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历史同步课堂人教必修二测试:单元测试卷二
单元测试卷二(第三、四单元)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 的含义是( )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解析:这里的自然经济解体应该是指经济领域内不再是小农家庭 经营,不能再自给自足,据此可知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 日益商品化,就是其解体的表现,D 项正确。 答案:D 2.鸦片战争后,“上海自设纱厂后,民间自轧自弹,反不如买机 器纱之便宜,于是遂不顾布庄之挑剔,而群焉买之……且以机器纱为 细洁,而乡间几无自轧自弹之纱也”。由此可见( ) A.上海传统纺纱业遭到破坏 B.传统土布与洋纱各具特色和优势 C.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D.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解体 解析:根据材料中“上海自设纱厂后,民间自轧自弹,反不如买 机器纱之便宜”,可知出现了购买机器产品的热潮,导致上海传统的手 工纺纱业的破产,故选 A。材料强调的是机器纱细洁,并未介绍传统 土布的特色和优势,B 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机器纱对中国传统纺纱 的冲击,并没有涉及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C 项错误;材料 仅仅反映了上海纺纱业受到冲击,不能体现出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 开始解体,D 项错误。 答案:A 3.下面是 1865 年和 1894 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万海关 两),以下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 项目 1865 年 1894 年 增幅 进出口总值 12 019.7 28 605.9 137.99% 进口值 6 003.6 14 605.4 143.28% 出口值 6 016.1 14 000.5 132.72%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B.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 C.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日益加深 D.中国对外贸易值出超情况逐年增长 解析:进口值增长反映出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而出口值 增长反映出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进出口值的增长说明中国成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日益加深,故选 C,排 除 B。由该表无法推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A 项错误; 进口值增幅超过出口值,中国对外贸易值入超情况逐年增长,D 项错 误。 答案:C 4.近代化就是近代的资本主义化,核心是工业化。根据这一核心,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解析:洋务运动比较早地实现了资本主义化即工业化,是中国近 代化的开端,故选 B。鸦片战争的意义更加侧重于政治而不是经济方 面的工业化,A 项错误;戊戌变法的影响侧重于思想上的解放,C 项 错误;辛亥革命的影响侧重于政治上对于君主专制制度的打击,D 项 错误。 答案:B 5.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 本乃可益固。”下列企业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轮船招商局 解析:轮船招商局属于民用企业,目的在于“求富”,故选 D。安 庆内军械所设立目的在“自强”,A 项错误;福州船政局设立目的在“自 强”,B 项错误;江南制造总局设立目的在“自强”,C 项错误。 答案:D 6.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C.民族资本家的自身努力 D.洋务企业的诱导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 业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产物,故 A 项错误,符合题意。外国资本主 义的经济侵略,瓦解自然经济,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创造条件, 故 B 项正确,排除。民族资本家的自身努力也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 生的重要原因,故 C 项正确,排除。洋务企业的诱导也是民族资本主 义工业产生的条件之一,故 D 项正确,排除。 答案:A 7.1896 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 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清朝政府这样做的 直接目的是( ) A.模仿西方国家成为工业强国 B.解决财政危机和扩大税源 C.彻底放弃“重农抑商”思想 D.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 解析:根据题目中“济急要图”可以看出其直接目的是挽救财政 危机,故选 B 项。清政府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并不 是进行社会转型,A 项错误;清政府始终没有放弃“重农政策”,C 项 错误;根据题目中“清朝政府下令”“各省将军督抚”可以看出清政府 不可能发展商办企业,D 项错误。 答案:B 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高潮: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高潮”都得益于( ) A.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 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C.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地位高 D.商品经济发展和自然经济的解体 解析: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创 造了条件,故选 D 项。19 世纪末,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与材料 中第一次和第三次“高潮”不符,A 项错误;列强忙于一战,与材料 中第一次和第二次“高潮”不符,B 项错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 族资产阶级地位低,C 项错误。 答案:D 9.下图是近代中国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872—1913 年)。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外商企业和民族企业相互促进 B.国民革命推动民族企业迅速发展 C.民族企业发展导致外商企业增速缓慢 D.政府支持是民族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的民族企业增长迅速,而根据所学知 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的支持,故选 D。外商企业会压制民 族企业的发展,民族企业的发展会抵制外商企业的发展,A 项错误; 此时尚未进行国民革命,时间不符,B 项错误;由材料可以看出外商 企业的增速并不缓慢,而是很快,C 项错误。 答案:D 10.右面是 1936 年与 1935 年相比中国民族工业中各主要行业增 长率的变化情况示意图。导致图中各行业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促进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C.国内战争刺激了市场的需求 D.国内爱用国货运动的促进 解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期间,南京国民政府持续有效的政策促 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才有了各项工业数据的提高,故选 B。国民政 府法币改革是国民经济建设的组成部分,但不是主要原因,A 项错误; 战争对国民经济的推动更主要体现在军事行业上,C 项错误;爱国运 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D 项错误。 答案:B 11.1938 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 “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 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解析:抗日战争爆发后平、津、鲁、豫等地相继被日军占领,“国 统区”与史实不符,故 A 项错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为转嫁国内经 济危机,实行的侵华政策是以战养战,故可知其发行“联银券”“军用 票”是为获得中国的物资维持战争,故 B 项正确;流通“联银券”“军 用票”的地区是敌占区,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流通的货币,没 有体现对物资的管理,故 D 项错误。 答案:B 12.下图是国民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对中国经济造成的最主 要影响是(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C.美国垄断了中国的资本市场 D.民族资本主义陷入困境 解析:图片所示现象反映出当时国民党政权为了维持战争所需要 的巨额军费,滥发金圆券以搜刮民间财富,民族资本受其影响,发展 陷入绝境,故选 D。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与图片时 间不符,A 项错误;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出现在甲午战争后, 时间不符,B 项错误;图片反映的是国民政府金圆券挤兑的现象,和 美国经济控制本身无直接关系,C 项错误。 答案:D 13.针对下表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采取的相应政 策是( ) 项目 人均产量(1950 年) 中国 美国 印度 钢产量 2.37 kg 538.3 kg 4 kg 发电量 2.76 kW·h 2 949 kW·h 10.9 kW·h A.实行三大改造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开展“大跃进”运动 解析:从表中可知中国的人均钢产量和发电量低于美国和印度, 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故采取的相应 措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故选 B。