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
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 1.下图为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区图(Ⅰ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Ⅱ稻作农业经济文化区,Ⅲ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据此可知 A. 早期中华文明呈现区域性特征 B. 文化分区取决于自然地理环境 C. 中原文化区是中华文明的中心 D. 黄河流域的稻作农业相对发达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来看,我国西北大致是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华北大致是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而江南是稻作农业经济文化区,故选A;文化分区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排除B;材料反映中华文明的多元性,排除C;材料没有比较不同文化区的发展程度,排除D。 2. “春秋决狱”是指西汉在审理案件时不适用已有的法律条文,而是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通德),特别是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中的“微言大义”,附会汉朝法律,作为审判的依据,据此可知 A.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 B. 司法判决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C. 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 D. 基本上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通德),附会汉朝法谭,作为审判的依据”可以得出,汉代审理案件的时候将儒家经义和法律融合,体现了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统一,故A正确;材料只是涉及审判依据的变化,没有体现司法被破坏,故B不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儒家思想对法制的影响,没有涉及汉代立法以儒家为依据,故C不正确;由材料“西汉在审理案件时不适用已有的法律条文”可以得出D不正确。 3.宋代关于物的立法,有动产和不动产的区分,其中动产被称为“财”或“物”,不动产被称为“产”或“业”。业主的土地所有权也由单一的所有权派生出永佃权、占佃权等,以及基于土地所有权的典当、抵当等担保物权。这反映了宋代 A. 民间租佃关系日益规范 B. 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C. 法律注重保护土地所有权 D. 对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答案】B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宋朝保护财产权的立法,这是因为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得民事经济活动较前代活跃,民事侵权纠纷相对较多,相应的规定民事侵权的法律也较为丰富。这本质上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的制定与完善,故选B。A、C、D三项不符合题目材料主旨。 4.明末清初,学者余起霞说:“吾乡习尚日异月新,余幼时见亲朋宴集,所用不过宋碗,其品或四或六,其味亦只鱼虾鸡豕……自后,宋碗变为宫碗,宫碗又变为冰盘,冰盘又变为五簋十景九云锣。其中所陈,穷极水陆。一席所费,可作贫家终岁需矣。”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 民间手工业部门生产日益发达 B. 商品经济发展引发奢侈风尚盛行 C. 奢侈性消费导致社会走向贫困 D. 社会习俗逾越礼制现象日趋普遍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明末清初时期,民间招待亲朋的家宴,从原来使用“宋碗,其品或四或六,其味亦只鱼虾鸡豕”,发展到使用“宫碗”、“冰盘”,“五簋十景九云锣”,“一席所费,可作贫家终岁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奢侈风尚盛行起来,B选项符合题意。家宴使用的碗碟食物增加与手工业部门生产发达不符,A选项错误。招待亲友使用的餐具和食物越来越讲究,不能说明社会“走向贫穷”,C项错误;家宴使用的器物食品增加不能说明“逾越礼制现象日趋普遍”,D选项错误。 5. 1909至1910年,清政府各省咨议局相继成立,许多议员为争取对本省行政、参政、法律等方面的监督权,要求改革地方弊政、检举地方官吏贪赃枉法等。咨议局的成立反映了 A. 清王朝加强专制主义的倾向 B. 晚清政府打击官员贪腐的决心 C. 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的放松 D. 有识之士宪政救国的迫切愿望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各省咨议局相继成立,许多议员为争取对本省行政、参政、法律等方面的监督权,要求改革地方弊政、检举地方官吏贪赃枉法等”反映了有识之士宪政救国的迫切愿望,故选D;材料反映了清末地方与中央权力渐渐分离,有利于削弱专制统治,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地方有识之士的愿望,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列强侵华的信息,排除C。 6.1941年5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实行合理的税收制度,居民中除极贫者应予以免除税外,均须按照财产等第或多寡实施程度不同的累进税制,使大多数人民均能负担抗日经费”。这一规定 A. 贯彻了联蒋抗日的方针 B. 减轻了广大农民的负担 C. 保证了财政收支的平衡 D. 