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山东省淄博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淄博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 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希腊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作者认为两位先哲有相似的( ) A. 责任意识 B. 自由观念 C. 平等思想 D. 民主思想 【答案】A 【解析】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雅典道德沦丧,孔子则面临礼崩乐坏,两者都面临着世道的沉沦,所以都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即崇高的社会责任意识,A正确;“自由”指没有外在障碍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的行为,材料强调责任意识,而不是自由观念,排除B;平等是指社会主体在社会关系、社会生活中处于同等的地位,材料不涉及平等思想,排除C;民主思想的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材料体现了先哲的社会责任感,不涉及民主思想,排除D。故选A。 2.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庄子》将孔子描绘成道家的代言人,《韩非子》 将孔子法家化,《孟子》《荀子》则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夸说得愈加伟大,使他由君子变成儒家圣人。这一现象表明( ) A. 孔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B. 儒家思想确立了正统地位 C. 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相对立 D. 孔子是道、法、儒的创始人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庄子》将孔子描绘成道家的代言人,《韩非子》将孔子法家化,《孟子》《荀子》则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夸说得愈加伟大”,各派对孔子有不同的看法,说明孔子思想的丰富与复杂,A正确;西汉时期,儒家确立了正统地位,排除B;材料的主旨是各派对孔子的态度,排除C;孔子只是儒学的创始人,排除D。故选A。 3.汉武帝为了表彰儒学,立五经博士。五经博士在太学当教官,他们的学生叫博士弟子。博士弟子由武帝时的五十人,递增至成帝时的三千人,东汉顺帝时的三万人。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儒家弟子完全垄断官场 B. 儒学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C. 地方教育系统初步建立 D. 学术平等竞争愈加激烈 【答案】B 【解析】题干提及博士弟子由武帝时的50人递增至成帝时的三千人至顺帝时的三万人,说明学儒学的学生越来越多,政府重视儒学,B正确;儒家弟子并未完全垄断官场,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太学是两汉的中央官学,不是民间学校,排除C;汉武帝推崇儒学的措施结束了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排除D。故选B。 4.董仲舒认为天有独立的意志,它不仅能以“美祥”来为帝王歌功颂德,还能以“妖孽”“灾害”“怪异”等来“谴告”“惊惧”人事。此思想( ) A. 与先秦儒家思想一致 B. 强调“天”为人民服务 C.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 【答案】D 【解析】用“妖孽”“灾害”“怪异”等来“谴告”“惊惧”人事表明这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天人感应”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防止暴政,D正确;“天人感应”思想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而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排除A;材料的内容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为了防止君主暴政,不是强调“天”为人民服务,排除B;材料的内容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对君主权力的制约,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C。故选D。 5.汉代画像石中有许多描绘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画面,其中,历史故事主要宣传如邢渠哺父的孝道、荆轲刺秦王的忠义等,历史人物主要有三皇五帝、周义王、周武王、周公、孔子等。这反映出( ) A. 儒学教育在民间已经实现普及化 B. 汉代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C. 儒家思想有利于重学风尚的形成 D. 儒家广泛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 【答案】B 【解析】汉代画像石中有许多描绘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画面,历史人物有孔子等,历史故事的主题“孝”“忠”“义”等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正确;从材料提供的信息来看,无法体现儒学教育在民间的发展程度,排除A;材料的主旨是儒家文化的道德教化影响增强,体现不出“重学风尚的形成”,排除C项;材料强调儒家思想对汉代文化影响增强,看不出儒家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未体现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排除D。故选B。 6.在朱玆等人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儒学开始确立统治地位 B. 理学背离了先秦儒学思想 C. 理学思想社会化的趋势 D. 全社会形成读书重学风尚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这些通俗教育读本都是理学思想世俗化、社会化的体现,通过理学思想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恪守本分的生活理念,C正确;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统治地位确立,排除A;材料表明儒学发挥教化功能,是对先秦儒学思想的继承而非背离,排除B;材料的主旨是理学思想世俗化、社会化,而不是读书重学风尚的形成,排除D。