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第20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0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真题速递 1.(2019·北京高考·16)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 ) 名称 相关信息 开滦唐山煤矿 1878年建,中国近代煤炭工业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 1880年建,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厂 北洋银元局 1902年建,位于天津,造币中心 京师自来水公司 1908年建,北京第一座官营自来水厂 A.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简表 B.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 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 【答案】A 【解析】由材料“1878年建”、“1880年建”、“1902年建”、“1908年建”可知为晚清时期,由材料“唐山”、“北方”、“天津”、“北京”可知为京津冀地区,故表格信息反映了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的发展,故选A项;由材料“唐山”、“北方”、“天津”可知为京津冀地区,排除B项;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C项;开滦煤矿和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属于洋务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D项。 2.(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8) 黄 彬 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 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 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川沙县部分名人大多参与了工商业。这说明当时出现了士与工商合一的趋势,冲击了传统强调士农工商分立的社会结构,故选B项;材料“创设朱丽记花米行”说明是从事工商业,与科举取士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部分士人参与工商业说明是儒家的义利观念受到冲击而非被抛弃,排除 C项;材料只是提及部分名人从事新式工业,不能反映整个经济状况,且无法说明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排除D项。 3.(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答案】B 【解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外国人的名字”代表外国人的身份,在中国近代受领事裁判权的影响,往往意味着特权,成为民族工业创立之初的护身符,故选B项;“民间设厂高潮”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在甲午战争后才开始出现,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不是外国资本运作的结果,排除C项;“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与对外贸易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D项。 4.(2019·江苏高考·10)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 ) A.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 C.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 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 【答案】D 【解析】“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的地位”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可以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实现有限度的发展,但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发展,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必须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故D项正确;“没有发展空间”的说法与“有某限度的蓬勃”相矛盾,故A项错误;帝国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阻碍作用,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故C项错误。 5.(2018·北京高考·15)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 时间 松江市镇数量 1550年以前 59 1551—1722年 113 1723—1861年 167 1862—1911年 369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江南地区市镇数量的增多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与商人地位提高无直接关系,故①错误,②正确;根据材料图表可以看出1862—1911年市镇数量明显增多,这与近代列强侵略,开放通商口岸有关,故③正确;材料中时间是1911年,这时并未建立民国政府,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6.(2018·江苏高考· 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答案】B 【解析】管理体系完善与材料中“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不符,故A项错误;过度依赖西方技术与材料中“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相符,故B项正确;洋务企业由洋务派创办,且材料中“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说明只是使用外来技术而非外资,因此不是外资企业,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说“有些洋匠不懂技术”,并非指所有洋匠,太过于绝对化,故D项错误。 7.(2017年新课标全国Ⅱ卷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提到“协造”,福州船政局应该是从官办转为官督商办,也就是协办,并没有转为商办,故A项错误;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由“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到此后造船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反映了经费来源的变化,目的在于缓解经费压力,故B项正确;从1879年以前“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到后来“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说明所造之船自始至终没有投入市场,故C项错误;材料仅涉及福州船政局的造船业,不能由此推断近代轮船制造业的状况,故D项错误。 8.(2017年天津卷5).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可知近代中国海军没有自觉意识到海军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与材料“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不符,故B项错误;从材料“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可知中国近代海军发展是被动的本能的反映,且没有认识到发展海军这一世界大潮,故C项正确;顺应历史大潮与材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发展海军的原因不符,故D项错误。 9.(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土煤……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到“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可知,开平煤矿所产之煤税负减少,这有利于增强洋务派兴办企业的信心,故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只是开平煤矿税负问题,没有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开平煤矿的管理无关,故B项错误;开平煤矿属于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材料未涉及列强控制煤矿业,故C项错误;税负减轻只是煤矿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其稳健发展的关键还在于内部的经营管理、技术、资金等条件,因而“保证”一词言过其实,故D项错误。 10.(2017年新课标全国Ⅲ卷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答案】D 【解析】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政治改良和思想启蒙运动,虽主张发展工商业,但不是维新派变法的重点,并且维新变法的影响力也没有这么大,因此维新变法不是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1895年甲午战争清军惨败,洋务运动破产,洋务派创办的官督商办企业也受到影响,并且无法判断材料中企业是否为官督商办企业,故B项错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在华资本输出的途径,列强加大了对华资本输出,故C项错误;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需要赔偿日本巨额战争赔款,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故D项正确。 