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
2020-2021 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 1. 1923 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 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 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答案】C 【解析】由“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 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还没有成功,而俄国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因为俄国有团结 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所以选 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 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所以排除 A、B;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不够好,而没有改变斗争目 标,故排除 D。 【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综合理解材料意思的能力。题干材料中外关联,综合性较强,孙中山的话涉 及俄国、法国、美国革命成功的历史经验,而又对俄国与法美存在不同的态度,需要考生综合中外历史知 识全面考量,才能深刻理解孙中山讲话的内在含义,一定程度上考查到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等历史核心素养。 2. 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 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答案】C 【解析】解题时可根据材料“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 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目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解答时结合所学知识逐 项分析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发生于 1927 年,遵义会议召开于 1935 年长征途中,而《星星 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于 1930 年写的文章,阐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排除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共七大召开于 1945 年,而“工农武装割据”提出于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 B。 结合所学,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多次武装起义以挽救革命,在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改向井冈山 进军,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探索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七 大召开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故 C 正确。结合 所学,遵义会议召开于 1935 年长征途中,井冈山道路是在 1927 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探索出的革命道 路,《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 1938 年创作的关于抗日战争的文章,排除 D。故选 C。 3. (2020·安徽定远高三其他)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 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 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惟目前的内外压迫……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即可知, 材料主张进行各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由此可知,这一论述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B 正确。材料 没有具体阐述新三民主义理论的内容,排除 A。工农武装割据不与国民党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党外 合作,不符合材料,C、D 两项排除。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应注意比较革命统一战线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异同:相同点:都是中国共 产党倡导并推动实现的;都采取国共合作的形式;都适应历史发展,促进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发展;都由于 国民党反动势力的破坏而告终。不同点:历史背景不同——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前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 统治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前,日本大举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具体内容不同——革命统一战线 为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新三民主义成为合作的 政治基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两党在民族矛盾上升时的协调行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有更大的独立 性;影响不同——革命统一战线时期,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因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使蒋介石、汪精卫 公开背叛并大肆屠杀工农群众,大革命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逐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坚持领导,人民 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为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4. (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1928 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 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 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答案】B 【解析】此题注意把握时间:1928 年。此时毛泽东虽然已经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等星星之火,但中共中 央仍然坚持城市暴动。由材料中“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革命高潮”相结合,才能变成 “全国胜利”的信息可知,农民战争要配合城市暴动,以城市暴动为主体,故 B 项符合材料的原意。排除 其它选项。 5. 1927 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 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民众运动,国民党参加的少,共产党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 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 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国民党专做上层工作,共产党参加下层民众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畸 形的发展”导致了国共合作的分裂,故 C 正确;当时的工农运动是配合北伐战争的,因此工农运动不可能 会决定战争的走向,故 A 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B 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故 D 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国民革命运动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考查时空意识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结论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到了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把握材料的主 旨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本题材料主旨可简化为“国民党专做上层工作,共产党专做下层工作,由此形 成了一种畸形发展”,然后进行排除得出答案。 