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林州市林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林州市林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林虑中学2019级高一3月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16 世纪,“中国的茶叶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为了控制国内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上述现象反映了(    )‎ A、奴隶贸易 B、工业革命 C、商业革命 D、价格革命 答 案 C 解 析 新航路开辟后,商业经济领域发生重大变革,世界市场形成,流通的商品种类增多,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出现,商业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为此,西方国家纷纷建立特权贸易公司,C项正确;‎ 奴隶贸易指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为了向美洲殖民地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从非洲掳走大批黑人,将其远程贩运到美洲等地,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 工业革命开始于 18 世纪中期,与材料中的时间“ 16 世纪”不符,B项错误;‎ 价格革命表现为金银价格下跌,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下降,在材料无法体现,D项错误。‎ ‎2.“欧洲海外扩张和陆上扩张的最明显的结果是,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块大陆或半球。整个地球的外形首次被确定和绘入地图。”材料强调了欧洲的殖民扩张(    )‎ A、阻碍了新航路的开辟 B、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阻碍了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 D、推动了世界的和平发展 答 案 B 解 析 根据“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整个地球的外形首次被确定和绘入地图”可知,材料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肯定了欧洲的殖民扩张使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故选B;‎ 新航路的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了殖民扩张,A项表述错误,排除;‎ C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3.有人认为:“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是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环,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里的“现实目标”指的是(    )‎ A、黄金和土地 B、资本 C、商品市场 D、原料 答 案 A 解 析 ‎“现实目标”显然与当时社会各阶层狂热追求贵金属有关。故选A。‎ ‎4.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主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致使西欧(    )‎ A、金银存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 B、丰富的原材料降低了制造业成本 C、西欧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 D、人们的商业冒险意识和财富观念增强 答 案 A 解 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使封建主和下层人民的收入受到严重损害,而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财富剧增,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5.15 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这使他们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这种“饥渴”产生的根源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 C、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D、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答 案 A 解 析 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A项正确;‎ 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故B项错误;‎ 统治者的支持,是新航路开辟的政治条件,故C项错误;‎ 教会鼓励成为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故D项错误。‎ ‎6.英国 1430 年人口为 210 万,16 世纪 20 年代前期为 230 万,到 1545 年达到 280 万,到 1603 年达到了 375 万。1530—1640 年英格兰南部食品价格上涨至少五倍。这(    )‎ A、促成了欧洲商业中心的转移 B、延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C、推动了西欧价格革命的发展 D、减缓了英国原始资本的积累 答 案 C 解 析 由材料时间可知此时为价格革命时期,人口的增长推动了西欧价格革命的发展,选C项。‎ ‎7.下图是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单位:百万),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答 案 A 解 析 由图片可知,16—18 世纪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奴隶为早期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故A项正确;‎ 奴隶贸易不是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的原因,B项错误;‎ 新航路开辟之后,英国通过自身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强大的军事力量等,最终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故C项错误;‎ 使得奴隶贸易达到极盛的不是白银开采的需要,而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故D项错误。‎ ‎8.《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 16 世纪时是葡萄牙,17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 世纪则是英国”。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    )‎ A、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 B、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 C、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 D、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答 案 B 解 析 材料信息表明,葡萄牙、荷兰和英国分别在 16、17、18 世纪先后控制黑奴贸易,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与三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变化密切相关,故答案为B项。