11.(2017江苏11).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 )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答案】D 【解析】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中,美国投资总额超过了英国,表明英国的国际地位的下降,1故A项错误;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中,英美两国约占80%,日本在投资总额中所占比例不详,故B项错误;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是指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的工业、金融等行业与材料的内容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各国的比例不符,故C项错误;美国在华投资总额占总量的44.10%,表明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故D项正确。 考纲解读 考点 内容 说明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2.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3.民族工业兴起、发展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是高考必考点之一,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知识梳理 考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 一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1)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2)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 (1)洋纱取代土纱,“纺”与“织”分离。 (2)洋布取代土布,“织”与“耕”分离。 (3)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日益商品化。 3.影响 (1)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但仍占统治地位。 (2)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 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3.实践 (1)创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创办民用企业:以“求富”为旗号,创办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汉阳铁厂等。 (3)筹划近代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兴办近代教育:创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4.结果: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5.影响 (1)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4)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背景 (1)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提供了客观条件。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起了诱导作用。 2.产生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区:在沿海地区。 3.代表 (1)上海的发昌机器厂。 (2)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 (3)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4.影响: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新的阶级力量产生。 考点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 (1)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2)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3)“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2.表现: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并且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二 短暂的春天 1.原因 (1)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4)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 (1)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 (2)化工、皮革和卷烟也有相当发展。 3.结局: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总结提升]民族工业的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知识点三 曲折的发展 1.国民政府前期发展较快 (1)原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2)表现: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①棉纺织业和面粉业及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和橡胶工业,均获得较大发展。 ②制碱工厂制成的碱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 2.抗战时期遭受沉重打击 (1)原因:日本侵略者的掠夺,国民政府的战时体制和官僚资本的压榨。 (2)表现 3.抗战胜利后走向绝境 (1)原因 (2)表现: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考点精讲 考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 1.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 (1)原因 ①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③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④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是其解体的内部根源。 (2)特点 ①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②速度:国内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③结果: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3)影响 ①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 ②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从根本上冲击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制度。 ③为西方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创造了条件,使中国逐渐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典例.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答案】D 【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虽然开始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对外国商品具有一定的抵制力,从而导致了英国棉布在中国的滞销,成为了“无用的”的商品,成为中国生丝的包装布,故选D项。材料并未体现A、B、C三项。 2.辩证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 (1)积极性: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①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动摇了“礼义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 ②经济上: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③外交上:洋务运动促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洋务派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④军事上:洋务派创建了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 ⑤教育上: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 (2)局限性 ①洋务运动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开明阶层的自救运动,其性质决定了它对民族工业的消极影响。 ②洋务运动所具有的浓厚的封建性和民族工业所代表的资本主义性质,决定了它们之间的斗争性,突出地表现了封建地主阶级对民族工业的压制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反压制斗争。 ③洋务运动中所创办的近代企业,对民族工业具有诱导、催生的效应,决定了民族工业具有依赖和软弱的一面。 典例.(2019·湖北新高考联盟质测)徐泰来在《洋务运动新论》中说:“ 虽然当时李鸿章、张之洞等地方大员掌握着实权,但由于他们笃信纲常名教,所以对清朝并没有十分跋扈的表示。”