式( ) A.能够保证国家决策的准确性 B.说明民主决策程序规范成熟 C.导致平民参政热情受到影响 D.体现了公民政治权利的平等 19.古希腊城邦建立之初所征服的本地居民,原来是依附民或农奴身份。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以及人力的缺乏,必定使他们上升到了自由民的地位。这些自由民,连同希腊本土来的新移民,构成城邦的非贵族的平民大众。这表明( ) A.城邦公民权利对外邦人开放 B.殖民运动促成了希腊的政治共同体 C.城邦民主改革加速民族认同 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催生了新秩序 20.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中总是最后的裁判,具有最高的权威。”这表明,他认为在古希腊( ) A.各邦公民有相同的参政权 B.政治环境宽松自由 C.公民政治体现出民主原则 D.民主政体形式多样 21.早期罗马法规定正式的买卖要有复杂的程序和仪式,且在涉及无体物(如继承权)的转让时“无法可依”。罗马人于是创造出一种“拟诉弃权”的办法,就是买卖双方伪装打官司,用假装诉讼的办法来使买方(原告)取得所有权。“拟诉弃权”的出现表明( ) A.早期的罗马祛体系过于繁杂 B.法律的发展领先于社会的发展 C.罗马人的司法实践务实灵活 D.规避法律的司法活动时有发生 22.“罗马人通过法律创造了个人的权利,而让其他个体或集体都尊重这些权利。中世纪以后的所有政治体式在设想和构建的时候都会考虑以人的存在为准绳。”这强调罗马法( ) A.奉行主权在民的原则 B.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C.遵循契约精神的规则 D.绘制了西方政体蓝图 23.在罗马的传说中,罗马人的祖先罗慕洛对其弟弟说:“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我们是在王法之下生活,我们不得不低下我们高贵的头颅,你的价值就体现在为了王法的威严而贡献出你高贵的生命。”这句话成为后世罗马法的永恒宗旨。这反映了古罗马时期( ) A.王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B.法律保障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C.法律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创制 D.法律的权威植根于历史传统 24.罗马法律规定,如果出卖人知道物品有瑕疵,而买受人不知情,或者出卖人知道被卖物与买受人所想象的物品之间存在重大差别,这足以使买卖中的买受人获得一项诉因,可以提起有关诉讼。该规定( ) A.适应了罗马对外扩张的需要 B.旨在保护罗马公民的私有财产 C.反映了罗马法重形式的特点 D.表明法律以诚信规范经济行为 二、材料解析(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明朝初年,朱元璋颁行《大明律》,详细规定了对官吏贪赃枉法的惩处。1385年,朱元璋发现官员贪赃枉法,将户部尚书等数万人处死。《大明律》规定,凡遇“亲、故、功、忠、能、勤、贤、宾”等8种人犯罪,“实封奏闻取旨,不许擅自勾问”。 1395年,朱元璋又颁行《大诰》,加大了处罚力度,规定“赃至六十贯以上者,枭首示众,乃剥皮实草”。《大诰》规定,“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朱元璋甚至规定:“一切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大诰》),若犯笞杖徒流罪名,(有《大诰》者)每减一等,无者每加一等。” 明初规定,一个县官的月收入大约相当于现在1800元人民币。清官海瑞去世后,人们发现他只有8两俸银。朱元璋虽用“重典”惩治腐败,但腐败分子依然屡禁不绝,以至于朱元璋在晚年发出了“吾欲取贫官污吏,奈何朝杀而暮犯”的疑问。 ——摘编自陈忠海《如何回答“朱元璋之问”》 材料二 美国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抑制腐败的法律,如禁止公司向联邦公职候选人捐款的法律(1907年)、竞选经费公开法(1910年)、联邦反腐败行为法(1925年)等。负责调查和起诉公共腐败行为的联邦刑事机构,有司法部公共廉洁处、联邦调查局和独立检察官;还有许多非刑事公共廉洁机构。在遏制腐败的过程中,新闻媒体对案件的穷追不舍和深度挖掘,对潜在腐败官员产生震慑作用。19世纪80年代兴起的平民党运动呼吁政府采取措施保护弱势群体,促使政府对大企业的非法侵权行为实行有效控制。19世纪80和90年代席卷美国的工农运动,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超过了1830—1877年间所发生的罢工运动和佃户的反抗斗争。 ——摘编自张宇燕 富景筠《美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元璋时期贪官污吏“朝杀而暮犯”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反腐败与朱元璋反腐败的异同及启示。(17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面是中国古代公文文种演变概况表。 时期 文书概况 西周 周王通过诰、誓、命、训、令等文书来管理国家,这一时期文种简单,划分粗略 秦汉 秦汉时期文书的文种体系日益庞大,划分也越来越细,比例最大的是有两类,一类是君对臣的专用文种(诏敕类),一类是臣对君的专用文种。从下行文种来看,秦代的诏敕文书主要有“制”和“诏”,据史记解释:“命为制,令为诏。”“制”和“诏”分别是皇帝颁布重大命令和一般命令时使用的文种。到了汉代,诏敕文书的文种有所增加,蔡邕《独断》卷上记载:“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 唐朝 唐代的正式公文有15种,主要的变化在君臣专用文种。其中皇帝专用的文种除原有的制、诏、令、册外,新增和变动的主要有批答和敕,需要指出的是,在“王言之制”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堂贴”,是开元后中书门下(又称政事堂)独立指挥百司的公文文种,“堂贴”不必奏请皇帝批准,由三省宰相直接裁决,集体签署,其公文效力相当于国家最高政令 明清 明代皇帝专用文种有十种,新增了谕旨,又称圣谕(上谕),有宣谕、口谕、手谕,其中手谕如需保密,可以不抄发,而到了清代,这种保密谕旨逐渐制度化。而在臣子上奏的文种中,有一特殊的公文“密疏”,是可直达御前的 ——整理自何庄《古代公文文种变迁原因探析》等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三、选修(任选一题,每题15分) 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古代中国是个农业文明古国,仓储制度历史悠久。