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周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 礼仪与政治分离 B. 从人治走向法治 C. 国家管理制度化 D. 为民主政治奠基 【答案】C 【解析】 秦朝时期礼仪与政治没有分离,故A项错误;秦朝仍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仍然是人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可知,国家管理的制度化,故C项正确;秦朝建立的制度体现的仍然是专制,故D项错误。 2.宋初赵普为相,谏官批评其“公以元勋当国,宜事损减,有司群臣书奏,尽必先经中书,非尊王之礼也”。面对尖锐指责,“普引咎谢之”。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 宋初相权有凌驾于皇权的趋势 B. 宰相权力受到谏官的监督和制约 C. 君权和相权既斗争又相互依存 D. 维护君主权威是公认的政治准则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非尊王之礼也” “普引咎谢之”等关键信息可知,这反映是维护君主的权威,所以答案选D。材料讲的是赵普遭到了谏官批评后引错谢罪,因此不能说明宋初相权有凌驾于皇权的趋势,所以排除A - 14 - ;从材料上来看,确实体现到了宰相的权力受到谏官的监督和制约,但是这并不是实质上的原因,所以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到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排除C。 点睛:在封建社会,所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君权的权威。因此这是本题排除B的原因。 3.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据此可知,南宋时期 A. 理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B. 政府注重提高民众素养 C. 理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 D. 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南宋时期出现了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受理学思想影响的生活理念,反映了理学思想的世俗化,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理学的思想体系,排除A;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排除D。 4.汉武帝即位后,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汉武帝此举 A. 加强了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 B. 强化了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 C. 削弱了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 D. 化解了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 【答案】A 【解析】 丞相不再由功臣列侯及其子弟来担任,而是通过选拔平民士人来担任,这体现出宰相受到了皇帝的制约,宰相要更加依附于皇帝,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本题没有体现出中央对地方的影响,所以没有涉及到中央集权问题;C选项错误,宰相这一职位并不是由刘氏家族来担任,列侯不代表着是刘氏家族。D - 14 - 选项错误,相权和君权的矛盾是在宰相制度废除之后才被化解。 5.从1849到1911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农业税收入由77%下降到16%,而工商杂税收之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则由23%上升到69%,影响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B. 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 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转为出超 D.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1849到1911年……农业税收入由77%下降到16%,而工商杂税……则由23%上升到69%”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工商业逐渐发展,故相应的税收发生变化,这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也属于工商业的范围,故A项错误;税收结构发生变化不能说明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在税收问题上只能体现为关税,过于片面,故C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表现和影响,从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工商业逐渐发展的角度分析税收结构的变化,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6.1977年11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并制定了《省委六条》,其主要内容包括“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这一文件 A. 反映出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B. 突破了农村“左”的政策束缚 C. 巩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维护人民公社经营自主权 【答案】B 【解析】 - 14 - 材料“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生产队实行责任制”体现了安徽省《省委六条》既在坚持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又开始尝试突破,故B项正确。A和C都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公社强调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不选D。 7.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派遣钦差大臣负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旅程 B. 清政府己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 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 D. 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来看,中国近代外交事业是受到外国的侵略而产生的,而且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的加深而不断发展的,所以体现出时代特征,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与材料信息不符;B选项错在“彻底”二字;C选项错在,中国融入外交体系是被动的。 8.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两套邮票相比,后者 A. 