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命题范围: 必修二(1-5单元)试题分数: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 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意。) 1、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B.铁农具、牛耕的出现 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 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2、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3、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 ②技术和生产工艺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提供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交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有的历史学家认为:“从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过程已经开始了。”他所说的“全球化进程开始”在当时主要指: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世界金融中心开始转移到美洲 C. 世界开始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D. 美洲和欧洲之间开始出现区域性经济集团 5、下图为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 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①欧洲同世界各地有直接的商业联系 ②欧洲完成工业革命主要出口工业品 ③通过丝银贸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④玉米等作物通过不同路径传入亚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掌握着17世纪的海上霸权,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是 A.西班牙人 B.荷兰人 C.英国人 D.法国人 7、1853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人……让人觉得太阳己经死去。”这一描述反映出 A.其文学作品共有夸张性和虚构性 B.农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 C.工业化中环境法制建设承待加强 D.科技发明与环境污染的对抗与冲突 8、我们习惯上把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机械特色不同 B.通讯工具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9、下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果然手工纺纱速度大幅提高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来临 C.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大量增加 D.棉纺织领域的新发明和新创造 10、据资料记载:1851年,英国全国1800万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城市人口占52%。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 B.圈地运动 C.议会改革 D.工业革命 11、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商业活动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市场繁荣 12、厘金制度是19世纪中叶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饷而设的一种额外征商的税收制度,对象为华商,最初试行于扬州,后推行全国。厘金的推行 A.增强了土货的竞争力 B.便利了洋货的倾销 C.收回了关税的自主权 D.抵制了西方的侵略 13、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造之器”的工厂;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办得最成功的“与洋人争利”的官督商办企业。他们的共同点是 A.使用“制造之器”的工厂 B.与洋商争利 C.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督商办 14、“‘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在近代中国,类似情况屡见不鲜。这主要说明中国当时 A.经济发展由外部环境决定 B.近代化发展道路举步维艰 C.侧重轻工业而偏废重工业 D.民族工业忽视了市场开发 15、.这是 1960 年 1 月某杂志刊登的《引洮河水上山》 ,展现了当时甘肃为了解决 干旱问题,在高山上修建水渠引水的场景。这可以用来反映我国 A.社会主义工业化在稳步中前进 B.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 C.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D.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农村活力 16、下表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流行口号。 土地改革时期 “劳动光荣”“发家致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急进抢先”“社会主义有奔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争上游,敢出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经济困难时期 “吃饱肚子为先”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千遍万变不如(包产到户)一变” 这反映出广大农民( ) A.积极追求符合时代特点的美好愿景 B.由衷拥护社会主义 C.清醒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 D.坚决支持改革开放 17、 1979年7月,中央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方案:一是给企业一定比例的利润留成;二是给企业一定的生产计划、产品购销和资金运用的权力,以打破企业是政府机关附属物的体制。该方案实际上是( ) A.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B.放权让利以调动企业积极性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把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18.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 )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展国企改革 19、市场社会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一种很有影响的思潮。它认为:生产资料归国家或集体所有,而资源配置则遵循市场规律,计划机关采用价格工资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来取代分配实物的指令性计划。这表明我国( ) A.经济改革思想的高度统一 B.城市经济改革已全面启动 C.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已在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 20、邓小平在1979年指出:“社会主义以计划经济为主,但也结合市场经济,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非(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表明( ) A.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有了质的突破B.计划经济必须以市场经济为依托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础是市场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确立 21、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22.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人人心 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23.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认为:今后将敷设无数之干线,以横贯全国各极端,使伊犁与山东恍如毗连,沈阳与广州语言相通,云南视太原将亲如兄弟焉,……则中国之前途,可永久适存于世界。其意在说明铁路的修筑( ) A.有助于实现中国近代化 B.有助于增强民族意识 C.有利于交通条件的改善 D.有利于实现民生主义 24.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25.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各种穿越剧、抗日神剧和历史偶像剧轮番上演,一些影视作品中的雷人情节严重干扰了广大观众的正确历史观的形成,请从历史的角度看看,下面哪些影视剧中的场景是不可能发生的( ) ①女主角欢天喜地的向康熙皇帝展示自己的无袖旗袍 ②中共地下党员在地铁站里向同伴传递日军情报 ③一对年轻人身穿列宁装和布拉吉(连衣裙),唱着欢快的苏联歌曲去剧院看“样板戏” ④一位刚来深圳打工的年轻人从广播里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毅然辞掉工作回家复习,准备圆自己的大学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6、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1876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通率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图文材料说明() 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 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 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 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 27、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中共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 ) A. 新中国成立 B. 三大改造完成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中共八大的召开 30、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①马文革 ②李援朝 ③张跃进 ④毛建国 A. ④②①③ B. ②③①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②③① 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图一:《耕织图·耕图》[清]焦秉贞 图二: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 材料三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四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五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清世宗实录》卷57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4分) (2)材料二的图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图一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6分) (3)据材料三、四说明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现象?(4分) (4)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8分) 32、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红色资本家—— 荣毅仁 先生,因病于2005年10月在北京逝世。荣氏家族基业的变化,折射出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材料二:1922年,荣氏家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荣氏兄弟被迫将申新一厂、申新二厂抵押给日商,以极苛刻的条件借出高息款项350万日元用于周转。抗战胜利后,荣氏家族企业连遭国民政府两次敲诈,损失100多万美元。 材料三:解放前夕,荣德生坚决反对家人将申新三厂迁往台湾的主张,并协同工人一道制止搬迁行动。荣氏家族企业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荣氏家族企业在此期间获得大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解放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3)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采取了什么政策?有何影响? (4)根据材料三,指出到1956年,荣氏家族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促成变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有何创新? 参考答案 1------5 B D B C C 6-------10 B C C D D 11------15 A B A B B 16----20 A B B D A 21----25 B C B B A 26----30 C D C D D 31、【答案】 (1)基本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或小农户个体经营、自然经济、男耕女织)(2分) 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或封建土地私有制)。(2分) (2)图一耕作方式:铁犁牛耕(2分);时间:唐朝(或隋唐)(2分) 内在联系:农耕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2分) (3)新现象:材料三反映出现商帮或区域性的商人群体;(2分) 材料四反映出现一批繁荣的工商业城镇;(2分) (4)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4分) 消极影响: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2分) 使中国与世隔绝,导致中国近代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 32、(1)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激发了其振兴实业的热情;政府倡用国货,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②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③群众性的反帝斗争。(6分) (2)深受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剥削;(2分)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合理调整(即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 影响: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发展,为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的实施)准备了条件。(4分) (4)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对民族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所有制。(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