有资料云:“夫仓谷者,所以广积贮、备凶荒、赡贫乏也。当岁之丰,加增铢两,取之于民而不患其苟;及岁之歉收,开仓廪,施赈粜,亦足以济众。” 材料二 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法制大混乱以后,唐朝统治集团格外重视以法治仓工作,隋朝和唐朝都有专门为仓储而制定的法律。唐朝长孙无忌的《唐律疏议》中有关仓储制度的条款有:……严惩失盗,五品以下官员出库都要经防卫主司搜检,因不搜检而发生盗窃案件,防卫主司应笞二十,并“计所盗之赃”之罪;杜绝损耗,因库址选择不当或晒粮食不及时造成损失的,以“坐赃论处”;提高效率,凡经批准出库的物资应迅速办理出库手续,“受给之官,无故留难”,迟滞一日笞五十,三日加一等,最重的可判徒一年之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仓储发挥的社会职能和作用。(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制定有关仓储制度法律的意义。(6分) 2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 20世纪60年代,由于对抗疟疾的传统药物奎宁疗效减低,疟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此,越南共产党领导人向中国求援。1967年中国启动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有来自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参加,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青蒿素问世40多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2017年,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摘编自《2015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关于屠呦呦的颁奖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屠呦呦成功发现青蒿素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屠呦呦发现青嵩素的意义。(6分) 17-18下中高二文科历史参考答案 1——24 CCCAB DBCDD ABBDD CACDC CBDD 25. (1)原因:权力的高度集中和缺乏制约;推行严刑峻法,使公平正义缺失;实行人治,法外施恩,维护特权,削弱了反腐力度;没有制定相应的反腐配套措施。(8分,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记分) (2)异同及启示: 不同之处:(共8分) 朱元璋:①凭借高度集中的皇权反腐,缺乏制约;②推行严刑峻法;③人治反腐;④注重广开言路,鼓励民间反腐;⑤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或巩固了封建统治)。(任答二点,共4分) 美国:①反腐败执法机构众多,权力分散、互相制约;②反腐败立法比较完善;③法治反腐;④民众广泛参与。⑤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等公共监督力量的作用;⑥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任答二点,共4分) 相同之处:(共6分。任答3点,每点2分。) ①目的:稳定社会秩序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 ②力量:政府主导,民众参与。 ③方式:重视立法;重视反腐机制建设;重视廉洁教育。 ④作用:整顿了吏治;促成了廉洁从政的社会风尚;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启示:(3分) 要实行法治,理性反腐;要从制度上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任答一点记2分,任答二点记3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6.论题:古代公文的演变适应了古代君主专制加强的趋势。(2分) 阐述:秦汉时期,随着封建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中国的君臣、中央与地方的概念才逐渐强化,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公文才开始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出现了君臣专用文种;唐代“堂贴”的出现,表明三省六部制下宰相协助天子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明清时期,皇帝的谕旨和大臣上疏的保密化,则体现了明清君主专制继续强化的事实。(10分)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7. (1)备荒赈灾,安定民心;平抑粮价,调控市场;供养军队,备战应战。(9分) (2)有助于防止因官员渎职而导致的仓储管理问题和混乱;有助于仓储制度的规范化;重视仓储法律的制定,对后世以法治仓产生深远影响。(6分) 28.(1)原因:传统药物奎宁疗效减低;越南战争期间,越南疟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越南共产党向中国求援;中国政府重视疟疾的防治;屠呦呦及其团队紧密合作和辛勤工作;中西医结合,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创新。(9分,任答三点。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意义:青蒿素的发现对疟疾的治疗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推动了世界医学的发展;是中国传统中医学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创新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6分,任答三点。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