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官员任命和诸侯分封均有一个正式而隆重的册命仪式。在册命时,周王让史官当众 宣读册命书,并把册命书交与受命官员。周王反复强调“勿废朕令”,官员和诸侯也表态要 “万年永保臣天子”。这表明西周时期 A. 产生了维护等级的儒家伦理思想 B. 选官制度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 C. 出现了高度集权的地方行政体制 D. 君臣关系包含了权利义务内容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周王让史官当众宣读册命书,并把册命书交与受命官员。可知,官员是周天子的受命官员,但也要“万年永保臣天子”,这体现君臣关系包含了权利义务内容,D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等级秩序,而且儒家思想不是西周时期产生,A错误;材料中说的是册命仪式,没有体现血缘关系,B错误;材料说的是官员的册命仪式,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最高执政者尚未实现高度集权,排除C。‎ ‎2.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庄子》将孔子描绘成道家的代言人,《韩非子》将孔子法家化,《孟子》《荀子》则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夸说得愈加伟大,使他由君子变成儒家圣人。这一现象表明 A. 孔子不只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B. 儒道法三家思想已完全合流 C. 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相对立 D. 孔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现象是战国时期,孔子失去其本然形象。孔子被不同学派丑化、尊崇或美化,说明孔子的思想与各派思想的某些主张相矛盾或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致性,这正表明孔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故D项正确;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非其他学派的创始人,故A项错误;儒法道三家思想在战国时期还没有完全合流,法家和道家尊崇孔子只能说明孔子的某些主张与法家和道家的主张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故B项错误;墨家批判孔子只能说明孔子的某些主张与墨家思想相对立,不等同于儒墨两家思想相对立,故C项错误。‎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孔子被不同派别丑化、尊崇等现象的理解,说明孔子学说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3.两汉的察举与考试相辅而行,察举贤良方正时,便有对策之试。如《石林燕语》载:“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对上述两汉用人政策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以德取人的录用原则 B. 德才兼备的取仕倾向 C. 考试人仕的选才标准 D. 唯才录用的用人理念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两汉的察举与考试相辅而行,察举贤良方正时,便有对策之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可知汉代选官标准是“孝廉”和才学,故B正确;选项A、D表述片面,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出现才出现考试入仕的选才标准,故C错误。‎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两汉的察举与考试相辅而行,察举贤良方正时,便有对策之试”的解读,即汉代的选拔方式既考察德行,又考查才学。‎ ‎4.自汉以来,每逢天灾、异象,多有君主向天谢罪,下诏罪己,轻徭减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儒学对君主行为的约束力 B. “仁政”思想发生影响 C. 君权受到了制度的限制 D. 汉武帝“罪己诏”的垂范作用 ‎【答案】A ‎【解析】‎ 西汉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认为天象与人事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君主行为的约束力,故选A;“仁政”是强调轻徭薄赋,缓和阶级矛盾,排除B;在我国封建社会,君主权力至上,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汉武帝“罪己诏”的垂范作用,排除D。‎ ‎5.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赋税政策的调整 B. 商品经济较快发展 C. 海外贸易的发展 D.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在国家收入中,钱的数量逐年上升,而谷物和布帛逐渐降低,从侧面反映出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赋税制度的变化,而是强调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钱币收入增加,排除A;海外贸易发展会增加钱的数量,但是这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重农抑商政策在唐宋时期略有松动,这种松动一定程度上推动商品经济发展,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 ‎6.李约瑟(1900-1995)曾说:“最现代化的‘欧洲'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应归功功于庄周、周敦颐、朱熹等人的贡献,要比世人至今所认识到的更多。”如庄子“通天下一气耳”,周敦颐通过《太极图说》等阐发宇宙的本原。李约瑟肯定的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内涵是 A. 整体思维 B. 多元包容 C. 人文精神 D. 格物致知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庄子‘通天下一气耳’;周敦颐通过《太极图说》等阐发宇宙的本原”,揭示了宇宙天道阴阳五行的运行与变化,这些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思想意识,对现代科学的整体观念起到了启发作用,故A正确。B项中“多元包容”、C项中“人文精神”虽然也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但对欧洲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影响有限,故排除;D项“格物致知”是朱熹明理的途径和方法,是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庄周没有这一主张,故排除。‎ ‎7.