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市那曲二高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藏拉萨市那曲二高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材料分析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号填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一小题答案后,用2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古代一位思想家主张尚贤、尚同,认为天下之乱是起于人们思想不同,他是 A. 墨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李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答案为A;董仲舒、朱熹和李贽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思想没有尚贤、尚同的主张,排除BCD。‎ ‎2.《老子》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反映了道家学派 A. 同情人民的疾苦 B. 倡导“无为而治”‎ C. 提倡辩证法思想 D. 主张“道法自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反应是老子的治国思想,A.同情人民的疾苦,与材料含义不符;C.提倡辩证法思想、D.主张“道法自然”是其哲学思想,可以排除,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百家争鸣 点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主张:‎ ‎①哲学思想(世界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②政治思想: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③辩证法思想: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运动,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3.韩非在《扬权》篇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他主张 A. 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 B. 人无贵贱,一律受法律约束 C.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D. 结束分裂,建立统一的国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法家代表的韩非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未体现进行改革,排除;B项材料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关,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要建立统一的国家,排除。‎ ‎【点睛】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法家实践理论,认为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 ‎4.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 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B. 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贤良 C. 宏扬优秀民族文化 D. 协调社会人际关系 ‎【答案】A ‎【解析】‎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打破了学再官府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A正确;此时选官仍然是世官制,B错误;C属于文化传承方面影响;D属于仁的思想影响。‎ ‎5.‎ 理学家朱熹说:“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据此可知,朱熹 A.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 B.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正心诚意 C. 重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D.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A ‎【解析】‎ 材料反映朱熹的主张是通过格物、达到“穷理”,实现“致知”,即材料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正心诚意”,排除B项;材料并非强调天理是万物的本源,而是探讨如何感知天理,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天理”和“人欲”的关系,排除D项。‎ 点睛:由于程朱理学认为理在心外,因此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去认识和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陆王心学认为理在心中,不必外求,因此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6. 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 B. 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C. 理学对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 D.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注意时间“宋代”,用排除法。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是汉代董仲舒,排除;B的表述是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故排除ABD。理学对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导致宋代之后少见到妇女的身影,故C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7.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两者的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 “理”与“气”地位 B. 是否反映人民的愿望 C.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D. 是否能辩证地看问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王夫之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气而朱熹则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理,故C项正确;尽管在王夫之和朱熹观点中,“理”与“气”的地位是不同的,但这并非是二者的本质区别,故A项错误;无论是王夫之还是朱熹,二者代表的都是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利益而非人民的意愿,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我们不难看出,两人并没有体现出对问题的辩证看待,故D项错误。‎ ‎8.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大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特别强调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A. 汉代儒学 B. 程朱理学 C. 陆王心学 D.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答案】D ‎【解析】‎ ‎【分析】‎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家针对明清时期空谈心性学说提出经世致用思想,D正确;汉代儒学是神化儒学特点,A错误;程朱理学是空谈学说,B错误;C属于从内心角度阐述理学思想。‎ ‎【详解】‎ ‎9.智者学派运动被看作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其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则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普罗泰格拉的核心思想内容是 A. 强调追求真理 B. 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C. 尊崇理性,强调道德作用 D. 提倡人性,强调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智者学派反对迷信,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故B项正确;亚里士多德强调追求真理,故A项错误;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故C项错误;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故D项错误。‎ ‎10.他将希腊哲学导向了一个新方向——对内在道德的强调,可以说,他是第一个将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该哲学家是 A. 普罗泰格拉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对内在道德的强调,可以说,他是第一个将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强调道德的作用,故选B;普罗泰戈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排除A;柏拉图主张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鼓励人独立思考,排除C;亚里士多德主张世界时真实客观存在的,认识来自感觉,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把握题干所给材料中“对内在道德的强调,可以说,他是第一个将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并正确掌握普罗泰戈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 ‎11. “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文中反映的思想文化运动是 A. 智者运动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故B项正确;A项是古希腊时期的;C项是16、17世纪;D项是17、18世纪。所以答案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12.下文摘自1878年法国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的演讲:“我们的先驱哲学家们是真理的倡导者,让我们祈求这杰出的亡灵;让他们面对策划战争的君主王朝,公开宣布人的生命权,良心的自由权,理性的最高权威,劳动的神圣性,和平的仁慈性。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雨果所说的“先驱哲学家们”是指 A. 人文主义者 B. 宗教改革家 C. 启蒙思想家 D. 社会主义者 ‎【答案】C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对于欧洲几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掌握与理解。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地位和价值,重视人性,反对神学,不反对“君主王朝”;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也不反对“君主王朝”;社会主义者反对阶级剥削,矛头指向资产阶级,也不针对“君主王朝”。因此,A、B、D不正确。启蒙运动倡导理性,尊重科学,宣扬自由、平等、博爱,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故此题应选C。‎ ‎13.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中,“三权”不包括 A. 立法权 B. 司法权 C. 行政权 D. 外交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指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ABC符合所学,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外交权属于行政权,故D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 ‎14.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十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 A. 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 B.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防止暴政 C. 