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模块2专题10第20讲 “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模块2专题10第20讲 “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案

‎————————————[框图概览·线索归纳]————————————‎ ‎【认读导引】 ‎ 一个主题: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两条主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三个重点: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第20讲 “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从“末日来临”到“走出梦魇”——“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爆发标志:1929年10月,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犹如决堤洪水,迅速冲垮美国的金融机构,随即席卷整个经济部门,‎ 美国顿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 ‎(2)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工业生产水平下降、失业人数激增。‎ ‎(3)特点 ‎①时间长:是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②破坏性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农业、金融业和对外贸易都受到沉重打击。‎ ‎③范围广:从美国开始,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4)影响 ‎①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罢工运动频繁发生,农民运动也不断高涨。‎ ‎②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矛盾激化。‎ ‎③各国为摆脱危机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2.胡佛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胡佛在奉行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的同时,也部分采取了干预经济的措施。‎ ‎(1)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并允许复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贷款,进行救济。‎ ‎(2)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美国的经济。‎ ‎(2)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 ‎(3)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主要内容 ‎(1)整顿银行业:颁布《紧急银行法》,恢复金融秩序,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2)恢复工农业生产:颁布《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促进农业复苏和工业复兴。‎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缓解失业压力。‎ ‎(4)保护劳工权利: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 缓和了劳资矛盾。‎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会保险法》,有助于社会稳定。‎ ‎3.特点 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 ‎4.实质 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5.影响 ‎(1)渡过危机:新政对美国渡过经济大危机起了重大作用,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2)维护民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了民主制度。‎ ‎(3)改变生活: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如政府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4)创新体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以工代赈 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罗斯福新政期间,实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了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稳定了社会秩序。‎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教材拓展] 罗斯福新政中的环境保护新政和外交新政 ‎ ‎(1)环境保护新政 建立环境保护机构和组织 如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等 环境保护立法 ‎1933年,国会通过《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同年,国会所通过的《农业调整法》中也有鼓励休耕的内容 实施环境保护工程建设 小工程以水土保持示范区为代表,1937—1941年,各州共建立500多个水土保持示范区。大工程以田纳西河流域整治工程为代表 ‎(2)外交新政 从拒绝承认苏联到美苏建交;从“恶邻外交”到“睦邻外交”;从孤立主义到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并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探究一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史料一 笔者认为,1929—1933年大危机……在美国之所以特别严重是由于处于相对稳定时期那些刺激生产迅速发展的因素已经消失;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的极盛时期已经结束,长期以来盲目投资造成的比例失调走向了反面;世界性危机和高关税保护政策使世界市场急剧缩小;严重的信贷危机使分期付款的办法开始失灵;农业的长期慢性危机又加深了工业危机;企业开工不足,大量失业的经常存在则使国内市场缩小;信用危机又进一步加重了工农业生产危机;更为重要的是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 ‎——黄安年《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观述评》‎ 史料二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解读]‎ ‎(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导致经济大危机出现和加剧的因素。解读史料关键是注意分号的运用。史料一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了导致经济大危机的因素。‎ ‎(2)史料二主要反映了经济大危机的后果。解读时注意史料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说明了当时人们生活非常困苦,第二层说明了当时工人大量失业。‎ ‎[思考]‎ ‎(1)史料一主要分析了导致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因素,作者特别强调了哪一因素?‎ 试答:                                    ‎ ‎                                   ‎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史料二中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及根源。‎ 试答:                                    ‎ ‎                                   ‎ ‎【提示】 (1)作者重点强调了“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 ‎(2)直接原因: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 辩证认识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1.一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深;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机制调整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推动变革的信号。