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28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作业)
课时作业(二十八) 一、选择题 1.马丁·路德认为:教会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为绝对精神性的、不可见的;后者存在于人世之中,但只不过是一种属世的组织,是信仰者学习《圣经》的地方,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上述主张的主要意图是( ) A.将宗教秩序与世俗秩序分离 B.使宗教秩序从属于世俗秩序 C.将世俗的权力置于中心地位 D.实现个人宗教信仰上的自由 B [不可见的教会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可见的教会是信仰者学习《圣经》的地方,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强调的是教会不能再控制信仰者和世俗权力,其意图是要使宗教秩序从属于世俗秩序,故B项正确。] 2.(2019·江西重点中学联考)“‘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理解为对教会某些弊病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 A.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的 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运动实质 C.宗教改革是因为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 D.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 B [从材料来看“‘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文艺复兴运动表面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实际上是进行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改革教会某些弊病)掩饰下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宗教改革”一词同“文艺复兴”一词一样都没有准确地揭示运动的实质,因此选B项。] 3.马丁·路德认为,人若想理解与坚守上帝之道,须首先清除自己愚蠢荒唐的思想,把自己变成“无知的小孩子”。对于《圣经》中所述的故事“完全信以为真,毫不怀疑”。马丁·路德认为理解《圣经》的要旨在于( ) A.坚定信仰的引导 B.像孩子般的天真 C.排除教会的解读 D.承认自己的无知 A [据材料可知,要将认知归于对《圣经》最本质的理解,将自己当做毫无思想储备的孩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马丁·路德宣扬的“因信称义”,即依靠对《圣经》的信仰就可以得救,故A项正确;像孩子般的天真也是为了排除干扰、坚定信仰,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排除教会的解读”,故C项错误;“承认自己的无知”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4.学者钱乘旦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宗教改革运动的直接后果并不是社会生活的世俗化。恰恰相反,16、17世纪的欧洲正是由于新教的出现才使得宗教情绪变得更为强烈。”其依据在于新教( ) A.排斥世俗生活 B.对人的束缚更严苛 C.主张信仰自由 D.加剧宗教信仰狂热 D [传统的天主教实行禁欲主义,排斥世俗生活,不是新教,故A项错误;新教主体上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自由的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信仰自由的信息,故C项错误;因为新教基本上都主张信仰得救和《圣经》是唯一权威,在事实上让更多的人摆脱了教会权威的干涉,宗教信仰狂热加剧,故D项正确。] 5.以支持路德教的诸侯和信徒为一方,以罗马教廷及其追随者为另一方,德意志发生宗教内战。1555年内战双方签订和约,路德教成为合法宗教。由此可见,马丁·路德改革成功原因之一是( ) A.宣扬“因信称义”,信徒众多 B.符合了资产阶级的时代需求 C.罗马教廷军事实力并不强大 D.与封建王权实现了暂时结盟 D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中主张教随国定,王权高于教权,符合德国各诸侯国加强王权的需求,故他们大力支持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与罗马教廷展开了军事斗争,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6.有学者将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所说的“宗教的理性化”概括为“怀着宗教般的热情赚钱、从事商业和经济活动”。下列教派最能体现韦伯所指的“宗教的理性化”的是( ) A.天主教 B.路德教 C.佛教 D.加尔文教 D [据材料 “怀着宗教般的热情赚钱、从事商业和经济活动”结合所学可知,这正是加尔文鼓励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主张,D项符合题意。] 7.(2019·湖北七市联考)“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这段材料说明启蒙思想家( ) A.摆脱了宗教思想的影响 B.受到自然科学的启示 C.揭示出社会发展的规律 D.力图融合自然与社会法则 B [据材料“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并结合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家从自然科学的进步中得到改变人类社会的启示,故B项正确。] 8.(2019·湖南十三校联考)霍布斯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即自然状态下),每一个人对每一件事物都享有“自然权利”,但是这种自然权利会带来纷争,因而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孤独、贫困、污秽、野蛮又短暂的”。为了保全自己和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在理性的指引下,人们缔结社会契约。以下叙述中,最能体现霍布斯社会契约思想特点的是( ) A.政府只有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其统治才有正当性 B.人与人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交战状态,人们为了自保而缔结契约 C.政治共同体的代表如果违反了大多数人的意志,人们有权将其罢免 D.签订契约以后,每个签订者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 B [据题干材料“自然权利会带来纷争”“为了保全自己和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在理性的指引下,人们缔结社会契约”可以看出霍布斯认为人与人在自然状态下产生纷争,人们为了自保而缔结契约,故B项符合题意。] 9.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他们(启蒙思想家)在经济领域的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这种对政府干涉的反对,是对通常被称为重商主义的这种对经济生活全面、严格控制的一种反应。”这表明( ) A.启蒙运动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B.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密不可分 C.“重商主义”不能推动经济发展 D.经济理论是启蒙运动的较重要议题 B [材料“在经济领域的口号是自由放任”说明主张经济自由化,“这种对政府干涉的反对”,说明要求政治民主,材料体现出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紧密联系,故B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C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材料反映不出经济理论在启蒙运动中的地位,D项错误。] 10.孟德斯鸠说:“如果一国的法律认为应该容忍好几种宗教的话,那么法律也就必须要求这些宗教互相容忍。一切受到压制的宗教,自己必将成为压制异教的宗教。……因为当一种宗教侥幸而脱离了压迫的时候,它就要立即攻击曾经压迫它的其他宗教。”这段话( ) A.论述宗教自由在法律上的必要性 B.探讨宗教信仰和法律的相互依存关系 C.论证宗教迫害存在的必然性 D.主张法律要为宗教服务 A [据题干材料“如果一国的法律认为应该容忍好几种宗教的话……互相容忍”,可知孟德斯鸠主张法治下的宗教自由,不赋予任何一种宗教特权,故A项正确。B项没有指出题干材料的主旨,排除;C、D两项是对题干材料的误读,排除。] 11.(2018·山东青岛月考)从伏尔泰的自由和法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人民主权到康德的“人非工具”,这些观点( ) A.