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莆田一中19-20学年度上学期第一学段期中考试卷 高二 历史必修Ⅲ 命题人: 审核人:高二备课组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中提到:“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两者对道家思想高度肯定的主要依据是道家( ) A.哲学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B.“无为而治”的理念影响深远 C.对世界本原进行了深刻探讨 D.经典著作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 3.《孟子·离娄上》中指出: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中也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二者都表明儒家思想( ) A.是维护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工具 B.注重伦理和政治的紧密结合 C.认为获得知识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D.强调治国是治家的重要基础 4.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 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 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 5.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 6.韩非批判儒、墨两家靠仁义礼让来治理国家的主张,并强调“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韩非此举旨在论证( ) A.变革旧制的迫切性 B.国策与时俱进的必要性 C.君主地位的特殊性 D.儒墨复古主义的落后性 7.下表反映出汉初( ) 皇帝 相关记载 高祖时 令儒生叔孙通制定一套君臣礼仪以加强他的统治和威严。在其去世的前一年,用太牢(牛、羊、豕三牲具备的祭礼)隆重祭祀孔子。 文帝时 学者贾谊的《过秦论》揭示秦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他建议改正历法、变易服色制度、重定官名,提倡礼乐,削弱诸侯的实力。 景帝时 研治儒学的晁错提出了“削藩之策”。 A.黄老之学的主导地位动摇 B.思想文化呈现出活跃局面 C.儒家思想根据现实统治的需要有所变通 D.统治思想实现了由百家争鸣到儒家独尊 8.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 ) A.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 B.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束缚 C.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 D.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 9.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后裔张鲁以“大道”名义所发布的《大道家令戒》强调谨守伦常,要求道民“当户户自相化以忠孝,父慈子孝”。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儒学对佛道思想产生较大影响 B.儒学在道教冲击下趋势更新 C.道教官方化宣扬儒家伦理观念 D.道教自我调适吸收儒家纲常 10.宋代,在养亲法令的保障下,官员在履行养亲义务的过程中拥有较多的选择,他们可以迎侍祖父母、父母,也可以申请闲职来解决养亲问题,同时还可以辞官养亲。这说明宋代( ) 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B.家庭伦理取代政治伦理 C.儒家主导三教融合 D.意识形态渗透官僚政治 11.孟子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北宋司马光作《疑孟》,批评孟子的说法“非忠厚之道”。南宋理学家胡宏则认为孟子的主张是以天地之理为依据的,臣对于君主特定的“感”作出特定的“应”,是完全合理的。这说明南宋理学( ) A.与北宋理学存在本质区别 B.强调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 C.维护了传统儒学的正当性 D.具有鲜明的反专制色彩 12.王学(王即王阳明)在明中后期广泛传播,其中“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的命题,不仅给士大夫大开眼界,也受到庶民百姓的欢迎。这表明王学( ) A.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 B.倡导民主、自由和平等 C.成为明清的主流思想 D.有利于个体意识的觉醒 13.李贽在谈及生与死的关系时,指出:“生之必有死也,犹昼之必有夜也。死之不可复生,犹逝之不可复返也”,“勿伤逝,愿伤生也!”可见,李贽侧重( ) A.对传统道学的批判 B.对现世生活的把握 C.对传统儒学的复兴 D.对新兴经济的推崇 14.明末清初,学术界出现一股重证据、讲逻辑的实学思潮。学者阎若璩运用西方推算日食月食的方法,倒推古代日食月食时分,与《古文尚书》中有关文字对照,从而确证此书为后人伪造。由此可知,实学思潮( ) A.注重对经典义理的阐发 B.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C.是经世致用思想的主流 D.推动天文学的发展 15.王夫之指出,为民为公,乃千古之法的精义所在,君主虽位尊权重,其意志仅一人之义,属“私”。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害怕这个国王暴虐地执行法律。由此可知,两人主张的相似之处是( ) A.体现鲜明的民主共和精神 B.勾画未来社会发展蓝图 C.质疑和防止君权过于集中 D.都有新阶级力量的推动 16.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称他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他不仅把整个自然界综合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在更高层次上,把社会伦理道德与自然界融为一体。材料中的“他”是指( )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顾炎武 17.元世祖忽必烈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将郭守敬等修订完成的历法取名为《授时历》,意思是指将历法付与百姓,使之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由此可知,《授时历》( ) A.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B.是我国施行最久的历法 C.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与现代的公历完全相同 18.《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 ) A.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B.儒学强调入与自然和谐相处 C.八股取士禁镏人们的思想 D.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19.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 A.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 B.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 C.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代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D.楷书演绎了古代的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 20.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 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21.歌曲《生僻字》:“跪举火把虔诚像道光,四方田地落谷成仓”,唱的是汉字中 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属表意文字,多是原生文明,表声文字多是次生文明(中途遭遇了变故)在四大文明古国发展中,只有中国仍保留象形文字。这表明中国文化( ) A.博大精深领先世界 B.源远流长持续稳定 C.一脉相承亘古不变 D.兼收并蓄中西合璧 22.宋明家具设计扬弃了隋唐壮美华丽的审美走向,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体现出一种工整而规范的美。上述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宋明( ) A.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 儒学思想社会化趋向 C.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 经世致用观念的影响 23.《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由此可以推断( ) A.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 B.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 C.中西方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D.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 24.古代文学作品中,商人的形象不断变化,从汉唐被歧视的弱者形象,到宋元贪婪吝啬小人形象,再到明清有情有义、义利兼得形象。材料反映了( )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商人社会地位不断提升 C. 经济发展冲击社会秩序 D. 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废止 25.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而来,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的以此为生的“说话人”“说话”分为四家:小说(以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说经(演说佛书)、讲史(讲述前代兴废争战之事)、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这反映出宋代( ) A.说书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 B.世俗文学成为了文化主流 C.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 D.