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政府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开启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2.经济大危机改变了美国人的观念,强化了家庭意识,使美国向着福利国家迈进。‎ ‎3.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平民大量失业,造成人们的消费、购买能力下降,但却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诸如美国电影业、广播业、图书报刊等文化产业的发展。“米老鼠”“唐老鸭”等非成年人角色备受欢迎,恰恰是经济危机下人们逃避现实、寻求心理慰藉的一种体现。‎ ‎►探究二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评价 史料一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了重要作用。‎ ‎——《罗斯福传》‎ 史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解读]‎ ‎(1)史料一阐述了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的改革措施,体现了国家加强对农业的干预,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2)史料二表明罗斯福新政期间部分人对新政实质的误解。表面上看,罗斯福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但实质上还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思考]‎ ‎(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 试答:                                    ‎ ‎                                   ‎ ‎(2)根据史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试答:                                    ‎ ‎                                   ‎ ‎【提示】 (1)国家干预(或直接调控)。‎ ‎(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 ‎(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影响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新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 ‎(3)新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 ‎(4)新起点: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2.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的宏观调控和干预。罗斯福新政主张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和行政干预。‎ ‎(2)国家职能的变化,即国家不再是单纯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维护者,而且是国民经济的管理者、各种经济法规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罗斯福新政使联邦政府的职能和权力有了空前的扩展,政府设立了许多管理经济的机构。‎ ‎(3)普遍建立国民社会保障体系。其内容涉及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工资、最高工时、最低存款保险、对困难户的住房保障和廉价住房供应等,为建立较完整的福利制度奠定了基础。‎ ‎(4)社会阶级关系的调整和中间阶层的壮大。罗斯福新政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又通过税收等措施适当进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结果是造就了一个庞大的中间阶层,使社会结构变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即富人和穷人都是少数,中间阶层占大多数。‎ ‎(5)建立调节世界经济的国际机制。大危机期间,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提高关税,限制进口;同时又相继贬低币值,刺激出口,对外倾销。这使危机在短时期内扩展到全球,且危害性大大增强。鉴于这种教训,罗斯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倡议建立调节世界经济的国际机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形成与成立,使调节世界经济的国际体系在战后得以确立。‎ 从家国情怀的角度,‎ 感悟罗斯福新政对当今中国的借鉴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通过斯姆特—霍利法,将进口商品的关税大幅度提高,但很快遭到其他国家报复性措施,以致国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上台后的罗斯福推出“三R”新政即复兴、救济、改革。为保障《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政策的落实,罗斯福通过“炉边谈话”不断宣传和解释“新政”,逐渐破除了传统自由主义的束缚,为美国政府缓解危机走出困境起了积极作用,还造成战后美国经济长期上升的总趋势。 ‎ ‎——摘编自康拉德·布莱克《罗斯福传》‎ 材料提供了罗斯福新政的案例,蕴含了国家应对危机和改革复兴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解析] 本题解答首先要明确观点,即启示是什么。如根据材料中胡佛的错误措施导致国际反对而经济形势恶化得出启示:加强国际合作是应对危机的有效措施;根据材料“罗斯福通过‘炉边谈话’不断宣传和解释‘新政’,逐渐破除了传统自由主义的束缚,为美国政府缓解危机走出困境起了积极作用”得出启示:思想引领与民众思想观念的解放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根据材料“为保障《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政策的落实,罗斯福……宣传和解释‘新政’……造成了战后美国经济长期上升的总趋势”得出启示:改革是应对国家危机的必由之路。 说明时,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 示例一 启示:加强国际合作是应对危机的有效措施。‎ 说明:①大危机发生后,资本主义国家各自为政,为保护本国市场,纷纷提高关税壁垒,掀起了贸易大战与关税大战,加剧了世界经济局势的衰退。②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疯狂侵略扩张,对整个世界造成了极大的威胁。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订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最终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小结:面对全球化加快的趋势,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必然选择!‎ 示例二 启示:思想引领与民众思想观念的解放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 ‎ 说明:①14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对抗神本主义,将人从神学的束缚中逐渐解放出来,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宗教改革开展,也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人文探索精神。②16世纪宗教改革首先在德意志兴起,随后不断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形成了新教诸如路德教、加尔文教等,动摇了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权威,推动了世俗王权的加强和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也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③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旗帜,反对教权主义和专制主义,倡导自由、平等、民主,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到来。