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第3专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课件(41张)(天津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第3专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课件(41张)(天津专用)

第三 专题 中国 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 2 - 专题知识 • 理脉络 高考真题 • 导方向 - 3 - 专题知识 • 理脉络 高考真题 • 导方向 - 4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突破点八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1 . 政治方面 , 诸侯争霸 , 实现局部统一 ; 分封制逐渐瓦解 , 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 . 经济方面 ,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 生产力提高 ; 井田制逐步瓦解 , 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 . 文化方面 , 思想流派纷呈 ,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 文学艺术 , 百花争艳 ; 传统科技 , 世界领先。 - 5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突破点八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二、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 1 . 政治特征 (1) 重视传统、注重继承。 (2) 政治和伦理相结合。 (3) 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德治 , 以德为主 , 德刑相辅 , 强调为政以德。 (4) 重 “ 人治 ”, 注重对人进行利导的礼治而不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 (5) 和贵中庸。 (6) 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 , 虚于天命。 - 6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突破点八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2 . 伦理特征 : 强调仁和礼 , 仁是思想的内核。仁是主观道德修养 , 礼是客观制度规范。 3 . 经济特征 : 认为人民的贫富与国家的治乱安危有很大的关系。同时提倡对财富欲望加以节制 , 要重义轻利。 4 . 教育特征 :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 他创办私学 ,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先秦儒家除了重视礼、义、信等 , 还注重培养为政治国的能力 , 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 - 7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突破点八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三、 “ 百家争鸣 ” 中的主要治国理念 1 . 儒家推崇 “ 人治 ”, 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 , 强调道德感化 , 实行仁政 , 带有民本思想 , 即所谓 “ 王道 ” 。 2 . 法家提倡 “ 以法治国 ”, 即强调法的作用 , 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 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 即所谓的 “ 霸道 ” 。 3 . 道家主张 “ 无为而治 ”, 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 , 要顺应时势和民心 , 休养生息 , 以恢复和发展生产 , 即所谓 “ 帝道 ” 。 - 8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突破点八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四、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 1. 区别 (1) 从思想内涵来看 , 汉代新儒学将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 , 发展并改造了先秦儒学。 (2) 从与当政者的关系看 , 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秩序 ; 汉代新儒学则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 , 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3) 从地位上看 , 先秦儒学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统治方法的政治思想和伦理学说 , 但带有相当多的理想色彩和批评成分 , 不占统治地位。而汉代新儒学 , 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 , 它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 , 被确立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 联系 : 先秦儒学宣扬的 “ 礼 ”“ 仁 ”“ 仁政 ”“ 民本 ” 为汉代新儒学所继承。 - 9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突破点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例题 (2015 天津文综 ,14)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 , 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 , 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 , 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 ,“ 老者安之 , 朋友信之 , 少者怀之 ”,“ 修己以安人 ”,“ 修己以安百姓 ” 。 —— 林存光《孔子新论》 (1) 材料一中 , 孔子心目中的 “ 仁人君子 ” 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 结合所学知识 , 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 10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突破点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 , 非利己而已也 , 有明道淑人之心 , 有拨乱反正之事 , 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 , 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 , 号为通经者 , 大都皆口耳之学 , 无得于心 , 既无心得 , 尚安望其致用哉 ? ——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 材料二中 , 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 ? 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 (3) 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 ? 结合当今时代 , 谈谈你的认识。 - 11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突破点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逐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与顾炎武的思想主张。第 (1) 问第一小问 , 根据材料一 “ 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 ”“ 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 ”, 可以得出答案 ; 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 , 可知针对当时的社会环境 , 孔子的政治抱负是恢复西周的 “ 礼 ” 制社会。