城市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26.“三纲五常” 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在宋明以后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但在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对三纲的解释是: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明朝( )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市民文化开始兴起 C.思想界对理学的批判 D.民主启蒙思想的萌发 27.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这种“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的艺术特征与下列哪一艺术形式最符合( ) 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 B.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 C.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 D.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28.古希腊神话中有许多英雄传说,如:赫拉克勒斯幼年时恶德女神企图引诱他走上享乐道路,但他经过独立思考后听从善德女神劝告,决心不畏艰险而为众人集体造福;普罗米修斯教人造屋、航海和治病等。这反映了古代希腊( ) A. 成年公民开始具有自主意识 B. 理性精神根植于久远的传统文化 C. 人文精神兴起冲击宗教地位 D. 已开始由认识自然转向认识社会 29.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 A.宗教意识淡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30.亚里士多德指出:“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中,总是最后的裁判,具有最高的权威。”他意在表明古希腊( ) A. 城邦政治的多样性 B. 民主政体的普遍性 C. 民主决策的科学性 D. 公民政治的重要性 31.早期文艺复兴仅局限于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意大利,而且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展开,更多的是对古典文化传统的继承。这一时期重视“古典文化传统”的主要原因是( ) A.市民阶层比较保守 B.传统文艺内容丰富 C.封建教会势力强大 D.古典文化保存完整 32. 有学者指出:“ 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学者旨在强调( ) A. 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C. 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D. 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 33.中世纪教会倡导“日月说”: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但丁提出“两个太阳说”: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不同的领导作用。但丁本意在于( ) A. 坚持教权的至高无上 B. 厘清王权与教权职责 C. 阐述王权与教权平等 D. 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 34.“人文主义者的最终目的并非从根本上否定基督教信仰,而只是想驱散笼罩在基督教之上的那片虚伪的灵光,破除强加在基督徒身上的禁欲主义的符咒,用人性的、感性的和个人主义的因素来充实和改造基督教。”这里的人文主义者( ) A. 提倡因信称义,倡导王权至上 B. 反对禁欲苦行,追求民主政治 C. 抨击君主专制,提倡宗教自由 D. 汲取传统养分,彰显人性价值 35.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可见( ) A.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B.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C.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 36.文艺复兴时期,一些教师、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发表许多探讨“新教育”的论著,他们所要培养的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材料表明“新教育”( ) A.以培养通才为主要目的 B.消除宗教对人的影响 C.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D.反映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潮流 37.伏尔泰说:“在道德方面,显而易见,承认一位上帝比不承认好得多。有一位神明来惩罚人世法律所不能制裁的罪恶倒也的确是有益人群的事。” 据此可知,伏尔泰( ) A.强调了宗教的社会必要性 B.已成为基督教忠实的拥护者 C.坚持倡导“天赋人权”原则 D.继承了路德“因信称义”思想 38.有人认为,西方先哲们在人类社会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 A.三权分立 B.社会契约论 C.天赋人权 D.人民主权 39.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由此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相比,突出强调了( ) A. 要构建民权政府 B. 要批判神权统治 C. 人性解放 D. 平等自由 40.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针对这一现象,18世纪设计出解决方案的历史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论法的精神》 C.《社会契约论》 D.《天演论》 二 材料解析(2题,共4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世界)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雅思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不重神权的思辨哲学及对伦理道德的强调,与追求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相符,因此,一些启蒙思想家对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在其著作《风俗论》中提到,如果说某些历史共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伏尔泰还对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和道德加以称颂。孟德斯鸿认为,中国的统治者因为严格遵守礼教而取得成功。除了实现精神文化方面的推崇外,中国的园林建筑、服饰、风俗等也被当时的欧洲人所仿效。 ——周晓非《启象运动时期的“中国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所塑造的文化传统,并分别概述其思想演进以及其政治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推崇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6分)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的认识。(6分) 4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 《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的著作,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作为西方政治学的一部经典,它在当时思想所能及的范围内,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孟德斯鸠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其对政府架构的思考。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子、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与孟德斯鸠构建的政治哲学之间的主要差异。(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朱国家哲学与孟德斯鸠政治哲学之间形成差异的原因。(14分)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答案 选择题 1-10 CCBBB CCDDD 11-20 CDBBC BAACC 21-30 BBDCD CDBDD 31-40 CCDDD DABAB 41.(1)文化传统:孔子创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儒家思想;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2分)思想演进和政治影响: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董仲舒等人的改造,日益成熟,到西汉时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苏格拉底的思想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继承和发扬下,彰显了人文主义,理性精神,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头。(8分) (2)历史背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权和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中国儒家思想适合于他们作为批判封建制度的武器。(6分) (3)认识:文明没有优劣之分,东西方文明都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不同文明间的交流有利于世界文明的发展;文明发展应该体现出继承性、包容性和开放性等。(6分,其它表述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42.(1)差异:程、朱强化专制秩序,孟德斯鸠则倡导民主、平等;程、朱主张集权、孟德斯鸠则倡导分权制衡;程朱重视伦理价值,孟德斯鸠则强调法治作用等。(6分) (2)原因: 中国:君主专制、人治;小农经济为主动;儒家思想占主导;(7分)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扩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文主义思想传播。(7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