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 15 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基础巩固 1 观察下图,本照片摄制于 1905 年,照片中人骑在木制的自行车上,但该车没有链 条,估计无法正常骑行。该照片反映出晚清( ) A.普通民众对洋货的抵制 B.普通民众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崇尚 C.自行车已逐渐走向普及 D.代步工具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解析:没有链条的木制自行车的出现,说明人们对自行车这种新式的代步工具非常 崇尚。 答案:B 2 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 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 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很可能是( ) A.公共汽车 B.飞机 C.火车 D.轮船 解析:从诗人对交通工具行进的描述来看,诗中涉及的交通工具有“车轮”,由此可排 除 B、D 两项。从诗中“水”“桥”“红叶纷纷”等描述,可以看出作者所说的交通工具不 仅长距离行进,而且速度较快。因此,C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C 3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在 19 世纪 70 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洋人发明的火车 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解析:在 19 世纪 70 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可乘船走水路,故排除 A、B 两项。D 项福州船政局位于福建,且军舰不能用于商业,故排除。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在 19 世纪 70 年代初期创办的民用企业,故选 C 项。 答案:C 41920 年,英国飞行员驾驶一架由亨得利·佩治式轰炸机改制的 0-004 型 14 座客 机,历时 50 分钟,完成了中国民航史上的第一次飞行。它当时是由( ) A.上海飞往武汉 B.上海飞往南京 C.北京飞往天津 D.广州飞往上海 答案:C 5 修筑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20 世纪 90 年代,这个“梦”仅用了 3 年时间就变成现实。其主要原因是( )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 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 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解析:像京九铁路这样的公共工程建设,既需要设计施工能力,也需要充足的资金。要 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巨大的工程,需要强大的综合国力作保障。改革开放后,我国的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把京九铁路、三峡水利工程、青藏铁路等一个个梦想变成现 实提供了条件。 答案:B 6 下列有关中国近代交通、通信事业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A.唐胥铁路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条铁路 B.近代中国的筑路权始终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C.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D.电话是近代中国最早出现的通信工具 解析: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是 1876 年修筑的淞沪铁路,所以排除 A 项。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时中国曾经自修过铁路,第一条自建铁路是唐胥铁路,B 项错误。电报是近 代中国最早出现的通信工具,D 项错误,故选 C 项。 答案:C 7 下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国文教科书的一页插图,由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近代科学技术已经在中国运用 B.采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此教科书由中华民国组织发行 D.新式通信工具在中国广泛使用 答案:A 8 当前,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机的迅速普及主要得益 于( ) 街头雕塑——打手机 A.经济的迅速发展 B.人们交往的增多 C.技术的迅速革新 D.社会生活的富裕 解析:随着技术的革新,手机的价格日益下降,通信费用日益降低,这是导致手机迅速 普及的主要原因。 答案:C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本邑地处海疆,操航业者甚火。通商以前,俱用沙舱,以其形似鲨鱼,故有此 名。……由南载往花布之类,曰南货;由北载来豆饼之类,曰北货。当时,本邑富商,均 以此而获利。……自汽船盛行后,搭客运货,更为便利,而沙船之业遂衰,即海运亦归 招商局承办。今之沙船,寥落如晨星矣。 ——黄苇、夏林根《近代上海地区 方志经济史料选辑》 (1)材料反映的生活景象是什么?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生变革的原因。 参考答案:(1)近代汽船被广泛接受,传统的沙船航运日渐衰败。 (2)西方列强侵略的客观影响;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自觉接受西方的交通 工具。 能力提升 1 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时,有人作竹枝词:“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地网与天罗。电 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一段时间后,有人又作竹枝词称赞道:“人坐车中称 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电车行驶通租界,市政经营仗市民”。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 了( )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西方物质文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 解析:材料反映了上海市民对电车由不接受到接受的过程,从本质上反映了西方物 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 答案:D 220 世纪 30 年代,某报刊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每至周日,必有许多少 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寺路、福州路。”这说明( ) A.汽车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 B.近代上海的交通日益便利发达 C.近代上海的奢侈风气最为盛行 D.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解析:从材料“以乘汽车为豪”“少年男女同乘一车”,可以看出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出 现给社会消费观念和社会风气带来的变化,故 D 项正确。 答案:D 31867 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在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 道:“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 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 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C.部分士绅思想保守,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 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说 明近代化遭到下层民众的反对;“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说明 外国资本的侵略是阻碍中国近代化的因素。故选 D 项。 答案:D 4“具大神通,经纬纵横。匪夷所思,惯传消递息,捷于影响。穿河贯汉,事更离奇,欲 报平安,暗牵线索。……纵万里关山信不迟,笑鱼笺雁帛,无斯火速……”这段材料所 描述的通信工具具有什么特点( ) A.传达信息迅速 B.信息的传播准确 C.信息传播的内容丰富 D.电信业发展之迅速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信息传播速度快,故选 A 项。信息传播速度快,并非代表电信业 发展迅速,故 D 项错误。B、C 两项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A 5 现代化建设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交通大事件简表 时间 大事记 备注 19 世纪 70 年代 轮船招商局购置蒸汽机船,且开始航行于海上和内河航线 李鸿章主办 1876 年 淞沪铁路开通不久拆毁 英国商人经办 1881 年 唐胥铁路建成通车 李鸿章主办 1895~ 1911 年 西方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九千多里,并控制 94% — 1902 年 汽车初见于上海 国外购进 1908 年 广西龙州到那堪的公路修筑 清政府出资 1909 年 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詹天佑主持完成 20 世纪 20 年代初 北京和天津之间载运旅客的空中航线开通 北洋政府出资 (1)根据材料一,划分近代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历史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 代中国交通业发展的因素。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 1949 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 70 年。在评价改革开 放前后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这样一种观点:在肯定改革开放以来历史性 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 30 年的成就和经验。 (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的观点加以评论。(要求史论结合,表达准确) 参考答案:(1)历史阶段:按历史时期划分为鸦片战争时期、洋务运动时期、清末“新 政”时期、中华民国时期。因素: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促 进中国交通业的发展。②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中国的交通。③中国政府 的参与和扶持。④西方工业革命的交通成就对中国的影响。 (2)能结合材料和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等次 观点 论证 表述 第一等 观点正确 能辩证地认识问题 史实准确 史论结合密切 思路清晰 表达确切 第二等 论点基本正确 认识不够全面 史实基本准确 史论结合不够密切 有基本思路 表达不够密切 第三等 论点不准确 认识模糊 未能结合史实 仅能罗列部分史实 缺乏条理性 表达欠通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