6. 1920 年 12 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 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成员看来(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答案】C 【解析】毛泽东认为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情境下,选择俄国式革命道路是不得已的选择,也是必然选择,即 暴力革命是改造中国社会的必然选择,C 正确;根据“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 了的一个变计”可知,毛泽东认为俄国的革命道路和当时中国的实际是相符的,排除 A;B 与题无关,排除; 俄国革命道路是暴力革命,毛泽东主张走这一革命道路,说明其不赞成改良,而且结合材料时间可知,这 一时期改良道路已经失败,排除 D。 7. “(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下 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此次大会应该 是 1931 年冬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成立,制定宪法大纲,据此分析可知④符合题意,故 D 项正确;①②③地点均不合题意,故 A、B、C 项排 除。 8.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 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在仅仅 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革命的火焰”是 1924——1927 年间的 国民革命运动,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 D 项正确;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在国民革命蓬勃发展之际,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国共合作破裂,故 A 项错误;革命的果实落入国民党 反动派之手,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 BC 项错误。 9. (2020·安徽相山淮北一中高三月考)广东、广西等南方省份定期发行关于农民运动的刊物。农民报刊 上发表的文章基本上以“三民主义”“自由平等”“农民解放”“耕者有其田”等为话题。这一现象出现的历 史时期( ) A.发生 20 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 B.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历史条件 C.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取得反帝成果 D.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广东广西”“农民运动”“三民主义”“自由平等”等信息可知这是国民大革命时期 农民运动,根据所学可知国民大革命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选项 C 正确;国民大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历史 巨变,选项 A 排除;国民大革命是国共合作进行的,当时中共已经成立,选项 B 排除;国民大革命最终失 败,显然这不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选项 D 排除。 10. (2020·安达市第七中学高三月考)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 走如俄国式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 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答案】C 【解析】解题时要重点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的含义。“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即走 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和走 社会主义道路的两条路线。通过这场争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 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 C 项正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于 20 世纪 20 年代末,故 A 项错误;这场争论没有涉 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 B 项错误;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仍有分歧,“消除”一说太绝对, 故 D 项错误。 11. 1928 年底,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了赤白贸易线,通过各种渠道,向白区输出苏区盛产的竹木等。后 来又设立了对外贸易机构,派人到白区进行贸易,也保护来苏区进行贸易的白区商人。这些措施的作用主 要在于( ) A.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 B.赢得农民对根据地的支持 C.缓和国共两党之间的分歧 D.打击地方土豪劣绅的势力 【答案】A 【解析】题干中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措施都是为了保证与国统区之间顺利的贸易往来,结合当时革命根据地 受到国民政府的包围和封锁,可知其主要作用要打破敌人的封锁,故选 A;赢得农民对根据地的支持是要 给农民解决土地问题或者是减少农民的赋税负担就可以实现的,与题干中的贸易措施无关,故排除 B;国共 两党之间的分歧是有不同的阶级属性所决定的,而题干中的贸易措施没法起到这一作用,故排除 C;D 也与 题干中的贸易措施无关,故排除 D。 12. (2020 年大连市一〇三中学高三其他)1927 年初,毛泽东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伟大作用, 明确指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 革命思想。这一思想( ) A.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探索出符合国情的中国革命道路 C.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 D.丰富了中共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论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这反映的是毛泽东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在农村建立革 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这一思想对毛 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丰富了中共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论,因此 D 项正确。A 选项错误, 材料中的思想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不是发展;B 选项错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建立是 在 1927 年 10 月,与材料时间不符; C 选项错误,1927 年初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已经到来。 13. (2020 年江苏广陵扬州中学高三月考)1927 年 4 月 27 日至 5 月 9 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第五次全 国代表大会,会议认为封建分子与资产阶级已经叛离,“无产阶级将实行其领导权”,党应该“执行激进的 土地改良政纲和创造乡村的革命民主政权”。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 A.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基本形势 B.彻底摆脱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已对国民大革命有所总结和反思 D.