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 2020-2021 学年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 I 卷(选择题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共 50 分。) 1.顾炎武在《生员论》中指出:“国家之所以取生员而考之以经文、论、策、表、判者,欲 其明六经之旨,通当世之务也。……舍圣人之经典、先儒之注疏与前代之史不读,而读其所 谓时文(多为当时书坊刻印的中举者试卷)。……五尺童子能诵数十篇而小变其文,即可以 取功名,而钝者至白首而不得遇。”此处他批评的是 A.科举考试考查儒家经史 B.经文、论、策脱离世务 C.考试文体要求八股对仗 D.考生背诵范文应付考试 2.女主主政,古而有之。唐代的武则天时期,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之盛世,为大唐的经 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是一些宋代理学家却“吹毛求疵”,胡说什么“女主乱 政”。说明这些理学家存在着 A.性别歧视思想 B.男女平等思想 C.仁政德治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讲,有为百姓而“鸣”,有为统治者而“鸣”, 冯天瑜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 争鸣的私学文化”。其中为百姓而“鸣”的民本思潮和为统治者而“鸣”专制主义分别是 A. 墨家、儒家 B. 法家、道家 C. 儒家、法家 D. 道家、儒家 4.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评论秦朝灭亡时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 的灭亡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 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圣人之要,四方来效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5.“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原则。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 秦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 B 董仲舒提出无论“风调雨顺”还是“灾 祸连年”都是上天对君主德行修养的 暗示 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 C 明中后期内阁阁臣多由六部堂官担 任,并获得了“票拟”之权 内阁上升为决策机构 D 清“海禁令”规定“片帆不得下海” 禁止中外贸易 6.“有人说船山(王夫之)是民主主义者,依我看,他并没有离开儒家仁政思想的传统。有 人说船山是代表市民的思想家,依我看他所代表的还是地主,虽然是开明的地主。”下列对 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 王船山是一位非常复杂的思想家 B. 王船山的思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C. 对人物的评价和看法很难统一 D. 王船山的思想具有近代民主色彩 7.薄伽丘在《十日谈》中讲述了一个“杨诺劝教”的故事:虔诚的巴黎丝绸商杨诺劝说其犹 太朋友信奉天主教。其朋友便去罗马教皇的宫廷考察,朋友考察后得出结论——罗马乃藏污 纳垢之所,天主教定会因其腐败而垮台。杨诺朋友的话 A. 揭露了教会的贪污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 B. 歌颂了正在成长中的资产阶级力量的伟大 C. 揭示出教会统治下人民生活的困苦 D. 提倡人的个性解放,表现了对人性和人价值的深入探索 8.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写到:“(孔子作《春秋》)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 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可见孔子作《春秋》的政治目的是 A. 鉴古讽今,怀念上古之风 B. 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C. 针砭时弊,提供王者之道 D. 维护周礼,力图恢复西周的统治秩序 9.诗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大意是: 我们不停息地读书、博学群书,就会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每次读书总会有新的领悟; 这种领悟、获得知识的感觉,就极像池塘是那么地清澈的原因是不断地有源头活水流进池塘。 是哟,真正地学习与读书是其乐无穷的!由此可知,诗词的作者在这里主张 A. 修身养性、克服私欲,达到存天理、灭人欲 B. 格物致知、明道德之善 C. 宇宙便是吾心,反省内心即得天理 D. 致良知、知行合一、经世致用 10.鲁哀公十四年夏,齐国陈恒弑其君,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恳请伐齐,哀公让他“告 季孙”,孔子又向季孙(鲁国的卿家贵族,掌握鲁国实权)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对材 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分封制已经走向全面崩溃 B. 季孙拒绝出兵是为维护宗法制 C. 孔子伐齐是因为反对暴政 D. 孔子克己复礼的理想难以实现 11.《孟子·离娄上》中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 中也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二者都表明儒家思想 A. 是维护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工具 B. 注重伦理和政治的紧密结合 C. 认为获得知识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D. 强调治国是治家的重要基础 12.有学者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 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 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学者旨在强 A.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C.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D.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 13.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 史》收入了 187 个,《明史》则收入了 308 个;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 烈”的典型。材料反映了 A. 史书编撰深受理学的影响 B. 妇女地位大幅度提高 C. 重建儒家信仰任务已完成 D. 宋明理学日益世俗化 14.欧亚大陆两端的中法两国,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17 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 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 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 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上述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 倡导理性主义,批判封建教会 B.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 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15.卢梭曾说过:“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是太多了,我们有充分的权利对它表示怀疑;人类 一旦成为理性的奴隶,和受神权摆布一样可悲。我决定在我的一生中选择情感这个东西。” 这表明卢梭的主张 A.完全背离启蒙运动宗旨 B.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C.力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D.科学地诠释了启蒙思想 16.历史学家赫乔。韦尔斯说:“卢梭的学说不但批判了现存的社会结构,而且批判了一切 社会组织……卢梭思想的盛行,使那种通过感情冲动和纸上谈兵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和政治 问题的倾向大大增加。”由该学者观点可知 A.自由平等是普世的价值 B.卢梭思想具有破坏性的一面 C.卢梭的思想更具民主性 D.人天生具有不可剥夺的权利 17.西汉流行的儒家经典是靠经师口授,用隶书写成,被称为“今文经”;后来在孔府旧宅等 处发现的使用前代文字书写的经书,被称为“古文经”。但古文经在汉代一直不被今文经儒 生认可,其主要原因是 A. 秦代焚书,古代典籍真假难辨 B. 时代变迁,阅读隶书已成习惯 C. 传承断绝,五经内容差异甚大 D. 儒学独尊,利禄之争日趋激烈 18.下图取材于德国著名画家卢卡斯•克拉纳赫的画作《从基督徒到反基督徒》(创作于 1521 年)。该漫画意在 A.称颂教皇是耶稣继承者 B.赞同教皇推销“赎罪券” C.抨击教廷违背基督本意 D.反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9.汉武帝在一些皇室活动上依赖道家方士,在政治用人上多用精通儒术又深知刑法者,在 教育方面大力倡导儒家经学。这些现象表明了汉武帝 A. 无条件地支持“独尊儒术” B. 注重不同学说的相互制衡 C. 推动儒道释“三教合一” D. 奉行各取所需为我所用的立场 20.意大利画家米开朗琪罗的宗教题材画《创造亚当》中,最显眼的是那生命的火花即将要 从主神的指尖跳到亚当的指尖。此画的创作历史背景是 A. 人文主义在欧洲的传播 B. 新航路开辟发现新大陆 C. 宗教改革冲击了意大利 D.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1.“强调情感与理性的合理调节,以取得社会存在和个体身心的均衡稳定:不需要外在神 灵的膜拜、非理性的狂热激情或追求超世的拯救,在此岸中达到济世救民和自我实现。”下 列思想与上述评论最相符的是 A. 天与人不相胜 B.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C. 修身齐家平天下 D. 