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5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江苏专用):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课件】(59张)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和科技变化 总纲目录 高频命题点 一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家 高频命题点二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高频命题点 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最为辉煌灿烂的文化,思想、科技、文学、 艺术全面繁荣,长期发展,经久不衰。 线索一: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 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儒学的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 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改造、成熟(三教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 (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对君主专制)。 线索二 : 古代中国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 对世界文明的发展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线索三: 从先秦到明清,古代中国文学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 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发展演变历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线索四: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独具东方神韵,是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 部分;京剧是戏曲艺术的瑰宝,被称为我国的国粹。 儒学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思想形成 ①仁爱思想,提倡人伦价值——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②强调整体精神——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 ③追求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④民本思想——有利于民主政治建设 ①其造成的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发展 ②其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压抑了人的个性 ③其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对人的影响根深蒂固 两汉时期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时期 宋明理学,儒学哲学化、世俗化 明末清初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阶段特征 现代价值举例 消极影响举例 1. (2019江苏七市3月)在外来印度哲学与本土道教哲学的挑战下,儒学家 通过诠释伦理与天道的关系,使以心性为核心的传统儒学获得了新的生命,从 而构建起不同于佛老的新儒学的理论形态。“新儒学”兴起于 ( C ) A.先秦 B.西汉 C.两宋 D.明清 答案 C 材料“在外来印度哲学与本土道教哲学的挑战下,儒学家 …… 构建起不同于佛老的新儒学的理论形态”表明儒家思想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联系所学可知,宋代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发展到理学阶段,C项正确。佛教在两汉时期传入中国,A项错误;西汉时,传统儒学吸收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形成董仲舒“新儒学”,B项错误;明清时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继承,D项错误。 2. (2018江苏常州期末)中国古代某学者评论道:“不顾人情,视斯民饮食男女 之欲,为人生所不能无的,都以为毫无价值而不足恤。”此评论针对的是 ( D ) A.“人之性恶” B.“三纲五常” C.“清心寡欲” D.“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 D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作者反对不顾人情、过分压制人的自然欲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学者的评论主要针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故D项正确,C项是表面现象;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高频命题点一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家 1. (2019江苏南通1月)《中国通史》中写道,他曾经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 学宫长,其主张在儒家中显得非常另类。他认为需要用礼仪来教导民众,同时 还需要用法令来制约民众。虽然他不能入孔庙配享孔子的荣誉,但他的思想 却融入中国古代的统治之中。这里的“他”应是 ( B ) A.孟子 B.荀子 C.董仲舒 D.朱熹 答案 B 根据题干“需要用礼仪来教导民众,同时还需要用法令来制约民 众”可知这是荀子的主张,故B项正确。孟子主张仁政,A项错误;董仲舒是汉 朝人, 朱熹是南宋人,他们都不可能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学宫长,C、D两项错 误。 2. (2019江苏苏锡常镇5月)公羊学派是研究《春秋》的一个重要学派。汉武 帝要加强权威,他们就从《春秋》中发现了“大一统”;汉武帝要抗击匈奴, 他们就从《春秋》中释义“尊王攘夷”;汉武帝要改变汉初以来的政策,他们 就讲《春秋》中有“新王必改制”的说法。公羊学派的行为实际上反映了 ( D ) A.孔子著作遭受学者曲解 B.无为而治成为指导思想 C.法家学派占据统治地位 D.现实政治影响儒学发展 答案 D 公羊学派根据统治者的现实需求而为其寻求文化依据,这表明现 实政治影响儒学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出公羊学派对孔子《春秋》 的曲解和道家思想,A、B两项错误;公羊学派是儒家思想的代表,C项错误。 派别 代表 时间 地位 主张 儒家 孔子 春秋 儒家学派创始人 “仁”;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性相近 孟子 战国 亚圣 “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 战国 集大成者 仁义、王道;“君舟民水”论;性本恶 道家 老子 春秋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无为而治;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庄子 战国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世界万物是相对的;放弃一切欲念,获取精神自由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法家学派集大成者 以法治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墨家 墨子 战国 墨家学派创始人 兼爱,非攻,尚贤 1.