‎ ‎9.伊丽莎白一世不失时机地给英国的海盗掠夺活动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她向海盗颁发“私掠许可证”,不仅引导英吉利海峡的海盗去海外掠夺,授予他们在战争时期攻击和劫掠敌国商船的权力,还积极鼓励这些海盗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西班牙在美洲装满财宝的商船。伊丽莎白的做法(    )‎ A、加速了英国的原始积累 B、为工业带来大量劳动力 C、促进了非洲大陆的开发 D、使美洲的人口急剧减少 答 案 A 解 析 材料反映的是早期英国海盗式劫掠的特点。他获得了大量的黄金白银,加速了英国的原始资本积累,故选A项; 海盗式的劫掠没有为工业革命带来劳动力,B项错误; 海盗式的劫掠没有促进非洲大陆的开发,C项排除; 海盗式的劫掠没有使美洲人口急剧减少,D项不选。‎ ‎10.在 17—18 世纪殖民霸权的角逐中,既有因“资本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也有因“制度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与这两次“战争”对应的是(    )‎ A、英西战争、英法战争 B、英荷战争、英法战争 C、英法战争、英荷战争 D、英西战争、英荷战争 答 案 B 解 析 依据所学知识,荷兰商业发达,英国手工业资本发达,最终在英荷战争英国打败了荷兰;英法殖民霸权战争中,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法国是封建专制制度,英国最终打败了法国,故B项符合题意。‎ ‎11.有人说,21 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而古希腊的战略家狄米斯 · 托克利也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17 世纪控制海洋、拥有海上殖民霸权的国家是(    )‎ A、荷兰 B、西班牙 C、英国 D、法国 答 案 A 解 析 A项材料,分析可知 17 世纪荷兰海外殖民活动频繁,商业贸易发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掌握了 17 世纪的海上殖民霸权,正确;‎ B项,西班牙是新航路开辟以后成为世界殖民霸主,其称霸的时代主要是 16‎ ‎ 世纪,无敌舰队之战以后,殖民霸权衰落,错误;‎ C项,英国海上殖民霸权是在 18 世纪中期打败法国以后最终确立,错误;‎ D项,法国一直没有真正掌握世界殖民霸权,17 世纪海上掌握霸权的是荷兰,18 世纪掌握海上霸权的是英国,错误。‎ ‎12.据联合国公布的资料,1650~1850 年,非洲人口处于同一水平,甚至有所减少,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由于人口锐减,用地荒芜,城镇、村落成为废墟,贝宁、安哥拉及刚果地区都面目全非了。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奴隶贸易的开展 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C、非洲生产力落后,疫病流行 D、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答 案 A 解 析 材料主要反映出非洲人口的减少及其产生的严重后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大量非洲黑人被掳掠卖到美洲为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故选A项。‎ ‎13.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里“统一”的主要方式是(    )‎ A、正常的文化交流 B、西方的殖民掠夺 C、科技的广泛传播 D、东方的借鉴学习 答 案 B 解 析 结合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来分析,其形成是在欧洲列强的扩张过程中.新航路开辟后,正是经过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把亚非拉的落后国家卷进世界体系中来的,整个世界才逐渐统一在一起,据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 正常文化交流和东方的借鉴学习不是推动世界历史融合的主要原因,排除A、D; 工业革命的完成,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但在此之前,世界之间的联系已经密切,排除C。‎ ‎14.1600 年后,英国、荷兰和法国相继建立各自的东印度公司,每家公司都是国家支持的拥有特权的机构。它们在争夺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过程中的恶劣行径有(    )‎ ‎①野蛮掠夺和屠戮 ‎②不平等的贸易 ‎③奴隶贸易 ‎④实行最惠国待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 案 A 解 析 英国、法国和荷兰建立的东印度公司在争夺海外殖民地和市场的过程中实行的是野蛮的殖民掠夺和屠杀,进行不平等的贸易和罪恶的黑奴贸易,①②③正确;‎ 最惠国待遇是双方国家在进出口贸易、税收、通航等方面互相给予优惠利益,殖民者进行的殖民扩张不存在最惠国待遇问题,④错误;‎ 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5.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建立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 B、改良蒸汽机的推广使用 C、立体交通网络的诞生 D、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 答 案 B 解 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工业革命初期,人们常常把工厂建在靠近河流的地方,利用水力带动机器。后来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B选项符合题意;‎ 棉纺织业的机械化与工厂由沿河流转移到内地之间没有直接联系,A选项排除;‎ 立体交通网络的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选项排除;‎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不是工厂由沿河流转移到内地的直接原因,D选项排除。‎ ‎16.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19 世纪上半期,英国积极倡导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要求降低关税,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英国是最早确立民主制度的国家 B、英国有世界上最广阔的海外市场 C、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答 案 C 解 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19‎ ‎ 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其工业生产能力领先于世界,英国希望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成为它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所以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C项符合题意;‎ A、B两项不是最主要原因;‎ D项是自由贸易政策的结果。‎ ‎17.