三大改造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生产关系的变革,与表中的信息不符,A 项错误;“一 边倒”的外交政策是应对资本主义阵营敌视中国的措施,与材料不符, C 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出现于 1958 年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建立时 期,不是解决材料现象的相应措施,D 项错误。 答案:B 14.1956 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表明( ) A.所有制形式发生重大变化 B.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 C.民主革命实现完全胜利 D.“一五”计划的任务提前完成 解析:三大改造是针对所有制形式进行的,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表明我国的所有制形式发生重大变化,故选 A。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起步应为 1953 年,时间不符,B 项错误;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标志民主革命实现完全胜利,C 项错误;1957 年年底,“一五”计划 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提前超额完成,D 项错误。 答案:A 15.毛泽东在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 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 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此会议 ( ) A.通过了《共同纲领》文件 B.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D.确定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总任务 解析:材料中“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表明是 1956 年。1956 年中共八大召开,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在我国建立起来 的新形势,提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 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故选 D。 答案:D 16.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因在生产关系上超越生产 力发展的实际水平,急于向更高级形式过渡,从而造成了重大失误。 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 A.农业和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提倡“一大二公”,违背当时生产力发展水 平,错误地认为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故选 D。1953—1956 年的三大 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 是从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公有制,是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 符合题意,A 项错误;“大跃进”运动是 1958 年开始实行的,其违背 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大办农业、工业、大炼钢铁,与题意不符,B 项错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三大改造内容之一,实质是从生产 资料私有制转为公有制,是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C 项错误。 答案:D 17.下图是漫画家李寸松创作于 1958 年的时政漫画《挡不住的阳 光》,对漫画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当时( ) A.民众对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有所怀疑 B.作者认识到经济建设存在“左”倾错误 C.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解析:时政漫画会反映一定的现实,材料中“污蔑”“诽谤”其实 反映了民众对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有所怀疑,故选 A。作者认为“挡 不住的阳光”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显然他不会认为“阳光”是错误的, B 项错误;1956 年中共八大进行了正确决策,但未能坚持,与材料中 “创作于 1958 年的时政漫画”不符,C 项错误;“大跃进”导致国民 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 项错误。 答案:A 18.1978 年 11 月 24 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 个农民面 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 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 一枪”。小岗村的做法( ) A.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是农村历史性的变革 B.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 D.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打破了平 均主义盛行的人民公社体制,故选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 开放的决策,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A 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土地的所有权仍归国家,B 项错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户个体经营方式与农业现代化经营模式相 悖,C 项错误。 答案:D 19.下表为 1979—1984 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增长率 (依据龚关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该表反映 出( ) 区域 收入 消费水平 农村 17.6%(家庭收入) 8.9% 城市 8.0%(职工货币工资) 4.5%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 B.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城市 C.废除农业税增加了农民收入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展缓慢 解析:从表中可知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均高于城市居民, 体现出 1978 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较快发展,故选 A。材 料体现的是农村和城市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年增长率,不是农村与城市 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对比,故无法体现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城 市”,B 项错误;废除农业税是在 2006 年,C 项错误;1984 年城市经 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 项错误。 答案:A 20.1986 年 8 月,邓小平在视察天津港时高兴地说:“人还是这些 人,地还是这块地,一改革,效率就上来了。这无非是给了你们权… …你们有了权,有了钱,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变化”实际上 是基于港口管理体制突破了( ) A.“以政代企,政企不分”的模式 B.“政企分开,简政放权”的模式 C.“自主经营,简政放权”的模式 D.“政企分开,自负盈亏”的模式 解析:港口的管理体制突破了,“以政代企,政企不分”的模式, 使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真正搞活了国有企业,故选 A。“政企分开, 简政放权”的模式是变化之后的模式,B 项错误;“自主经营,简政放 权”的模式是变化之后的模式,C 项错误;“政企分开,自负盈亏”的 模式是变化之后的模式,D 项错误。 答案:A 21.1992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 业的决定》,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在上海、深圳进行股票 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开放边境城市及长江沿岸主要中心城 市……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 A.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市场经济改革明确成为目标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解析:根据“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试行外汇期货交 易”“开放边境城市及长江沿岸主要中心城市”等信息可知市场经济改 革明确成为目标,故选 C。根据所学可知 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基本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A 项错误;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B 项错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D 项错误。 答案:C 22.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 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 放城市的开放体系。长江三角洲属于(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 D.