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比较 2.先秦儒学与汉代新儒学的比较 先秦儒学 汉代新儒学 主题 谈论现实问题 谈论神学 功能 是对民本思想“仁政”等“真理”的追求 维护封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为现实政治服务 内容 “礼”“仁”“仁政”“民本”等 增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 等 特点 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大多是关于 道德规范和治国原则的 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天人感应”“君权 神授”等主张,使儒学披上神学外衣 地位 只是诸子百家思想之一 儒学独尊,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联系 新儒学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上升为官方学说的 (2013江苏单科,21,6分)(节选)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 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 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 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 (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 有关仁的政治主张。(3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 主要内容。(3分) 答案 (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 1. (2019江苏苏州1月)宋明家具的设计扬弃了隋唐壮美华丽的审美走向。它 们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体现出一种工整而规范的美。宋明家具设 计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当时( B ) 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理学已融入日常生活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天理观念已深入人心 高频命题点二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答案 B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是在明清时期,A项错误;材料“扬弃了隋唐壮 美华丽的审美走向。它们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体现了理学“存 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这说明理学思想已经融入社会生活,B项正确;商品经 济繁荣发展,更多地表现为追求物质享受,与“崇尚简约内敛”不符,C项错 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理学,而不是强调天理观念,D项错误。 2. (2019江苏无锡1月)宋元至明清,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变化如下表。这突出反 映了 ( D ) A.佛教传入中国,影响艺术形象塑造 B.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重视物质享受 C.市民阶层扩大,个性解放要求增强 D.儒家思想发展,封建伦理纲常加强 时期 宋元 明清 形象 特点 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鲜明 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 答案 D 材料“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表明儒学已融合佛道思想形成 理学,并在不断强化伦理纲常,D项正确。佛教传入中国是在汉代,A项错误; “诚心向佛”不能体现出重视物质享受和个性解放,B、C两项错误。 3. (2019江苏启东中学、前黄中学等七校联考)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 弗为之禁。非惟弗禁,且从而恤之。建国亲侯,胙土命氏,画井分田,合天下之 私以成天下之公。”顾炎武的上述主张意在 ( D ) A.鼓励发展私欲 B.突出个性自由 C.主张实行分封制 D.反对理学禁欲 答案 D 材料论证了人的私欲产生的合理性和古代圣贤为满足人的私欲 所作出的努力,这是对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主张的否定,D项正确。 “建国亲侯,胙土命氏,画井分田,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是以事例论证 古圣先贤满足人的私欲的做法的合理性,并非鼓励发展私欲和实行分封 制,A、C两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个性自由,B项错误。 程朱理学 王阳明心学 不 同 点 代表 程颢、程 颐(北宋) 朱熹(南宋) 王阳明(明朝) 发展理学 理学集大成者 心学集大成者 理学 思想 通过“天理”来约束人的行为,使之符合儒家道德规范 (“理”是万物的本原) 通过“致良知”来恢复人 固有的善性(“心”是万物 的本原) 修养论 强调“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得到“理”,并以此作 为行为规范) “致良知”(通过内心反省 得到天理,从而为善) 1.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点 相 同 点 实质 以儒家的伦理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范畴 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同属于儒学范畴 思想 主张 都承认“理”的存在;都重视主观意志,强调自我修养,积极服务社会,强调人的社会责 任感和历史使命;都主张克服“私欲” 影响 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武器;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在政治生活、 文化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宋明理学与明清儒学的不同 宋明理学 明清儒学 政治 维护纲常礼教和君主专制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具有民主色彩 经济 重义轻利,压制人欲 重视工商业,倡导工商皆本 哲学 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属于主 观唯心主义 强调身体力行,倡导唯物主义 学术 日益脱离现实,文风空洞 关注国计民生,倡导经世致用 3. 