英国工业革命后,大量的棉纺厂在城市中得以兴建,其关键因素是(    )‎ A、城市拥有众多的劳动力 B、交通工具有了重大突破 C、城市居民市场潜力大 D、改良蒸汽机的投入使用 答 案 D 解 析 根据所学可以知道,为了改变工厂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改进了蒸汽机。1785 年以后,瓦特改进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随后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大量的棉纺厂在城市中得以兴建。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18.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交流、文化碰撞、社会形态冲突等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由此(    )‎ A、世界开始走向联合 B、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 C、美国霸权地位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形成 答 案 D 解 析 D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能够体现出材料的特点,正确;‎ A项,世界开始走向联合,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错误; B项,美苏对峙两极格局应该是在二战以后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错误; C项,美国霸权地位确立也应该是在二战以后,错误。‎ ‎19.19 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的扩张达到顶峰,其后公路交通开始发展,投向的资金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这种现象是由于(    )‎ A、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 B、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剧 C、新型交通工具大量投入使用 D、人类开始逐步进入航空时代 答 案 C 解 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和汽车的出现,推动了公路的发展,故C项正确;‎ 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资金的投向而非资金的获得,故资本原始积累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 根据题干“19 世纪最后二十五年”可知,时间是 1870 年之后,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D项错误。‎ ‎20.观察下图,分析 1870 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 B、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能源 C、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D、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 答 案 D 解 析 依据题干时间“1870 年以后”,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发明,导致对石油的需求量增加,因此进行大量开采,故D项正确。‎ ‎21.1873—1910 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拓展 答 案 C 解 析 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题干的时间是“1873—1910 年”,故选C项。‎ ‎2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解体”是指(    )‎ A、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 B、手工工场行业增加,规模扩大 C、资本主义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体 答 案 A 解 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封建经济指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包括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两种经济。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由于外国商品物美价廉,中国家庭手工业开始纷纷破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也开始分离且日益商品化,在这个基础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A项正确;‎ B项是解体的表现;‎ C项错误,错在“取代”;‎ D项错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2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出现变动。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    )‎ A、19 世纪 40 年代 B、19 世纪 60 年代 C、19 世纪 90 年代 D、20 世纪初 答 案 B 解 析 近代民族工业从洋务运动开始,包括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和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企业。中国资本主义民族工业产生时间是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故选B。‎ ‎24.设想你是 19 世纪 60 年代在通商口岸投资经营的商人,你的投资领域最可能是(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高科技产业 D、农业 答 案 B 解 析 轻工业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是当时民族企业的特点,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5.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 A、土地国有代替私有 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民族工业开始萎缩 D、开始对外经济交往 答 案 B 解 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以答案选B;‎ A选项不符合史实,仍然是地主土地所有制;‎ 民族工业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才产生,故C选项错误;‎ 中国早在汉代就与其他国家进行了经济交往,所以D选项不符合史实。‎ ‎26.19‎ ‎ 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兴起。它的产生主要有三种途径。分别是(一)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二)中小地主、华侨等投资兴办的近代工矿企业;(三)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而来的近代工矿企业。以下企业中属于第三种途径的是(    )‎ A、发昌机器厂 B、继昌隆缫丝厂 C、轮船招商局 D、江南制造局 答 案 A 解 析 发昌机器厂是由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化为近代工矿企业,A项正确;‎ 继昌隆缫丝厂创办时即采用机器生产,B项错误;‎ 轮船招商局和江南制造局是洋务企业,C,D两项错误。