体现了社会平等的原则 【答案】C 【解析】 材料认为实行合理的税收制度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保证抗日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选项与材料中“居民中除极贫者应予以免除税外”的表述不符,排除;D选项与这一规定无关,排除。故选C。 7.如图为1954年2月画家潘韵的美术作品《春之晨》。这一作品,反映了当时我国 A. 农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 B. 农业合作化运动蓬勃开展 C. 国民经济调整成效突出 D. 人民公社化运动正在进行 【答案】B 【解析】 根据图片和“1954年”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农民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参与和支持,B选项符合题意。图片中只有农民劳动的场景,不能得出“经济迅速发展”的结论,A选项错误。1954年是一五计划期间,不是国民经济调整时期,C选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进行的,D选项错误。 8.从“十三五”规划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央为香港做规划、谋发展,并留足了参与共建的空间。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逐渐成型,“一国之利”和”两制之便”在这里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优势。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 A. 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发展的主导作用 B. 赋予了“一国两制”政策新的内涵 C. 有利于香港同祖国共同发展、互不分离 D. 拓展了香港在国际社会的活动空间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使香港的发展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相互促进,经济联系的加强有利于政治关系的巩固在,作为命运共同体的香港与祖国便难以分离了,故C项正确。“中央为香港做规划、谋发展”是在对香港经济发展给予宏观指导和建议,香港在政治与经济发展上有自主权,故“主导作用”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超级联系人”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它利益于“一国两制”,但并未影响“一国两制”的内涵,故排除B项。香港在国际社会的活动空间,是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确定的,拓展香港国际活动空间违背“一国两制”根本原则,故排除D项。 9.罗马共和国末期法律规定,妻子结婚带来的嫁资不再是她对丈夫的赠与,丈夫只获得对嫁资的使用和收益权,妻子保留其所有权,婚姻解除后,丈夫有向妻子返还嫁资的义务。据此可知当时罗马法 A. 注重男女平等 B. 缺乏契约精神 C. 忽视社会民情 D 重视私产保护 【答案】D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丈夫只获得对嫁资的使用和收益权,并不享有所有权,婚姻解除后,妻子结婚带来的嫁资不再是她对丈夫的赠与,这说明当时罗马法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男女平等的内容;B选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契约”问题;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不能得出罗马法忽视社会民情。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0.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下列对该宪法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对比,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 B. 宪法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C. 法国几经艰难,最终确立了典型总统制共和制政体 D. 宪法的颁布证明了共和派最终掌握实权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标志法国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确立共和体制,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ABD都表述正确;C表述不对,按照《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总统由议会产生,因此并非典型的总统制共和制政体。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785年宪法》 11.通过观察如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929—1938年美苏德英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份额(百分比) A. 美苏之间的矛盾逐步激化 B. 经济危机对英国的破坏最小 C. 计划经济体制有相对优势 D.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难以动摇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当西方国家正处于经济危机之下时,苏联此时却通过斯大林体制实现了工业化,反映出计划经济体制有相对优势,C正确;材料不仅仅只有美苏比较,排除A项;从份额并不能看出对英国的影响最小,排除B项;此时美国并没有确立霸主地位,排除D项。 12.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表明美国( ) A. 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出现动摇 B. 