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内蒙古包头市北方重工集团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
北重三中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1.据统计,《诗经》中含有“忧”“患”“惮”等字眼的诗篇共有140余篇,约占(诗经)305篇的46%,乃至于某些学者认为“《大雅》之变,具忧世之怀”“《小雅》之变,多忧生之意”“《诗经》就是一部优患之书”。由此可见。《诗经》 A. 突出了文学的政治功能 B. 着眼于协调社会关系 C. 满足了百姓的文化需求 D. 具有浓郁的家国情怀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诗经》中含有‘忧’‘患’‘惮’等字眼的诗篇有140余篇,约占《诗经》305篇的46%”可以看出《诗经)具有浓郁的家国情怀,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文学的政治功能以及社会关系的协调,故排除AB;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D。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并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这种做法 A. 阻碍了商品的正常交换 B. 贯彻了重农抑商政策 C. 改变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D.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D 【解析】 汉武帝收缴郡国铸币权,且销毁地方私铸的钱币,这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项正确;汉武帝的这些举措有利于商品正常交换,A项错误;货币官铸是加强中央集权,并非是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贯彻,排除B;汉武帝时期并未出现诸侯割据局面,排除C。 3.唐代,政府设置东西南北四个铜照,以受养民劝农之事、谏论时政之书、陈冤诉届之状、举报告密之信。这客观上 A. 引入了社会监督 B. 防止了官员腐败 C 强化了君主权力 D. 削弱了行政监督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养民劝农"“谏论时政”“陈冤诉屈”“举报告密“表明,政府重视民意的表达和传递,客观上引入了民间参与和社会监督,A项正确;“防止”表述绝对,排除B;题干列举的举措未涉及中枢体制变化,与强化君主权力无关,排除C;社会监督并不能削弱行政监督,两者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排除D。 4.女真初起时,自称为“夷”,称宋为“中国”。在攻辽中京时,曾诏令称“欲中外一统”。金熙宗(1135-1190在位)时已自称为“中国”。这反映了 A. “华夏”认同逐渐发展 B. 女真建立了全国统一政权 C. 明华夷辨内外观念强化 D. 各民族间的矛盾趋于缓和 【答案】A 【解析】 女真人从自称“夷”到自称为“中国”,反映出了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华夏”认同逐渐发展,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清朝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女真才完成全国统一,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华夷观的淡化,而不是强化,排除C项;材料并不能体现矛盾的缓和,“在攻辽中京时”反映出矛盾尖锐,排除D项。 5.清朝前期,乾嘉学者继承顾炎武考据学的方法,博古不通今,论史不议政,涌现出吴派、皖派、扬州学派和浙江学派等各具特色的学术流派。他们都以考订实证为基本特征,标榜“汉学”,以别于官学、“宋学”。这反映了当时 A. 经世致用深入人心 B. 程朱理学遭受动摇 C 社会剧变思想活跃 D.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清朝前期,乾嘉学者继承顾炎武考据学的方法,博古不通今,论史不议政”结合所学可知,乾嘉学者继承考究实践的方法,其背景就是因为清朝前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D项正确。“深入人心”无法体现,排除A。程朱理学依然是统治思想,排除B。当时的进步思想只是局限于少数人,并未发动广大群众,也谈不上社会剧变,C项错误。 6.1861年,英国驻华公使馆参赞巴夏礼照会天国政府,以维护英国在华商务利益为由,要求太平军不得进入上海、九江等地一百里之内,对此,天国声明:“我军肩负重任,为上帝光复全国,不能弃寸土于不顾。”这说明太平天国 A. 具有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 B. 坚守闭关锁国政策 C. 渴求国家统一与民主政治 D. 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我军肩负重任,为上帝光复全国,不能弃寸土于不顾。”可以看出,太平天国在国家主权问题上,强调积极维护国家主权,故A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对主权的维护,与闭关锁国无关,故B不正确;太平天国是旧式农民起义,没有涉及民主政治,故C不正确;维护国家主权即是近代外交观念的体现,故D不正确。 7.1924年2月,中共通过的决议指出:“本党以后一切宣传、出版、人民组织及其他实际运动,凡关于国民革命的,均应用国民党名义,归为国民党的工作。”这一精神的贯彻 A. 限制了工农运动的发展 B. 提升了中共在合作中的地位 C.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D. 