“元代杂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比以前的文学较广泛而深入,尤其突出的是一些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人民普遍地被写入作品,乃至成为主要的正面人物形象,扩充和提高了宋代话本在这方面开拓的新领域。这说明元杂剧 A. 代表贵族化的文学取向 B. 取材和用词较通俗 C. 更符合下层民众的心理 D. 超越了宋词的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一些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人民普遍地被写入作品,乃至成为主要的正面人物形象”,说明元杂剧更符合普通民众的心理需要,故C项正确;元杂剧属于世俗文学,并不是贵族文学,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元杂剧用词特点,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元杂剧和宋词地位的比较,故D错误。‎ ‎8.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微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微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 B. 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 C. 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 D. 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可知,明代后期我国科技重实用的特点,“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体现轻视理论的特点,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外技术差距缩小,排除A;材料只是王微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奇器图说》的个例,无法体现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普及”,排除B;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中西科技的目标,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分析解答。‎ ‎9.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二析。”作者评价的是 A. 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B.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C. 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D. 激进派的“民主科学”‎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反映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的批判思想,A项正确;B项“中体西用”在坚持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的基础上,引进、学习和使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题意不符;C项是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与题意不符;“激进派”的民主科学并不存在“故国哀思”,排除D。‎ ‎10.学者王林茂认为“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具主要依据是洋务运动 A.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 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C. 开启了实业救国运动实践 D. 消除了顽固守旧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故A项正确。B项与戊戌变法没有必然联系,排除;实业救国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此时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排除C项;洋务运动并不是思想解放运动,没有消除顽固守旧思想,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联系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11.“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材料所述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课本知识可知朝贡体制从鸦片战争以后就不断受到冲击而走向解体。中法战争中清政府失去对越南宗主权,甲午中日战争后又被迫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朝贡体制彻底崩溃,这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进入新阶段,对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故C正确;鸦片战争使朝贡体制开始走向解体,不是彻底崩溃,故A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加速了朝贡体制的崩溃,故B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时朝贡体制已经瓦解,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朝贡体制的瓦解,容易错选鸦片战争。紧扣材料“彻底”两字,其次结合“民族国家”意识,可知是甲午战后,朝贡体制彻底崩溃,中国人民族国家意识觉醒,提倡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2.陈旭麓指出:虽然新政产生于自上而下过程,但160万新式学生的出现和众多八股士类的淘汰则直接和间接地牵动了整个社会。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这表明新政 A. 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 B. 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C. 掀起了近代思想启蒙 D. 催生了实业救国的高潮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等信息来看,清末新政的本意是维护专制统治,但客观上推动新的社会力量的形成,并加剧了社会矛盾,从而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故答案为A项。中国教育近代化由洋务运动开启,排除B项;维新变法掀起了近代思想启蒙,排除C项;实业救国是在辛亥革命后发展到高潮,排除D项。‎ ‎【点睛】清末新政由于改革政策的“支离、拖沓”和一些官员的“敷衍”,没有取得太大进展,但“新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也为辛亥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准备条件。