故选C。 7.宋朝在房产交易方面建立了许多完备的制度,其中的“求田问舍”制度规定:当有房产而要出售时,业主必须先征询族人、邻人们的意见,上述人群享有优先购买权,这一制度在此后历代沿用。这反映了当时( ) A. 经济交易渗透儒家伦理 B. 坊市制度阻碍市场繁荣 C. 政府严格限制房产交易 D. 不抑兼并影响房产交易 【答案】A 【解析】在房产交易活动中,“……业主必须先征询族人、邻人们的意见,上述人群享有优先购买权”体现的是对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视,A正确;宋代时,坊市制度瓦解,推动了市场繁荣,且材料与坊市制度无关,排除B;政府不是严格限制房产交而是规范了交易程序,排除C;宋代土地实行不抑兼并政策,与材料“房产交易”无关,排除D。故选A。 8. 有文献记载:“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擿以为非。簿书、期会、钱谷、戎狱,一切委之俗吏。时风众势之外,稍有人焉,便以为学校中无当于缓急之习气。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 不应当以君主的是非为标准 B. 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C.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D. 批判总结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擿以为非。……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三代以后,天下的事是非对错完全由朝廷来判断,天子赞扬过的,大家就都认为是对的,天子贬抑的大家就全都指摘是错的。在这种风气之外,偶尔有稍具才干的人出现,也会认为学校这种地方不算什么要紧的事情,其实他们所说的学校,不过是为了科举考试而争取功名富贵之地,所以他们才能利用朝廷掌握的权势和利益改变了学校的本来意义,故A正确;B错误;据所学可知“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是顾炎武的观点,与材料无关,C错误;据材料可知,材料主要是批判君主专制,D夸大其作用。 9.下表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及其主张 思想家 主要思想 黄宗羲(1610—1695年) 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1613—1682年)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主张 王夫之(1619—1692年)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据上表分析,他们都 A. 倡导“经世致用” B.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C. 主张“工商皆本” D. 宣传西方民权思想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可知,黄宗羲主张君臣平等;顾炎武的思想具有民主色彩;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故选B项;“经世致用”主要是顾炎武的观点,而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工商皆本”主要是黄宗羲的观点,而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西方民权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是在近代以后,排除D项 10.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讲述,黄蓉帮瑛姑巧解开平方的方法叫做增乘开方法。这一方法是中国数学家贾宪于11世纪中叶提出来的,比英国数学家霍纳提出来的相同解法早了 770年。这表明( ) A. 通俗文学兴起有利于传播科学 B.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西方 C. 中国古代科学有对理论的探讨 D. 东学西传促进了欧洲科学进步 【答案】C 【解析】材料“增乘开方法……是中国数学家贾宪于11世纪中叶提出来的”说明中国古代数学也有对理论的探讨,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通俗文学对科学的传播作用,排除A;仅依靠“增乘开方法”不能表明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于西方,排除B;材料不能表明霍纳的解法来源于中国,排除D。故选C。 11.中国古代数学长期使用比较复杂的筹算。宋元后实用性的珠算在社会上逐渐兴起。明清时期作为应用算术书,程大位的《直指算法统宗》多次被翻印改编,时人谓“海内握算持筹之士,莫不家藏。若业举者之于四子书,五经义,翕然奉以为宗”。宋明时期珠算发展是因为( ) A. 商业发展对实用算学的追求 B. 科举制提高对算学的重视 C. 雕版技术进步推动文化普及 D. 重道轻器文化传统的改变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朝以后珠算逐渐兴起,明清时期应用较为广泛,根据史实可知,宋朝商业发展较快,明清时期进一步繁荣,要求有更便捷的计算工具来满足商业发展对计算的需要,故A项正确;根据史实可知,科举考试对算学不重视,以四书五经为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雕版印刷和对道的重视,故C、D项错误。 12.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以及农业、医学、地理和化学等领域的发现,基本上呈现的是重技术工艺、轻科学理论的特点,缺乏抽象思考及逻辑观念。这一看法实际揭示了( ) A. 古代中国科技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B. 医学、地理、化学等人才缺乏 C. “四大发明”推动世界文明的转型 D. 中国传统科技未能转型的原因 【答案】D 【解析】材料“…基本上呈现的是重技术工艺、轻科学理论的特点,缺乏抽象思考及逻辑观念”表明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以及农业、医学、地理和化学等领域的发现,都具有重技术工艺、轻科学理论的特点,这是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之一,D 正确;中国古代科技于16世纪以后逐渐落后,排除A;材料表明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没有涉及医学、地理、化学等人才缺乏问题,排除B;材料未体现“四大发明”的世界影响,排除C。故选D。 13.下图为考古发现的商代文字 以上考古文物说明,商代( ) A. 迷信鬼神思想非常严重 B. 