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南宁三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月考(一) 文科历史试题 2017.9 一、单选题(共12题;共48分) 1、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可以推知( ) 朝代 秦汉 唐 宋 元 明 清 次数 375 493 874 513 5105 5344 频率 0.85次/年 1.7次/年 2.7次/年 5.31次/年 18.5次/年 18.9次/年 A、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 B、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 C、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 D、农业生态治理环境逐步恶化 2、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也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3、中国古代传统社会里,国家政权统治在最基层的乡土社会中的作用微乎其微。由此产生了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二元性法的秩序。对这一法律秩序的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紧密结合 B、社会基层深受宗法伦理观念影响 C、传统法律运行以民间调解为主 D、国家行政的垂直管理体制的简化 4、史学家认为构成史学的三要素是“史实”、“史论”、“史识”。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哲学流派纷呈,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主张 B、韩非子“法不阿贵”的思想在战国时期有利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 C、对诸子百家思想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实现其古为今用 D、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某学者发现,江南制造局翻译了一批蒸汽机专著,有相当的群体阅读过这批书籍。在19世纪晚期,这批书籍被分别收录入西学丛书,并流传到日本。这表明该批译著( ) A、有利于培养各种洋务人才 B、开启学习西方器物的历程 C、东传日本发挥了更大作用 D、有利于促进东亚的近代化 6、1921年,梁启超在纪念辛亥革命时说:“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这反映出( ) A、梁启超坚决反对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辛亥革命非革命党一己之功 D、辛亥革命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 7、在1926年印度放弃银本位制之后,中国在当时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以银为货币的国家。1929﹣1933年我国白银流动情况表(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流出上海 流入上海 入超(以﹣号表示)出超(以+号表示) 1929 123.9 182.8 +58.8 1930 109.2 142.5 +33.2 1931 111.7 166.7 +55.0 1932 160.9 19.8 ﹣141.1 1933 103.9 26.2 ﹣77.8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商此和金融月报》(1929﹣1935年) 据上表可知( ) A、国际银价的下跌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B、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严重受挫 C、中国在世界市场中处于从属地位 D、在经济大危机中我国受冲击最大 8、学者郑秉文说:“现代西方福利国家虽然从模式上看起源于英国,但事实上英国在战后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之后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背离了普享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均一性原则。英国输出了福利国家的思想和模式,却又带头改革,引发了一场风靡全球的福利革命,”对上述材料的正确认识是( ) A、实施高福利制度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 B、建立现代福利制度需向西方国家“看齐” C、必须打破“全民福利”的“大锅饭”制度 D、由膨胀到瘦身是各国福利制度的必经阶段 9、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说:“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在他看来( ) A、人应该要服从自然指示 B、法律制度与人性相违背 C、法律制度源于人的契约 D、法律面前应该人人平等 10、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 一个马夫冒充国王,国王察觉此事后,不动声色地把马夫侦查出来,趁他在睡梦中剪去他一把头发。不料马夫在发觉后急中生智把别人的头发也同样都剪了,因此逃过了惩罚。除此以外还有不少类似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出( ) 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努力 B.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C.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人文主义者主张推翻君主制 11、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的灵感来源于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该学说的核心思想是( ) A、优胜劣汰 B、社会契约 C、分权制衡 D、天赐人权 12、英王乔治三世授意政府逮捕发表文章攻击他的约翰·威尔克斯,但因为威尔克斯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最后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了他的议员资格。这表明当时英国( ) A、国王控制了政府和议会 B、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C、《权利法案》受到挑战 D、君主立宪尚未确立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汉代董仲舒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主张“德主而刑辅”。”董仲舒主张司法中以儒家经典为指导,经律相矛盾时不惜以经破律。“春秋决狱”的特点是“以经断狱”和“原心定罪”,在量刑时要着重考虑犯罪的动机。在董仲舒看来,社会上的君臣民等级制都是天意的体现。“三纲五常”是上天赋予人类必须服从的美德,否则就是犯罪,皇帝就可“代天刑罚”,皇帝既然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人,故“口含天宪”,言出即法。 ——摘编自李文兰《试论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 材料二: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晚期著名的法学家。