试图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分权制衡原则发生巨大变化 D. 国家政策受到冷战格局影响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关于福利国家的立法方案被否决,加强国防的方案获得支持可知,美国的政策受到与苏联争霸(冷战格局)的影响,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美国注重国防并不能说明其世界霸主地位的动摇,排除A;依据所学,20世纪60年代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材料提出的方案需受到国会的制约,说明分权制衡原则没有发生巨大变化,排除C。故选D。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猛虎在自然界作为兽王的统治正如天子统治天下一般。自西周以来,皇帝设置虎贲卫士作为守卫王宫、护卫君主的专职人员,其他人不得擅自使用。虎贲一词,孔安国在《史记集解》中解释为“勇士称也。若虎贲兽,言其猛也”。据《周礼》记载:“虎贲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军旅、会同亦知之……王在国,则守王宫。国有大故,则守王门。大丧亦如之。及葬,从遗车而哭。适四方使,则从士大夫。若道路不通有征事,则奉书以使于四方”。汉平帝时,将汉武帝设置的保卫君主的御前部队改称为虎贲军,由虎贲中郎将统领。东汉时期,虎贲中郎将大致由三类人员担任。一是经学家(精通儒家经典的学者),二是外戚,三是权臣。虎贲中郎将虽然掌控的武装规模较小,但负责皇室守卫和政治礼仪,常常对朝廷政治特别是皇帝产生重大影响力。从王莽开始,虎贲作为九锡之一,成为权臣取得皇帝地位,即将墓夺皇位的重要表现。 ——摘编自陈怀宇《装饰与象征:中世纪视野中的猛兽与王权》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人类的活动使很多野生动物遭到了灭顶之灾。十七世纪,渡渡鸟在非洲灭绝,堪称恐龙之外最震惊的灭绝事件。在18世纪后,一些原属贵族享受的物品,如象牙等野生动物制品也开始出现在普通人的家庭。象牙在欧洲高额的利润诱使殖民者前往非洲内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南非与非洲西部的沿海地区,大象已经灭绝。随着1847年伦敦动物园的开放,来自殖民地的动物使伦敦市民大开眼界。动物园按照动物的来源地区分门别类,使游客们感受到了大英帝国的辉煌,也使得动物园获利颇丰。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来,动物园鼓励殖民者到非洲等其他地区捕获新的动物。这种行为甚至得到了科学协会与政府的支持,因为随着科考的进行,帝国的政治势力也在不断的发展。而在科考人员眼中死去的动物与活体动物一样重要,其数量越多,越能体现帝国强大的征服力。 ——摘编自刘彬《新维多利亚女性小说中的帝国动物话语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虎贲军的职能,并分析虎贲制度所体现的中国古代皇权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英国伦敦动物园来自殖民地动物增多的原因及其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动物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答案】(1)职能:平时守卫王宫;君主出行时,负责随军保护君主安全;发生战争等紧急事态,负责传递君主命令。 特点:只有君主的护卫部队才能被称为虎贲,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特点;成为夺取皇权的重要工具,皇权借助儒家思想巩固统治。 (2)原因:新航路开辟后,通过早期的殖民扩张,英国殖民者将非洲野生动物掳往本土;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率,使商品数量增加,价格下降,加大了对野生动物制品的需求;商人追逐利润的推动;科学协会与政府的支持。 影响:伦教动物园内野生动物数量与种群的增加,反映出英国殖民帝国版图的扩大与强大的征服力,增强了英国民众的国家自豪感;掠夺并贩卖野生动物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将野生动物比作殖民地,凸显英国文化意识中的“文明”对“野蛮”的征服;对野生动物的研究,促进英国相关科学的发展。 (3)阐述:动物参与塑造了人类社会。正是有了动物对人类的威胁使得人类走向集聚,为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训化动物、征服自然和动物界,是古代帝王展示政治权威的一种象征和表现。一些珍奇异兽也是构建外交关系中的礼品和贡品。 动物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六畜与农业生产密切相连,还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促进了人类体质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动物对人类文化生活影响深远。在人类社会一些仪式上具有重要作用。它能起到一种共同信仰的作用。对动物的解剖与实验,促进了人类相关科学的发展。 动物本身融入人类社会为人类服务,一批人根据动物的各种特点,发明出了一系列稀奇占怪的东西,人们把这叫做“仿生”。 动物与人类共享自然和社会空间,人与动物应和谐共生。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虎贲制度、19世纪中期英国伦敦动物园来自殖民地动物增多的现象,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虎贲军的职能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王在国,则守王宫。国有大故,则守王门。大丧亦如之。及葬,从遗车而哭。适四方使,则从士大夫。若道路不通有征事,则奉书以使于四方”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虎贲制度所体现的中国古代皇权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汉平帝时,将汉武帝设置的保卫君主的御前部队改称为虎贲军”“一是经学家(精通儒家经典的学者)……虎贲中郎将虽然掌控的武装规模较小,但负责皇室守卫和政治礼仪”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2)19世纪中期英国伦敦动物园来自殖民地动物增多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开展,以及“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来,动物园鼓励殖民者到非洲等其他地区捕获新的动物。