特别是清末新政中办学和留学热潮的出现,产生了众多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阶层,这是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 ‎13.1922年,梁启超认为,楚国在春秋战国以前属于南方的蛮夷之邦,之后才逐渐融入华夏。楚国贵族屈原接触到当时新输入的中原文化,又出使齐国,受到稷下学派的影响,后来放逐到南方,南方的山水与屈原的精神相互激发,最后产生了《楚辞》这一独特的文学样式。梁启超关于屈原的研究 A. 与维新变法的政治理念相符 B. 隐含着近代民族国家的意识 C. 影射了军阀割据的社会现实 D. 体现了五四运动的时代精神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梁启超认为,屈原开创《楚辞》的文学样式,是受到中原文化和稷下学派的影响,这一观点认为中华文化血脉相连,隐含着近代民族国家的意识。故答案为B项。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军阀割据无关,排除C项;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 ‎14.早年,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十月革命后,孙中山进一步指出:“所谓得民心,最主要的是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 A. 以民生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核心 B. 认识到农民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 C. 实现了救国思想向社会主义转变 D. 对农民的关注由经济上升到政治层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早年,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到后期“孙中山进一步指出:‘……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可知其对农民阶级的关注由经济层面上升到政治层面,所以选D项。A项中,三民主义的核心不是民生主义而是民权主义,故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前后认识的变化,没有体现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故B排除;材料主要讨论的是革命的依靠力量,并不涉及社会主义,故排除C项。‎ ‎【点睛】本题考查孙中山思想的变化,“早年,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到后期“孙中山进一步指出:‘……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强调的是孙中山思想的变化,认识到农民对革命的重要性,农民是革命的基础,对于农民的认识上升到政治高度。‎ ‎15.1927年初,毛泽东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伟大作用,明确指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这一思想 A. 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 探索出符合国情的中国革命道路 C.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 D. 丰富了中共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这反映的是毛泽东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这一思想对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丰富了中共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论,因此D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中的思想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不是发展;B选项错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建立是在1927年10月,与材料时间不符; C选项错误,1927年初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已经到来。‎ ‎16.据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根据地的一次调查显示:“一般妇女讲话非常漂亮,如‘找对象’‘参加生产’‘无产阶级’‘土豪劣绅’‘资本家’‘不接受’等名词在谈话中时常流露。”这表明当时 A. 抨击封建礼教成为时代主流 B. 国民革命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C. 苏维埃政权的影响不断扩大 D. 抗战动员提高了民众的觉悟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找对象’‘参加生产’‘无产阶级’‘土豪劣绅’‘资本家’”体现出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特点,农村妇女也能在谈话中使用,说明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权的影响在农村不断扩大。故答案为C项。A项“成为时代主流”说法绝对,材料反映的只是在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出现的变化,排除;这一变化与国民革命无关,排除B项;“土豪劣绅”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用语,抗战时期为了巩固统一战线已不再使用,排除D项。‎ ‎17.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B.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C. 中国只走新民主主义道路 D. 中国革命应毕其功于一役 ‎【答案】A ‎【解析】‎ ‎【详解】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的任务与新民主主义的任务不能合并在一起完成,中国的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故答案为A项;《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的发表标志毛泽东思想的成熟,而不是诞生,排除B;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要分开走,而不是只走新民主主义道路,排除C;毛泽东认为“毕其功于一役”是空想,排除D。‎ ‎【点睛】根据题干中“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一句即可分析得出答案,其余错误选项可根据材料中“合并”、“空想”及所学知识即可排除。‎ ‎18.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尼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得起我们的。