由此可推断出( ) A.洋务派的历史局限性 B.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 C.清朝统治的分崩离析 D.汉族地主的排满情绪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他们笃信纲常名教,所以对清朝并没有十分跋扈的表示”可知,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故B项正确。 [总结提升]洋务派企业,就其体制而言,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类型。在具体操作中,则只有官办和官督商办两种类型。官办军事工业,从性质上讲,依然是封建政府或官僚的一个生产部门而已。官督商办企业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资本主义企业性质。 考点精练 1.(2019·湖北黄冈模拟)1840年以来,中国棉花、大豆、蚕桑、烟草、花生、蓝靛、桐油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都逐年增加并大量出口。这反映出当时( ) A.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B.传统的经济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C.中国传统农业的倒退 D.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答案】D 【解析】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并大量出口说明中国为列强提供原料,故D项正确。农作物的种植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无关,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传统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故B项错误;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体现了中国农业的进步,故C项错误。 2.(2018·安徽A10联盟卷)下表为近代中国棉质土布在国内棉布市场上的比重统计。据此可知,中国( ) 年份 1875年 1905年 1919年 1931年 比重 78.1% 78.7% 65.53% 61.6% A.传统棉纺织业仍然具有生命力 B.近代民族工业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C.农村自然经济逐步丧失统治地位 D.实行了保护本国传统手工业的政策 【答案】A 【解析】表格表明棉布始终在国内棉布市场上占据60%以上,说明其仍在国内棉布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表明中国的传统棉纺织业仍然具有生命力,故A项正确。 3.(2019·山东济南模拟)1880年,李鸿章委派龚寿图、郑观应等在上海设局招商,上海机器织布局正式成立。该局拟招集商股四十万两,织造洋布。经李鸿章奏准,“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这表明,该企业特性为( ) A.封建主义官僚企业 B.垄断性的封建企业 C.官督商办民用企业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答案】C 【解析】题干中“该局拟招集商股四十万两”,可知其含有商股,故A项错误;上海机器织布局属于民用企业,非纯封建企业,故B项错误;题干中“该局……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可知上海机器织布局属于官督商办民用企业,故C项正确;上海机器织布局是洋务派的民用企业,故D项错误。 4.1883年10月,上海《申报》发表评论说:“(轮船)招商局开其端(指招商集资的方式),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因之一开,公司因之云集。”这种经营方式( ) A.开创了民族工业之先河 B.最先倡导建立私营企业 C.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D.是在众人推动下建立的 【答案】C 【解析】据题干材料“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因之一开,公司因之云集”可知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故选C项。 5.(2019·重庆调研)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19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这一变化( ) A.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 B.主要出于抵制列强侵略的需要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 【答案】D 【解析】清政府由积极反对民族资本主义到19世纪末主张广办民族工业,反映了财政极度紧张,再结合19世纪末清政府统治风雨飘摇,故D项正确。 考点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①列强侵略: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政府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实业救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⑤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不断革新技术、坚持合理经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 (2)阻碍因素 ①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②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典例.(2019·山东威海模拟)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指出:“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 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此计划( ) A.为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 B.表明政府认识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 C.利用国家力量发展民族经济 D.从国家层面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可知,这份“国民经济建设计划”的突出重点就是利用国家力量来发展民族经济,故C项正确。 [总结提升]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挤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终陷入绝境。这一命运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考点精练 1.(2019·成都模拟)观察下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示意图,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辛亥革命的胜利,为发展资本主义扫除了一些障碍 C.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D.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答案】A 【解析】从示意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相比于1912年,1921年外资在华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选A项。 2.(2018·兰州一模,29)在1895年以前,中国拥有的铁路只有微不足道的364公里,到1911年清朝统治结束时铁路总里程达到9 618公里。这一现象说明( ) A.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运输业 B.中国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 C.西方列强在中国加大资本输出 D.辛亥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答案】B 【解析】清政府并没有重视铁路建设,故A项错误;19世纪末中国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民间商人积极投身铁路建设,推动铁路里程的增加,故B项正确;西方列强在中国加大资本输出,有利于铁路建设发展,但不是铁路里程增加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铁路里程的增加出现在晚清时期,与辛亥革命影响无关,故D项错误。 3. (2018·山东淄博模拟)下表民国时期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单位%) 年份 棉制品 棉花 面粉 交通器材 机械 1913 10.3 0.5 1.8 0.8 1.4 1936 1.5 3.8 0.5 5.6 6.4 由表可以推知,当时中国( ) A.重工业发展迅速 B.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C.轻工业发展迅速 D.实现了关税的自主 【答案】C 【解析】观察表格,根据题目中“棉制品进口比例的下降”、“机械进口比例的上升”可以看出民国时期轻工业发展迅速,故选C项正确。 4.(2019·河北保定、唐山模拟)1937年9月2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设立工矿调整委员会,开始全面负责战区工厂的内迁工作。沿海和临战地区的民营工厂和国营工厂, 特别是兵工厂陆续内迁。其主要目的在于( ) A.改变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状态 B.保证官僚资本稳定快速发展 C.重建国防工业支持抗日战争 D.为战时“陪都”建设打基础 【答案】C 【解析】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日本侵入华北、华东地区,为避免民族工业落入敌人之手,保存经济、国防实力,沿海和临战地区的工厂被迫陆续内迁,故选C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