突出中共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B. 强调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 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 D. 呈现了抗战中不同侧面的历史地位 【答案】D 【解析】 - 14 - 后者的邮票不仅体现出国民党抗战,还体现出中国远征军的入缅作战以及华侨华人的贡献,这些邮票呈现出不同阶层的抗战地位,故D项正确;前者主要是中共抗战,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美苏对中国抗战的支持,故B项错误;后者只是提到国民党抗战,还有其他方面的抗战史实,故C项错误。 9.1835年,美国巴尔的摩、波士顿、纽约、布鲁克林和新奥尔良的煤气公司,为一些工厂以及少数有钱人的私人住宅提供照明。四十年后煤气公司达到四百多家,但街道煤气照明依然限于大城市,住在小城镇和农场的美国人仍依仗蜡烛和油灯。这反映了 A. 美国农村更注重环境保护 B. 电的广泛运用造成煤气照明的衰弱 C. 城市化有利于新技术推广 D. 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工业发展迟缓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显示美国的大城市中煤气用于照明公司有多家,而农村或者小城镇却没有如此的现象,说明城市化的规模有利于新技术推广,故C 正确;A中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B中主要是利用煤气照明,不涉及电;D中发展缓慢错误。 10.苏俄仍要制定基本的经济政策,但制定政策要与个人的主动性结合起来。在这种临时政策下,食品生产开始恢复,从而使这个政权获得了巩固共产主义体系所需要的时间。对此种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允许吸引外资和发展合资企业 B. 在分配领域推行实物配给制 C. 扩大了其国有经济的经营范围 D. 适应了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答案】A 【解析】 - 14 - 【详解】根据材料“制定政策要与个人的主动性结合起来”、“在这种临时政策下,食品生产开始恢复,从而使这个政权获得了巩固共产主义体系所需要的时间”可知阐述的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时期允许吸引外资和发展合资企业,A选项符合题意。在分配领域推行实物配给制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选项排除。扩大了其国有经济的经营范围的做法出现于苏联经济改革时期,C选项排除。苏联工业化出现于新经济政策结束之后,D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主要考查客观理解历史史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11.1946—1948年间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美国所占份额平均分别为27%和51%;1950—1951年期间,中美贸易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中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也处于瘫痪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因素是 A. 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 B.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C. 马歇尔计划的实行 D.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950—1951年期间,中美贸易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中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也处于瘫痪状态”。注意把握这个历史阶段的特征。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的政策,中国与西方的贸易逐渐中断。因此选择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中美贸易 12.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时的宗旨强调:北约在坚持“集体防御”职能的同时,基于在“民主、人权、法治方面的共同价值观”,将“为保证欧洲公正持久的和平秩序而奋斗”,致力于建立一个完整、自由、统一的欧洲。这一宗旨 A. 确保了欧洲的持久和平 B. 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C. 推动了欧洲走向一体化 - 14 - D. 缓和了欧洲各国之间矛盾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反映的“集体防御”“共同价值观”,以及“致力于建立一个完整、自由、统一的欧洲”,表明北约组织成立时的宗旨推动了欧洲走向一体化。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的作用,排除B项;D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排除。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张謇(1853—1926年)出身于江苏海门农家,青年时忙于科举,经过26年努力,于1894年状元及第。甲午战争后,张謇向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张謇主张依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展国民经济,他兴办纱厂,开办肯姆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在江苏南通开办370所小学、6所中学和3所高等学校,还设立了育婴堂、养老院、济贫院、女红传习所……甚至还修了700余里的马路。由于逐年亏损和负担过重,张謇于一战后破产。他晚年叹息:“幸哉一隅地,假息得苟全。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 ——摘编自章开沅《张謇传》 材料二 亨利福特(1863-1947年)出身于美国密歇根州农民家庭,自幼对机械兴趣浓厚,视爱迪生为偶像。16岁离家出走,到底特律追寻理想。恰逢美国19世纪末的大发展时期,经过12年努力,1891年进入爱迪生公司,并成为发电机总工程师。他逐渐认识到汽油机才是未来主要动力,辞职创办汽车公司,走大众化、重视速度和效率的路线。但此时汽车还只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福特以失败告终。1903年,第二家亨利福特公司开业,他驾驶的福特汽车能在40秒内跑完1英里,但投资人抛弃了他,并将公司名字改成凯迪拉克。第三家福特公司,以流水线作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T型车一举成功,亨利福特由此成为美国企业家的代表,也成为“从贫民到富翁”的美国梦的代表。 ——根据《亨利福特自传》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张謇和亨利福特创办实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的事业发展之路一成一败的原因。 - 14 - 【答案】(1)张謇:弃官从商,以实业救国为己任;依靠官府支持;产业种类丰富;热心公益事业。 福特:少年理想;依靠自主创业;执着于汽车产业;以大众化、平民化为目标;注重技术创新。 (2)张謇失败原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受双重压迫);小农经济仍占主体;缺乏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张謇个人投资过大,经营不善。 