适应了国民革命形势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材料显示,国共合作形成后,中共将自己的主要工作定位为在国共合作中帮助国民党发展其组织,扩大其影响.适应了国民革命运动,D项正确;以国民党名义进行宣传仍利于工农运动开展,但不利于中共地位提升,排除A、B;土地革命是在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兴起的,排除C。 8.1987年5月,深圳发展银行向社会发行首批1000万元的股票,不料遭到“冷遇”。政府动员党政干部带头购买,仍然只完成发售计划的79%,其余的只好动员几家国有企业认购。这主要是因为 A. 国有企业普遍经营不善 B. 对社会主义的僵化认识 C. 对外开放程度比较有限 D. 人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答案】B 【解析】 依据材料“1987年”“政府动员党政干部带头购买,仍然只完成发售计划的79%,其余的只好动员几家国有企业认购”可知,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股票的认识存在偏见,主要是因为人们仍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股票存在偏见,B正确;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材料未涉及,排除A;题干属于经济体制改革,而非对外开放,排除C;改革开放后人民的收入增加,排除D。 9. 雅典名将阿里斯提德是马拉松战役的指挥官,战功显赫,曾担任首席执政官,办事公正,人称“正义”,这一美名后来却变成了招人嫉恨的根源。公元前483年,公民大会决定进行陶片放逐表决。投票结果,阿里斯提德被流放。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 公民有较高的政治素养 B. 公民有效监督国家公职人员 C. 多数人的意志具有绝对权威 D. 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答案】C 【解析】 根据“公民大会决定进行陶片放逐表决。投票结果,阿里斯提德被流放”并结合所学可得知,雅典直接的民主体现了公民集体的意志,反映出多数人的意志具有绝对权威,这也是雅典民主体制弊端的体现,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公民的素质如何,排除A项;材料中的现象不属于监督,排除B项;阿里斯提德被流放是雅典民主政治弊端的体现,并不是政府不被信任的表现,排除D项。 10.16世纪的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勾画出了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贪婪恶毒的瞎子、狠心吝啬的神父、破落卑微的贵族等。主人公拉萨洛出生卑微,却努力摆脱贫困和饥饿的状态。这部作品 A. 抒发了浪漫情怀 B. 突出了人文精神 C. 讽刺了工业文明 D. 表达了理想幻灭 【答案】B 【解析】 16世纪的欧洲正值文艺复兴时期,《小癞子》不同的人物形象和状态反映了人文精神,B正确;作品更接近现实主义,排除A;这一时期工业文明尚未兴起,排除C;作品反映的是希望,而非幻灭,排除D。 11.下图是1375~1825年世界主要城市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图。 据此可以做出的合理推断是 A.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 B. 亚洲地区经济停滞不前逐渐走向了没落 C. 从16世纪开始西方消费水平已高于东方 D. 工资上涨会引起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发 【答案】D 【解析】 表格显示1375-1825年之间的世界主要城市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尤其是工业革命期间,工资上涨显然会会引起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发,D正确;A、B和C不符合表格信息。 12.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教育和文化相互交流法案》。法案在维持原有的对外文化交流基础上,增加了图书翻译、展览、美国研究等项目方面的活动,并在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美国文化中心。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 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 B. 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与文化发展 C. 增强美国经济发展活力 D. 缓和同苏联的外交对峙和文化冲突 【答案】A 【解析】 1961年是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美国文化中心,主要目的是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以适应冷战需要,故选A;B不是美国的根本目的,排除;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美国文化中心,与增强美国经济发展活力关系不大,排除C;当时,美苏争霸,这一举措并非为了缓和同苏联的外交对峙和文化冲突,排除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主要集中在汉唐元清时期。西部是海运发展起来以前古代中国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具有兵家必争之地的战略意义。因此,强大的中原王朝往往对西部采取军事屯田等形式以达到巩固和扩大疆域的目的。而西部衰落的时期,多是战乱频仍的中原分裂时期。