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根据“执行激进的土地改良政纲和创造乡村的革命民主政权”可 知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没能正确分析国内基本形势,也不能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正确的道路,还是存在右 倾机会主义的倾向,故排除 A、B、D;但根据“会议认为封建分子与资产阶级已经叛离,‘无产阶级将实行 其领导权’”可知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对国民大革命有所总结和反思。故选 C。 14. 1927 年 11 月《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的决议案》指出:中国革命是“无间断的性质”;民族资产阶级 叛变革命后,已经成了绝对的反革命势力,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 因此中国革命的前程,要“急转直下的进入社会主义道路”;“现在全国的状况是直接革命的形势”,提出党 的总策略是发动城市工人和农民举行总暴动。这种决议案( ) A.正确判断了大革命后的形势 B.表明右倾思想在党内有所抬头 C.是八七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 D.可能会给革命带来一定的危害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国革命是‘无间断的性质’”、“民族资产阶级叛变革命后,已经成了绝对的反革命势 力,中国革命要……推翻资产阶级……要‘急转直下的进入社会主义道路’……提出党的总策略是发动城 市工人和农民举行总暴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中国共产党否认大革命失败后处于低 潮的形势,认为敌人的屠杀进攻,反而证明革命潮流之高涨,于是不顾敌人的强大和革命失败后群众的实 际情况,反对组织有秩序的退却,要求继续进攻,发动了多次毫无胜利希望的城市武装暴动,丧失了许多 宝贵的革命力量,给革命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因此 D 选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决议并未正确判断大 革命后的形势,因此 A 选项错误;B 选项错误,依据上述分析可知,这种决议案是“左”倾思想的体现; 依据八七会议相关所学内容可知,“左”倾思想并非八七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C 选项错误。故正确选项为 D 选项。 15. (2020 年四川泸县五中高三月考)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相继受挫后,共产国际曾指示中共先把起义部队 退到附近农村中一些“稳固”的地区去,“积蓄力量,以便重新展开全面进攻”。共产国际的这一指示(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存在严重的右倾错误倾向 C.有利于新型革命道路的探索 D.全面分析了敌我力量对比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指示中共先把起义部队退到附近农村中一些‘稳固’的地区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军队走向井冈山,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故选 C。材 料显示共产国际之所以指示中共先把起义部队退到附近农村中一些“稳固”的地区去,是为了重新展开全 面进攻,即表示其仍坚持城市中心道路,选项 A 排除;这一指示没有全面地分析城市敌我力量的悬殊,存 在严重的“左”倾错误,故 B、D 说法均错误,排除。 1. 有学者指出:南昌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武装斗争的开始,还存在着认识与实践上的不足。由于这些不 足,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在国民党军的反扑之下,胜利果实并没有保存多久。这里的“不足”应指( ) A.“左”倾思想严重影响领导者决策 B.共产党没有掌握革命领导权 C.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共产党没有创建革命军队 【答案】C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南昌起义的决策问题,排除 A;B 是国民革命的教训,排除 B;根据题干“还存在着 认识与实践上的不足。因为这些不足,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在国民党军的反扑之下,胜利果实并没有保存多 久”可以知道,南昌起义的失败是存在认识和实践上的不足,即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仍然走 城市中心论的道路,故 C 正确;南昌起义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排 除 D。 2. 九一八事变后,博古在《论民众革命与民众政权的口号》中指出:“中国革命目前阶段的特点,是在两个 伟大的革命潮流的汇合,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与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统治的土地革命。因此反对帝 国主义的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现阶段的主要内容。”对此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把反帝与土地革命结合符合中国国情 B.此观点混淆了土地革命的对象和性质 C.体现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 D.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坚持右倾错误 【答案】B 【解析】材料“反对帝国主义的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现阶段的主要内容”反映了博古将土地革命的对象和 性质混淆了,土地革命的对象是封建地主阶级,并不是帝国主义,故 B 正确;九一八事变在 1931 年,当时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把反帝与土地革命结合并不符合中国国情,故 A 排除;华北事变后中日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故 C 排除;材料未涉及右倾错误的信息,故 D 排除。 3. 1932 年,苏区政府建立“中华钨矿公司”,负责赣南地区的钨砂生产并将钨砂运到广东交易。从 1932 年 到 1934 年 10 月红军长征前,钨砂贸易总计创造了 620 万元的财富。这一举措( ) A.调动了苏区人民生产的积极性 B.改善了根据地的民生 C.有利于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D.提高了红军的战斗力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32 年”“钨砂贸易总计创造了 620 万元的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知苏区政府 建立“中华钨矿公司” 有利于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极大缓解了苏区经济困难,故答案选 C 项。A、D 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4. (2020 年海南高三专题练习)1922 年 9 月,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 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 阀”正在成为( ) A.人民的迫切愿望 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 C.知识分子的共识 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与当时中国革命的目标相差甚 远,只能是人民的一种愿望,故 A 项正确。当时是北洋军阀执政时期,B 项说法错误;C 项中“知识分子” 的说法太过局限;D 项说法过于绝对。 【名师点睛】以“反映”“表明”形式呈现的反映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1.要准确提炼题干材料和选项的语意侧重点,把握其渗透出来的情感、态度。 2.认真阅读题干材料,仔细区分选项之间的差别,合理推断。 3.要把各选项变成问题,逐一“拷问”题干材料,找到语意上与题干材料最为接近的一项。 5.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 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答案】A 【解析】公车上书时西方民主思想影响有限,而参与者也仅仅局限于上京应考的知识分子,而五四运动是 在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和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冲击之下各阶层广泛参与的爱国运动,由此看出导致二者差别 的主要因素是民族觉醒与群众基础的不同,故 A 正确;B D 都不是主要原因,而且说法也不科学,不管列 强的手段如何不同,都是损害中国利益,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奋起反抗,故排除 BD;大众传媒对民众有影响 是外因,关键是内因民众自身的觉醒,故 C 错误。 【名师点睛】五四运动的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 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和科 学精神。