‎ ‎27.1895 年 4 月以后,《申报》有关中日战争的报道中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正面报道开始增加,这反映了(    )‎ A、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管控 B、国人对洋务运动的反思 C、民众开始关注日本文化 D、报刊等传媒业迅猛发展 答 案 B 解 析 据材料信息“1895 年 4 月”“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正面报道开始增加”并结合时代背景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的破产,使爱国人士开始反思洋务运动,认识到只学习西方技术,而不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是不行的,故B项正确; 此时中国的舆论管控还没有建立,故A项错误; 《申报》报道的是“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说明国人不是关注日本的文化,故C项错误; 由《申报》发展不能充分得出“报刊等传媒业迅猛发展”,故D项错误。‎ ‎28.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这反映了当时(    )‎ A、自然经济依然存在 B、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 C、商品经济陷入困境 D、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 答 案 A 解 析 结合材料,“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由此可知光绪年间,自然经济依然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形态,故A项正确; 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中所述“纺织与耕种相济”,可见小农经济依然比较平稳的发展,因此并不能说明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 C项不符合史实,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中提及的仅有“纺织与耕种相济”的自然经济,并未提及纺织品的产量。‎ ‎29.读下图《1872—1894 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 B、民族资本主义力量相对弱小 C、民族工业得不到政府的支持 D、自然经济所占成分微不足道 答 案 B 解 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商办企业的资金和数量都落后于外国企业,这说明于外国资本主义相比,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资金少,力量薄弱,故B项正确;‎ ACD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30.五口通商之后,洋商从中国收购的农副产品,以丝、茶为大宗。受丝、茶大量出口的影响,部分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上述历史现象(    )‎ ‎①使中国完全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使中国经济对外国资本的依附性增强 ‎③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 案 B 解 析 从材料信息“五口通商之后”可以判断时间是鸦片战争之后。鸦片战争后中国大门逐渐被打开,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故①表述不正确,故选B。‎ ‎31.图一与图二相比,相同点有(    )‎ ‎①都采用机器生产 ‎②其产品都直接投入市场 ‎③都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④资金都很充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 案 A 解 析 本题是以图示的方式考查两种不同性质企业的比较, 图一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图二是洋务派的民用工业,两者都采用西方机器生产, 雇佣工人生产,产品直接投入市场所以①②③相同;‎ ‎④错误,由于中国的半殖民的和半封建的性质, 资金都很缺乏;‎ 故答案选A。‎ ‎32.1872 年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1873 年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进行生产。上述企业所反映的民族工业产生路径包括(    )‎ ‎①外商投资 ‎②洋务派创办 ‎③商人投资 ‎④手工工场转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 案 C 解 析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李鸿章创办的,故②正确;‎ 继昌隆缫丝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民间商人投资,故③正确;‎ 外商投资的是外商在华企业,故①错误;‎ 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萌芽,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虽在明代中期产生,但被近代西方商品冲垮而夭折,故④错误;‎ 选择C项符合题意。‎ ‎33.19 世纪 70 年代珠江口地区,“南(海)、顺(德)两邑相继起者多至百家数十家”。主要是(    )‎ A、官办军火企业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外商投资企业 D、官商合办民用企业 答 案 B 解 析 根据体感知识可知,时间是在 19 世纪 70 年代,排除A项;‎ 但是根据“南(海)、顺(德)两邑相继起者多至百家数十家”这一句话,从规模上看基本可以确定不可能是C、D两项;‎ 根据排除法,本题选B项。‎ ‎34.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下列属于他们“逸出旧轨”的表现是(    )‎ A、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B、组建发昌机器厂 C、开设了继昌隆缫丝厂 D、倡导“实业救国”‎ 答 案 A 解 析 洋务派“逸出旧轨”指的是创办的洋务企业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故选A项;‎ 发昌机器厂是民族资本家方举赞创办的,排除B项;‎ 继昌隆缫丝厂是民族资本家陈启源创办的,排除C项;‎ 倡导“实业救国”是 19 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排除D项。‎ ‎35.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在于洋务运动(    )‎ A、把西方的先进生产力引进中国 B、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河 D、建立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答 案 A 解 析 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技术方面的提高,也就是把先进生产力的引进中国,故选A项。‎ ‎36.