第 (2) 问 , 根据材料二 “ 有明道淑人之心 , 有拨乱反正之事 ”“ 大都皆口耳之学 ”, 可知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经世致用 , 其现实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概括为批判空谈 , 开朴实学风先河。第 (3) 问第一小问 , 概括两位思想家的主张 , 可以得出两者都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 ; 第二小问需在正确解答第一小问的基础上作答 , 与现实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 12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突破点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精准解答 (1) 品德 : 注重个人自我修养 ; 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政治抱负 : 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 , 主张 “ 克己复礼 ”, 匡正社会秩序。 (2) 目的 : 经世致用 ( 明道救世 ) 。意义 : 批判空谈 , 开朴实学风先河。 (3) 共同点 : 强调社会责任感。认识 : 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 , 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 , 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 - 13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突破点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以题说法 启示认识类非选择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 : 启示认识类设问一般含有以下引导词语 : 认识、启示、说明、看法、见解、感想、观点、借鉴、经验教训、态度、对策、建议、主张等。此类型设问主要是就某一个 ( 类 ) 特定的历史问题要求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 , 一般出现在非选择题设问的最后部分 , 与前面设问的解答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 其旨在考查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知水平和历史感悟能力。 - 14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突破点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解题技巧 : - 15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突破点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① 政治方面 , 一般可从国情、领导阶级及其实施的方针策略、群众支持或拥护程度等方面思考 ② 经济方面 , 一般可从是否符合国情、经济规律 ( 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 、适时调整政策等方面思考 ③ 思想文化方面 , 一般从以下三点思考 : 如何对待 , 从在批判中继承、发展等方面思考 ; 如何认识 , 从文化活动或思想的地位、对国内和国际的影响等方面思考 ; 从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方面思考 ④ 外交方面 , 可从外交政策的改变取决于国家实力、国家利益 , 国家间的合作有利于各国的发展等方面思考 - 16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突破点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行健 , 君子以自强不息。 …… 乾元者 , 始而亨者也。利贞者 , 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 , 不言所利。大矣哉 ! 大哉乾乎 ! 刚健中正 , 纯粹精也。六爻发挥 , 旁通情也。时乘六龙 , 以御天也。云行雨施 , 天下平也。 …… 君子以成德为行 , 日可见其行也。潜之为言也 , 隐而未见 , 行而未成 , 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 , 问以辩之 , 宽以居之 , 仁以行之。 …… 地势坤 , 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顺德 , 集小以高达。 —— 《周易大传》 - 17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突破点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材料二   朱熹《玉山讲义》载 :“ 盖闻古之学者为己 , 今之学者为人 , 故圣贤教人为学 , 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 , 但为科名爵禄之计 , 须是格物致知 , 诚意正心 , 修身而推之 , 以至于齐家治国 , 可以平治天下 , 方是正当学问。 ” 张载在《西铭》中提道 :“ 乾称父 , 坤称母 ; 予兹藐焉 , 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 , 吾其体 ; 天地之帅 , 吾其性。民吾同胞 ; 物吾与也。 ” 材料三   清朝末年屡次对外战争失利 , 中国人民遭遇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时刻 , 传统文化更处在动摇之中。经过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 , 人们发出了新文化的号召。于是儒学、经学、理学三位一体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基本结束了 , 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主要论题。新的文化传统虽然没有建立起来 , 但已开始酝酿了。 —— 摘编自张岱年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 - 18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突破点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相关史实 , 说明材料体现的时代精神。 (2) 根据材料二 , 概括宋朝朱熹、张载思想的主要特点。 (3)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认识。 - 19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突破点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参考答案 : (1) 时代精神 : 春秋战国时期 , 各诸侯国变法图强 , 士阶层著书立说 , 积极入世 , 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发展提出不同见解 , 相互辩驳、融合 ,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 体现了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 (2) 主要特点 : 注重通过研究获取真知 ; 重视道德修养 , 自我节制 , 发奋立志 ;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 ; 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 认识 : 中国传统文化随时代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 民族精神贯穿于传统文化发展过程的始终 ; 思想自由与文化开放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 ; 取其精华 , 去其糟粕 , 批判继承。 - 20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突破点八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儒学 一、宋明理学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历史影响 1 . 积极方面 (1) 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倾向中解脱出来 , 使之哲理化 , 是对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 , 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2)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 注重气节、品德 ,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愤立志 ,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 又凸显人性的庄严 ,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 . 