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诸暨中学2020-2021高一历史10月阶段性试题(实验班)(Word版附答案)
诸暨中学2020学年高一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提前班) 2020.10 选择题部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割据的时期,多民族国家政权并立,更替频繁。下列选项中对下图朝代填写正确的是( ) 魏 ① 十六国 ② 东魏 北齐 西魏 ④ 蜀 宋 齐 ③ 陈 吴 A. ①东晋 ②前秦 ③梁 ④北周 B. ①西晋 ②前秦 ③吴 ④北周 C. ①东晋 ②前秦 ③吴 ④北汉 D. ①西晋 ②北魏 ③梁 ④北周 2.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 3. 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均定都在今天的( ) A. 南京 B. 长安 C. 洛阳 D. 杭州 4. 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全国所辖郡数 秦岭淮河以北郡数 秦岭淮河以南郡数 西汉 103 74 29 西晋 162 86 76 A. 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B. 政治中心实现了南移 C. 西汉时的疆域比西晋小 D. 南北经济水平差异缩小 高一历史 第8页 共7页 1. 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这反映了( ) A. 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尊重大司马的治国意见 B. 东晋时期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的强大 C. 东晋时期士族门阀势力强大,威胁皇权 D. 两晋时期的政治民主化倾向 2.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当官。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实行了( ) A. 九品中正制 B. 科举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3. 西晋时期内迁的“五胡”中,不包括( ) A. 匈奴 B. 鲜卑 C. 羯 D. 回鹘 4. 三国时期,鱼豢著《魏略》记述:“(氐族)衣服尚青绛,俗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由与中国错居故也。”这一现象表明,氐人当时( ) A. 已经完全以农耕生活为主 B. 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和文化 C. 生产以耕织和饲养相结合 D. 深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大禹之后”“(将)复大禹之业”。这表明( ) A. 各民族隔阂完全消失 B. 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 C. 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生活 D. 北方地区统一进程加快 6. 下列改革中,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的是( ) A. 商鞅变法 B. 王莽改制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北魏分裂 7. 西汉目录书《七略》中无史书一略,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史书附属于“文艺”类“春秋家”之下。到魏晋南北朝后期,文献整理已形成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这表明当时( ) A. 两汉时期史学成就不突出 B. 魏晋时期史学逐渐走向独立 C. 统治者注重加强思想控制 D. 纪传体史书内容不够丰富 8. 晋代葛洪在道家典籍《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这反映了( ) A. 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 B. 儒道思想的融合 C. 儒本道末的指导思想 D. 道教危机的出现 9. 隋朝建立的方式是通过( ) A. 农民起义夺权 B. 少数民族入侵中原 C. 大将发动政变自立 D. 外戚夺权政变 10.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代诗人评价的是( ) A. 大禹治水 B. 隋朝造船业 C. 隋朝统一 D. 隋朝大运河 11. 唐太宗在位期间,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知人善任,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 ) A. 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大定之治 高一历史 第8页 共7页 1. 《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此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安史之乱 B. 藩镇割据 C. 宦官专权 D. 朋党之争 2. 唐高宗时,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擢升宰相,却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唐宪宗子弟李洞因屡困于科场,曾赋诗:“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这表明唐朝科举制度( ) A. 打破了宗室势力对官职的把持 B. 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 C. 强化了士人崇儒入士的观念 D. 维护区域人才选拔的公平 3. 唐朝时对外用兵,按政治制度规定其运行程序是( )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兵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兵部 C. 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兵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兵部 19. 《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 结合所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政事堂是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 B. 宋代的行政机构自唐代政事堂演变而来 C. 政事堂的迁徙是因人改制的体现 D.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具有高度稳定性 20.右图是广东怀集县百姓所纳庸调在上缴朝廷时由地方官府折纳的银饼。