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艺考点47 宋明理学学案
考点47 宋明理学 一、理学的创立 1.背景 (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_____________的广泛传播,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3)唐代中后期,韩愈提出___________的主张,提出儒家的“道统”思想。 (4)北宋时期,在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鼓励下,士大夫掀起___________运动。 2.概念: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________”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 3.代表 (1)周敦颐:为“理”生万物理论提供依据。 (2)邵雍:为________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3)张载:开创理学中的“________”一派,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4)“二程”: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________”,其核心是“仁”。 二、理学的成熟 1.标志:朱熹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___________。 2.概况 类别 内容 理气论 理先于气,理比气更根本; 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 万物之理终归为一,就是“________”中的阴阳变化。 修养论 教育要“慎思明辨,___________”; “________”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强调要有社会责任感。 社会政治理论 道的价值内涵是“___________”;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________”。 3.朱熹地位及影响 (1)注解《四书》,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2)作为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了重要作用。 三、理学的发展 代表 主张 影响及地位 陆九渊 核心命题是“_________”,意思是本心即天理。 是 主张“___________”,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 剥落和扫除“物欲”和“意见”。 ______的开创者,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王守仁 致良知。 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和心外无理。 强调_______________。 心学的_______________。 答案:道教和佛教 复兴儒学 儒学复兴 天理 理学 气学 天理 理学体系 太极 格物致知 仁 三纲五常 正君心 专制主义政治制度 心即理也 发明本心 心学 知行合一 集大成者 宋明理学 解读: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已,经济遭破坏,佛教、道教兴起,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自北宋以来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推动了理学的产生,理学对儒学思想的改造,更适应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重点理解] 1.“理学”与“心学”的关系 “理学”和“心学”不是继承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心学”也是“理学”。 2.王阳明心学的特点和实质 (1)特点:王阳明将一切合法性和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强调道德自律。 (2)实质:要用加强对封建道德信仰的办法,消灭一切反抗意识,让人们甘心服从封建统治。 3.运用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16·上海卷] 提示:材料中的诗为朱熹所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体现了朱熹探究万物,领悟其理的认识论。 (2)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提示: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即认为人的本质都是善良的,但同时也有恶的一面,故要求人们应泯灭自身的欲望,追求至善至美这一人生的最高目标。 (3)《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提示:明清时期,理学占统治地位,科举取士的命题范围在四书五经内。 (4)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提示:孔子创立的儒学是对周公所创周礼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所以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创立的理学推崇气节、修养,将继承和发展周礼之道、强调“重义轻利”“养浩然之气”的孟子学说奉为儒家经典,突显出孟子学说在成为统治思想的程朱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孟子》一书也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之一,所以儒学在宋代以后多被称作“孔孟之道”。 (5)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提示:在求理的方法上,心学主张通过内心的反省也可得到天理,不必向外探求。 [跟进题组] 1.朱熹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朱熹旨在强调( ) A.儒家自古以来就讲求个人的道德修养 B.人的正常欲望是天理,超越于此的是人欲 C.“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 D.人要克制欲望才能发明本心符合天理 答案:C 解析:儒家讲求个人道德修养,与材料中朱熹强调“明天理,灭人欲”不符,故A项错误;在程朱理学家看来,“天理”指的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人欲”指的是人的自然欲求,故B项错误;据材料从孔子“克己复礼”到《中庸》及《大学》,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得出朱熹强调儒家一贯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正确;发明本心是王阳明提出的,故D项错误。 2.“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王阳明提出的经世济民方案的核心是( ) A.心外无物 B.知行合一 C.致良知 D.天人合一 答案:C 解析:心外无物是指心与物同体,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而存在,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知行合一是指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良知是指人人具有的一种内在力量,“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与“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相符,故C项正确;天人合一是董仲舒提出的,故D项错误。 3.“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说明程朱理学注重气节的积极影响,故A项正确;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是程朱理学的消极影响,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C两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教育的普及,故D项错误。 主题一 “格物”的分歧——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1.史料证史——“二程”与朱熹之间的关系 史料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其性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可乱也。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论从史出 史料反映了朱熹的天理论承袭程颐,但有所发展,变得更严密、更精致、更深刻了。他认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而理是本,是万物的本原,而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材料,必须依靠理而运行。 2.史料探史——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史料一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史料二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探究 两则史料体现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求理的方法上有何不同? 答案:程朱理学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以求理,即通过外在的学习;陆王心学认为“理”在心中,主张通过内心的反省以求理。 3.归纳比较——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项目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 同 点 理学思想 “理”是世界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方法论 强调“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或“致良知” 道德观 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 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相 同 点 本质 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 内容 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继承了孔孟“仁”“礼”,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 影响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主题二 宋明理学的双重性 1.图表证史——从烈妇的增多看宋明理学对人性的扼杀 注:上表是根据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论从史出 由上图可知,宋代以来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导致节妇烈女人数增加。 2.史料探史——宋明理学的特点 史料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宋〕朱熹 探究 史料反映了理学家们怎样的思想追求? 答案:通过把“三纲五常”这一封建伦理规范、等级制度与天理结合起来,论证“三纲五常”的绝对性和神圣性,从而要求人们遵守“三纲五常”,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3.归纳总结——辩证评价宋明理学 (1)积极影响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消极影响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封建伦理观念,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摧残扼杀人性,压抑思想进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