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上)高二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春秋时期参政议政之人多为世袭大夫,而到了战国时期寒微出身的人更多的参与到各国 大政方针的朝议决策中。这一变化可以说明战国时期 A.分封制度开始遭到破坏 B.贵族政治进一步瓦解 C.中央集权制度已经确立 D.宗法关系已荡然无存 2. 唐太宗鉴于旧门第的虚夸腐败,令人厘定《氏族谱》,以当朝仕宦之家代替旧族。王子、 公主的婚配,都在新起的勋贵门第中求得。此后唐朝又四次重定氏族之谱,随着时间的 推移,新陈代谢,于是所有的士族门阀都不能有固定不变的社会政治身份了。据此可见 唐代 A.政府不再重视家族门第 B.选官制度更加公平公正 C. 士族门阀势力走向衰落 D.官场仍为世家大族垄断 3. 右侧是清乾隆皇帝上谕的部分内容,该上谕的撰拟者应是 A.南书房 B.内阁 C.军机处 D.总理衙门 4. 北宋学者沈括通过研读唐诗注意到,唐朝人写过不少“富贵诗”,描写当时的“奉养器 服之盛”,即奢华生活。在沈括看来,这些描写“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 儿家'”,意思就是没见过世面,不值一提。沈括的话折射岀北宋 A.社会普遍崇尚奢靡享乐 B.门第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C.诗词创作水准超过前代 D.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5. 明清时期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这主要反映出当时松江府 A.市镇经济较为繁荣 B.资本主义萌芽岀现 C.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D.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6. “中国欲取得战争的胜利,只需罢免琦善及其同党、重用林则徐及其同志即可,不必触动中国的现状。”这种观点 A.延误了传统体制的变革 B.获知了战争取胜的关键 C.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本质 D.否定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7. 有学者认为:一直隐然深埋在汉族士人心中的对满族贵族统治合理性的质疑,在甲午对日海战失败之后开始全面爆发,一场擎着种族革命大憲的资产阶级革命,已在知识和思想界之外的政治领域迅速地展开。这种社会形势 A.推动维新变法思潮的传播 B.有利于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 C.促进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 D.奠定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基础 8.下表反映了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部分年份)。表格信息反映出该银行 年份 国内工商业、交通业及其他 钱庄 外国洋行 外国在华银行 合计 1897年底 70 14 12 4 100 1898年底 51 11 38 0 100 1899年底 85 0 15 0 100 A.民族经济领域的放款额逐年递增 B.秉持爱国理念拒绝与洋商合作 C.受益于民国政府奖励实业的政策 D.推动了中国民族经济的近代化 9.从1912年至1936年,中国进口商品中轻工业产品的比例由54.7%下降到14.3%,重化 工业产品则从13.7%提高到47% (其中主要是机器的增加)。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中国 A.轻工业产品实现了自给 B.工业发展水平有所提高 C.重化工业成为经济支柱 D.经济发展服务抗战需要 10。.毛泽东指出,在现阶段的中国,人民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是领导力量,工农联盟是基础力量。这里的“现阶段”止于 A. 1949 年 B. 1953 年 C. 1956年 D. 1966 年 11. 杨奎松认为,中美关系自和解之后,逐步从单纯的“外力(应付共同面临的外部威胁)” 驱动型转变为“内力(产生于各自主要的国内政策的合作愿望)”和“外力(在全球 和地区安全事务上的合作需要)”的双向驱动型。形成这种转变的关键因素是中国 A.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 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十一 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2. 下表列举了 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转型的阶段性目标,据表中信息推断,当时我国 时间 会议 改革目标 1982 年 中共十二大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85 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 年 中共十三大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1989 年 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A.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正式退场 B.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已经明确 C.市场助推政府调节经济运行 D.市场居于资源配置主导地位 13.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 促进此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持续繁荣 B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打破美苏对于空间技术的垄断 C 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 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D 新时期普及义务教育、启动“希望工程” 中国教育重获生机 14. 西班牙人征服美洲大陆时,吸引他们目光的东西是金、银。其他欧洲人来到美洲后,焦点转向烟草、咖啡豆、可可、糖这些珍贵农产品的出口。这一变化 A.开启了全球联系的建立 B.推动了商业革命的发展 C.引起了金银货币的贬值 D.确立了工业资本的统治 15. “首先是自然科学研究中所发现的自然规律,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其次是人本主义观念,反对服从'神'的意志;再次是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第四是推崇经济自由的原则。”