理解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 实质 : 主要反对宋明理学 , 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2) 影响 : ①积极影响 : 使明清思想界一度活跃 , 冲击了正统儒学 , 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 先声。比如 ,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对近代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顾炎 武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②局限性 : 受制于当时的社会经济、阶级条件 , 黄宗羲等人的思想从根本上无 法超越儒家的理想 , 也无法动摇理学的统治地位 , 更不可能直接推动近代思想 解放运动的形成和社会转型。如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 批判的武器仍是 儒家民本思想。 1. (2017江苏单科,4,3分)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 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D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答案 D 本题考查朱熹的思想。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即主张约束自己, 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朱熹按照自己的理学思想将“克己”理解为战胜 自己的私欲,这种理解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与孔子的本意不完全一致, 故D项正确。A、B两项与朱熹的思想正好相反;C项表述过于绝对。 2. (2016江苏单科,5,3分)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 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 此可见,李贽 ( C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答案 C 李贽的怪异着装使其本人在外观上显得亦儒亦僧,但由这些生活 中的细节并不能推导出李贽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A项错误;李贽招收女 弟子,的确可以视作对正统礼教规范的突破,但明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发 生明显的变化,B项错误;男子落发本是成为僧人的举动,但他却同时留着长长 的胡须,“儒帽裹僧头”,展现了李贽的不拘常格和对封建传统的挑战,C项正 确;超然物外的自由并不是李贽的追求,D项错误。 3. (2014江苏单科,1,3分)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 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B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但董仲舒则认 为人民应服从君主统治,君主应顺从天意。据此可知,董仲舒背离了原始儒学 的民本思想,故选B项。A项中的“全部”表述不当;C、D两项与史实及材料 信息均不符。 4. (2018江苏单科,21,12分)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 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 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 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 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 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 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 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 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 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 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 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 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 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 …… 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 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 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3 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 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9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答案 (1)不同: 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 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2)略。 1. (2019江苏宿迁1月)北宋诗人梅尧臣有诗云:“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 割脂。焙乾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钱曾不疑。”该诗中描绘了 ( A ) A.造纸技术的主要工序 B.活字印刷的印刷过程 C.瓷器烧制的基本流程 D.丝绸织造的繁复工艺 高频命题点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答案 A 材料“浸楮 …… 举帘 …… 一幅”表明这是在利用树木搅碎举帘, 然后焙干成纸,A项正确;活字印刷术是用胶泥制作活字,而材料无胶泥的信 息,B项错误;烧制瓷器的原材料是瓷土而不是树木,且不用“幅”作计量单 位,C项错误;丝绸制品的原材料是蚕丝,材料无蚕丝的信息,D项错误。 2. (2019江苏南京学情调研)下图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局 部)。在安史之乱时,他与堂兄颜杲卿同举义旗,抗击叛军,杲卿父子英勇就 义。颜真卿感情激昂悲愤,墨妙通神,情切意真,写下此稿。对其评价最为贴 切的是 ( A ) A.气粗字险,气郁字敛 B.矫若惊龙,飘若浮云 C.狂不离神,乱不离意 D.书写方正,而韵有余 答案 A “气粗字险”表明这是作者在激昂悲愤状态下所写的书法,“气 郁字敛”表明这是作者在悲哀抑郁状态下所写的书法,与材料“颜真卿感情 激昂悲愤”相符,A项正确;“矫若惊龙,飘若浮云”意指矫健如同天空中的游 龙,飘逸如同天上的浮云,这反映的是书写者平和自然的心情,B项错误;“狂 不离神,乱不离意”指的是草书的风格,C项错误;“书写方正,而韵有余”指 的是楷书的风格,D项错误。 3. (2019江苏苏州期初)下图是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的写意画《孤禽图》, 对于该作品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A.追求个性和神韵意境 B.注重对景物的逼真摹写 C.特别讲究布局与构图 D.