甲骨主要用于书写文字 C. 经济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D. 文字书写载体多种多样 【答案】D 【解析】从图片可以看出商代文字有刻在甲骨上、金属器皿上以及玉器上的,所以反映出商代文字书写有多种多样的载体,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鬼神的内容,排除A;材料中文字书写在多种物品上,未体现甲骨的主要作用是书写文字,排除B;材料仅体现了商代文字记载,没有体现商朝经济生活丰富多彩,排除C。故选D。 14.下列分别是郑板桥的《兰花图》和明人的《江城送别图》,这两幅代表性画作的共同特征是 A 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 B. 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 C. 强调以人物、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D. 不注重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答案】D 【解析】《兰花图》和《江城送别图》属于写意画,不注重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故D 符题意;《江城送别图》融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但缺乏文学性,故A不符合题意;《江城送别图》属于山水画,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但《兰花图》与此特点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兰花图》属于花鸟画,《江城送别图》属于山水画,均非人物画,故C不符合题意; 15.有学者指出:“两汉时期文人有良心而没有文学,魏晋六朝时期则有文学而没有良心,盛唐时期可说是文学与良心兼备,杜甫便是代表,他的伟大也在这里。”这表明杜甫的作品,具有( ) A. 魏晋六朝以来的文学精华素养 B. 关注民生哀乐的现实主义特质 C. 文学家的慧眼诗心与宏见卓识 D. 抨击时弊和避乱弃世的精气神 【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信息“盛唐时期可说是文学与良心兼备”,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在盛唐时期,对于“良心”主要强调是关心民间疾苦的现实主义情怀,故本题选B项;根据材料信息“魏晋六朝时期则有文学而没有良心”,故魏晋六朝以来的文学精华素养不正确,故排除A项:C选项的文学家的慧眼诗心与宏见卓识,不能体现材料主旨信息,故排除;“避乱弃世”的表达不合适,故排除D项。 16.“元代杂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比以前的文学较广泛而深入,尤其突出的是一些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人民普遍地被写入作品,乃至成为主要的正面人物形象,扩充和提高了宋代话本在这方面开拓的新领域。这说明元杂剧( ) A. 代表贵族化的文学取向 B. 取材和用词较通俗 C. 更符合下层民众的心理 D. 超越了宋词的地位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一些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人民普遍地被写入作品,乃至成为主要的正面人物形象”,说明元杂剧更符合普通民众的心理需要,故C项正确;元杂剧属于世俗文学,并不是贵族文学,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元杂剧用词特点,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元杂剧和宋词地位的比较,故D错误。 17.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中都大量出现一种才子遇佳人的故事套路。多以才子偶遇佳人,私定终身遭遇阻碍,待才子科举及第,两人结为秦晋之好的大团圆结局。该现象集中反映了( ) A. 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特权被打破 B. 世俗文化瓦解了封建等级观念 C. 市民阶层社会价值取向逐渐改变 D. 民众同情才子佳人的悲惨遭遇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商品经济经济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并推动文化的世俗化,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中的世俗情节均反映了文学世俗化倾向以满足市民阶层的精神需要,故C项正确。A项,题干现象是商品经济发展市场阶层壮大的结果,与统治阶级教育垄断的打破无关,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世俗文学的出现使封建等级观念瓦解,排除。D项,题干并非强调民众心理倾向,排除。 18.古代希腊戏剧早期主要是描写神的世界,智者运动时期则转移到对人本身的描写。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戏剧服务对象转向民众 B. 宗教信仰丧失主导地位 C. 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 D. 戏剧创作开始面向生活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对人本身的关注,实际上反映了注重人,这是人文主义思想兴盛的体现。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没有说明戏剧服务对象的变化,实际上戏剧本身自始至终针对的是民众,排除;B项,材料现象有利于削弱宗教信仰的影响,但不能说明丧失主导地位,排除;D项,戏剧作为文艺作品,其创作来源必然是生活,所以不能因以描述人本身为主,才“开始”面向生活,排除。 19.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宗教题材的绘画一直占绝对优势,但世俗绘画的比例也从15世纪20 年代的5%上升到`6世纪20年代的约20%。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 ) A. 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一定的发展 B. 拥有欧洲最优秀的绘画人才 C. 人们的宗教信仰已经发生变化 D. 教皇的权威遭到严重打击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宗教画比例降低,世俗画的比例不断提升,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A正确;材料并没有进行对比,无法体现意大利的绘画人才最优秀,排除B;C项“已发生变化”与史实不符,排除C;宗教改革时期,教权受到严重打击,排除D。