消极方面 (1) 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 , 用 “ 三纲五常 ” 维系专制统治 , 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 夸大了 “ 心 ” 即良知的作用 , 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 - 21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突破点八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异同点 1 . 相同点 (1) 反传统、反教条 : 李贽自称 “ 异端 ”,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 对封建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也冲击了传统的纲常礼教。 (2) 反专制 , 倡民主 : 李贽反对统治者的专制与压迫。黄宗羲认为君主是 “ 天下之大害 ”, 顾炎武提出 “ 保天下者 ,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王夫之反对统治者 “ 以一人私天下 ” 。 (3) 紧跟时代 , 提倡变革 : 李贽高度评价和称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黄宗羲提出 “ 工商皆本 ”, 顾炎武、王夫之主张 “ 经世致用 ”, 他们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 , 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 22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突破点八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2 . 不同点 (1) 黄宗羲 : 继承先秦民本思想 , 提出 “ 天下为主 , 君为客 ”, 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 顾炎武 : 特别倡导实学 , 积极求真并实践。 (3) 王夫之 : 哲学贡献大 , 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 - 23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突破点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例题 (2018 天津文综 ,1)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 :“ 盖国以民为本 , 社稷亦为民而立 , 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 , 故其轻重如此。 ” 这一说法 (    )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 呼应了 “ 存天理 , 灭人欲 ” 的主张 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分析推理 根据题干材料 , 可知朱熹的思想类似于孟子的 “ 民为贵 , 社稷次之 , 君为轻 ” 的思想 , 故可得出正确答案。 - 24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突破点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精准解答 本题考查儒家民本思想。 “ 国以民为本 ”“ 社稷亦为民而立 ” 均关系到 “ 君之尊 …… 之存亡 ”, 说明朱熹强调儒家的民本思想对君主统治的重要性 , 故 B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影响君主统治存亡的因素 , 不是君主至尊的观念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没有涉及 “ 灭人欲 ” 的主张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中朱熹的思想只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 , 不是创新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 B - 25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突破点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以题说法 史料探究型选择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 : 史料探究型选择题一般是运用文字材料叙述历史现象或历史结论 , 要求考生依据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 解题技巧 : 此类选择题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解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史料 , 要对涉及的史料进行认真阅读、分析和思考 , 明白史料所反映的内容 , 抓住有利于理解和解题的核心语句和词汇 ; 其次要善于将史料的内容和教材的相关知识进行衔接 , 然后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 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 26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突破点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1 .(2019 课标全国 Ⅱ ,26) 程颢诗云 :“ 闲来无事不从容 , 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 , 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 , 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 , 男儿到此是豪雄。 ” 其体现的主旨是 (    ) A. 人类与自然和谐 共处 B . 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 张扬自我的人生 态度 D . 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解析 : 本题考查宋代理学的思想观点。题目以程颢的诗为材料 , 其中 “ 万物静观皆自得 , 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 , 思入风云变态中 ” 反映了理学 “ 格物致知 ” 的思想 , 即对万事万物进行观察思考从而获得 “ 理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强调的是从自然界获得理的过程 , 即认识论 , 而不是与自然界和谐共存的目的论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 “ 富贵不淫贫贱乐 ” 体现的是理学自我约束思想 , 故 C 项错误 ; 程朱理学是积极入世的思想 , 故 D 项错误。 B - 27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突破点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2 .(2019 浙江五校联考 ) 梁启超在《明清之交中国思想界及其代表人物》一文中评论某位思想家 :“( 他 ) 所注重的问题是 ‘ 我们为什么能知有宇宙 ? ’‘ 知识的来源在哪里 ? ’‘ 知识怎么样才算正确 ? ’ 他以为这些问题不解决 , 别的话都是空的。 ” 这位思想家是 (    ) A. 王守仁   B .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D 解析 : 根据材料 “ ‘ 我们为什么能知有宇宙 ? ’‘ 知识的来源在哪里 ? ’ ”, 可知探求的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 是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的内容 , 故 D 项正确。 - 28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突破点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影响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1 . 