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22.18 世纪法国很多学者认为: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 的规则,但创立之后上帝就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 在和发展下去。这一主张 A.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B.促进了宗教改革在整个欧洲的开展 C.表达了封建王权独立于教权的意愿 D.为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奠定基础 23.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提到“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 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 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为此,法国思想家 A. 倡导人人平等 B. 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C. 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D. 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24.泰勒斯因为见到水有三态的变化,进而推想其他物质的形成也是依据相同的原理,提出 “万物皆为水”的理论;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节制肉身的欲望,解放灵魂,以唤起因肉体 牵绊而被遗忘的知识”。柏拉图认为“所有人类感官感受到的知识和价值,都源自于理性世 界”。三位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 A.形成于雅典民主由盛转衰的时期 B.启迪着人们理性思考问题的智慧 C.与智者学派的基本观点完全对立 D.以隐晦的比喻来解释事物的成因 25.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 尺度”。基于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你认为 A. 苏格拉底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 B. 苏格拉底完全否认了智者学派的主张 C. 这种认识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 D. 这种认识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第 II 卷(非选择题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0 分。) 26(20 分).材料一:宋朝前期常设的科举考试,有进士科,武举,还有诸科(包括九经、 五经、三传、明经,明法等科),……所谓“九经”,即唐朝定下的九部儒家经典,“五经” 则是西汉时确定的五部儒家经典,……“明经”指全部经书的统考,“明法”是法学考试, 所有举子都是每年秋季参加乡试,中乡举者冬末会集到京城,次年开春,由礼部主持国家统 一会试,其中举子们最看重的是进士科,“凡进士、试诗、赋、论各一首,(实务)策五道, 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 材料二早在 16、17 世纪,一些来自东方的传教士和旅行家就对中国的科举制度有所著述, 到 19 世纪上半叶,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都认为“它是值得推崇并仿效的。”这对 西方文官制度的改革起了不可无视的影响。 中世纪的英国,官员主要由国王和权贵遴选,私人关系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随着工业 革命的完成,1853 年英国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 包括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和法学等,1870 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 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些考试制度及原则与中 国古老的科举制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摘编自《西方文官制度起源》、《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况宋初完善科举制度的主要成就并指出进士科的考查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 19 世纪中期英国建立近代文官制度的主要因素, 并进一步分析宋代科举制度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相似之处。(8 分) (3)综合以上材料,对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历程,谈谈你得到的认识。(6 分) 27(1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 19 世纪末叶以 前一直是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 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 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材料二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 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 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6 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 何相同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的起作用有何不同?(6 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 行成丛林。(4 分) 28.(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 的私学文化”。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 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 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班固《汉书·儒林传》 材料三 就文化代表人物而言,陈寅恪经过严密考证,指出李白、白居易、元稹、欧阳询 等均有胡人血统,其先祖或为胡人,或为鲜卑。这就有力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从来不是单一 的,也不是静止不变的,各少数民族文化均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应称为大中华文化,而这 种文化的集大成与高峰,正是在中古时期。当然,传统的儒家文化也并非拒绝吸收外来因素, 如屈原的《离骚》,陈寅恪就指出含有道教思想。 ——刘克敌《陈寅恪与中国文化精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分别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 的思想流派。(2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8 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4 分) 参考答案 1~5DACAB 6~10.BADBD 11~15.BCABB 16~20.BDCDD 21~25CACBC 26.(1)成就:明确规定各类考试科目;明确各科目考试内容;实行层层分级考试;规定了 各级考试的时间。 特点:综合考查应试者文学素养、处理时务能力和儒学经义水平。 (2)因素: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杰出人士呼吁学习借鉴中国科举制度);传统的官吏 任用存在弊端;工业革命的推动。 相似:有利于选拔人才(打破特权阶层的政治垄断),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 提升行政水平;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等。 (3)认识:政治文明的发展受到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政治制 度有利于社会进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古老 的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等。 27.(1)影响:理学成为读书谋官的工具和官方正统学说,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 要作用;有助于中国文明的延续;后期日益僵化,压制了思想进步。 (2)相似: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 不同: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进步发挥重大的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 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3)原因: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腐朽 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压制;文化专制与思想迫害。 28.(1)流派:“民本思潮”是儒家“专制主义”是法家 (2)原因: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适应了大一统时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要求;汉武 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传授儒家经学;国家将学与仕相结合。 影响:儒家思想成为汉武帝以后中国的正统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3).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产生——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正统——宋明时期儒学发展为 理学——明清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思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