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会宁四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总共60分) 1. 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了 ( ) A. 各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 B.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 C. 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D.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得士者存,失士者亡”说明“士”这一阶层对战国时代国家存亡具有重大影响,因为春秋战国时代争霸兼并战争频仍,各国均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进而能在战争和外交中取胜,这样各方面的人才便成为统治者关注的重要对象,C项正确,A B D三项含义材料文字不能直接体现。故选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 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 ) A. “礼” B. “仁” C. “德” D. “孝”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时代中国社会处于急遽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分封秩序已难以为继,孔子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情势提出自己的变革主张,即恢复“周礼”,通过严格的等级制度规范社会秩序,从而实现社会安定。故答案为A。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和早期儒学·孔子思想 3. 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道:“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反映荀子的思想主张是 A. 主张“以德服人” B. 主张“性恶论” C. 主张“施仁政于民” D. 主张“性善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说明“以德兼人”较之“以力兼人”和“以富兼人”具有明显优势,由此可以推知荀子赞成“以德兼人”,即主张主张“以德服人”和“以德治国”,所以答案选A,B、C、D三项与上述材料含义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的思想 4. 《道德经》载:“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 ) A. 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 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概括、归纳,并做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题考查诸子百家,道家学派的思想主张相关知识点。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等,不难知道,道家学派主张统治者应该“无为而治”,这样便可以缓和阶级矛盾。A项是儒家学派的主张,不正确;B项表述与“无为而治”相反,不正确;D项是无关选项。故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学派的主张·“无为而治” 5. 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韩非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A.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 “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政治主张。而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和强化中央集权,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A项是墨家学派的政治主张;B项战儒家学派,荀子的政治主张;C项儒家学派,孔子的政治主张。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学派的政治主张·“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6. 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 ) A. 墨家学说 B. 法家学说 C. 黄老之学 D. 大一统思想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西汉初年,由于经济遭到破坏,所以采取的是黄老无为的道家思想,但是经济实力恢复后,需要加强中央集权,而政治上的统一需要加强思想上的统一,从而实行思想大一统,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大一统思想 7.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它 ( ) A. 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 B. 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C. 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 D. 解除了各诸侯王国割据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进步作用在于它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和知识,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思想 8. 董仲舒发挥儒学而形成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 ) A. 孔子的思想 B. 荀子的思想 C. 韩非子的思想 D. 墨子的思想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是因为其主张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这与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 C项正确。A B两项是儒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但并未提出强化君主专制的主张,而是强调统治者要爱惜民力,排除。D项墨家学派强调“兼爱、非攻”,排除。 9. 北宋时,有人请教理学家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否再嫁?”程颐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反映了程颐的思想内核是 ( ) A. 存天理,灭人欲 B. 格物致知 C. 致良知 D. 发明本心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寡居的女子改嫁,是失节行为,体现了程颐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故A项正确。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与材料无关,排除B。王阳明认为良知在心中,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排除C。陆九渊认为穷理不必外求,只需内心反省,排除D。 10. “宇宙便是吾心”“心即理也”“心外无物”,反映出来的哲学观是 ( ) A. 主观唯心论 B. 客观唯心论 C. 唯物主义 D. 实事求是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宇宙便是吾心”“心即理也”“心外无物”是宋明心学的主要观点,其实质是强调人心是世界的本源和人心具有至高无上的特点,也即人的主观性远远高于客观物质,这属于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派别,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相符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 11. 明末清初学者唐甄曾在《潜书》中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与这种思想相似的是 ( ) A. 顾炎武 B. 黄宗羲 C. 王夫之 D. 李贽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在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中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提出要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和“天下为主,君为客”等主张,他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这与“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所以答案选B,A C D三人主要观点与上述题中观点明显不同。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 12.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变得更近,由此形成了 ( ) A. 经世致用思想 B. 君主批判思想 C. 自由平等思想 D. 重农抑商思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此形成经世致用思想,故A正确。批判君主思想,不符合实事求是,国计民生,故B排除。材料也未涉及自由平等思想,故C排除。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没有提出重农抑商思想,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经世致用思想 13. 有人说,明清时期产生了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要求。你认为这个“时代”应是指 ( ) 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 ②封建制度衰落的时代 ③资本主义形成发展的时代 ④封建制度高度发达的时代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①项正确。明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开始没落,②项正确。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在民国时期,与材料不符,③项错误。明清时期思想家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并非体现封建制度高度发展,④项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排除BCD,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4. 某天上学路上下雨了,同学甲说:“今天真倒霉,偏偏这时候下雨!”同学乙说:“太好了,今天不会热了!”他们看法的差异与下列谁的观点相类似 ( ) A. 亚里士多德 B. 普罗泰格拉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题干表明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感受不同,这与古希腊智者学派人物普罗泰格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 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类似。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 15. 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两者的共同之处体现了 ( ) A. 追求真理的人文精神 B. 追求理性的自由主义 C. 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 D. 