(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4)五四运动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喷薄欲出。 6. (2020·辽宁锦州高三开学考试)一位西方观察家在 1919 年 5 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可以毫不 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 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当 时( ) 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C.这场运动的主力发生了变化 D.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 【答案】D 【解析】鸦片战争之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与材料“1919 年 5 月”不符,故 A 项错误;19 世纪中 期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五四运动主力变化,故 C 项 错误;据材料“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可知各阶层民众广泛关 注社会运动,故 D 项正确。 7.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通过斗争实践,对中国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并在某次会议上通过《xx 会议宣言》 指出:“当前的中国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前途是,统一中 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然后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这一宣言最早可能发布 于(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答案】B 【解析】根据“当前的中国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然后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表明革命分两步走,先 打倒列强除军阀,可推出最早应为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故 B 项正确;中共一大确立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建立社会主义的最高纲领,没有涉及“当前的中国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然后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排除 A;遵义会议主要纠正了李德、博古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正确的军事指挥权,没有涉及革命分 两步走,排除 C;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没有涉及革命分两步 走,排除 D。 8. (2020 年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1919 年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各种社会思潮如雨后 春笋,应运而生,其中有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近代中国保守主义、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近 代中国民族主义、近代中国民粹主义、近代中国三民主义、近代中国科学主义、近代中国实用主义、近代 中国改良主义。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各种政治势力角逐使中国政局动荡 B.政党政治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流 C.社会主义成为民主革命的必然选择 D.中国国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日益觉醒 【答案】D 【解析】1919 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各种社会思潮涌现,这与当时中国民族危亡的背景相适应,说明中国国 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日益觉醒,故 D 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各种政治势力角逐使中国政局动荡,故 A 错误;各 种社会思潮涌现也不能说明政党政治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流,故 B 错误;社会主义只是当时各种思潮之 一,并未成为民主革命的必然选择,故 C 错误。故选 D。 9. 1926 年 9 月毛泽东发表文章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就不会成功。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这一观 点反映出当时( ) A.推翻乡村封建势力是革命的要求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基本形成 C.中共已找到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D.国民革命的核心任务是土地革命 【答案】A 【解析】根据“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就不会成功” 可知,毛泽东认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因此,废除封建土地私 有制满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革命的要求,故 A 正确;1927 年毛泽东到达井冈山后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 想,B 错误;1927 年后中共找到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 时间不 符合题意,排除;国民革命的核心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家统一,D 错误。 10. (2020 年泰安市泰山国际学校高三二模)中共成立初期,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中共领导人同国民党进 行“党内合作”,遭到反对,但 1923 年党的三大正式确定了实行以“党内合作”为形式的国共合作方针, 就是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期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当时的中共 中央认为合作( ) A.会弱化国民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 B.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 C.将扩大中共在南方的群众与军事基础 D.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时间上,1923 年党的三大召开,这个时间是国民党势力快速增长的阶段,只有 与国民党联合才有可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A 选项错误,削弱他的势力不是目的, 目的是与其合作实现革命;C、D 选项不是主要目的。 11. 李泽厚先生对中国近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如下评述:“启蒙性的文化运动”与“救亡性的政治运动” 的关系是“相互促进”、“一拍即合”、“彼此支援”、“相碰撞而又同步”。遗憾的是,这种局面并没有延续多 久,严峻的危亡局势和剧烈的现实斗争,迫使政治救亡全面压倒了思想启蒙。据此判断作者评述的相关历 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中国人民掀起 了政治救亡运动,举国一致为维护国家主权而进行斗争,D 选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不属于政治救亡运动, A 选项排除。维新变法虽然属于救亡性政治运动,但是未受到启蒙性文化运动的影响,B 选项排除。辛亥革 命也未受到启蒙性的文化运动影响,C 选项排除。 【名师点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 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1919 年 5 月 4 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 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的爱国运动。 12. 五四运动发生,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 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 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说明( ) A.