中国古代的西部开发在巩固国家统一等方面是较为成功的,但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如过度的农业、畜牧业开发,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军事推动型”的开发模式忽视了对西部经济布局的整体考虑等。因此,古代西部虽经历了数次开发高潮,但最终未能挽救它褒落的命运。 ------摘编 自陈东林《三线建设----备战时期的西部开发)等 材料二 美国的西部开发始于独立之后,完成于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通过法令,先后向广大移民开放了14.4亿英亩土地,从而给群众性的拓殖运动以很大的刺激。针对开发前期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政府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制定了《鼓励西部草原植树法案》和《沙漠土地法》,对公地申请人提出了植树和灌溉的要求。19 世纪的美国形成了全然不同的三大区域:北部是一个日益工业化的地区,南部以棉花种植园经济为主,西部以粮食生产为主。这种差异促成了美国区际贸易的蓬勃发展。1869-1893 年,美国先后建成5条横贯大陆的铁路线,这些铁路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西部开发的历史与经验》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西部开发的特点,并简要分析西部开发渐趋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西部开发进程中的特点,并从经济角度分析西部开发对美国崛起的影响。 【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阶段特征明显;以政府主导为主,过分强调政治和军事需要;与中原政局关系紧密;忽视可持续发展。 原因: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政府开发模式的不当(或缺乏对西部经济布局的整体规划);战争与分裂的影响;海.上丝绸之路的冲击:经济重心的南移。 (2)特点:开发时间相对比较集中;以经济开发为主:民众自发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政府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影响:推动了美国国内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或推动了美国国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主要集中在汉唐元清时期”,“中原王朝往往对西部采取军事屯田等”,“西部衰落的时期,多是战乱频仍的中原分裂时期”,“过度的农业、畜牧业开发,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历时、阶段性、主导、目的、背景、局限等方面概括中国古代西部开发的特点。原因:根据材料一中“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军事推动型’的开发模式忽视了对西部经济布局的整体考虑”,“海运发展起来以前”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生态环境、政策管理、海上丝绸之路的冲击、国家政局、民族关系、经济重心南移等方面分析西部开发渐趋衰落的原因。 (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美国的西部开发始于独立之后,完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府通过法令,先后向广大移民开放了14.4亿英亩土地”,“(政府)先后制定了《鼓励西部草原植树法案》和《沙漠土地法》,对公地申请人提出了植树和灌溉的要求”,“美国先后建成5条横贯大陆的铁路线,这些铁路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目的、方式和理念等方面分析美国西部开发进程中的特点。影响:根据材料二中“19 世纪的美国形成了全然不同的三大区域”,“建成5条横贯大陆的铁路线”,“美国的西部开发……完成于 19世纪末20世纪初”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市场、交通、工业革命的发展等方面分析其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转型往往充满着文明与落后、革新与守旧的矛盾冲突。晚清杨月楼案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 缩影。 案件大致情形如下: 1873 年,京剧名角杨月楼在上海演戏。 茶商之女韦阿宝对杨心生爱慕,修书表达与杨订立婚约的愿望。 韦父在外经商,女儿的执着得到母亲的支持,杨遂请媒妁具婚书,行聘礼定亲。不料韦氏叔父以“良贱不得为婚”之礼法 为由坚决予以阻拦,在婚礼当日,上告官府,称杨月楼拐骗妇女。 上海县衙抓走杨、韦二人。 知县叶廷眷素来看不起伶人,将杨屈打成招,判处流放。 韦氏母女及邻居极力抗争,却无力回天,韦氏反被判强制择配重新嫁人。 后府、省虽对此案复审,但仍维持原判。 该案在上海引起强烈反响。 舆论针锋相对,以地方绅士为代表,他们言激词厉, 以“以端风化”为由,要求严惩当事人,并进一步“正本清源,谢禁妇女看戏”;另有许多人对杨、韦表示同情,或以《孟子》“食色性也”为据,倡言杨、韦“发乎情而止于礼”,应予表彰,应斥责的恰是卫道士们的窃玉偷香。 案子到达 刑部将成铁案之时,谁知柳暗花明。 原来酷爱看戏的慈禧太后忽然想起了杨月楼。 太后轻轻一句话,地方立即执行,杨月楼被提出监狱,当堂开释。 而案子女主角韦阿宝则不知所踪。 ——据《晚清四大奇案之名伶杨月楼冤案》整理 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依据案件具体情形,概括当时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个历史现象,并评析该历史现象。 (要求:提取有效信息,简要写出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析准确全面) 【答案】示例1 历史现象;晚清社会在女性解放问题上斗争。 评析:晚清时期,一方面女性可以到戏院看戏,勇敢追求爱情自由。部分社会舆论对阿宝给予支持;另一方面封建保守势力坚守传统礼制,压制自由,泯灭人性。导致了韦阿宝与杨月楼的这场悲则。近代以来,自由、民主、平等等观念逐渐传播并有所发展,推动女性解放和社会避步,但其仍受到顽固势力的严重阻碍。这反映了近代化的艰难曲折和社会转型的艰难。旧观念、旧道德阻碍社会进步,必须加快思想观念的变革,以推进社会转型的步伐。 示例2 历史现象:晚清时期公众舆论影响力扩大。 评析:晚清时期,书民与杨月楼追求爱情婚姻自由而被“良贱不得为婚”的传统礼法迫害,此案在社会上反映强烈,新、旧青派舆论针锋相对。新深社会舆论,对传统卫道士们进行谴责,反映了人们对自由平等的追求,有利于促进思想解放,这是社会特型中的进步现象。但是,由于中国近代化整体水平的落后,公众舆论发挥的作用有限。 【解析】 根据题干中“韦氏母女及邻居极力抗争,却无力回天,韦氏反被判强制择配重新嫁人”“正本清源,谢禁妇女看戏”“‘食色性也’为据,倡言杨、韦‘发乎情而止于礼’,应予表彰,应斥责恰是卫道士们的窃玉偷香”可以得出历史现象:晚清社会在女性解放问题上的斗争。 评析:评析过程中首先结合题干中对女性看戏以及案件结局引发的议论分歧进行概述评判,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解放角度分析女性看戏出现的原因,同时分析韦阿宝最后的遭遇与当时顽固势力思想上的保守之间的关联,最后得出结论,材料历史现象反映了近代化的艰难曲折和社会特型的艰难。旧观念。旧道德阳爵社会进步,必鋇加快思想观念的变革,以推进社会转型的步伐。 15.材料 元明两代对西藏都行使了统辖权,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加之西藏各地方势力关系错综复杂,中央政府的方针政策往往收不到预期效果。康熙十二年准噶尔部内乱,噶尔丹雄据南疆,威令于西藏。后突袭拉萨,杀死拉藏汗。康熙帝命清军平乱,虽取得大胜,但准噶尔部对西藏的威胁并未解除,到雍正初年更为严重。经 过康熙一代数十年的治藏实践,坚定了雍正皇帝改革治藏方略的决心。雍正五年,西藏发生了上层统治集团的内讧,清政府平息这一事件后,正式任命内阁侍读学士僧格和副都统玛拉往西藏办事,设立了驻藏大臣衙门,定时间、定人员、定职责地派大臣到西藏行使国家主权,后来又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共同领导并处理西藏地方政务。乾隆年间,西藏 发生内乱,驻藏大臣傅清等协助达赖喇嘛迅速平定叛乱。后在驱逐廓尔喀入侵中,驻藏大臣及时向清政府奏呈战争进展情况,并协调西藏地方与入藏清军的关系,督办粮饷。战争结束后,驻藏大臣协助清政府制定了《藏内善后章程》,对西藏的宗教事务、外事、军事、行政和司法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摘编自陈柏萍《清代驻藏大臣的设置及其历史作用》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行驻藏大臣制度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实行驻藏大臣制度的作用。 【答案】(1)原因: 中央政策贯彻不力;西藏地方势力的内部矛盾;准喝尔部对西藏的威胁;内地与西藏交通不便。 特点:代表中央政府行使国家主权;中央对西藏管理的制度化;因俗而治。 (2)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提高了行政效率;捍卫了国家主权:有利于西藏与内地联系的加强。推动了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 (1)根据“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加之西藏各地方势力关系错综复杂,中央政府的方针政策往往收不到预期效果”、“准噶尔部内乱,噶尔丹雄据南疆,威令于西藏。后突袭拉萨,杀死拉藏汗”、“西藏发生了上层统治集团的内讧”等信息可知清代驻藏大臣的设立主要和中央政策在西藏贯彻不利、西藏地方内部矛盾重重、准噶尔部威胁西藏和交通不便等因素有关。根据“定时间、定人员、定职责地派大臣到西藏行使国家主权”、“驻藏大臣协助清政府制定了《藏内善后章程》,对西藏的宗教事务、外事、军事、行政和司法做出了详细的规定”等信息可知驻藏大臣制度的特点是代表中央政府形式国家主权,中央对西藏的管理制度化,因俗而治等。 (2)综合材料内容可知,通过设置驻藏大臣,清政府加强了对西藏地方管理,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捍卫国家主权,加强西藏和内地的联系,促进西藏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局面等。 16.材料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加紧策划建立以汪精卫为首的伪中央政权,并对重庆国民政府进行诱降。1940年夏,日本乘德国军队在欧洲迅速推进,英、美无力东顾的机会,企图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除去其南进的后顾之忧。为了打破其“囚笼政策",克服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投降的危险,华北八路军所属各级部队105个团约20余万人利用在华北地区的群众优势,对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经历了两个主动进攻阶段和一个反扫荡"阶段。百团大战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死、毙伤、俘虏日伪军46000余人;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多公里,桥梁、隧洞和火车站260多处,摧毁大量敌堡和据点;缴获一大批军用物资。日军在遭受打击后,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 ——摘编自步平、王建朗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团大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团大战的影响。 