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 A. 主动加入不结盟运动 B. 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 C. 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 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 ‎【答案】B ‎【解析】‎ ‎【详解】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开始恶化,加上西方国家的威胁,毛泽东决定研制原子弹,巩固国防力量,B正确;中国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排除A;选项C是1973年,排除; D是1970年,排除。‎ ‎19.从前年开始,我国城镇人口减少了2600万人,吃商品粮人数减少了2800万人,其主要目的是 A. 充实农业人口开始“大跃进” B. 解决城市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C. 缓解工业化造成的生态压力 D. 调整城乡人口重点恢复农业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1959-1961年我国出现三年经济困难,1960年中央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其中精简职工,调整城乡人口,减少政府开支,恢复国民经济,故D正确;1958年开始大跃进,A错误;精简职工的主要目的是调整城乡人口,减少政府开支,恢复国民经济,B、C不是主要目的,排除。‎ ‎20.下图是1985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图中,左侧文字为“图中信息:游行队伍高举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下面文字为“图中信息: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下方文字为“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对其呈现信息的合理解读是 A. 否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创新价值 B. 肯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C. 展现了中国入世贸组织的成果 D. 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可知,中国早先出现游行队伍高举马克思的画像,说明了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后来在改革开放中出现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而美国等国家认为“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熙相机等”是资本主义国家所特有的。所以认为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主义,这是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后的发展情况,因此D选项正确。依据材料中“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等信息可知美国看到了中国发展成就,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创新价值,排除A;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时间是1992年,在21世纪初才确立起来,1985年市场经济体制尚未确立,排除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排除C。‎ ‎21.苏格拉底提出:人们不可能认识外部世界也不应该认识外部世界,因为自然界是神创造的,由神支配受神管理,人的理性根本不可能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那么作为人只要研究好人应该做的事就可以了。这体现出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A. 强调神的伟大价值 B. 使哲学成为独立学科 C. 属于自然哲学范畴 D. 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作为人只要研究好人应该做的事就可以了”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强调的人的作用,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故答案为D项。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作用,而不是神的伟大价值,排除A;使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是亚里士多德,不是苏格拉底,排除B;希腊智者学派已经将自然和法区分开,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其哲学思想不属于自然哲学范畴,排除C。‎ ‎22.有学者指出,“如果说‘希腊人’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地理概念,那么‘罗马人’……是一个法律概念。公民权的授予克服了地域的局限,这是罗马相较于希腊的高明之处,也是希腊诸邦都不能统一希腊本土而罗马却能统一地中海世界的根本原因。”这反映出 A. 罗马法兼顾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 B. 罗马共和政体利于民族认同 C. 罗马共和国的统治范围不断扩大 D. 罗马实行了务实的统治策略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罗马通过公民权的授予解决了地域局限,这是罗马统一地中海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罗马实行了较为务实的统治策略,选项D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的利益,排除;选项B与题无关,且罗马后期实行的是帝制,排除;材料主旨是强调罗马法对罗马统一的重要性,选项C脱离主旨,排除。‎ ‎23.学者认为第一个说金钱是战争之本的人说到了点子上,因为尽管金钱不是唯一的因素,优秀的战士也是绝对必需,然而几个世纪的经验告诉我们,金钱总是主要的。很多时,黄金比钢铁更有力量。”材料中的经济政策是指 A. 重商主义 B. 自由主义 C. 凯恩斯主义 D. 里根主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金钱总是主要的,很多时候,金比钢铁更有力量”可知道,这是指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注意金钱的积累,结合所学知识,这是重商主义的具体体现,即鼓励出口和减少进口,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自由贸易、自由交换等思想,故B项排除。凯恩斯主义是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里根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与题无关,排除D。