‎ 小结:思想指引行动,思想解放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 示例三 启示:改革是应对国家危机的必由之路。‎ 说明:①1920年底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危机与经济困难。列宁决定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保证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工农联盟政权的巩固。②20世纪30年代,面对大危机的冲击,罗斯福推行新政,通过全面干预经济稳定了美国的民主政治秩序,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向复苏。‎ 小结: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调整生产关系是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 ‎ ‎ 罗斯福新政在应对经济危机上的启示 ‎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2.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3.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一旦危机发生,共同采取遏制危机的措施,防止危机的恶化。‎ ‎4.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2019·菏泽一模)1932年,一位观察家报道:“从南、北卡罗来纳起,一直伸展到新墨西哥,地里的棉花没人采摘。葡萄园里还有未摘的葡萄,橄榄园里挂满正在溃烂的果实。”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 A.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美国企业中劳动力的缺乏 C.各国普遍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D.国家对农产品结构的调整 A [20世纪20年代由于美国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结果危机迟迟得不到化解,故选A项;经济危机造成大批的劳动力失业,故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问题与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无关,故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国家对农产品结构的调整,故排除D项。]‎ ‎2.(2019·新乡二模)20世纪30年代,据对美国匹兹堡白领阶层和专业人员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打乒乓球、拼板子、下跳棋、客厅游戏、打桥牌,尤其突出的是听广播。这些现象(  )‎ A.说明当时美国民众生活悠闲 ‎ B.折射出美国失业现象的普遍 C.反映出美国家庭观念的重塑 D.表明新政已使美国重新繁荣 B [材料正值美国经济大危机期间,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折射出美国失业现象的普遍,故选B项;材料正值美国经济大危机期间,故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美国家庭观念的重塑,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供新政的任何信息,故排除D项。]‎ ‎3.1931年美国有四分之三的学校管理委员会拒绝聘请已婚妇女当教师,美国劳工联合会敦促雇主不要雇佣其丈夫仍在工作的妇女,一些媒体舆论也赞同这一做法。当时美国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 A.对已婚妇女的严重歧视 B.社会对家庭观念的重视 C.萧条时期就业竞争激烈 D.政府的福利政策的推行 C [根据材料时间1931年可知,美国正经历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导致就业竞争激烈,所以才会出现材料中所述现象,故选C项。]‎ ‎4.(2019·潍坊一模)经济危机期间,大量工人失业,美国政府实行社会救济。对此,一位技师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到救济机关去,我简直不得不糟蹋我的自尊心。”这表明(  )‎ A.实行以工代赈的必要性 B.美国民众抵制政府的干预政策 C.经济危机引发民众恐慌 D.罗斯福新政无法摆脱经济危机 A [失业工人认为接受救济伤自尊说明以工代赈的必要性,故选A项;失业工人生活困难不得不选择接受救济不等于抵制政府干预,故排除B项;材料体现失业工人对救济政策的态度不等于经济危机下民众的恐慌心态,故排除C项;失业工人不得不接受救济说明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其生活状况,故排除D项。]‎ ‎ 从大发展到大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联邦政府的调节和管理职能深入各主要经济部门。‎ ‎2.表现 ‎(1)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2)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 ‎(3)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 ‎3.实质:经济体制仍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4.影响 ‎(1)美国快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 ‎(2)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含义:是国家政权同垄断组织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2)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 二、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 ‎(1)理论:凯恩斯主义 ‎(2)经济政策: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主要目标 ‎(3)结果:美国经济高度繁荣,但也经历了五次经济危机,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赤字、高额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20世纪70年代 ‎(1)状况: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困境 ‎(2)政策: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 ‎(3)结果:无法摆脱“滞胀”的困境,凯恩斯主义失灵 ‎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时期)‎ ‎(1)理论: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 ‎(2)政策: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 ‎(3)效果: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但大幅增加国防开支,又造成了高赤字、高国债等问题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 ‎(1)政策: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2)效果:解决了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 经济“滞胀”‎ 指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用以概括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现象时的专门术语。经济“滞胀”的新特点则是经济衰退与物价上涨现象同时出现和存在。‎ 三、美国的“新经济”‎ ‎1.出现背景 ‎(1)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扩张,创下了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新纪录。‎ ‎(2)一直困扰美国的通货膨胀问题也被化解;美国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个人消费市场繁荣,出口增加迅猛,股票指数扶摇直上。‎ ‎(3)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蒸蒸日上,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逐年走低。‎ ‎2.出现时间:20世纪90年代。‎ ‎3.发展“新经济”的政策:克林顿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4.特征:经济增长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 ‎5.