推动因素 (1) 政治方面 , 国家统一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 (2) 经济方面 , 封建经济水平较高且持续发展 , 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3) 政策方面 , 为 “ 农本 ” 思想服务的天文历法、农学、数学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4) 教育方面 , 古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 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5) 科学家本身方面 , 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是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 29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突破点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2 . 阻碍因素 (1) 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 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 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 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与 “ 闭关锁国 ” 政策 , 限制了古代中国科技的发展。 (3) 古代中国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统治等 , 使人们对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 , 科技人才短缺。 (4) 古代中国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科技未能发展为近代科学的重要因素。 - 30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突破点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二、汉字、书法艺术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1 . 汉字的起源及发展趋势 (1) 六千多年前 , 中国有了原始文字 , 是以图画文字为主的象形字。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 , 脱离图画 , 形成汉字。至商朝 , 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2) 从商朝甲骨文、金文出现到秦始皇时的小篆 , 发展出来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中国书法的主要字体 , 其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 2 . 书法艺术发展的两大阶段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以魏晋为界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 , 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 31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突破点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3 . 书法艺术发展的历程 (1) 秦汉 : 主要以小篆和隶书为主 , 属于实用性文字时期。 (2) 魏晋时期 : 楷书、行书盛行 , 属于书法艺术的成熟时期。 (3) 隋唐时期 : 楷书、草书、行书书法艺术盛行 , 大家名作较多 , 属于书法艺术的高峰时期。 (4) 宋元明清时期 : 追求个性发展 , 书法艺术逐渐平民化。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 自觉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 32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突破点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例题 (2016 天津文综 ,12)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 , 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 , 地方史志的编纂 , 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 , 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 , 都在这一时期 , 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 , 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 , 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据方志记载 , 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 29 000 人 , 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 82%; 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 1 500 种 , 该五路即占 80% 。反之 , 夔州路仅有进士 103 人 , 而所印之书只有 2 种。 ——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1) 根据材料一 , 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 , 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 - 33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突破点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材料二   明代以前 , 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 “ 伤寒论 ” 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 , 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 , 创立了温病学说 , 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 , 乾隆二十一年 ,“ 瘟疫遍行 , 家无不病 , 病无不危 ”, 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 ,“ 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 ” 。又如《相城小志》载 , 光绪十七年 ,“ 疫症盛行 , 呕泻螺疮起 ”, 龚霞伯以四味中药 “ 遍施之 , 病立愈 , 活人甚众 ” 。 ——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 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 , 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 ? 实践效果怎样 ? (3) 综上 , 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 34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突破点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逐题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 (1) 问第一小问 , 根据材料一 “ 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 ”, 可知印刷术的普遍应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 ; 根据材料一 “ 为准备各级考试 , 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 可知印刷术的普遍应用满足了教育的需要。第二小问 , 根据材料一中数字的分析 , 可知印书种数和进士人数呈正相关关系。第 (2) 问第一小问 , 根据材料二 “ 未超出 ‘ 伤寒论 ’ 的范围 ” 并结合所学知识 , 可知理论来源是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 ; 根据材料二 “ 创立了温病学说 ” 回答明清时期的新发展。第二小问 , 根据材料二 “ 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 ”“ 遍施之 , 病立愈 , 活人甚众 ”, 可知实践效果是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第 (3) 问 , 科技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从两方面回答 , 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 , 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 35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突破点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精准解答 (1) 作用 : 促进了学术的复兴 ; 满足了教育的需要。