‎ ‎【点睛】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产生并流行于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的西欧,19世纪后成长为自由贸易,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它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至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24.独立之初,虽然美国组建了邦联政府,但并未赋予它作为一个国家政府所应有的权力;1787年联邦宪法也通过分权制衡、列举政府权力等方式,对联邦政府作了全方位约束,导致这一历史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 殖民地时代的经历和认识 B. 欧洲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 C. 南北各州存在严重的分歧 D. 广大民众的利益无从体现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中反映的是美国的地方州的权利得到充分的保护,这是由于英国人在北美进行殖民的时候,殖民地的权利是自由形成的,所以出现材料中的现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材料中对联邦政府的约束和对地方各州权力的重视,实际上是殖民地时代的经历和认识,让人们认识到对权力的制约和民主的重要性,故A正确;美国1787年宪法是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但并不是最主要因素,故B排除;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南北各州分歧是否严重,故C排除;材料所体现的与人民利益无关,故D排除。‎ ‎25.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下表是其代表作《教育论》的课程设置方案。该课程设置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 日益工业化的社会需要 B. 学校教育体系的成熟 C. 资产阶级利益的需求 D. 自然科学体系的完善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看,工业革命使生产日益细化,所以出现了不同学科的分类,这是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要求。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只是对斯宾塞的课程设置表现,未体现出学校是否实施,排除;C项材料未反映这些课程设置是为了资产阶级的需要,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26.1894年,赫胥黎对进化论的原理作了哲学上的阐释。他认为社会伦理关系不同于自然法则,因为人类具有高于动物的先天“本性”,人类社会的进展不应该模仿宇宙过程,而应当在同它斗争中不断走向完善,这一主张 A. 认为物竞天择并不适于人类社会 B. 是中国近代革命思想的理论渊源 C. 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理论渊源 D. 强调物竞天择,宣扬社会进化论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主要适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进展不应该模仿宇宙过程”显然是强调物竞天择并不适于人类社会,A正确;中国近代革命思想的理论渊源显然不是进化论的思想,B错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理论渊源是变法的思想,C错误;材料不是强调物竞天择,宣扬社会进化论,D错误。‎ ‎27.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 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该评语 A. 充分肯定了东方文学成就 B. 强调英国殖民印度的功绩 C. 暗含着西方中心论的思维 D. 支持浪漫主义的文学风格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 ‎ 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可知,该评价将泰戈尔的作品作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根据所学可知,泰戈尔是印度诗人,由此可知,这一评价暗含着西方中心的思维,选项C正确;材料将这部作品作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以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与题无关,排除;泰戈尔的作品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流派,选项D排除。‎ ‎28.20世纪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从这个角度看俄国十月革命,其意义在于 A. 开辟了无产阶级专政新时代 B. 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C. 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D. 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可知,工业化即是现代化,这是从文明史观角度看待问题,从这一角度看,十月革命开创了俄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模式,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B是革命史观角度,排除;选项D是全球史观,排除。‎ ‎29.下图为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的比较。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 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 B. 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 C. 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 D. 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答案】C ‎【解析】‎ 消费品的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都是非常高的,这个信息足以证明苏联在二五计划期间是进行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农业和轻工业也是正增长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反映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但并未达到协调均衡发展的程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是一五计划期间,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30.