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检测:第四单元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检测:第四单元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建议用时:30 分钟) 一、选择题 1.王安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是他决心 变法的写照。对此理解全面的是( ) A.认为天象与变法毫无关系,不必害怕 B.认为人们有各种议论是正常的,不能听信流言蜚语 C.传统的习惯和法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需进行改革 D.体现出王安石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锐意改革,坚持变法的精神和敢于斗争的勇气 解析:选 D。本题考查对“三不足”精神的全面理解。A、B、C 三项都只是一个侧面的 认识,D 项最全面。 2.据史书记载,经过王安石变法,“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这反映出王安石变法( ) 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②缓解了财政危机 ③彻底扭转了积贫局面 ④缓和了社会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 A。题目材料“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反映官府的府 库充实,这是王安石变法的成效,即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缓解了财政危机,①②正确; 王安石的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局面,说“彻底扭转了”是违背历史事实的,故③错 误;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矛盾问题,故④错误。综上分析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答案为 A 项。 B、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3.在实际过程中,青苗法规定的农民自愿请贷(“不愿请者,不得抑配”)被异化为官家 强行派定,许多地方的取息竟从法律规定的二分提高到三分、四分甚至六分。这说明青苗法 ( ) 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政收入 ②借贷过程中出现强制贷款现象 ③肆意提高利息,反 而加重了人民负担 ④实际上并不符合农民的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 B。由材料可知,王安石变法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官家强行派定”“取息竟从 ……二分提高到三分、四分甚至六分”的现象,由此可知,在青苗法实行过程中出现强制贷 款现象和利息过高的问题,这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4.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 ) 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B.市易法、均输法 C.保甲法、保马法 D.青苗法、免役法 解析:选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推行青苗法和免役法,青苗法增加了政府的 财政收入,但在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有些地方官为追求政绩,强制农民借贷; 二是利息偏高,成为借贷者沉重的负担。免役法使得那些缴纳一定费用的人能够从劳役中解 放出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免役钱对穷人来说是沉重负担,因此争议很大,故 选 D 项。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排除 A 项;均输法、市易法主要 打击的是大商人的利益,增加政府收入,排除 B 项;保甲法、保马法增强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排除 C 项。 5.1072 年 8 月,秦凤路沿边安抚史王韶收复了河、洮、岷等州,拓地千余里,这是北宋 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这说明( ) A.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 B.王安石变法使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 C.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 D.王安石变法解决了北宋的内部危机 解析:选 C。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能完全表明北宋经济实力的空前增强;一次胜利,也不 能说明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更不能说明解决了内部危机。因此 A、B、D 三项不正确。 6.《哈佛中国史》载:“王安石的经济改革意在扶持处于社会金字塔底端的农民、商人 和工匠。他确信,只有当普通百姓的生活和福祉得到保障、整个社会繁荣时,国家才能强盛。” 以下措施与材料对应的是( ) A.保甲法、保马法、均输法 B.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 C.保甲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解析:选 B。根据题干中“扶持处于社会金字塔底端的农民、商人和工匠”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青苗法使农民在青黄不接之际,不至受“兼并之家”高利贷的盘剥,使农民能够“赴 时趋事”;募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使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 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工程,保证了灌溉,耕地 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故 B 项正确。 7.“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三年十二月行 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 九月行将兵法。”材料说明王安石变法存在的隐患是( ) A.用人不当,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B.推行新法操之过急,策略不当 C.宋仁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D.大地主大官僚势力强大,激烈反对 解析:选 B。从材料“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二月行保甲法……二月改革科举。 十月行募役法”中可以看出,王安石在新法的推行过程中操之过急,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没 有体现出用人问题以及大地主与皇帝对新法的态度问题,故排除 A、C、D 三项。 8.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字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 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指的是( ) A.拥护变法的人 B.政府中的贪官污吏 C.反对变法的人 D.从变法中受益的人 解析:选 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得到了很多官员的支持,因此“谗佞”指的 是拥护变法的人,故 A 项正确;政府中的贪官污吏、反对变法的人以及从变法中受益的人均 不符合史实,故 B、C、D 项错误。 9.