这种行为甚至得到了科学协会与政府的支持”等信息来回答。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使游客们感受到了大英帝国的辉煌,也使得动物园获利颇丰”“而在科考人员眼中死去的动物与活体动物一样重要,其数量越多,越能体现帝国强大的征服力”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3)动物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动物参与塑造人类社会、动物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动物对人类文化生活影响深远等方面来回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济的发展必然推动政治的变革,政治的变革也同样会促动经济的变迁。中国民族工业长期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夹缝中,饱受压抑之苦的资产阶级渴望政治革命带来“产业革命”。辛亥革命的胜利不仅使“当时人们特别感到解放的欢欣”,以为发展实业的最佳“运会”到来了,而且确曾为资产阶级发展实业提供了封建专制政体下所不可能有的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概括材料的核心观点,试以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示例:政治和经济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说明: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 19世纪后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中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出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无产阶级壮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变革推动经济发展。 19世纪60、70年代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刺激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为民族资本主义扫除一些障碍,(或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列强放松侵略)促使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出现;日本全面侵华时期(或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在华势力的扩张),民族资本主义受到严重打击,民族工业日益萎缩陷入绝境。 注意:(每一项内容要求至少有对两点事实说明得得。有其他史实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试题的题型,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依据材料的信息提取观点,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于提取的观点进行说明。本题依据材料中“经济的发展必然推动政治的变革,政治的变革也同样会促动经济的变迁”等信息可以从“政治和经济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提取观点,说明依据所学可以从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入手。阐述依据材料中“中国民族工业……带来“产业革命”。辛亥革命的胜利……为发展实业的最佳“运会”到来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于近代民主革命的影响回答。 【点睛】开放式论述题确定论题至关重要,拟定论题最基本的原则是要对所选论题非常熟悉,自己头脑中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来支撑自己所选论题。自己掌握的史实越多,论证起来就越容易、越充分,得分率也就越高。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随着宋代地方公务宴会的频繁开展,宋廷在前代制度基础上做出了相应的改革和规范。在参会人员上,规定了州县官员不妨碍公务即可举办和参加公务宴会,对路级监司等监察官员巡历州县参与公务宴会的要求较为严苛,对地方迎送外使、犒设武将等的规定则略显宽松。朝廷也对主管犒设的地方官员及外使入宋的固定路线做出了限定,超标准的活动务必节俭,不得骚扰百姓。宋朝地方政府用于公务宴会的资金来源可分为两部分:合法资金和非法筹集资金。对使用公使钱和地方贮藏资金的需要报备,对用非法手段来获得资金以满足其享乐需求的官员予以除名……尽管已制定详尽的制度,但仍然出现了“风俗侈靡,燕乐之间尤甚”的现象。 ——摘编自《宋代地方公务宴会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地方公务宴会频繁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地方公务宴会制度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答案】(1)背景: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社会经济的繁荣;士大夫阶层文化氛围浓厚。 (2)内容:规范参会人员;限定公务接待标准;防止滋扰百姓;约束资金使用。 影响:促进了官员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提高军队作战积极性;没有杜绝奢靡享乐、贪污腐败之风。 【解析】 (1)要回答宋代地方公务宴会频繁的背景,可依据所学知识来分析。