有学者指出,胡佛与罗斯福“都认为大企业需要控制,他们曾经都相信企业与政府间的合作 是实现这种控制的最佳途径”“他们认为做某些事情来对付经济危机市政府的责任”……胡佛“是打破政府(对经济)漠不关心和软弱无力的习俗的第—人”。据此可知胡佛改革 A. 放弃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 以有限干预经济应对危机 C. 为罗斯福政提供借鉴 D. 有效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关键“都相信企业与政府间的合作是实现这种控制的最佳途径”说明,胡佛主张对经济进行干预。材料“打破政府(对经济)漠不关心和软弱无力的旧习俗的第一人”说明胡佛政府率先对经济进行干预,由此可见卡尔·德格勒认为胡佛的改革为以后罗斯福政府提供了借鉴,故C项正确。A与史实不符,胡佛是在坚持自由放任前提下适度干预经济,排除;B项只能反映材料部分信息,排除;选项D不符合史实,胡佛的措施使得经济危机更加严重,排除。‎ ‎31.20世纪60年代的不结盟运动发展了万隆精神,团结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1974年,几乎所有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出席了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述现象 A. 说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 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C. 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 D. 导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质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显示出第三世界国家强劲的生命力,联合国大会中几乎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参与,这都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有利于推动国际民主化进程,故B项正确。20世纪60、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而不是多极化趋势加强,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不能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故C项错误;两极格局下国际政治力量并未发生质变,发达国家仍然主导国际事务,故D项错误。‎ ‎32.2008年度动画巨制《功夫熊猫》在展现“每个人通过奋斗都能成为英雄”的美国梦理念的同时, 也倡导了“邪不压正”的中国传统的道德价值观。这—现象说明经济全球化 A. 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优越性 B. 加速了全球文化同质化进程 C. 推动了影视产业商业化运作 D. 促进了世界文化多元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功夫熊猫》同时体现了中西方价值观,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选项D排除;选项A片面解读材料,排除;电影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价值,并未出现同质化,排除B;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33题25分,第34题12分,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5、36、37题为选做题,每题15分。考生任选一题作答并务必将所选的选做题的方框涂黑。‎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中叶以来,中国商品的规模发展与商业资本的壮大促使中国传统金融机构发生重大变化。“日昇昌,,为代表的山西票号,以“汇通天下”为目标,以“诚信”等儒家思想为精神内核,积极借鉴并完善传统商业中的账期制度、合伙制度、无限责任制度、身股制度, 为满足城乡百姓经济生活、促进工商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九世纪中期,清政府相继陷入与大平军、捻军的战争之中,南北失联,南方各省饷银入京不畅,清政府被迫同意票号代为汇兑饷银,票号逐渐将承汇清政府饷银或赔款作为主要业务。据统计1862—1912的 50年间,票号承汇政府金额2.2亿两,利润高达8000万两。辛玄革命后,清政府垮台,票号 业务量骤减。加上外资银行纷纷来华,到1932年,经历百年辉煌的票号,全国仅剩2家。‎ ‎——摘编自黄鉴辉《山西票号史》‎ 材料二:1903年3月,上海绅商集会反对俄国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即曾公开表示“我辈同为国民,休戚与共”,应“合心协力,团结一气”。不仅如此,当时的商人已不再拘泥于士农 工商的传统定位,他们将自己誉为社会的中坚,自豪地表示:“今日实业之世界,论人数以商界为至众,论势力以商界为最优。”有的声称:“今日之商家,实操我民族存亡起废之权者也。”有的指出:“追文明进步,出产半富,器用繁多,万国交通,因利生利。而商人居中控御,握一国之财政权,而农、工之有大销场,政界之有大举动,遂悉唯商人是赖。”‎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人思想观念的发展演变》‎ 材料三:在当代中国,一些企业家将儒家的伦理道德用来指导和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同样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2016年(第六届)中国商业文化与管理 学术会议上公布的“2016年中国儒商风范企业50强榜单”上,就有华为电子、海信电器、海尔集团等知名企业。这五十家企业的儒商风范凸现出儒商文化和儒商精神在当代仍具有 其不朽的价值。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当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中由于中国传统商业伦理的缺失,各种商业欺诈行为和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在这个时候重提和重振儒商精神就显得格外重要。‎ ‎——摘编自黄鹰《儒商精神及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山西票号兴起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商人群体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商精神的当代价值。‎ ‎【答案】(1)商品经济的发展;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汇通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经营制度;积极开展清政府的汇兑业务;特殊的时代环境。