故选A。 20.下表是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法国斯特拉斯堡各类印刷出版物所占百分比的数据统计表。表中数据变化主要表明: 宗教书籍 古典书籍(哲学、文学、艺术等) 其他(占星术、几何、代数等) 15世纪末 60% 10% 30% 16世纪初 27% 33% 40% A. 欧洲宗教意识日趋淡薄 B. 古典作品受到高度重视 C. 人文主义思想迅速传播 D. 法国成为欧洲文化中心 【答案】C 【解析】从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法国”某市印刷品统计中,“宗教书籍”比例下降;“哲学、文学、艺术等”古典文化类上升最快,“占星术、几何、代数等”自然科学相关书籍也有较快上升,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在西欧扩展,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迅速传播,所以C项正确; “欧洲宗教意识日趋淡薄”在宗教改革尚未展开的情况下,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古典作品受到高度重视”,只是表面现象,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法国成为欧洲文化中心”与16世纪文艺复兴的高潮在意大利的史实不符,D项错误。 21.苹果在《圣经》中被称为禁果,在西方语境中有神圣之果、智恝之果、争端之果等寓意。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有句名言:即使世界明天就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一棵小苹果树。这一名言( ) A. 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B. 成为新教理论完全形成的标志 C. 表达对改革充满信心和希望 D. 是浪漫主义在宗教领域的体现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特别表明了马丁·路德的身份是宗教改革领袖以及“即使世界明天就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一棵小苹果树”的态度,凸显的是马丁·路德希望推动宗教改革长出“神圣之果”,C正确;1517年,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排除A;该名言并非新教理论完全形成的标志,排除B;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而马丁·路德生活在16世纪,排除D。故选C。 22.下表为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 法国妇女的识字率(%) 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 普通人藏书(单位:本) 17世纪中叶 29 14 约1000 1-20 18世纪中叶 47 27 约4000 20-100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妇女彻底解放 B. 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 C. 欧洲贵族推动法国启蒙思想传播 D. 出版业是推动文化进步的主要动力 【答案】B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17-18世纪,法国有阅读能力的人所占比例和妇女的识字率都明显提高,同时欧洲出版新书和普通人藏书量都有较大增长,说明文化教育有较大发展,这有利于启蒙运动传播新思想,B正确;“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妇女彻底解放”过于绝对化,排除A;根据表中数据可知,17-18世纪,法国有阅读能力的人所占比例和妇女的识字率都明显提高,同时欧洲出版新书和普通人藏书量都有较大增长,说明文化教育有较大发展,未涉及贵族阶层,排除C;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原因之一,但无法体现成为“主要动力”,排除D。故选B。 23.下图为2019年春节档最受观众欢迎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海报,广大网友称这部电影是中国硬核科幻的里程碑,影片中流浪的地球差点就破木星引力捕获而毁灭,与该情节相关的理论是( ) A.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B.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 普朗克的量于论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流浪的地球差点就破木星引力捕获而毁灭体现的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故B项正确;题干现象与自由落体定律、相对论及量子论无关,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4.“在他们笔下,充满了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往往对城市生活的丑恶、庸俗卑下的描述,只是为了衬托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借以寄托对自由的理想。”由此可知,“他们”的作品( ) A. 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 B. 如实地揭露社会黑暗 C. 宣扬了理性主义精神 D. 体现了对完美的追求 【答案】A 【解析】材料中“自然的美”“自由的理想”体现了“他们”的作品充满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这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故答案为A项。B项,如实揭露社会黑暗的是现实主义文学,而材料信息没有强调“如实”性,排除;C项,浪漫主义是对理性的反叛,材料中的“自由的理想”说明并非理性,排除;D项,对完美追求的是古典主义,排除。 25.美国学者韦勒克有这样的论述:“它要求在题材上包罗万象,同时在方法上做到客观,即使这种客观性在实践中难以实现…由于不能总是在描述和规定之间实现一定冲突,它就试图在典型的概念中调和二者。”材料论述的文学流派是( ) A. 新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C 【解析】韦勒克认为现实主义是“当代社会现实的客观表现”,材料中指出题材可以包罗万象,但方法一定要做到客观,也即对社会现实的客观描述,从而使文学带有一定的真实性、客观性等。故答案为C项。ABD项,综上分析可知,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都与材料所论不符,排除。 