来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 B.构建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 C.没有解决民主制度的运作问题 D.实现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 B [材料反映的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的主张,这些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过程中产生的,不是来源于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故A项错误;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从不同角度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构建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故B项正确;材料中提出的三权分立、人民主权为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基本的运作模式,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德治的要求,故D项错误。] 12.弗兰克·萨克雷在他的《世界大历史》一书中说道:“启蒙思想,要求我们摈弃上帝启示和传统教条,强调理性和自然规律,并且相信人类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据此可以判断,启蒙思想( ) A.推动了人们观念的解放 B.与科学革命互相促进 C.摈弃了天主教的教义 D.开启了理性主义之旅 A [据材料“启蒙思想,要求我们摈弃上帝启示和传统教条,强调理性和自然规律,并且相信人类有无限发展的可能”,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互相促进,故B项排除。“摈弃上帝启示和传统教条”不等于摈弃了天主教的教义,故C项错误。早在启蒙运动之前的古希腊时期已经注重人的理性,故D项排除。]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1610~1695年),生于浙江宁波地区一官僚家庭,其父被魏忠贤所害。四年后,黄宗羲进入南京复社,招致阮大铖的彻骨之恨。黄宗羲最后获救全赖清军挺进南京,但不久他即参与抗击入侵者的斗争。抗清斗争失败后,他归隐家乡,潜心研究经史百家、释、道及天文、算术、乐律。他的第一部著作《明夷待访录》(1662年) 乃是对明末专制政体的全面批判,他在政治观念上崇尚自由,他认为君主及其臣子应服务于民,而不是相反。他强烈反清,屡受封官之许,皆推辞不就,1695年终老于家。后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的思想直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才重放光芒。 ——[法]谢耐和《中国社会史》等 材料二 伏尔泰(1694~1778年),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了11个月。1726~1728年,伏尔泰在英国流亡期间详细考察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当地的社会习俗,深入研究了英国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物理学新成果,形成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主张和自然神论的哲学观点。伏尔泰全心投入到火热的启蒙运动中。一方面他用化名写作和印发了大量小册子,他出版的作品多达70卷,此外还有1万多封信。在他的作品中,他用一种风趣、嘲讽甚至是挖苦的语气批判任何不宽容的制度和压迫政策,宣扬个人自由。他讽刺的对象也包括法国君主和罗马天主教会。另一方面他支持年轻一代的启蒙思想家特别是百科全书派的斗争,《哲学辞典》就是他为《百科全书》所写的哲学条目的汇编。伏尔泰的不倦斗争,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成为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 《新全球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黄宗羲和伏尔泰的思想来源,并概括二人思想成果的共同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思想产生的社会影响有怎样的不同。结合二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其原因。 答案 (1)来源:黄宗羲:以儒、释、道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伏尔泰: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实践、英国哲学和自然科学新成果。共同点: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崇尚自由,都是启蒙性的民主思想。 (2)不同:①黄宗羲:对封建专制起了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革命起到一定的影响。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形成改造社会的强大理论力量。 ②伏尔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原因:中国:①明清之际,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尚未形成反封建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力量。 ②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压制民主思想和人民的反抗。 ③中国文化传统的束缚。程朱理学、八股取士禁锢着人们的思想,科学缺少创新。新的学说无法从根本上突破封建传统学说的罗网。 法国:①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强烈要求摆脱封建统治。 ②文艺复兴推动思想解放,自然科学的发展成为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14.(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全球通史》指出:18世纪初叶,人们主要关心的是制定构成启蒙运动的社会理论、政治理论和经济理论。《全球文明史》阐述启蒙运动的社会理论称:理性法则不但可以解释物理运动,也可以解释社会运动,知识可以用来完善政策。因此,犯罪学家们认为,残酷的刑罚并不能制止人们犯罪,而一个正当的社会应该通过教育的方式改造罪犯。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启蒙运动理论与价值”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 本题以启蒙运动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历史理解、历史阐释及史证结合的能力素养。关于启蒙运动理论与价值,可以从启蒙运动的政治理论及其意义或者启蒙运动的经济理论及其意义来回答。前者要突出启蒙思想描绘了未来的社会蓝图,动摇了专制统治,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后者要突出自由主义思想推动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形成。 答案 示例1 论题:启蒙运动的政治理论及其意义。 阐述: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和议会制约君主的权力;孟德斯鸠主张权力的制约和平衡,实行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卢梭提倡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主张民主共和制,即由人民直接行使主权、实行法治的政治。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宪政设计和限制特权的一系列政治理论,如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展望和描绘了未来的社会蓝图,动摇了专制统治,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示例2 论题:启蒙运动的经济理论及其意义。 阐述: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国富论》提出了一系列经济行为准则,如追求利润具有正当性、经济自由、竞争机制等。他认为,人们都是基于自我利益决定其活动的,但通过竞争,这些活动都会对经济的普遍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政府应当避免对个人创造性运作和市场力量进行限制。亚当·斯密的学说是对经济政策的重要阐释,提出的依靠“看不见的手”管理经济、尽量减少政府干预的思想,推动了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形成。(“示例”只作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