他认同自然法源于自然的观点,并指出由于自然法具有至上性,依照自然的强制力实现和高于一切人定法,因而普遍存在,永恒不变,西塞罗主张,一切人的平等是基于理性的平等,“尽管人与人在知识、财产和社会地位上存在差别,但是,他们都具有推测、阐述、综合和做结论的智慧,这是人类理性所公有的。”其次,他还认为法律应当具有权威性,法律的至高无上决定了它必须得到有效执行。 ——摘编自孙银龙等《论西塞罗的法律思想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和西塞罗的法治观念。 (1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治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2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武汉大学教授赵林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他认为:宗教改革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化的精神氛围,客观上为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而文艺复兴运动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意大利人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反而使道德更加堕落沦丧,与罗马天主教会成了一丘之貉。 ——《试论宗教改革对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从给出的15、16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把所选题的题号涂黑,注意选做题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号一致,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中国盐法,自宋代实行钞引制度以来,历元、明、清而积弊日深,清末筹议改革,尚未实行,辛亥革命爆发了。北洋政府的盐法改革是在中国盐政主权进一步殖民地化的背景下展开的,是凭借帝国主义债权地位推动的。1929年9月19日,财政部公布《盐运使公署章程》,财政部在产盐区域内设置盐运史;同日还公布了《榷运局章程》,规定:如果销盐的省份不在产盐区域以内,财政部设榷运局管理盐务行政事宜……1930年4月颁布的《销盐考成章程》,对盐务官员盐运史、榷运局长的考核做了明确的规定。……2月国民政府颁布了《检查精盐章程》,规定从事精盐生产者的国籍必须是中华民国国籍。南京国民政府在制定了有关法律文件、规章制度以后,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或其他各种客观原因,在盐税改革中,似乎有“重聚敛轻建设,加强控制”的习惯性偏好。 ——摘编自《近代中国盐政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进行盐政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概括盐政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盐政改革的影响。(9分) 1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到了东晋已有三百多年。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寺院大量兴起,佛教团体日益壮大,对寺院管理便成了问题。此时佛教的发展,也到了一个关键时刻,一个转折点,从过去的基本上是送进来的阶段向拿进来的阶段转变。晋末宋(南朝宋)初的西行求法运动,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兴起来的。在所有这一些西行求法者中,法显无疑是最突出的一个。他所到之地最多、最远,也真正到了印度。在法显之后,到印度的中国求法僧人逐渐多起来了。法显携归翻译的戒律,对于中国当时的僧伽来说,宛如及时的春雨。 《法显传》时印度的影响重大。印度古代缺少真正的史籍,研究印度古代历史,必须借助于外国的一些著作,其中尤以中国古代典籍最为重要,而在这些典籍中,古代僧人的游记更为突出,《法显传》便是其中最古的和最全的著作之一。研究印度古代史的学者,包括印度学者在内,都视之为瑰宝。有一位著名的印度史学家曾写信说:“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不可能的。”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显赴印度求佛法的社会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显西行的历史意义。(7分) 高二月考(一)文科历史答案 1、C 2、D 3、B 4、B 5、D 6、C 7、C 8、C 9、C 10、B 11、C 12、C 13、(1)董仲舒:德主刑辅,以儒家经典为指导;法源于君(皇权至高无上),注重社会等级。(每点3分,答满7分) 西塞罗:自然法至上,人人平等;法律至高无上,具有权威性。(每点3分,共6 分) (2)背景: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商品经济发展,共和政体,人文精神的影响。(每点2分,共8分) 价值: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 (4分) 14、示例一 观点:近代西方文化的起点是宗教改革,不是文艺复兴(3分) 我认同这一观点。(1分) 论证:宗教改革倡导“教随国定”,推动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兴起和近代西方民族文化的繁荣;宗教改革倡导“因信称义”,有利于欧洲民众思想的解放,推动了人文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宗教改革倡导人人都可以直接阅读《圣经》,推动了人的思想独立和自由,有利于近代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6分)而文艺复兴过度推崇人性,容易造成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混乱。(2分) 示例二 观点:近代西方文化的起点是宗教改革,不是文艺复兴。(3分) 我反对这一观点。(1分) 论证: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有利于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文艺复兴反对封建神学的束缚,提倡思想自由,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基础。(6分)而宗教改革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2分) 15、(1)背景:国家盐政主权遭受侵害;传统盐务管理体制的弊端;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解决国民政府财政困难的需要(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西方盐政思想的传入。(6分) (2)特点:立法推进;措施全面;措施因地制宜。(3分) 影响: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助于收回盐政主权;推动了盐政的近代化;客观上推动了法制的近代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后期聚敛过度忽视民生。(答对三点 6分) 16、(1)社会动荡不安,人生苦难,造成人们对宗教的渴求。佛教传入中国,并迅速发展。寺院规模大,管理出现问题。统治者的支持。(8分)[] (2)促进了中国佛教发展;加强了中印交流;保存研究印度的典籍资料;《法显传》成为研究南亚、中亚、中南亚地区重要资料。法显不畏艰险、意志坚定的求知求真的精神激励后人。(7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