26.两次伤亡惨重的世界大战,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都对欧美各国为数众多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文学创作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下列作品符合上述评论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两次伤亡惨重的世界大战,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可知指的是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出现的原因是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了文学的发展,《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文学,《母亲》是苏联文学,《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故D正确;ABC错误。 27.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笔下的向日葵(如下图),以饱满而纯净的黄色调描绘了一团团火焰般秋天的成熟,展示了画家内心永远沸腾的热情与活力。材料反映出凡·高绘画 A. 强调光色和谐 B. 重视表现自我 C. 兼采众家之长 D 推崇以形写神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凡·高通过绘画向日葵反映内心的热情与活力,可见其绘画注重表现自我,选项B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光和色和谐,排除选项A;凡·高绘画自成体系,并不是采众家之长,排除选项C;以形写神是古代中国画的特征,排除选项D。 28.1970年苏联学者评价英国甲壳虫乐队:“它有意识地纵容群众庸俗方面和低贱的本能它冲破社会的束缚,创造出真正的扦情音乐及谴责那种依赖钱袋与财团的作品”该学者认为英国甲壳虫乐队的作品 A. 表达了反主流的个性 B. 抒发了个人的浪漫情怀 C. 展现了民族乐派原则 D. 率先揭露了社会阴暗面 【答案】A 【解析】根据1970年苏联学者的评价,英国甲壳虫乐队的作品“冲破社会的束缚,创造出真正的扦情音乐及谴责那种依赖钱袋与财团的作品”,可知,这位学者认为甲壳虫乐队的作品反对英国社会主流,是富于个性的创作,A项正确;材料没有指出甲壳虫乐队的作品富于想象和激情,无关浪漫主义情怀,B项错误;学者不认为甲壳虫乐队的作品有深厚的英国风格,C项错误;甲壳虫乐队的作品冲破社会束缚,不是其揭露社会的阴暗面,而在于其是真正的抒情音乐和依赖钱袋与财团的音乐作品不同,D项错误。 29.下面为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主题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出近代中国。( ) 时间 主题 代表文献或译作 鸦片战争前后 了解世界 《大英国统志》《四洲志》《海国图志》《万国公法》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求强求富 《行军指要》《水师操练》《工程致富》《探矿取金》等 甲午战后 救亡图存 《泰西斯史概要》《中东战纪本末》《文学兴国策》等 20世纪初 民主革命 《万法精理》《美国独立宣言》等译作 20世纪初 科学启蒙 《格致汇编》《天文歌略》《地理歌略》《地球酌言》等 A. 革命任务不断变化 B. 国人西学理念逐渐深入 C. 自由观念持续更新 D. 民族意识逐渐得到强化 【答案】B 【解析】由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主题变化表看出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我们学习西方从了解世界到学习西方的器物、制度、思想文化,逐渐深入,B正确;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对外来侵略和封建主义,没有不断变化,排除A;材料强调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学习西方的主题不同,没有体现自由观念持续更新,排除C;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而材料强调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主题的变化,学习西方不断深入,排除D。故选B。 30.近代中国经历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愈”“温和进补”“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对应以上四种疗法的思潮是( ) A. 开眼看世—中体西用—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B. 中体西用—维新思想—民主共和—三民主义 C. 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D. 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钭学—毛泽东思想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自我疗愈”“温和进补”“猛药重治”“开颅洗脑”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C正确;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付诸实施,排除A;题干中的“猛药重治”指的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行为,其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开颅洗脑”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B;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用改良的方式来变革社会,而三民主义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不符合“温和”,排除D。故选C。 31.19世纪60年代以前有少数学者译介西方物理学著作:此后,《格物入门》(1868)、《电学全书》(1879)、《格物测算》(1882)等物理学专著相继翻译出版,物理教育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主民族意识逐街觉醒 B. 洋务运动的推动 C. 民主科学设念广泛传播 D. 