追求自我的个人主义 【答案】A 【解析】略 16. 下列对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①反映了成长中的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②以反对神学世界观为内容 ③以复兴辉煌的古代文化为武器 ④其影响局限在文学、美术领域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开展之时工业革命尚未进行,①不正确,符合设问。文艺复兴以复兴古罗马、古希腊文化为武器反对神学世界观为内容,②③正确,不符合设问。文艺复兴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进行,但其影响却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故④不正确,符合设问。综上所述,排除ABC,所以选D。 点睛:本题否定式(或逆向型)选择题,解决本题是紧抓设问要求“不正确”,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否定式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突破思维定式的限制,解答否定型选择题时要重视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相结合,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准确分析即可。 17. 下面是一位同学自编剧本中的一段: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 ( ) 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 ②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之父”莎士比亚,探讨了 ③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他们还欣赏了 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你认为剧本中应该修改的地方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们的代表著作的准确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发生在意大利,且但丁是其的先驱,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之父”,《哈姆雷特》是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据此.①②③均不合史实,需要修改,而《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代表作正确,故选A,BCD都含有正确项④。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的概况,只需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文艺复兴发源地是意大利,英国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是《哈姆雷特》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18.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 A. 倡导人的解放 B. 否定基督教 C. 宣扬《圣经》精神 D. 否定教皇地位 【答案】D 【解析】据材料“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马丁•路德主张世俗政权高于教皇权力,这否定了教皇地位,故D项正确;材料主旨显然不是倡导人的解放,故A项错误;马丁•路德也没有否定基督教,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圣经》精神,故C项错误。故选D。 19. 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形成许多教派,它们的共同之处包括 ( ) ①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②否定了罗马教会独有的解释《圣经》的权利 ③否定了教会权力高于国家权力的思想 ④简化了宗教仪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故①宗教改革无关,排除ACD。宗教改革者主张信仰得救,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故②③④,所以选B。 20. 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句话是 ( ) A. 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映 B. 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 C. 蒙昧主义思想的反映 D.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伏尔泰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学说。他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故选B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法国思想家的政治启蒙 21. 卢梭岛是人们漫步日内瓦湖畔时的首选人气小岛,也是缅怀卢梭的地方。卢梭被世人如此景仰的主要原因是 ( ) A. 他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 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影响深远 C. 他坚决否定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D. 他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 【答案】C 【解析】略 22. 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 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的作用 C. 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 D. 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其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人的头”指的是中国人民依靠智慧,创造了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诸如四大发明;“阿拉伯人的口”是指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桥梁的作用;“法兰西人的手”是指欧洲人吸收和借鉴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ABD三项说法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C. 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中外科技对比 23. 四位同学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 )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河,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新大陆和进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故①②③,选A。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综上所述,排除BCD,所以选A。 24.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B. 《伤寒杂病论》被医学界誉为“万世宝典” C. 《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 D. 清朝李时珍写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A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BC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明朝李时珍写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D错误,所以选D。 25. 《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 ) A. 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 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 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D. 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可知这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描写,体现出的是一种现实主义;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与题干描述没有联系。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诗经》 26.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述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 A. 专制主义强化 B. 商品经济发展 C. 拜金主义盛行 D. 轻商思想淡化 【答案】B 27.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某博客在介绍中国汉字时提到以下几种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应是 ( ) A. 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 B. 战国时期,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C. 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D. 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A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故B项错误,符合设问。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发展,至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故CD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 28. 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由古代科学向近代科学的转化过程。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是基于他 ( ) A. 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强调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 B. 研究行星运动取得重大成果 C. 用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描述宇宙运动 D. 对宇宙的认识动摇了宗教神学的基础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故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A项正确。牛顿研究行星运动取得重大成果,排除B。牛顿用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描述宇宙运动,总结了力学定律,排除C。哥白尼的日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排除D。