【答案】(1)主动进攻:分多阶段进行:进攻与反“扫荡”相结合:充分依靠调动人民群众:以破坏敌人的交通网线为主。 (2)壮大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力量: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支持了正面战场的作战:打击了国民党妥协势力。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利用在华北地区的群众优势”得出百团大战充分依靠调动人民群众;根据材料“ 经历了两个主动进攻阶段和一个反扫荡”得出百团大战中中共主动进攻并分多阶段进行,策略上进攻与反“扫荡”相结合;根据材料“ 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多公里,桥梁、隧洞和火车站260多处”得出百团大战以破坏敌人的交通网线为主。 (2)影响根据材料“为了打破其“囚笼政策",克服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投降的危险……摧毁大量敌堡和据点;缴获一大批军用物资……惊呼’ ‘对华北应有再认识’ ” 可结合抗战形势变化从壮大中共抗日力量、振奋抗战信心、打击日军侵略、支持正面战场及打击国民党妥协势力进行概述。 17.材料 梁思礼出生在一个“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的家庭。他说自己从父亲梁启超邢里继承下来最宝贵的东西是爱国。1941年,梁思礼怀着“工业敕国”的理想赴美求学,希望“学一门工业技术”,“为中国的建设出力"。1949年,他获得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后,拒绝了著名无线电公司的邀请,毅然回国。50年代末,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梁思礼与中国第一代航天人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圆航天事业。80年代初,梁思礼开始进军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倡导软件工程化,对载人航天发展起到很大作用。退居二线后,粱思礼站上讲台,面向全国高校开设《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历史责任》课程,讲授《中国航天精神和素质教育》,将航天的火种传给了下一代中国人。 ——摘编自刘博智《梁思礼:饮冰室走出的驯火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梁思礼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思礼成为“共和国脊梁"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1)贡献:参与“两弹一星”研究;创建中国航天事业: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高校培养人オ。 (2)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中国航空航天事业起步;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产业兴起;中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优秀的家庭教育;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个人的努力与天黦。 启示:青年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担当,积极投身时代和国家发展需要;要传承良好家风: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在工作中练就本领、服务人民和国家。 【解析】 (1)“贡献”,根据材料信息“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梁思礼与中国第一代航天人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圆航天事业”、“梁思礼开始进军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倡导软件工程化,对载人航天发展起到很大作用”、“粱思礼站上讲台,面向全国高校开设《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历史责任》课程,讲授《中国航天精神和素质教育》”得出:参与“两弹一星”研究、创建中国航天事业、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高校培养人才等。 (2)“原因”,根据材料信息“他说自己从父亲梁启超邢里继承下来最宝贵的东西是爱国”得出:优秀的家庭教育、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等;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中国航空航天事业起步、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产业兴起、中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个人的努力与天赋等。“启示”,依据所学知识从青年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担当、要传承良好家风、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在工作中练就本领、服务人民和国家等角度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