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与其初衷相符的是(    )‎ A、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B、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把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答 案 C 解 析 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国门,把中国变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即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答案为C项;‎ 其他三项也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但不符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初衷,排除A、B、D三项。‎ ‎37.中国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简表,据此可以说明,当时国内(    )‎ 时间 ‎ 创办者及身份 ‎ 企业名称 ‎1866 年 方举赞(铁匠作坊主)‎ 上海发昌机器厂 ‎1873 年 陈启沅(华侨商人)‎ 继昌隆缫丝厂 ‎1878 年 朱启昂(轮船招商局会办)‎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1882 年 黄佐卿(商人)‎ 上海公和永缫丝厂 A、新式工业在国家经济中居于主导 B、传统自然经济已经开始解体 C、西方工业化成果已经传入到中国 D、儒家的义利观念被彻底颠覆 答 案 C 解 析 材料反映了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大多位于沿海地区或通商口岸,使用机器生产,由此可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是西方工业革命后机器化大生产的示范和刺激下的产物,说明西方工业化成果已经传入到中国,故C项正确;‎ 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部分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无法表明新式工业在国家经济中居于主导,故A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之后,而不是这时期,故B项错误;‎ 所谓“义利观”是指人们如何对待伦理道德和物质利益关系问题的观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儒家的义利观的问题,也得不出儒家义利观彻底颠覆的结论,故D项错误。‎ ‎38.下表反映了甲午战争前中国洋纱输入的情况,由此可以推断,洋纱的输入(    )‎ A、使传统土布退出了中国市场 B、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使中国成为外商的原料产地 D、加速了家庭纺织业的纺织分离 答 案 D 解 析 随着洋纱的大量进口,我国的纺纱业日益萧条,加速了家庭纺织业的“纺”“织”分离,故D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进口洋纱数量增多,并未说明传统土布退出中国市场,故A项错误;‎ 材料并未体现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进口洋纱,不是列强掠夺中国原料,故C项错误。‎ ‎39.下表是近代中国棉纱,棉布的进口状况,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 ‎1872 年 ‎1881 年 棉纱 ‎5 万担 ‎1224.1 万匹 棉布 ‎17.2 万担 ‎1493.1 万匹 A、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 B、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 C、民族工业在困境中发展 D、加速棉纺织业纺织分离 答 案 D 解 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棉纱的大量进口加速了棉纺织业纺与织的分离,故D项正确;‎ 表格只反映出中国棉纱、棉布的进囗状况,缺少出口额,无法推断中国是否处于贸易逆差地位,故A项错误;‎ 表格只反映出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故B项错误;‎ 由表格中国棉纱、棉布的进口状况无法推断其对民族工业的影响,故C项错误。‎ ‎40.下面是近代上海部分年份进出口贸易总值统计图(单位:万关两)。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上海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上海取代广州的贸易中心地位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 D、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不断加深 答 案 A 解 析 根据图表可知,作为沿海通商口岸,近代上海对外进口贸易持续增长,反映了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联系愈加密切,上海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正确;‎ 图表中无法体现上海与广州的贸易对比,排除B项;‎ 图表无法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概况,排除C项;‎ 图表为进出口贸易总额,进口与出口值并不明确,故无法看出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趋势,排除D项。‎ 二、综合题 ‎41.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摘自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荒村,到乾隆时,“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摘自岳麓版教材 材料三    吴民生齿最繁,家抒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自《明神宗实录》‎ 材料四    1872 年,侨商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创建了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该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摘自岳麓版教材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的哪些经济形态?‎ 答 案 小农经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解 析 无 ‎(2)比较材料三、四所反映的两种生产方式的异同点?‎ 答 案 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不同点:前者是手工生产,后者是机器生产。‎ 解 析 无 ‎(3)对于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在我国的产生,有人认为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有人认为是中国历史自然发展的结果。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 案 同意第一种观点: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而被扼杀;19 世纪 70 年代前后,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下,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 同意第二种观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瓦解着中国自然经济,为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只是加速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 解 析 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