福特成功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注重创新;美国社会稳定,政策适宜;社会消费的迅猛发展;福特个人对市场把握准确。 【解析】 试题分析:(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张謇:由材料一中的“于1894年状元及第”“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可以得出其特点之一是弃官从商,以实业救国为己任;由“张骞向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可以得出依靠官府支持;由“兴办纱厂,开办肯姆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可知产业种类丰富;由“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甚至还修了700余里的马路”可以得出热心公益事业。福特:由材料二中的“自幼对机械兴趣浓厚,视爱迪生为偶像。16岁离家出走,到底特律追寻理想”得出少年理想;由“他逐渐认识到汽油机才是未来主要动力,辞职创办汽车公司”得出依靠自主创业;由“第二家亨利•福特公司”“第三家福特公司”可以得出其执着于汽车产业;由“走大众化、重视速度和效率的路线”“他驾驶的福特汽车能在40秒内跑完1英里”“以流水线作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可以得出以大众化、平民化为目标;注重技术创新。 (2)张謇: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人的事业发展之路的成败原因首先应该结合材料中提到的时间来结合所学相关知识中的时代特征来分析。张謇:需要结合材料一中的“(1853——1926年)”来确定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总体的时代特征,然后分析这个时代背景之下,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比如当时中国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而且长期的战争和军阀割据使得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够稳定都是其中的原因。然后结合材料一中的张謇所开办的企业数量很多而且最终“逐年亏损和负担过重”而导致失败得出张謇自身方面的原因。福特:根据材料二中的“19世纪末”“1903年”等信息可以得出福特的创业是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再结合这一时代背景和美国的国情可以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注重创新;美国社会稳定,政策适宜。由材料二中的“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还可以得出社会消费的迅猛发展;福特个人对市场把握准确。 - 14 -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张謇的创业特点及其结果、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福特的创业特点及其结果分析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6世纪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到16世纪西方人开始由海上侵入中国,这1000年是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空前稳定的时期。然而,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种稳定既是好事,又是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比较起世界上其他任何社会,中国社会在这1000年中向更多的人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利益和心理安全感。说它是坏事,是因为中国是如此成功和舒适,以致它虽未完全停滞不前,但却相应地保持不变。不过,在这同时……西方由于自己的技术成就、经济活力以及社会和政治的多元化,正在发生着变化。而所有这一切,形成一种最终导致西方主宰全球的推动力。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解读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一个具体观点,可以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也可以质疑材料的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答案】评分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实准确,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结论与论证相符。 示例1:观点:中国的空前稳定促进社会繁盛。 论证:政治上,中央集权加强,战乱较少。经济上,农业经济发达,农业产量和农产品的商品率提高;传统手工业技术先进,产品大量投入市场;城市发展,工商业市镇大量出现,商品经济繁荣,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思想文化上,儒学复兴,理学兴盛,科举制度富有活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 综上所述,稳定促进农耕文明高度繁荣,国力强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示例2:观点:中国的空前稳定导致社会停滞不前。 论证:政治上,皇权不断加强,专制统治强化导致富有活力的制度走向僵化,如科举制度。 经济上,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仅 - 14 - 江南地区稀疏出现;明清时期闭关自守,对外贸易得不到发展。 文化上,八股取士相大兴文字狱束缚人们的思想,科技大多停留在前人经验的总结,缺乏创新,没有起到促进中国社会形态发生质变的作用。 综上所述,稳定导致固守农耕文明,缺乏创新,导致近代礼会发展落后。 示例3:观点:变与不变是中西方国力易位的关键。 论证:明朝中后期,中国仍同守农耕文明,强化君主专制,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思想文化专制进一步加强、科技缺乏创新,推行“海禁”政策,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制约了新经济因素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衰弱。而同时期的西方国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冲破了教会神学的束缚,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新航路的开辟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西方列强国力日益强大。 综上所述,固守农耕文明,缺乏创新,终究抵挡不住新兴工业文明的冲击,导致中西方国力易位。 示例4:观点:辩证看待古代中国的变与不变。(提示:综合示例1、示例2史实进行论证。) 示例5:观点:6世纪到16世纪中国空前稳定的观点是错误的。 (提示:用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五代十围的分裂割据、辽宋夏金政权问战争等史实进行论证。) 示例6:观点:15、16世纪西方的变化是借助外部因素完成的。 (提示:用中国古代三大发明对西方发展影响、殖民扩张与掠夺等史实进行论证。) 若有符合要求的其它观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首先阅读材料提出观点,根据“说它是好事,是因为比较起世界上其他任何社会,中国社会在这1000年中向更多的人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利益和心理安全感。”