‎ ‎(2)新特点:具有时代使命感;抵抗外来经济侵略;始终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束缚;商人群体意识增强,开始形成独立的社会力量;商人群体的地位不断提高。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断”,西方民主思想和经济思想的传入;近代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3)价值: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好地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中国商品的规模发展与商业资本的壮大促使中国传统金融机构发生重大变化”可知,晋商兴起的原因之一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汇通天下”“诚信”可知,晋商有汇通天下的责任感,经营过程注重诚信为本;根据材料可知,晋商对传统商业制度进行完善和创新;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晋商积极开展清政府的汇兑业务;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特殊的时代环境也促成了山西票号的兴起。‎ ‎(2)新特点:根据材料二主旨可知,近代中国商人以民族大义为先,具有时代使命感;结合所学可知,近代商人主张“商战”,以抵抗外来经济侵略;结合所学可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始终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束缚;根据材料“合心协力,团结一气”“今日之商家,实操我民族存亡起废之权者也”可知,近代商人群体意识增强,开始形成独立的社会力量,而且从“政界之有大举动,遂悉唯商人是赖”可以看出,近代商人群体的地位不断提高。原因:根据上一问推导本问答案要点。从民族危机加重、资本主义发展、思想影响、国人精神角度解答即可。‎ ‎(3)价值:根据材料主旨,可以从儒商精神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构建和谐社会、迎接经济全球化机遇与挑战角度解答。‎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5—16世纪是一个公认的历史分水岭,它标志着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分界。但有学者却认为这一时期理性精神仍然受到压抑,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西欧社会真正的变化是从17世纪才开始的,到了18世纪中叶以后,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现代西方社会才真正产生。因此.西方中世纪和现代的真正分水岭,严格来 说不应该放在15—16世纪,而应该放在17—18世纪。‎ ‎——摘编自赵林《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关于历史分水岭,学界有不同认识。请对上述材料中的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一:赞同17--18世纪是中世纪和现代的分水岭。社会的转型并非通过一、两场运动就可以实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虽然弘扬了人文主义,但理性精神却仍然受到压抑,只有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们猛烈批判封建等级和宗教神权思想,构想了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志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航路开辟只是形成世界市场的雏形,只有到17世纪,随着殖民扩张加剧,世界市场才得以拓展。紧接着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展示了新型生产力的巨大能量。总之,17-18世纪西欧社会发生剧变。工业文明到来。‎ 示例二:不赞同17-18世纪是中世纪和现代的分水岭。在15--16世纪以前,西欧经历了一千年之久的黑暗,愚昧和落后的中世纪:到了15--16世纪,西欧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两场重要的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兴起,家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在宗教领域中的反封建斗争,它们弘扬了人文主义。在经济领域,15世纪前后发生了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市场雏形出现。在政治领域,王权正在加强,民族国家正在形成。总之,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转型,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已经出现。‎ ‎【解析】‎ ‎【详解】见解:首先表明观点,即是否赞成材料观点“17--18世纪是中世纪和现代的分水岭”。本详解以赞成为例。表明观点:赞成17--18世纪是中世纪和现代的分水岭。理由:首先要明确将17、18世纪作为分水岭的原因,即在这之前,社会变动有限,而17、18世纪社会变动剧烈。结合17、18世纪历史事件可知,应当从思想文化和经济发展两个角度来,即这一时期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两个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来展开说明,论证17——18世纪是中世纪和现代的分水岭。如从思想文化角度说明理由,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们猛烈批判封建等级和宗教神权思想,构想了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志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35.‎ 材料:八旗制度是清朝特有的政治、军事制度,在清朝的兴起,清军入关和最终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康熙在位时期先后采取了一列措施改革旗务。八旗弟子长期养尊处优、生活腐化,贫困问题日子散人彼当差,由国家代偿兵债务。康熙增加了八旗兵丁的粮饷发放,还新编了佐领,令闲散旗人皮甲当差,由国家代偿兵丁债务。康熙严禁诸王勒索本旗所属的官员并严禁他们干预地方政务,更改宗室王公袭爵法,取消原有的宗亲王公袭爵特权,其袭爵与否,由皇帝决定。他严惩迫害百姓的诸王田庄管理人和奴仆,对于一些依仗主人势力、恒星不法的豪奴加以严查,并将旗人和普通百姓合编保甲,部分接受州、县的管辖。理人和奴仆,到康熙时期有的旗人被迫举债为生。康熙组建了“新满洲”,将北方少数民族编入八旗,这支“新满洲”对平三藩、抵御沙俄侵略起了重要作用。康熙在八旗军队序列中增设了虎枪营和火器营,还将八旗军分遣各地,形成了全国统一、完整的驻防体系。‎ ‎——摘编自王惠敏《康熙大帝全传》‎ ‎(1)根据材料,概括康熙帝旗务改革的内容。‎ ‎(2)根据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改革的积极影响。‎ ‎【答案】(1)内容:解决旗人的生计;抑制八旗诸王特权;加强对普通旗人的管理;扩大八旗规模。