这些理念属于 A. 15世纪的人文主义者 B. 16世纪的路德教教徒 C.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 D. 19世纪的社会主义者 次序 1860 1870 1S80 1900 1 甲 甲 丙 丙 2 乙 丙 甲 丁 3 丙 乙 丁 甲 4 丁 丁 乙 乙 16. 右表显示了四个强国的工业生产在不同时期 的次序排列,这四个国家应该是 A. 甲:英 乙:德 丙:法 丁:美 B. 甲:英 乙:法 丙:美 丁:德 C. 甲:美 乙:英 丙:德 丁:法 D. 甲:英 乙:法 丙:德 丁:美 17. 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有学者评论道:“制宪代表们接过了英国宪政的基础,人民主权'论,但是抛弃了它的议会至上制和一边倒式的议会两院制。”这一评论主要基于该宪法 A.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B.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C.首创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 D.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18. “古典物理学进入鼎盛时期;化学也已完成了它的革命,取得了精密科学的地位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生命科学也开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新的学科纷纷建立,现代科学体系开始形成。”下列科技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牛顿建构经典力学体系 B.瓦特研制改良蒸汽机 C.西门子成功研制发电机 D.美国造出电子计算机 19. “国家鼓励农民个体经营,允许贸易自由,国家通过商业进行调节,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社把分散的小农联合起来。”材料描述的是苏联(俄)某时期的农业政策,该时期是 A.新经济政策实施阶段 B. “一五”计划时期 C.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D.赫鲁晓夫执政期间 20. 《剑桥欧洲经济史》指出美国经济政策在新政时期的变化比人们通常所认为的要小得多。许多改革都是以往不断尝试但几近失败的计划的延续,它们之所以能在新政时期得以完成是因为大萧条所带来的恐慌情绪超过了谨慎和保守的心理。材料主要强调 A.新政遵循了美国传统的经济理念 B.新政的实施缘于社会的恐慌情绪 C.危机催生了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 D.危机的严重性加速了历史的进程 21・1945〜1948年,美国先后向日本派出的三个调查团,分别就日本的战争赔偿的问题先 后建议:必须拆除日本剩余的工业设备用于战争赔偿;只拆除军用设备,保留必要的 设备,用于日本经济的复兴;为维持合理的生活水平,进一步缩减赔偿范围,减少2/3 的军工设备的拆赔量。由美国对日战争赔偿态度的变化可见 A.日本经济崛起促使美国调整政策 B.美国逐渐把日本纳入其战略轨道 C.日本已经和美国结成了盟友关系 D.美国主动扶持日本军国主义势力 22. 右侧大事年表取自《世界历史速读》,该表反映的主题是 1956年10月 日本与苏联建交 1960年7月~9月 苏联单方面撤走在华技术人员 1966 年 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 1971 年 英国加入欧共体 1972 年 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9 年 中美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A.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发生分裂 B.欧洲走向联合挑战美国霸权 C.第三世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D.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2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逐渐脱 离了 “北方技术”和“南方劳动”的模式,开始形成发达国家主要发展高精尖的技术 密集型工业、新兴工业国家发展一般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工业、一般发展中国家主要发 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的阶梯状结构。这主要说明 A.西方国家扩大资本输出 B.各国经济的协作和依赖的加强 C.国际分工已经初步形成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24.“在生产过程中……人从直接参加生产过程开始转到控制生产过程,体力劳动在生产 过程中的作用逐渐下降,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和文化型发展为科技型和智力型, 不少生产过程的监督者和调节者只同数据和图表打交道,不同生产过程发生直接联 系。”这些现象出现于 A. 19世纪上半叶 B. 19世纪下半叶 C. 20世纪上半叶 D. 20世纪下半叶 25. “黑色幽默”是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该派作家比较关心社会现实,在小说中把周围世界中的丑恶、畸形、残忍、阴暗的人物与事件加以渲染和夸大,并用某种玩世不恭、 嬉笑怒骂、唐突无忌的态度行嘲弄与讽刺。下列作品的风格与“黑色幽默”最为接近 的是 A.《苹果车》 B.《人间喜剧》 C.《等待戈多》 D.《巴黎圣母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计50分。 26・(12分)自宋元以来,直至明朝中后期,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重大转折。阅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朝宰相向皇帝上奏:)“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 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 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 ——(元)《通制条格》卷5《学令•科举》 材料二 明初,理学的地位进一步强化,“自考亭(朱熹)以还,斯道已大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耳”。