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遵义凤冈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凤冈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记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智者学派产生背景是( ) ①古代希腊城邦民主制度的发达 ②一些学者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人”本身 ③古希腊经济文化繁荣 ④雅典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活跃于公元前5世纪的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包括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发达,工商业、文化事业繁荣和一些学者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人”本身,①②③说法正确,B项符合题意;古希腊经济文化繁荣是智者学派产生的重要基础,说法③正确,漏选③的A项不符合题意;雅典城邦是在公元前4世纪灭亡的,而资本主义萌芽则产生于14世纪以后,④说法错误,与之组合的CD项不符合题意。 2.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赞扬家妇再嫁;称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C. 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 D.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是在反对三纲五常里的君为臣纲,材料意在强调李贽是在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正统思想,故C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李贽不仅仅是在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故排除A;材料不涉及到孔子思想,故排除B;材料不涉及到道学家的虚伪,故排除D。 3.清代的主流学术研究崇尚朴实无华的治学风格,少有理论的阐述及发挥。开朴实学风先河的是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清代考据学思想。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有理论有实践),他还能认识“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故答案选C。李贽的主要思想是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的权威,提倡个性自由发展和男女平等;黄宗羲的主要思想是批判君主专制;王夫之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排除AB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的思想 4.孟子的“仁政”主张是对孔子“仁”学说的继承与发展,这主要表现在( ) A. 将孔子“仁”的思想扩大化 B. 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之间的关系 C. 宣扬“君舟民水” D. 有利于维护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的民贵君轻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仁政”主张,这是对孔子“仁”学说的继承与发展,B项正确;从仁到仁政,是对孔子学说的进一步细化,不是扩大,A项错误;宣扬“君舟民水”是荀子,C项错误;维护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是二者的共同作用,不是孔子思想的发展,D项错误。 5.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这是因为程朱理学 A. 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 破坏传统文化 C. 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D. 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程朱理学是官方哲学,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然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这是明清反封建思想产生的思想背景,A项正确;B项“破坏”说法错误;C项“任何意义”说法错误;程朱理学虽然后面出现僵化,有着消极一面,但其注重气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有着积极和现实意义,D项说法错误。故选A项。 考点:明清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 点评:明清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除思想上,还有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政治上封建制度的衰落的背景。 6. 明朝后期的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 A. 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B.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 封建理学占统治地位 D. 新兴市民文学的产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西方民主思想没有影响中国,故A错误。文化是政治经济反映,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在思想界出现了一股要求思想解放、工商皆本、反对等级观念的进步思潮,B正确;明清时期理学占统治地位,但李贽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和继承,故C错误。新兴市民文学也是商品经济的反映,排除D。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 7.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对其“离经叛道”理解准确的是 A. 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B. 倡导君民共主思想 C. 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 挑战宋明理学权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末思想家李贽的“离经叛道”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批判道学家的虚伪,挑战宋明理学权威,故D正确。李贽没有彻底否定孔孟之道,故A排除。李贽也没有倡导君民共主思想,故B排除。李贽不是批判道家学说,而是批判道学家,故C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 8.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这主要是指他( ) A. 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 B. 强调以人的感觉作为判断一切的准绳 C. 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 开始了对人本身的哲学认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主要是因为他发现了哲学意义上的自我,开始了对人的哲学认识,D项正确;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的是泰勒斯,A项错误;强调以人的感觉作为判断一切的准绳和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的是智者学派,BC两项错误。 9.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两者都体现了()。 A. 追求真理的人文精神 B. 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 C. 追求理性的自由主义 D. 追求自我的个人主义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认识你自己……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都是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家,其名言都体现了追求真理的人文精神,故A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追求完美的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追求理性,故C项错误;两者的思想没有体现个人主义,故D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相同点,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角度分析选项,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0.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的思想的最大差异在于 A. 肯定人的价值 B. 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C. 法律高于一切 D. 道德与人性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个人作为评判一切的标准,混淆了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区别,而苏格拉底以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识即美德”,强调了道德的作用,故选D;AB都是两者的共同主张,故排除;C不是两个人的主张,故排除。 点睛:比较的学习方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查,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在我们的历史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相似的概念或者事件,通过比较可以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尤其是在复习时,更应该提倡用比较的方法来复习相关基础知识,这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一题涉及到了有关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主张的比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人的思想。 11.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他们共同强调的是 A. 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B. 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C. 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 D. 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答案】C 【解析】 智者学派的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一方面强调了人的价值,另外一方面过分夸大人的主观作用,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而陆王心学则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也强调人的主观感受,故C选项为正确答案。A选项主要针对的是理学;B选项不符合心学思想;D选项错误,两者主要强调的是主观体验。 12.“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这段话是指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文艺复兴运动 C. 启蒙运动 D. 宗教改革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中世纪”、“意大利”,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在14世纪前后,由于意大利资本主义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是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思想,它所要揭开的就是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的这层“纱幕”。故答案为B。新航路的开辟最早出现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A。启蒙运动最早发生在英国,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C。宗教改革运动最早发生在德意志,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D。 【点睛】文艺复兴的兴起: 意大利最先。①原因: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②代表人物: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初期“文学三杰”);美术三杰。