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 B.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 C.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D.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 【答案】A 【解析】A 项,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爱国运动,梁漱溟反对“背离法治、任 意采用非法手段”的行为是一种理性的爱国行为,两者都是爱国行为,一个是激情似的,一个是理智性的, 但均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主流。故 A 项正确。B、C 项,运动爆发的群众基础和国内的阶级矛盾与梁漱溟的 行为无关。故 B、C 项错误。D 项,启蒙思想范围太大,应该具体到理性思想;中国人的说法不准,毕竟还 是存在着一批像梁漱溟这样的理性爱国者;1915 年新文化运动,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已经接受了启蒙思想, 这样来说也就不存在 1919 年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的说法了。故 D 项错误。 13. (2020 年安徽省舒城中学高三其他)中共三大决议指出:“我们须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 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以应目前中国国民革命之需要。”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壮大了反抗北洋军阀的力量 C.提升了中共在群众中的影响 D.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答案】B 【解析】1923 年中共三大召开,指出“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以应目前中国国民革命之需要”, 说明共产党决定联合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反抗北洋军阀、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故 B 正确; 1927-1937 年时土地革命时期,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A;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和提升了中共 在群众中的影响无关,排除 C;1923 年中共三大召开,1924 年国共合作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 不属于民族战争,排除 D。 14. 1930 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 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人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 B.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0 年前后,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导下,中共在江西等地建立农村 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使当地的豪绅地主大量涌人城市,故 A 项正确;B 不是主要原因, 排除;1926 年北伐战争,C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 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5. 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 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 C.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 【答案】A 【解析】“日出东方”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星火燎原”指井冈山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力挽狂澜”指 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灯塔指引”指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 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进京赶考”指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即将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 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故选 A;力挽狂澜指遵 义会议,应在日出东方后,BD 错误;力挽狂澜指遵义会议,星火燎原指井冈山道路,星火燎原应在力挽狂 澜前,故 C 错误。 1. (2018 年全国卷Ⅱ)1923 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 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 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答案】C 【解析】由“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 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还没有成功,而俄国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因为俄国有团结 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所以选 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 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所以排除 A、B;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不够好,而没有改变斗争目 标,故排除 D。 【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综合理解材料意思的能力。题干材料中外关联,综合性较强,孙中山的话涉 及俄国、法国、美国革命成功的历史经验,而又对俄国与法美存在不同的态度,需要考生综合中外历史知 识全面考量,才能深刻理解孙中山讲话的内在含义,一定程度上考查到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等历史核心素养。 2. (2018 年北京卷)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 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 )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答案】C 【解析】解题时可根据材料“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 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目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解答时结合所学知识逐 项分析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发生于 1927 年,遵义会议召开于 1935 年长征途中,而《星星 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于 1930 年写的文章,阐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排除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共七大召开于 1945 年,而“工农武装割据”提出于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 B。 结合所学,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多次武装起义以挽救革命,在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改向井冈山 进军,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探索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七 大召开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故 C 正确。结合 所学,遵义会议召开于 1935 年长征途中,井冈山道路是在 1927 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探索出的革命道 路,《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 1938 年创作的关于抗日战争的文章,排除 D。