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理清近代科学的发展的基本史实,结合伽利略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基本史实,逐一分析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29. 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因病逝世,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牛顿的墓旁。下面可以最恰当的解释人们这种做法的是 ( ) A. 他继承和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使牛顿的力学体系成为近代最具影响的力学体系 B. 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中驱逐出去,而达尔文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 C. 他和牛顿一样,在科学上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和坚韧不拔的探究精神 D. 进化论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牛顿经典力学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经典力学是牛顿创立的,与达尔文无关,并且达尔文的研究领域不涉及物理学,排除A。人们把达尔文葬在牛顿墓旁,说明两人在不同的领域为都人类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一个是经典力学,一个是生物进化论;而科学的发展是对宗教神学的冲击,因B符合题意。人们敬仰的主要不是探究精神,而是科学贡献,排除C。二者研究的领域不同,因此不能说进化论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牛顿经典力学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排除D。 30. 马克思视蒸汽机为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下列说法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代的象征 蒸汽机解决了当时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③蒸汽机促进了汽船与蒸汽机车的发明 ④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改变着整个世界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推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①正确;蒸汽机解决了当时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打破了地域和自然限制,推动工业革命纵深发展;人们开始用煤作燃料,驱动机车、轮船和机器等,故②③正确;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与阶级结构,使世界联系日益密切,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④正确。综上所述,排除ABC,所以选D。 二:材料分析题 31. 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新思想的产生和文化的繁荣,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又推动了政治、经济的新一轮变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 材料三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 材料四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顾炎武 (1)有学者认为正是大变革的时代“为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创造了一种千载难逢的契机”。根据材料一,试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这一时期社会变革对思想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四,分别概括其基本主张(不得照抄原文),并指出其主张是针对怎样的社会现实提出来的。 【答案】(1)政治:奴隶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社会各阶层对变革的社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经济:生产工具的变革和封建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材料二:工商皆本。社会现实:重农抑商政策阻碍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批判君主专制制度。社会现实: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强化,阻碍社会进步。 材料四:学以致用。社会现实:明代以来八股取士,读书人严重脱离社会现实。 【解析】(1)依据材料提供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信息和结合设问要求“政治、经济方面分析这一时期社会变革对思想发展的影响”,可从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特征(奴隶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经济特征(生产工具的变革和封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经济与思想间的关系原理思考作答即可。 (2)材料二的主张和社会现实,根据材料“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可概括观点为工商皆本,可从重农抑商政策阻碍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方面思考社会现实;材料三的主张和社会现实,根据材料“君主……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概括观点为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可从君主专制制度强化,阻碍社会进步方面思考社会现实;材料四的主张和社会现实,根据材料“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可概括观点为学以致用,可从八股取士,读书人严重脱离社会现实方面思考社会现实。 整体分析:本题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明清进步思潮为切入点,考查百家争鸣的背景、明清进步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等相关内容,解题时紧扣“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新思想的产生和文化的繁荣,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又推动了政治、经济的新一轮变动。”这一原理,仔细分析材料逐一解决问题即可。 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孟德斯鸠指出:“暴君之所以有权力,正在于他剥夺别人的生命。”“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材料三 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现实的黑暗”指什么?为了驱散“现实的黑暗”,材料二提出了怎样的设想?这种设想有何进步作用? (2)材料三中两位思想家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各是什么?在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这两种主张有何具体实践?请各举一例说明。 【答案】(1)“现实的黑暗”指封建制度(封建王权,宗教神权)。设想:实现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三权分立)。 作用:防止专制。 (2)主张: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 实践:法国根据1791年宪法,实现了君主立宪制(德意志根据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根据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法国根据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们的言行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2)材料三中伏尔泰和卢梭的观点是不同的,一个主张君主立宪,一个主张民主共和,从材料的“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和“创立民主共和国”即可获取信息,为组织答案提供帮助。 3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适应戏曲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京剧吸收了中国戏曲的传统角色划分,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方面将演员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类,称为四大行当。 材料二 “四大徽班”为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俱为徽调著名戏班。据载,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帝祝寿,后受乾隆帝所宠爱。后因为臣下所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京剧人物类型与明清小说的关系。 (2)阅读材料二,分析京剧发展走了一条什么道路,京剧长盛不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京剧的人物造型、故事情节有很多取材于明清小说。 (2)京剧最先在上层权贵中流行,后来逐渐流行于民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行。京剧艺术的大众化是京剧长盛不衰的原因。 【解析】(1)根据材料“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方面将演员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类,称为四大行当”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京剧的人物造型、故事情节有很多取材于明清小说方面思考作答。 (2)根据材料“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帝祝寿,后受乾隆帝所宠爱。后因为臣下所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可从最先在上层权贵中流行,再到广大人民群众中流行方面概括归纳。关于京剧长盛不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京剧艺术的大众化、京剧与时俱进等方面概括原因即可。 点睛:解决本题的三个关键 (1)读:通过阅读理解材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第一.先读问题,明确答题项“关系”“道路”“原因”。第二.根据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材料。 (2)找:最大限度找到有效信息,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关键,如材料中关键信息“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方面将演员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类,称为四大行当” “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帝祝寿,后受乾隆帝所宠爱。后因为臣下所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等。 (3)答:组织答案是具体操作的核心环节。包括审题、规范组织、按分作答等几个方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