科举制度的改革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19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物理学著作翻译较少,在19世纪60年代之后,一系列物里学翻译著作相继出版,体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层对于西方技术的学习,B正确;民主民族意识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原因,排除A;民主、科学观念广泛传播是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C;科举制的考查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与科学无关,排除D。故选B。 32.康有为声称凡西人所号长技,我中人千数百年皆已有之”;梁启超断定:“议院、议员及其产生和议事.实中国古制。”据此推断,康、梁两人( ) A. 坚决主张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B. 意在以复古为手段谋求政治变革 C. 所秉持的主要思想存在本质不同 D. 开启在中国介绍西方制度的先河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康、梁都强调“西学中源”,实质上是想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政治学说相结合,已达到宣传变法、促进维新的目的,B正确;康、梁改革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排除A;康、梁的主要思想都是维新思想,本质相同,排除C;康、梁之前已有人介绍西方制度,排除D。故选B。 33.读下表,由此可以推知袁世凯的尊孔复古( ) 国别 代表人物 言论 英国 骆赫(被派驻威海卫) 至诚入孔教 庄士敦 (中国目前)当归于孔教 沙俄 盖沙令 中国之新命必系于孔教 日本 有贺长雄等 希望贵大总统再高升一步 A. 具有社会基础 B. 助推儒学退化 C. 占据舆论优势 D. 得到列强支持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当时各国列强的代表人物对于袁世凯尊孔复古以及最终称帝基本上持肯定和纵容的态度,故D符合题意;材料看不出社会基础的广泛,都是外国人的看法,故A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出儒学的退化,看不出在舆论上占优势,故BC不符合题意。 34.“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摘自《新民主主义论》)。对“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最合理的解释是,孙中山( ) A. 推翻清政府统治 B. 提出新三民主义 C. 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 D. 领导护国护法等运动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所述信息,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孙中山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主要是指孙中山在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的运动失败后,认识到为完成反帝反封任务,必须要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实现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故答案为B项。A项,推翻清政府是辛亥革命的功绩,排除;C项,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是毛泽东而不是孙中山,排除;D项,领导护国护法运动是孙中山维护共和政体所作出的努力,但与“适乎世界之潮流”不符,排除。 3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社会特有的矛盾因此而获得了一种理论上的解决。陚予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以社会主义前途,承认了不可超越的历史阶段,同时又压抑了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下列选项,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 中国的国情要求无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 B. 材料中“理论”是指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C. 材料中的“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 D. 中国特殊国情决定须先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答案】D 【解析】整个材料强调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革命要分两个步骤,必须经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因此题干中“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以社会主义前途,承认了不可超越的历史阶段”指的是必须先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正确;材料并未涉及领导权的问题,排除A;根据题干可知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BC错误。故选D。 36.20世纪20年代后期,毛泽东指出每个农村都必须造成一个短时期的恐怖现象……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农民)葬入坟墓。”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 ) A. 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 B. 对中国国革命道路问题达成一致 C. 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 决定不再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 【答案】C 【解析】题干中“20年代后期、在农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符合1927年后毛泽东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史实,C正确;材料未涉及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排除A;此时及以后一段时期内,党内关于中国革命道路仍存在分歧,排除B;此后一直到遵义会议前,仍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排除D。