直到王阳明心学才出现了重大转折。王阳明主张打破传统经 典和理学的束缚,并倡导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明朝后期的李贽更突出地发挥了心学 反传统的一面,指出正是由于人们盲目听从“师父之教”,而造成了 “独无是非”的 沉闷局面。他还声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对讲 求实际利益的“私心”持一种认同的态度,这使王学的“良知”从抽象的本体进一步 变成了个人的、感性的自然真实。由于李贽的思想顺应了当时的社会发展,因而得以 广为传播。 ——摘编自刘勇强《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元朝宰相的建议及其理由。(5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理学在阳明心学出现前后所发生的变化,简析李贽对王阳明心学的继承与发展。(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李贽的思想得以广为传播的时代环境。(3分) 27. (15分)从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实质内容上看,洋务军用工业与传统的封建官府王业有本质的差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曾国藩认为,“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但“购买外 洋船炮”以“助剿济远”只能“得纾一时之忧”。中国欲富强,必须“师夷智以造炮 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他领衔奏请,促使清政府派遣第一批留学生出洋深造,并 鼓励中国科学家借鉴外国技术,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发展近代工业。 ——摘编自马勇等著《近代中国与世界》 材料 左宗棠创办的福建船政局所用工人“是从帝国不同的地方招来的”,按需招 用、按劳付酬。船政局在1879年前所造之船“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 实行“协造”制度:实行部分的成本核算,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单位拨付,如所付协银不足生产成本则不予协造。继任船政大臣的沈葆桢将所造的4艘船只改造为商船 来招商运营,借此“广闾阎之生计,节国家之度支”。而李鸿章奏请设立江南机器制 造总局之始,就已经认识到洋机器“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数十年 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曾国藩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4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福建船政局为例,简析新式军工企业与传统的封建官府工业的异同。(7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洋务派创办新式军工企业的历史意义。(4分) 28. (13分)通过数百年的积累和演变,英国发展出一套符合本身国情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英国政治制度是一个经过了数百年积累、改造、再改造之后得出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早期的习惯法、政治契约、王世诏令、议会文献、议会实践、法院判例 等都成为英国政治制度建设的基础和材料。英国国家权力经历了一个从王室的“私权”、 王室和议会下院分享的“半公权”走向全民共享的“公权”的过程。政治谈判与妥协 从王室与贵族、教士和议会之间的政治活动转化成为全民参与的政治活动,从“议会 主权”到“人民主权”的转化,经过了两个半世纪的历史。 摘编自武寅等《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英国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3分)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英国国家权力的演变写一篇小论文(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9.(10分)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古代的两场重要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前356年,商鞅开始第一次变法,“令民为什伍”,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以有“军功”者,来取代“有亲”者,废除了以血缘为根 .据的“封建亲戚”的原则。前350年,商鞅开始第二次变法,其主要政策包括:废封建,普遍推行县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等等。变法的成果沿续下来,最终使秦走上 日益强大的道路,正如王充所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北魏通过改革把部分国有土地、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又适当限制土地的占有、买卖与继承,从而遏制了土地兼并与土地集中势头,扶植了包括汉族和 内迁各族农户在内的众多自耕农,同时又有力地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使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和赋役负担者。改革推动了黄河流域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逐 渐形成北强南弱的局面,这为隋文帝结束隔江对峙、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石。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第一次变法的主要措施以及两次变法的主要影响。(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改革中与“黄河流域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相关的措施。(3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两场改革所共有的政治智慧和历史贡献。(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