政治上宋朝时期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经济上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经济逐渐繁荣,文化上科举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士大夫阶层文化氛围浓厚。 (2)内容:依据材料“在参会人员上,规定了州县官员不妨碍公务即可举办和参加公务宴会”“朝廷也对主管犒设的地方官员及外使入宋的固定路线做出了限定,超标准的活动务必节俭,不得骚扰百姓”“对使用公使钱和地方贮藏资金的需要报备”来看,宋朝时期对参会人员、公务接待标准、资金的使用以及对百姓是否会产生滋扰现象都做出了规定;影响:依据材料“犒设武将等的规定则略显宽松”“仍然出现了风俗侈靡,燕乐之间尤甚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来看,宴会频繁开展有助于官员之间的交流,对规定武将管理松弛,有助于军队战积极性的提高,但是没有彻底杜绝贪污腐败的现象。 16.【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在彼得格勒起义胜利的第二天,苏维埃政权通过了《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建议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协约国拒绝了这一建议。1918年,苏俄同德奥集团签署《布列斯特合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协约国打着防止德国入侵和保护侨民利益的旗号,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1919年1月,巴黎和会向“俄国一切政治团体”发出呼吁:建议“俄国一切政治团体”各派3名代表,在战胜国的参与下举行谈判,签订停战协定和停止军事行动。2月,苏维埃政府在复文中指出:只要各资本主义国家停止资助俄国的反动势力,各自召回进入俄国领土的军队,俄国内战即可停止。但是巴黎和会仍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并剥夺了其参加巴黎和会的权利。直到1934年,在国际联盟各成员国的邀请下,苏联加入国联,并成为常任理事国,重新回到世界政治舞台。凡尔赛体系封锁社会主义苏联的初衷和职能彻底破产。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协约国将苏俄排除出世界政治舞台的手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联盟接纳苏联的原因。 【答案】(1)政治不承认;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武装干涉。(6分) (2)苏联经济实力增强;西方爆发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猖獗。(9分)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并剥夺了其参加巴黎和会的权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治不承认、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武装干涉等方面概括协约国将苏俄排除出世界政治舞台的手段。 (2)本题根据材料“1934年,在国际联盟各成员国的邀请下,苏联加入国联”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苏联经济实力增强、西方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猖獗等方面分析国际联盟接纳苏联的原因。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著名的记者、出版家。1926年他担任《生活》周刊责任编辑,并成立了“书报代办部”,专办读者服务业务;九一八事变后,他接连发表文章,号召全国未死尽人心的人“组织起来,扩充起来,共同奋斗,共同制裁已死尽人心的人之行为”。1933年《生活》周刊被国民党政府查封。1935年邹韬奋又创办《大众生活》周刊。他提出“力求民族解放的实现,封建残余的铲除,个人主义的克服”三大目标。邹韬奋还与沈钧儒等人,组织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主张“共同联合起来抗日救国”,后来国民政府以“危害民国罪”,逮捕了邹韬奋等七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 抗战期间,邹韬奋先后出版了《全民抗战》战地版五日刊和《全民抗战》通俗版周刊;销售量突破30万份,居全国刊物发行量之冠。1941年重办《大众生活》,邹韬奋大声疾呼:“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紧急问题,就是如何使分裂的危机根本消灭,巩固团结统一,建立民主政治,由而使抗战坚持到底,以达到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邹韬奋年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邹韬奋参与文化爱国事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邹韬奋参与文化爱国事业的影响。 【答案】 (1)一生致力于文化爱国事业;立足于服务大众;体现时代主题;具有爱国情怀;不畏强权;形式多样化。 (2)推动了近代中国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专办读者服务业务;九一八事变后,他接连发表文章。号召全国未死尽人心的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致力于文化爱国事业、立足于服务大众、体现时代主题、具有爱国情怀、不畏强权、形式多样化等方面概括邹韬奋参与文化爱国事业的特点。 (2)本题根据材料“如何使分裂的危机根本消灭,巩国团结统一。建立民生政治,由而使抗战坚特到底,以达到最后的胜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中国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国人的爱国热情、抗日教亡运动的高涨、冲击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等方面简析邹韬奋参与文化爱国事业的影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