故选C。 37.“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是为了有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更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这一论断的意义在于( ) A. 纠正了长期存在的右倾错误 B. 实现了国家工作重心的的转移 C. 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D. 实现政治上系统的拨乱反正 【答案】C 【解析】材料“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更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反映的是邓小平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C正确;材料未体现纠正右倾错误,排除A;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国家工作重心转移,排除B;材料强调打破固有思想束缚,解放思想,不属于政治范畴,排除D。故选C。 38.下表为1949年我国居民受教育情况(单位:万)。 大学毕业生 18.5 中学毕业生 400 小学毕业生 7000 文盲人数(占总人口80%) 43200 就业年龄人口总数 34000 总人口数 54000 上表说明,当时发展人民教育的当务之急是( ) A. 保障人民受教育权 B. 开展扫盲教育 C.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D. 发展高等教育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很低,所以当时发展人民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减少文盲数量,提高识字率,进行扫盲教育,B正确;保障人民受教育权利是指公民具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与解决文盲数量多的社会状况不符,排除A;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初期国家面临受教育人数太少的状况,发展高等教育不是解决当时问题的有效办法,排除D。故选B。 39.互联网始于1969年美国的阿帕网。"它的出现固然是人类通信技术的一次革命,然而,如果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互联网的意义显然远远不够。材料认为,互联网( ) A. 大大缩短了人类之间的距离 B. 推动了通信技术的迅速进步 C. 使人类由此进入了电气时代 D.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十分广泛 【答案】D 【解析】材料“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互联网的意义显然远远不够”说明互联网对人类社会影响广泛,D正确;“大大缩短了人类之间的距离”、“推动了通信技术的迅速进步”都仅是互联网影响的一个方面,排除AB;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排除C。故选D。 40.2018年3月14日,斯蒂芬·霍金去世,他生前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被认为是可以与广义相对论提出者爱因斯坦比肩的科学家。霍金的科学发现( ) A. 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B. 提供了人类认识世界新的视角和方式 C. 与量子论共同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D. 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斯蒂芬·霍金”“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新的视角和方式。故答案为B项。A项,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基础的是伽利略,排除;CD项,与量子论共同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及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排除。 第Ⅱ卷 本卷共包括41、42两道试题,共4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政治形势,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这些人才大多数都来自于士阶层。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奔走出入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人才。士人求仕最常用的办法是游说自荐。一个普通士人若通过游说国君,即可骤列高位,拔居要津。如商鞅初入秦就是通过游说得到秦孝公重用。公孙衍、张仪也通过过人的辩术纵横捭阖于各国之间,成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风云人物。随着聚徒讲学风气的盛行,收有门徒的士人往往被尊为“夫子”,其“率徒讲学,辩其谈说”,声势比一般士人更盛。各国养士之风盛行,最著者如齐国的稷下学宫,名流荟萃。其他如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中(申)君,食客都达3000人以上。战国士人有着较强的自尊自主意识,号称“从道不从君”,在后世大一统专制王朝的统治中,这种意识仍然长期存在。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每次公民大会开始后,传令官会向全体与会者发问:谁要发言?任何人都可以应声而起。柏拉图指出:当公民大会对有关城邦管理的事务进行审议时,站起来发言的可能是工匠、铁匠、鞋匠、商人、店主、富人、穷人,贵族或者普通人,没有人对这些人提出反对,即使他们没有这方面的专长和经验,他们也试图提出建议。在阿里斯托芬的喜剧《阿卡奈人》中,穿着破烂衣服、被称为叫花子的狄开俄波利斯也走上讲坛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除了少数走上讲坛的人,台下的数千名听众也可以自由行使他们的发言权,可以通过叫嚷、欢呼表示赞同,也可以通过起哄,嘲笑表示不满,甚至把演说者直接赶下台。 ——摘编自崔丽娜《演说自由与雅典民主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活跃的原因和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公民演说与战国士人游说的差异和原因。 【答案】(1)原因:礼崩乐坏,传统社会秩序变动;各国变法,重视人才;私学教育发展,学术下移。