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 D. 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度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像牛顿先生……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是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体现了对理性的推崇,而不是依赖外在权威,故C项正确;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属于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权力的制衡防止暴政的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伏尔泰主张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故D项错误。故选C。‎ ‎15.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都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结果,三场运动都抨击了封建制度,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体现了对人文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故①②④正确,故选A;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并未抨击封建君主专制,③错误,排除BC;D不全面,排除。‎ ‎16.下表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从中可以看出 类别 ‎ 数学 ‎ 天文历法气象 ‎ 化学 ‎ 农学 ‎ 机械 ‎ 水利 ‎ 兵器 ‎ 项数 ‎ ‎22‎ ‎25‎ ‎9‎ ‎25‎ ‎7‎ ‎7‎ ‎9‎ A. 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 B. 科技成果主要服务农业生产 C 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D. 科举制度推动科技迅速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表中科技成果的统计来看,中国科技主要是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农学等与农业经济有着紧密联系的科技,表明科技成果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儒家重人伦轻科技、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排除AC;科举制度使当时的读书人醉心功名,实际上阻碍了科技的迅速发展,排除D。‎ ‎17.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 汉赋和唐诗 B. 风俗画和文人画 C. 话本和小说 D. 元曲和傩戏 ‎【答案】B ‎【解析】‎ 风俗画属于世俗化文化,文人画属于高雅文化,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汉赋和唐诗出现在宋元以前,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而话本和小说、元曲和傩戏均属于世俗化文化,所以选项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8.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是为小说;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平话”。这反映出宋元时期 A. 文学作品叙事粗疏勉强达意 B. 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 C. 市民娱乐活动极为丰富多彩 D. 文学形式适应统治阶级需要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了宋元之际市井小说、话本的形成,体现了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的发展,故B项正确。A项为文学作品的特点,与材料强调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不符,故错误。材料反映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与市民娱乐活动极为丰富多彩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市民文学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而是强调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故D项错误。‎ ‎19.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下列有关这两位哲学巨匠思想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 B. 都看到了人的美德与智慧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C. 都反对民主政治,主张劳心者治人 D. 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都带有人文主义色彩,都注重通过道德教化人的灵魂,其思想都是力图挽救日益没落的奴隶制度,但是苏格拉底主张民主政治,劳心者治人是孟子的主张,C符合题意,答案为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孔子和苏格拉底,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 ‎20.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弘、词藻华美为特征,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东方朔的《答客难》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它们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 A. 社会动乱和经济凋敝 B. 豪迈奋进的时代精神 C. 国力的强盛 D. 宏阔广大的文人精神 ‎【答案】C ‎【解析】‎ 一定文学是一定国力体现,汉赋气势恢弘、词藻华美体现的是国力的强盛,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汉武帝时代国力强盛而非社会动乱和经济凋敝,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属于现象而非本质,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也属于现象而非本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材料:‎ 材料一 ‎ ‎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统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张子语录》‎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战国时期的儒家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儒学在当时的地位如何?‎ ‎(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与材料一相比,此后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儒家思想在宋代发生了哪些变化?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总结宋明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4)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主张:“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地位:不受统治者重视。‎ ‎(2)观点: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点。地位: 儒学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变化: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影响: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4)不同:孔子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李贽提出不以孔子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原因:‎ 魏晋以来社会矛盾尖锐儒学核心地位受到冲击,为维护封建统治,急需重树儒学正统地位;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知孟子提出了“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教化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地位: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统治者希望通过争霸达到统治,儒家教化不能在短时间奏效,所以儒家不受统治者重视。‎ ‎(2)观点:根据材料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可知董仲舒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点。地位:根据所学可知儒学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变化:根据所学可知宋朝形成新儒学即理学。理学是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影响:根据材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可知注重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4)态度:根据材料三“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可知朱熹认为孔子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根据材料四“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可知李贽提出不以孔子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原因:结合魏晋时期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人类对于自然相对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材料三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主张?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主教会及其神学”遭到“怀疑及反感”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二相比,人文主义有何新的发展?‎ ‎【答案】(1)学派:智者学派。‎ 根源:希腊工商业发展与繁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2)原因:教会自身的黑暗和腐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的成长;人文主义的兴起;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3)主张:宗教上,反对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政治: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新发展: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要求建立“理性王国”。‎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可知为古希腊的智者学派。根源:从希腊工商业发展与繁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的角度思考回答。‎ ‎(2)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教会自身的黑暗和腐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的成长、人文主义的兴起和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等方面来分析。‎ ‎(3)主张:根据材料三“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可知宗教上,反对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根据材料三“社会契约”“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可知在政治主张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新发展:材料二为文艺复兴运动,材料三是启蒙运动,根据所学可知启蒙运动相对于文艺复兴的新发展在于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要求建立“理性王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