“说它是坏事,是因为中国是如此成功和舒适,以致它虽未完全停滞不前,但却相应地保持不变。”“而所有这一切,形成一种最终导致西方主宰全球的推动力。”可分别提炼出观点中国的空前稳定促进社会繁盛、中国的空前稳定导致社会停滞不前、变与不变是中西方国力易位的关键。然后分别从中国以及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等史实进行论证。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14 - 黄宗羲是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他从中国历代赋税制度(主要针对农业)改革历程中总结出的一条历史规律。以清华大学的秦晖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学者把这一规律称为“黄宗羲定律”。 现代有学者把“黄宗羲定律”用公式表示,即: 两税法=租庸调+杂派王安石免役钱法=两税法+杂派=租庸调+杂派+杂派一条鞭法=王安石税法+杂派=两税法+杂派+杂派=祖庸调+杂派+杂派+杂派倪元璐税法=一条鞭法+杂派=王安石税法+杂派+杂派=两税法+杂派+杂派+杂派=租庸调+杂派+杂派+杂派十杂派… 会式:bn=a+nx(bn为经过n次改制之后的新税额,a为原始说额,x为杂派,n为改制次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定律”反映问题,试析共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税制改革的认识? 【答案】(1)问题:“黄宗羲定律”反映了税制改革中征税名目越来越多,农民承受的负担越来越重 原因:中国古代是专制主义国家,决策具有随意性,缺少民主和监督;王朝衰落吏治腐败;土地兼并加剧危及国家收入。 (2)认识:历代税制改革虽能在短期内取得一定成效,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强法制建设整顿吏治;改革一定要注意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贴近新课标全国卷41题的模式。 会式:bn=a+nx说明了赋税日益加重,人民负担加深。至于原因,学生可从政治、经济方面来思考。君主专制的加强、国家的腐败、土地兼并的严重影响到国家的收入,都是赋税日益增多的原因。 (2)从上述改革中可知, 中国古代税制改革逐渐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因此要减少赋税。此外,国家还要加强自身的廉政建设,减少政策的随意性和腐朽性。 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 14 - 日本投降后不久,美国军队以“盟军”的名义占领了日本,从1948年起,中国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决定改变对日政策,加紧策划缔结对日和约,扶植日本。1949年,印度拒绝了华盛顿关于进行印美长久合作的建议,美国进一步修改其远东政策。新中国的建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大大加剧了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美国加紧在亚太地区建立军事体系。1950年10月,美国签订军事援助协定。1951年8月,美菲签订《共同防御条约》。9月,美国同澳大利亚、新西兰签订《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同日本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3年和1954年先后与李承晚和蒋介石集团签署“东北亚防御联盟”。此外,美国积极策划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组成军事集团。1955年9月,成立了“东南业集体防御条约组织”,并特意强调“武装进攻”的含义仅适用于“共产党侵略”。11月,在美国策划和支持下你,伊朗、伊拉克和土耳其等国组成了巴格达条约的组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亚太政策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亚太政策的时代背景。 【答案】(1)插手中国、朝鲜内政,推行反共政策;对日本由遏制到扶植;组建军事集团;构筑军事防御体系。 (2)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亚太地区出现一批新兴独立国家;冷战的兴起;局部战争的发生。 【解析】 (1)由材料“美国进一步修改其远东政策。新中国的建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大大加剧了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扶植日本”、“东北亚防御联盟”,可见二战后美国亚太政策的表现为:插手中国、朝鲜内政,推行反共政策;对日本由遏制到扶植;组建军事集团;构筑军事防御体系。 (2)关于二战后美国亚太政策的时代背景,可以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突出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可以作答为: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亚太地区出现一批新兴独立国家;冷战的兴起;局部战争的发生。 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左宗棠十分注重“耕读家风”的保持,他写下“纵读数千年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要守六百年家法,有善策还是耕田”的楹联,“悬刊祠中,以示族子弟”。他据“儿求训甚切”之况,遂书“慎交游,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的家训以“诏其子弟”。在他人生尽头仅一个月前,左宗棠以豪迈的气质作诗回顾了他出关持节和坐镇东南的历历征程:如“提戎敌忾效前驱,马蹄蹴破天山雪”、“海防善后事孔急,将士还须猛着鞭”,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所以说,时代造就了左宗棠,而左宗棠也没有负于他所处的时代。 ——摘编自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山“耕读家风”的内涵并分析其被倡导的原因。 - 14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左宗棠也没有负于他所处的时代”的依据。 【答案】(1)内涵:经世致用、品段学优、洁身自好。 原因:自然经济的产物;儒家思想的影响;个人的家国情怀。 (2)根据:左宗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推进了中国近代史进程;他收复了新疆,化解了西北边疆危机,捍卫了国家主权,符合人民的利益;其塞防和海防并重的思想,顺应了近代化潮流。 【解析】 (1)由材料“纵读数千年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要守六百年家法,有善策还是耕田”可见“耕读家风”指学习要关心社会实务。要注重个人品行修养。原因,可用从我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儒家思想的影响和个人的家国情怀分析。 (2)关于“左宗棠也没有负于他所处的时代” ,要结合左宗棠一生中的主要活动分析。左宗棠所处的时代,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面临又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统一,又要向西方学习,顺应时代潮流,促进中国近代化。所以选择的材料要能体现左宗棠维护国家主权、促进近代化等方面的成就。 - 14 - - 1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