故选 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的历程,题目难度不大,但是关键在于考生在复习中要建 构历史知识体系,厘清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如本题只要学生在复习中理清了中共党 史的脉络,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3. (2018 年天津卷)“(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 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次大会 的召开地点位于下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1935 年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正确领导,遵义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故选择 B 项;A 在江西,C 在西藏,D 在甘肃,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4. (2018 年浙江选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 会召开于( ) 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武汉 【答案】C 【解析】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于 1921 年 7 月 23 日召开,故选 C;北京是建国之后党的 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故排除 A;BD 与党的代表大会召开无关,故排除。 5. (2019 年浙江选考)1922 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现在大多数人民所要 求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国 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湖北新军起义 B.护国运动 C.“二次革命”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1927 年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的统治,D 选项符合题 意。湖北新军起义是在 1911 年 10 月 10 日,A 选项排除。护国运动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发动的反对袁 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B 选项排除。二次革命是孙中山等国民党人于 1913 年在中国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武装 革命,C 选项排除。 6. (2020 年全国卷Ⅱ)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 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 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 ) 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员”,使中共从合法转向“秘密”斗争,说 明此时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之时,面对国民政府从“革命的政权机关”转变成“反动执行 机关”、“军阀的工具”,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B 项正确;八七 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城市中,此时尚未阐明中国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A 项错误; 导致大革命失败的是右倾机会主义而非“左倾”错误,C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现象与工农红军“战略转 移”的背景不符,D 项错误。 7. (2020 年江苏卷)1927 年 11 月 1 日,在时任中共中央农运委员会书记、江苏省委负责人王若飞的组织 领导下,宜兴县各路农民队伍举行暴动,宣告成立宜兴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随后江阴、常熟等地共产党 人先后暴动予以响应。这一革命斗争重在( )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程 B.开辟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C.尝试开展中心城市暴动 D.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政权 【答案】D 【解析】1927 年中共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随后毛泽东领导了秋 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王若飞在江苏领导的农民武装暴动,这些斗争都在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根 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故选择 D 项;1927 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 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排除 A 项;1927 年八一南昌起义标志着武装夺取政权的 开始,排除 B 项;王若飞是农运委员会书记,领导的是农民队伍暴动,排除 C 项。 8. (2020 年山东卷)如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 ) A.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 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20 年代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推动了图中所示即两湖地区农民运动的 高涨,B 项正确; 辛亥革命并没有得到各地农民运动的广泛响应,A 项错误;大革命失败后,农民革命根据 地主要建立在湘赣等省的省际交界地区,与图中所示两湖地区农民运动的发展形势不符,C 项错误;1947 年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时,两湖地区的农民运动并没有如图所示得到迅猛发展,D 项错误。 9. (2020 年天津卷)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 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位于如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1935 年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正确领导,遵义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故选择 B 项;A 在江西,C 在西藏,D 在甘肃,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0. (2020 年浙江选考)《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在评价 1922-1923 年中国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时指出:“一 方面,没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就无法在毫无民主权利的条件下战胜全副武装的反动派。”这说明( )。 A.工农群众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长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D.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答案】B 【解析】1922-1923 年中国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的评价中既肯定了工人阶级的组织性和革命性,同时指出工 人阶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同盟军,不可能战胜反动派,这一评价意味着中国的工人阶级必须找到同盟军, 这是其推翻反动派的必要条件,即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B 正确;题干只提到了工人阶级,并未提到 农民,排除 A;1922 年至 1923 年,无产阶级面对的主要敌人是北洋军阀,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尚未成为主要 矛盾,排除 C;1919 年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 D。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