关系 : 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 (2) 理论来源 : 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新发展 : 创立温病学说。实践效果 : 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 , 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3) 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 , 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 36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突破点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2019 湖南长郡中学调研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刊印的书籍 , 从存世情况来看 , 其数量远超宋元本 , 而且大多数的宋元本都有明朝的翻刻、重刻本 ; 许多清朝书籍也都是以明本书为底本重刻的。明朝发明了便于刊刻而又不失美观的宋体字 , 发展演变为今天最常用的印刷体汉字。明朝的线装书和宋体字影响到中国周边的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 , 在日本和韩国 , 宋体字至今仍被称为 “ 明朝体 ” 。明刻本在欧美也有广泛收藏 , 如意大利学者利玛窦在明万历年间来到中国 , 在中国学者徐光启的帮助下将《几何原本》翻译为汉文 , 并刊行于世。此明刻本后又流传到意大利 , 今罗马中央图书馆有藏。甚至 19 世纪欧洲出版的书籍中使用的汉字也是宋体字。 ——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 37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突破点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材料二   欧洲在十五六世纪进入印刷时代之后 , 大规模印刷的廉价书籍刺激了大众教育 , 识字人口大量增加。许多出身卑微的人通过阅读和教育改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 , 正是这些草根大众成为后来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其时 , 许多人文主义者聚集在一起 , 审视、修订大量的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的手稿。经过他们整理的古代经典很快成为印刷商的盛筵。这些印刷书不再是大开本的豪华藏品 , 而是每个人都买得起的小开本口袋书 , 因而得到最广泛阶层的欢迎。在 16 世纪上半叶 , 医生的平均藏书量从 26 本增加到 62 本 , 律师从 25 本增加到 55 本 , 商人从 4 本增加到 10 本 , 纺织工匠从过去的 1 本书变成了 4 本书。印刷技术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书市场 , 同时也催生了职业作家群体 ; 资本化的印刷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作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典型形态 , 书籍印刷出版业从肇兴伊始 , 就是 “ 在富有的资本家控制下的伟大产业 ” 。 —— 摘编自曹顺仙《世界文明史》 - 38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突破点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 概括明朝书籍刊印业较迅速发展的原因以及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 概括欧洲印刷业所体现出的新特点 , 并谈谈上述中外书籍刊印发展史对我国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 39 - 突破点六 突破点七 突破点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参考答案 : (1) 原因 : 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 刊印技术的进步 ; 市民阶层等阅读群体的增多 ; 宋元文化的积淀。影响 :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保存和传承了传统文化 ; 扩大了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 ; 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2) 新特点 : 与思想解放运动相生相伴 ; 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影响巨大 ; 文化传播的阶层广泛 ; 新书市场和职业作家群体出现 ; 资本化的印刷商出现并壮大。启示 : 加快创新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技术和经营方式 ; 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注意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 构建社会效益为先并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运行管理体制 ;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 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 40 -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1 . 春秋时期 ,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战国时期 , 孟子、荀子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 , 与其他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2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 尊崇儒术 , 使儒家思想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 . 儒学吸收佛道思想 , 发展为理学 , 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 , 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4 .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 , 提倡注重实际 , 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 , 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 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5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 儒家思想也不断地吸收新内容 , 兼容并蓄 , 不断演变 , 并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色。 6 . 古代中国科技领先世界 , 文学辉煌灿烂 , 书法、绘画、戏曲异彩纷呈。 - 41 -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 史料   故治之以本 , 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 , 投巫驱佛 , 吾所谓学校之教明而后可也。治之以末 , 倡优有禁 , 酒食有禁 , 除布帛外皆有禁。今夫通都之市肆 , 十室而九 , 有为佛而货者 , 有为巫而货者 , 有为倡优而货者 , 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 , 皆不切于民用 , 一概痛绝之 , 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 , 以工商为末 , 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 , 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 盖皆本也。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财计三》 结论 : 黄宗羲认为工商皆本业 , 都应该重视。他对 “ 世儒 ” 的批评也反映了当时工商业发展的社会现实。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