具有气势雄壮的特色 答案 A 《孤禽图》仅在图的中下方绘一只水禽,鸟的眼睛一圈一点,眼珠 顶着眼圈,一副白眼向天的神情。禽鸟一足立地,一足悬空,缩颈,拱背,白眼,一 副既受欺又不屈的样子,这反映出作者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这是典型的 文人画特征,A项正确。 1.中国古代科技没能转化为近代生产力的原因 (1)经济上: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不可能使科学应用达到较大规 模,从而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失去应有的土壤。另外,农民贫困、国内市 场狭小以及剥削者买田置地,束缚了手工业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 基础和动力。 (2)政治上: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思想上:文化专制使大量知识分子脱离对自然界的观察研究。 (4)教育上:封建教育以儒学为内容,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很少涉及生产和 科学知识。 2.中国古代文化的时代特色 时期 时代特色 先秦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秦汉 国家统一,生产发展,民族联系加强,文化得到迅速发展。汉赋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隋唐 社会环境开放,经济繁荣,民族交融,法度规范;中唐以后,政治黑暗,出现大量表现人民痛苦、揭露黑暗统治的作品 宋元 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的数量不断增加,民间通俗文化繁荣。风俗画、年画、话本和词曲兴起 明清 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出现许多描写人们日常生活、人情世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1. (2018江苏单科,4,3分)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 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 赏。”这说明,元曲 ( A )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答案 A 从材料信息看,元曲的特点是“少引圣籍,多发天然”“雅俗共 赏”,这说明元曲贴近生活,易受欢迎,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元曲寄情山 水、语言句式、内容丰富的信息,故排除B、C、D三项。 2. (2017江苏单科,5,3分)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 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 特点可概括为 ( C )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 答案 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艺术的特点。材料中“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 情致与神韵”说明中国画的特征是用景传情,即情景合一,故C项正确。A、 D两项明显不符合中国画的特点;B项属于文人画的典型特征,不符合题干材料。 3. (2015江苏单科,3,3分)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 “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 从之臣 …… 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 理解不正确的是( C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答案 C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汉武 帝时期,国力强盛,气势恢弘的汉赋适应了统治者的需求,故A、B两项理解正 确,不符合题意。结合材料中司马相如的赋的特征可知D项理解正确,不符合 题意。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反映了当时恢弘的文化气度和豪迈的时代精 神,与道家的无为思想不符,故C项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 4. (2013江苏单科,2,3分)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 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面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 D )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楷体汉字 执 王 臣 劓 甲骨文 答案 D 甲骨文经过多次演变才发展为楷体汉字,A项表述错误;“飞舞飘 逸”是草书的特点,而楷书的特点是笔画详备、结构严整,B项错误;一些甲骨 文字已被识读,C项错误;从图片中可以看出,甲骨文字已经具备了现今文字的 某些特征,D项正确。 1.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上,记载有“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 矣”的文字,据此推测孔子应生于公元前566年。而比墓葬要早的文献资料 《史记》记载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551年)。下列说法比较 合理的解释是( D ) A.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接近历史真相 B.《史记》记载更接近历史事实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伪 D.历史真相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去研究 答案 D 本题考查史料实证素养。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接近历史真相,此说 法过于绝对,A项错误;《史记》属于第二手史料,需要实物资料加以印证,B项 错误;历史文献直接记载也可以作为第一手资料,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孔子 屏风”与《史记》中记载孔子的年龄不相符,所以历史真相需要通过多种方 式去研究,D项正确。 2. 苏轼曾经感慨道:“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 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 …… 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 纸。 ”这反映了 ( B ) A.手抄本书籍在宋代已经消失 B.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传播 C.造纸术改变了书籍短缺的现象 D.宋人不重史学重儒学 答案 B 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素养。根据材料中“自言其少时,欲求《史 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 之书,日传万纸”,结合所学可知后来书籍变多是由活字印刷术促进的,所以B 项符合题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