意义:推动各国变法,为各国提供了后备官僚人才;百家争鸣,推动文化的繁荣;自尊自主精神,塑造了知识分子的品格,影响后世。 (2)差异:士人参政主要是游说君主;反映了专制集权的发展倾向。公民演说主要在公民大会等场合;反映了民主政治的时代风貌。原因:直接民主,城邦政治繁荣;工商业经济发达;智者学派人文精神的影响。 【解析】 (1)原因:结合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时代可知,当时礼崩乐坏,传统社会秩序发生变动;由材料一“战国时期,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政治形势,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可知,各国相继推行变法,重视招揽人才;由材料一“随着聚徒讲学风气的盛行……”、“各国养士之风盛行……”可知,随着私学教育的发展,本来为贵族阶层的士把文化传播到了民间,学术开始下移。 意义:由材料一“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奔走出入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人才”、“战国士人有着较强的自尊自主意识,号称‘从道不从君’,在后世大一统专制王朝的统治中,这种意识仍然长期存在”可知,士阶层的活跃一方面推动了各国变法,为各国提供了后备官僚人才,另一方面士人的自尊自主精神,有利于塑造了知识分子的品格,对后世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士阶层的活跃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2)差异:由材料一“士人求仕最常用的办法是。一个普通士人若通过游说国君,即可骤列高位,拔居要津”可知,战国时期的士人通过游说自荐、游说君主实现参政,这反映了专制集权的历史发展趋势。而雅典“每次公民大会开始后,传令官会向全体与会者发问:谁要发言?任何人都可以应声而起”,说明雅典公民演说的地方主要在公民大会等公众场合,演说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本阶层的权利,这反映了民主政治的时代风貌。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能够实现公民演说的原因包括政治上是直接民主,城邦政治繁荣;经济上奴隶制工商业经济发达;思想文化上受智者学派开创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 42.社会的进步往往以思想的解放与观念的更新为先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它是18世纪2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思想解放运动。当时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家为了向封建势力夺权,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必须砸开宗教蒙昧主义的枷锁,冲破封建专制主义的束缚,以启迪人们的觉悟,并为即将到来的革命做舆论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准备。 ——摘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 唯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才能引导我们的民族达到解放之路。……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绝不能解决问题的。…… 只有实事求是,依靠客观的实践,排除主观的想象,才能发现真理。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卒求是,一切从实际出 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摘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材料一中提及的“思想解放运动”指什么?与文艺复兴相比,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有什么新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是如何体现“实事求是”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这篇讲话的历史背景以及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是如何体现实事求是的。 【答案】(1)“思想解放运动”指启蒙运动。新特点: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制度;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蓝图。 (2)体现:土地革命时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背景:“文革”结東,党和国家的工作处于徘徊状态。邓小平理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的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提出“一国两制”等理论。 【解析】 (1)思想:启蒙运动构想了未来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蓝图,因此据材料“向封建势力夺权,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可以判断出是启蒙运动。特点:启蒙运动的特点需要从运动的核心、内容等方面进行归纳,如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制度;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蓝图。 (2)体现:可结合毛泽东在1919年到1949年之间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进行分析即可,如“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的提出等。 (3)背景:根据材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这篇谈话的背景是“文革”结束,党和国家的工作处于徘徊状态。实事求是:可从邓小平在新时期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进行分析即可,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一国两制的提出、民主政治建设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