沿江开放城镇 解析:据所学可知长江三角洲属于沿海开放区,故选 B。 答案:B 23.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 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下列改革措施直接得益于此讲话精神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在川粤等省创设经济特区 C.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解析:据材料“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 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联系 所学可知,此讲话精神直接推动了我国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 故选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对农村的经济的改革,并非开放,A 项错误;我国并未在川创设经济特区,B 项史实有误;国企的现代企 业制度改革属于对城市的经济改革,并非开放,D 项错误。 答案:C 24.如图是某位同学所做的一份历史知识框架图。图中空白框应 填入的正确选项是( ) A.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起步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解析:题干图片内容显示了改革开放的过程。A 项显然不符合题 干含义。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起步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与题干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不符,故排除 B 项。C 项只是体现了改 革开放的一个方面,排除。故选 D。 答案:D 25.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 1978 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 业的高潮点,分别是 1984 年、1992 年和 2001 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 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界贸 易组织 C.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 区 D.建立 4 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 立 解析: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的时间与材料中“分别是 1984 年、1992 年和 2001 年”相 符,故 B 项正确。 答案:B 二、非选择题(第 26 题 18 分,第 27 题 20 分,第 28 题 12 分,共 50 分) 26.(18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6 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 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1865 年由英商佛南创 办耶松船厂于上海虹口。……其第一年度纯利与资本的百分比为 13.5%,第二年即升至 21%。同治五年(1866 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建。 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人,专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 造船舶批零配件。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炼作 坊转化为近代企业。 ——摘自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 材料二 材料三 (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当时,这 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永利铔厂在 1934 年 7 月破土动工。1937 年 2 月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 150 吨、硝酸 40 吨, 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 为大厂镇。……日军进攻南京,永利铔厂沦陷。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 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 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陈安吉主编《名人与南京》 (1)上海发昌机器厂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分析其产生的历史 条件。(4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4 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永利铔厂创办时期的有利条件。据材料三指 出该厂的历史贡献。(7 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3 分) 答案:(1)性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条件: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2)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3)条件:国民政府鼓励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币 制改革、提倡国货运动、实业救国思潮。(任意写出三点即可) 贡献: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促进了工业化、城镇化; 为国家保存了技术人员。(任意写出两点即可) (4)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民众及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热情、政府的决 策。(任答两点即可) 27.(2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 1957 年,中央各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从 1953 年 的 2 800 多个增加到 9 300 多个,中央下达给工业企业的指标有:总产 值、主要产品产量、职工总数、工资总额、劳动生产率、利润等 12 个 指标。企业利润和折旧基金全部上缴国家,纳入国家预算,企业全部 费用由国家拨款解决。 ——摘自《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 材料三 全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 936 元,扣除物价上涨因 素,实际增长 6.8%,是 1997 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9 422 元,实际增长 7.7%……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 2 610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290 万人,按年人均纯收入 669~924 元的标 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 4 977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640 万人。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 2004 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概括这种体制 产生的历史背景。(6 分) (2)材料二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什么现象?(6 分) (3)据材料三概括 2004 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并分析推动经济快 速增长的根本因素。(8 分) 答案:(1)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没有生产和经营 自主权。 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2)现象: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 企业占有较大比重。 (3)特点:全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均有较大提高,是 1997 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均有提高,农村绝对贫困 人口数量持续下降。 根本因素: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8.(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结合材料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提取 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答案:主题:特色定位是当代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探索。 论证:深圳定位主要是对外开放功能,以深圳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引进技术、资金、管理,培养人才,扩大出口我国对外的影响,改变 旧体制,为全国提供宝贵经验;浦东定位综合改革和金融功能,凭借 独特的地理、交通、人才和产业优势,成为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 工业基地,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新飞跃,是 90 年代改 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雄安定位新兴产业创新的功能,建设绿色新城 目标,发展的是绿色、高精尖的产业,这种产业对区域生态环境容量 没有影响,同时也是对原有传统产业的替代。 综上所述,特色定位是当代中国在依据国情和时代的条件下,积 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探索,为现代化进程创造了巨大的奇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