a.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先驱,《神曲》b.皮特拉克: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人文主义之父”,《歌集》。c.薄伽丘:《十日谈》。 13. “复兴”的原意为“再生”、“复活”,而“文艺复兴”的实质是: A.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 B.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活 C. 资产阶级借古希腊罗马文化来表达自己的反封建思想 D. 提倡复古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借古希腊罗马文化来表达自己的反封建思想,C选项符合题意。文艺复兴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说法错误,A选项排除。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需要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对抗教会,B选项说法错误。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而不是提倡复古,D选项排除。 14. 春秋战国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都是“人”被发现和重视的时代。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 都处于转型时期,体现了新兴阶级的要求 B. 都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C. 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的必然结果 D. 都是教会神学长期统治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课本知识,题目要求是共同之处,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而文艺复兴则是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时期,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故A正确。春秋时期中国不是封建社会,不会是反封建思想,B错误,中国当时没有资本主义萌芽,C错误;D也是只符合文艺复兴。 【详解】 15.温家宝总理在《同文学艺术家谈心》中认为:“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百花竞放、硕果累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光辉时代。”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是( ) A. 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 B. 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C. 拥有大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D. 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封建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B项正确;人才优势只是其条件之一,不是根本原因,A项错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只是客观条件,C项不符合题意;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封建制度是启蒙运动的斗争目标,D项错误。 16.文艺复兴时期,揭露和批判的矛头主要是针对( ) A.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 C. 贵族的特权制度 D.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揭露和批判的矛头主要是针对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B项正确;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贵族的特权制度是启蒙运动的斗争内容,AC两项错误;西欧各国实行的是封建领主所有制,不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并且文艺复兴是思想解放运动,主要任务是反对旧的观念和思想,D项不符合题意。 17.16世纪马丁·路德的思想和主张引发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发端于德国,说明当时德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 A. 农民与庄园主的矛盾 B. 教会与地主的矛盾 C. 教会与德意志资产阶级的矛盾 D. 市民与城市贵族的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宗教改革发端于德国,说明四分五裂状况导致德国受教会盘剥最重,德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资产阶级与教会矛盾最尖锐,C项正确;农民与庄园主的矛盾,教会与地主的矛盾,市民与城市贵族的矛盾,都不能准确反映16世纪马丁·路德反对免罪符,提出信仰得救的思想的本质,即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要求民族国家置于教会之上,反对教会盘剥,ABD三项错误。 18.中世纪的女人们认为,在私人领域以外,必须把头发藏好,要用帽子、头巾保护起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女人们则用白色或黄色的蚕丝做成假发装饰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整天在露天中度过。这表明文艺复兴的重要特征是 A. 宽容的心态 B. 高雅的追求 C. 人性的复苏 D. 理性的崇拜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的“中世纪的女人们认为,在私人领域以外,必须把头发藏好,要用帽子、头巾保护起来”这些信息表明了中世纪基督教会及神学思想压抑人性,而文艺复兴时期“女人们则用白色或黄色的蚕丝做成假发装饰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整天在露天中度过”表明了此时的人们充分展示美、追求美、追求现世的幸福,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性的复苏,故选C;宽容的心态、高雅的追求,都是此时人性复苏的表现,不是本质特征,故可排除AB两项;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故可排除D。 19.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因为它们都 A. 抨击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 B. 体现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 C. 倡导理性至上和科学思维 D. 掲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近代欧洲的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共同点,积极倡导人文主义思想,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三者的共同特征,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只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特点,宗教改革运动并不倡导科学思维和理性。 考点:近代欧洲的三大思想解放运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20.启蒙思想家们用“人权”反对“王权”,用“人道”对抗“神道”,用“人类理性”否定宗教愚昧,用“自由”“平等”代替封建等级专制,这主要为了 A. 打破教会的思想控制 B. 宣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理性 C. 清除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 D. 启迪人们的反封建意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启蒙思想家人文主义主要表现在政治层面,强调理性,主要就是反对封建的专制统治,因此启蒙思想家是为了唤起人们的反封建意识,故D正确;宗教改革为了摆脱教会和教皇的控制,A排除;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启蒙运动的产生,B排除;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也清除了自然科学发展的障碍,但这不是最主要的目的,C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需要掌握启蒙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主张、评价等相关知识。 二、非选择题:(共两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 材料二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 材料三 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 ——顾炎武回答: (1)据材料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 (3)上述认识对我国经济思想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都肯定人的私欲。 (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私有财产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3)肯定人的私欲,使人们对能够使人迅速发财致富的工商业有了更加积极的认识,产生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解析】 【详解】(1)根据“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等内容可知,李贽、黄宗羲和顾炎武在人性上都承认人具有私欲。 (2)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李贽、黄宗羲和顾炎武大致生活在明朝中后期和明末清初时期,此时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带动社会观念发生变化,私有财产的观念开始盛行。 (3)肯定和承认人的私欲,有利于冲击“重农抑商”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改变人们对工商业以及商人的认识和定位,对工商业和发财致富也能有更加积极的认识,推动“工商皆本”思想的产生。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的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方才休止。因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2:伏尔泰在给他的一个反对者的信中写道:“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材料3: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曾说过:“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孟德斯鸠提出的著名国家学说是什么?这一学说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2、3中两位著名思想家的相同主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答案】(1)三权分立学说。其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2)“天赋人权”,人人都享有自由的权利。 (3)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考查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由材料一中的“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反映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思想,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其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制衡。 (2)考查伏尔泰与狄德罗的思想共同点,由材料二中的“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反映了伏尔泰的天赋人权的思想,由材料三中的“自由是天赐的东西、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也反映了天赋人权的思想,自由的权利与生俱来。 (3)本问依据教材知识,阐述启蒙运动在反封建和推动社会进步上的影响即可。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主要考查了法国启蒙思想,实际此考点还可以启蒙运动的发展历程或者对亚拉非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等角度切入考查。 【详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