此饼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北魏 B.隋朝 C.唐初 D.唐中后期 21. 唐代敦煌户籍残卷记载:700年,户主张玄均34岁,为丁男,户内另有丁男1人,寡母1 人,合应授田230亩,而实际授田为75亩;721年,董思切一户应授田131亩,而实授田为28亩。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 均田制已遭到破坏 B. 分配土地严重不均 C. 官吏腐败贪污 D. 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22. 白居易《重赋》中评价两税法:“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攫取)我以求宠,敛索(征敛勒索)无冬春。”材料表明( ) A.两税法改变了征税标准 B.两税法扩大了征税来源 C.两税法增加了政府收入 D.两税法加重了百姓负担 23.从下表中可读出的信息包括( ) 高一历史 第8页 共7页 政权名称 存亡时间 开国国君 国君身份 后梁 907—923年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923—936年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后晋 936—947年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947—950年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后周 951—960年 郭威 邺都留守 ①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稳定 ②五个政权的开国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 ③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4.北宋中央设立的分割宰相财权的是( ) A.参知政事 B.三司使 C.枢密使 D.转运使 25. 宋代有个叫钱昆的少卿,世代都是余杭人。余杭人喜欢吃蟹。钱昆曾经要求外放当州官,别人问他想到哪个州去,钱昆回答说:“只要有螃蟹而没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这讽刺了宋代( ) A. 崇文抑武的政治原则 B. 宽松的士大夫政治 C. 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D. 科举制度的压制人才 26.宋真宗意欲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写诏书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当着使者的面,将诏书烧掉,并让回话“就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想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训,只得收回成命。这反映宋朝( ) A.君主专制走向衰落 B.集体决策的格局 C.君相矛盾不断激化 D.文官政治的特点 27.“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这段话反映的是( ) A.北宋与辽的友好往来 B.北宋向契丹送纳贡金 C.宋辽之间的贸易往来 D.北宋向辽交纳“岁币” 高一历史 第8页 共7页 28. 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半个多世纪后,政府财政收入已经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损1500多万缗。这种情况的出现是( ) A.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理由 B. 因为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收入变少 C. 王安石实行变化的重要背景 D. 王安石变法措施不当的结果 29.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有迹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刮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 A.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B. 实现了富国强兵 C. 使北宋走向了衰亡 D. 加强了社会管控 30.下表是不同人对王安石的评价,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 人物 评价 司马光 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 梁启超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列宁 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实行土地国有未成 A.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B.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加准确 C.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 D.外国人因文化背景不同评价更为客观 31. 据考证,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而西湖醋鱼与历史更悠久的开封糖醋鱼的做法几近相同。这一现象的发生很可能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 A. 赤壁之战 B. 澶渊之盟 C. 宋夏和议 D. 靖康之变 32. 《西游记》中西王母开蟠桃大会,请的宾客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各宫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 ) A. 魔幻小说创作已经兴起 B. 三教呈现交融的状态 C. 三教合流得到官方认可 D. 佛道两家屈从于儒家 33.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能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有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 A. 对环境破坏的伤感 B. 热爱和平的态度 C. 对农业生产的关系 D. 爱国忧民的情怀 34. 唐朝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中国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大型乐舞《霓裳羽衣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以上现象反映出唐朝文化的特征是( ) A. 兼收并蓄 B. 风格单一 C. 反映市民生活 D. 固守传统 35.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流艺术成就的是( ) A. 