‎ ‎(2)评价:有利于加强皇权;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增强了清朝的军事力量;有利于国家统一。‎ ‎【解析】‎ ‎【详解】(1)内容:根据材料可知,康熙时期八旗子弟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康熙帝“增加了八旗兵丁的粮饷发放,还新编了佐领,令闲散旗人披甲当差,由国家代偿兵丁债务”,可见旗务改革内容之一是解决旗人的生计;根据材料“严禁诸王勒索本旗所属的官员并严禁他们干预地方政务,更改宗室王公袭爵法,取消原有的宗亲王公袭爵特权”可知康熙帝的旗务改革抑制八旗诸王特权;康熙帝“严惩迫害百姓的诸王田庄管理人和奴仆,……将旗人和普通百姓合编保甲,部分接受州、县的管辖”,可见康熙帝通过旗务改革加强对普通旗人的管理;康熙帝“组建了‘新满洲’,将北方少数民族编入八旗”,扩大八旗规模。‎ ‎(2)评价:此问根据上一问中内容推出部分答案要点。旗务改革限制八旗诸王特权,削弱了八旗诸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加强了皇权;旗务改革加强对普通旗人的管理,使旗人的特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创建“新满洲”增强了清朝的军事力量,保障了国家统一。‎ ‎3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中美大使级会谈始于1955年的日内瓦,1958年迁往华沙。1961-1968年共举行32次会谈。肯尼迪政府(1961-1963年)批评前政府在解决亚洲、中东及欧洲危机中过分崇尚武力,看到共产主义渗透而导致的第三世界民族主义崛起已对美国和“自由世界”构成的严重成胁,而苏联则要尽力保持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领导地位。此时中国正在进行的原子弹计划让肯尼迪政府认为将使中国“在心理上得分”。华盛顿和北京都看到谈判渠道存在的价值和对双方的重要性,它是危机处理的有效机制。是两国宣传各自主张的有效讲坛。通过六十年代的大使级会谈。美国政府逐渐接受了蒋介石集团是不可能成功反攻大陆的。而中共政权将在大陆存在下去。70年代初在与中方的会谈中,基辛格和尼克松利用了中美大使级会谈的遗产。亲历60年代会谈的王炳南认为,大使级会谈使一方对另一方的态度、做法、底线有所了解。‎ ‎——摘编自夏亚峰《重评1961-1968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中美大使级会谈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60年代中美大使级会谈的意义。‎ ‎【答案】(1)中国在新兴第三世界国家中影响力增强,对两极格局形成冲击;肯尼迪政府政策趋于缓和;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大力发展两弹一星。‎ ‎(2) 使中美保持接触,相互了解;有利于双方危机问题的处理;使美国政府逐渐接受新中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现实;为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做了铺垫。‎ ‎【解析】‎ ‎(1)本小问可以从材料“肯尼迪政府……批评前政府及欧洲危机中过分崇尚武力……第三世界民族主义崛起…………苏联則要尽力保持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领导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国在新兴第三世界国家中影响力增强,对两极格局形成冲击;肯尼迪政府政策趋于缓和;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大力发展两弹一星。‎ ‎(2)本小问可以从材料“看到谈判渠道存在的价值和对双方的重要性,它是危机处理的有效机制。是两国宣传各自主张的有效讲坛”及所学知识得出使中美保持接触,相互了解;有利于双方危机问题的处理;根据材料“美国政府逐渐接受了蒋介石集团是不可能成功反攻大陆的。而中共政权将在大陆存在下去。”得出使美国政府逐渐接受新中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现实;根据材料“70年代初在与中方的会谈中,基辛格和尼克松利用了中美大使级会谈的遗产。”得出为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做了铺垫。‎ ‎3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大革命时期,任弼时曾连任两届团中央总书记,在担任党中央领导后,又长期分管青年工作,是中国青年运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任弼时高度重视加强各级党团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调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和团员干部。(青年)团的三大后,任弼时把“深入群众”作为团组织的行动口号,提出青年团是“行动的群众组织,并不是一种学院式的研究团体”,广大团员要“在行动的奋斗过程中,方可得到真正有益的经验”,要求团员干部积极投身实际斗争。任弼时还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不放弃或放松自己对于青年运动的领导职责”。“青年团的工作对象是青年,如果不研究青年的特点,不采用适合青年的工作方法,就不会有发展。就没有前途”,“要在各种工作中研究领导教育青年的方法”,等等。‎ ‎——摘编自汤涛《任弼时与民主革命时期团的教育训练工作》‎ ‎(1)根据材料,概括任弼时关于团的教育训练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任弼时关于团的教育训练思想主张的作用。‎ ‎【答案】(1)思想主张:团员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要在实践中锻炼广大团员干部;各级党委要加强对青年运动的领导;青年团的工作要考虑到青年的特点。‎ ‎(2)作用:有利于推动青年团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团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为革命提供可靠的后备军;有利于保证中国共产党对青年团的正确领导,保证青年团的正确发展方向。‎ ‎【解析】‎ ‎(1)由材料“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和团员干部”“行动的群众组织”“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不放弃或放松自己对于青年运动的领导职责”“青年团的工作对象是青年,如果不研究青年的特点,不采用适合青年的工作方法,就不会有发展,就没有前途”,可以归纳为:团员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要在实践中锻炼广大团员干部;各级党委要加强对青年运动的领导;青年团的工作要考虑到青年的特点。‎ ‎(2)重视团的教育训练有利于有利于推动青年团工作的开展。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团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为革命提供可靠的后备军。各级党委要加强对青年运动的领导有利于有利于保证中国共产党对青年团的正确领导,保证青年团的正确发展方向。‎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