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某班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最接近客 观事实的应是( ) A.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B.宋神宗去世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 C.变法失败与王安石性格的偏执有联系 D.变法结局说明其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解析:选 C。王安石变法要解决北宋中期面临的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而这些社会矛盾是 北宋中央集权制度本身造成的。作为封建士大夫的一员,王安石变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了某些问题,但他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制度,这就决定了其变法的结局,故 A、B、D 三 项错误,C 项符合题意。 10.下表出示了不同人对宋朝王安石的评价,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 人物 评价 司马光 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 度,以至于此 梁启超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列宁 王安石是中国 11 世纪时的改革家,实行土地国有未成 A.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B.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加准确 C.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 D.外国人因文化背景不同评价更为客观 解析:选 A。结合材料中司马光、梁启超和列宁对王安石的评价可知,不同的人因其所处 的时代不同,对王安石的评价也不同,故 A 正确;直观感受使评价带有较多主观性,故 B 错 误;后人掌握的资料丰富,但认识仍有局限性,故 C 错误;外国人因文化不同,其评价未考 虑中国实际,不一定客观准确,故 D 错误。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所以多僻,以散故也。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保甲立,则亦所以 使民不散,则奸宄故宜少。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既 人人能射,然后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 ——王安石 材料二 保甲法实施一段时间后,司马光批评道:“保正保长,依倚弄权,坐索供给, 多责赂遗,小不副意,妄加鞭挞,蚕食行伍,不知纪极。中下之民,废其耕稼,罄家所有, 侵肌削骨,无以供亿。愁苦困弊,靡所投诉。”到宋神宗末年,“诸路盗贼蜂起,皆保甲为之, 本欲御寇,乃自为寇”。马端临说,“保甲之事”“徒足以困百姓,而实无益于军实”。 ——摘编自周联合《论保甲法的体制性腐败》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认为实行保甲法的益处。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保甲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由此得出的认识。 解析:(1)益处,从材料“使民不散”“足以除盗”“固可渐习其为兵”“可以消募兵骄 志,省养兵财费”中可以提炼出。(2)问题,从“依倚弄权”“小不副意,妄加鞭挞”“中下 之民,废其耕稼”“侵肌削骨,无以供亿。愁苦困弊”“徒足以困百姓,而实无益于军实” 中可以提炼出。启示,根据材料中所涉及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加以说明。 答案:(1)益处:加强地方治安;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提高军队战斗力;节省经费。 (2)问题:农民受到欺压、阶级矛盾激化;耽误农业生产;苛政使农民生活更加困苦;军 队战斗力并未提高。 认识:改革应实事求是;关注民生。 12.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一次规模较大的社会变革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的第一项经济改革措施是解决农民的资金短缺问题……这项改革计划在 官员中激起强烈反响,许多官员在争论中上表要求辞职以示抗议。正如司马光批评的那样, 反对派认为,与其说新政节省了财政开支,不如说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并进一步加深了官僚 化。他们批评说,从金钱交易中获利不是国家该做的事情。在写给司马光的信中,王安石礼 貌地反驳道,对借贷制度的改革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 ——(加)卜正民《哈佛中国史》 材料二 二十岁的宋神宗即位,雄心勃勃地宣布“天下弊事甚多,不可不革”之时,王 安石就“以激切奋怒之言以动上意”。扬言“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唐)太宗为哉!”求治心 切的宋神宗把王安石的大话作知音,于是开始了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王安石具有否定 一切的思想倾向,他根本不把宋朝放在眼里。他在变法中废除了宋初许多好的政策法令,在 泼污水时泼掉了孩子。 ——顾全芳《评王安石变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项改革计划”是王安石变法中的什么法令?从正 负两面简述它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客观原因。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王安石的第一项经济改革措施是解决农民的资金短缺问题”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措施是青苗法。其影响结合教材对青苗法的评价分析即可。第(2)问 原因,主观原因根据材料“求治心切的宋神宗把王安石的大话作知音”等信息,从宋神宗和 王安石急于求成、用人不当以及变法指导思想不当等方面回答;客观原因从变法触动大地主 大官僚的利益及一些变法措施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等方面回答。 答案:(1)措施:青苗法。 影响:正面,扶持了农业生产,增加了财政收入,使农民免受高利贷剥削;负面,进一 步加深了官僚化,与民间争利。 (2)主观原因:改革者求治心切,急于求成;变法用人不当;指导思想偏重开辟财源。客 观原因: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部分变法措施脱离实际;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一、本课测评(教材 P58) 1.王安石变法被废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参见本课[史料探究 重难突破]探究点 1[论从史出]部分。 2.试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提示 (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 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 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3)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4)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二、学习延伸(教材 P58) 1.探究活动 提示 略。 2.争鸣 你对此怎么看?你认为在不增加百姓负担的情况下,能增加国家的财富吗? 提示 王安石的观点是正确的。在不增加百姓负担的情况下,能增加国家的财富,但很难 实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