书法艺术 B. 石窟艺术 C. 绘画艺术 D. 文学艺术 高一历史 第8页 共7页 36. 唐代画家张彦远曾说:“然今之画人,粗善写貌,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色彩,则失其笔法。岂曰画也?”这表明他注重( ) A. 描绘人物形象 B. 逼真摹写客观事物 C. 绘画布局构图 D. 传达主观情致神韵 37. 《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很多农谚。如“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求”。这些谚语说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①农作物种类单一 ②依据经验 ③遵循自然规律 ④讲究农时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8. 史料记载,唐哀宗时(十世纪),郑璠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可以说明( ) A. 火药的发明是在唐朝时期 B. 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 C. 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D. 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 39. 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一位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因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他是( ) A.贾思勰 B.裴秀 C.孙思邈 D.祖冲之 40.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史实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张骞出使西域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 唐前期的生机与活力是300多年“胡汉融合”的成果。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胡人政权的统治者中汉化最积极、最彻底的当属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为了促进鲜卑社会的汉化,他以非常坚决的态度将都城迁到了中华文化的中心地带洛阳。他对反对派进行了毫不留情的镇压,甚至处死了坚持民族服装打扮的皇太子。他认为如果是中华文化的正统继承者,生活习惯必须与汉人一致,血统上也应该推进鲜卑人的彻底汉化。 ——摘编自 王 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材料二 高一历史 第8页 共7页 从制度层面看,隋唐在典章制度上的因袭和创置,主要渊源于三条线索。其一,北魏、北齐系。其二,南朝梁、陈系。其三,西魏、北周系。上述三系对隋唐的影响虽错综复杂,但毋庸置疑的是,隋唐制度传承因革的来源既非纯粹的汉族传统,亦非完全的胡人旧俗,而是在民族融合基础上形成的“混合品”。 ——摘编自 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孝文帝的汉化措施。(6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唐前期在中央官制和赋税制度上对魏晋南北朝制度的继承和创新。(4分) 42.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大体存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两种基本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域设置都护府的形式从汉代一直延续至唐代。唐代还将这种制度推广至东、北、南、西各个方向的边境地区。 ——摘编自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唐朝开边之后,对当地民族采取羁縻式管理,委其首领自治,驻军较少。但此种统治方式不稳定,后东突厥重为边患,契丹等族也一再生事。唐廷被迫大量增加边防驻军,形成若干边防大军区,其长官称为节度使。节度使本职仅管军事,然边地形势复杂,为重其权,常使之兼管军储、财政,进而监察地方。因联防需要又时或以一人兼数节度使。于是形成边将权重的现象。 ——摘编自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宋代行政区划与唐无大差异,而行政组织与运用则大有不同。盖宋室君臣鉴于唐末、五代藩镇权重,故对于地方行政采取绝对控制政策。其方法:最高级地方行政区划之路,不置元首性之长官,而以帅、漕、宪、仓诸司,分掌众务,不相统属,互相牵制不能自专。上自诸路使司,下至县知事,皆以中央文官权充,以便中央直接控制。犹惧知事官权太专,又置通判,以资牵制与监视。 ——摘编自 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1) 结合所学,列举材料一所述的唐代在四周边疆设置的都护府。(2分) (2) 依据材料二分析唐朝设节度使的原因,结合所学论述此举的后果。(4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4分) 高一历史 第8页 共7页 诸暨中学2020学年高一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提前班)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A D C A D C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D D B B B B D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D B B C D D C A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B D A B D D B D A 二、 非选择题 41. (1)迁都洛阳;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改说汉话;改用汉姓;仿照汉族士家门第;迁到洛阳鲜卑贵族改籍贯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 (前3点,1点1分,其余任答3点3分) (2) 中央官制:①魏晋南北朝三省形成;(1分) ②唐代设立政事堂或将“宰相”赋予更多的人。(任1点1分) 赋税制度:①魏晋南北朝租调制(1分) ②唐代租庸调制(或答“庸”)或以庸代役。(任1点1分) 42. (1)安东(南、西、北)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单于都护府。(任2点2分) (2)原因:羁縻式管理的不稳定;边防需要。(2分) 后果;外重内轻;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任2点2分) (3) 路设“四监司”互相牵制(1分); 以中央文官出任地方长官(1分); 州设通判分权(1分); 废节度使制;收缴各州赋税;将地方精兵编入禁军。(任1分1分) 高一历史 第8页 共7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