评价 ‎(1)积极作用:反映出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某些深刻变化,基本上实现了经济学家们期望的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美国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创造了经济扩张的奇迹。‎ ‎(2)局限性:美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因此改变,垄断资本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支配地位,左右着国家政策,美国社会依然是一个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的两极社会。‎ ‎“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当今世界以美国为主导的新经济就是一个以知识和思想为基础的经济,思想、创新和技术达到了被用于经济所有部门的程度。‎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探究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史料一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 ‎——何正斌《经济学300年》‎ 史料二 1973年危机以后,如果继续按照凯恩斯的办法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面对这种病症,凯恩斯主义一筹莫展。‎ ‎——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 ‎[解读]‎ ‎(1)史料一“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说明凯恩斯认为需要通过干预经济的方式去纠正自由主义的弱点,以实现经济的最大发展。‎ ‎(2)史料二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滞胀”现象,这表明凯恩斯主义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重新调整。‎ ‎[思考]‎ ‎(1)指出史料一中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这一理论的实践。‎ 试答:                                    ‎ ‎                                   ‎ ‎(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的“病症”和各国政府的解决办法。‎ 试答:                                    ‎ ‎                                   ‎ ‎【提示】 定位:政府用经济办法调节有效需求,刺激消费,即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2)“病症”:“滞胀”现象。解决办法: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英美等国家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表现及认识 ‎1.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经济危机的教训;社会危机的冲击,群众的长期斗争;对社会主义国家成功经验的借鉴;有识之士的改革与探索。‎ ‎2.表现:经济政策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保障上建立“福利国家”;经济结构上第三产业兴起;增长模式上“新经济”的出现。‎ ‎3.认识 ‎(1)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但调整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 ‎(2)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可以相互借鉴,互为补充。人类社会发展有多样性和统一性,要吸收学习各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悟社会福利的现实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在高福利的瑞典,失业工人领取的失业津贴相当于原工资收入的90%,而且可以领取300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福利国家”的实质及现代欧洲各国福利国家的特点。‎ ‎[解析] 材料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了现代欧洲各国推行的福利国家制度,一方面从种类上,另一方面从覆盖面上。‎ ‎[答案] 实质: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反映。‎ 特点:种类繁多,覆盖面广。‎ ‎ “福利国家”的影响 ‎1.积极性:“福利国家”的政策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的稳定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局限性 ‎(1)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旦经济发展缓慢,国家财政将不堪重负。‎ ‎(2)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也起了“养懒人”的消极作用。‎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二战后,英国实施国有化的程序各不相同,但大多数由政府新建立的公司来经营这些企业。如钢铁企业就全部由政府持股建的“大不列颠钢铁公司”接管,原有的股东得到政府特别发行的债券作为补偿。这反映出二战后英国(  )‎ A.遏制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局部调整 C.确立了公有制主导地位 D.逐步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B [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英国通过国有化来干预经济,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故选B项;由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出现经济危机可知,国有化等措施不可能遏制经济危机的发生,故排除A项;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主导,而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故排除C项;资本主义国家不能解决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并不会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故排除D项。]‎ ‎2.(2019·南通二模)1988年,英国政府实行养老金改革。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一律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政府还规定任何职工按期缴付一定费用,到退休时,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这一改革旨在(  )‎ A.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 B.加强社会保障,缓解失业压力 C.节省政府开支,放弃社保责任 D.扩大政府职能,缩小贫富差距 A [材料“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后政府减少福利支出,故选A项;减少福利支出不是加强保障,故排除B项;“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体现了政府的责任,故排除C项;减少国家干预不是扩大职能,故排除D项。]‎ ‎3.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综合贸易及竞争办法法规》,授权政府“对于不合理或不公正的贸易可采取必要的行动”,以减少国内产业的压力。这表明美国(  )‎ A.推行利己主义外贸政策 B.强化政府干预经济职能 C.积极维护公平贸易原则 D.借助WTO规则维护权益 A [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措施属于贸易保护主义,这表明美国推行利己主义外贸政策,故选A项;“滞胀”现象出现后美国减少政府干预经济职能,故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措施属于贸易保护主义,违背公平贸易原则,故排除C项;1995年,WTO规则正式确立,与材料所述时间1988年不符,故排除D项。]‎ ‎4.(2019·青岛一模)下表是1960-1980年世界范围产业结构发展概况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产业结构国家类别 农业(%)‎ 工业(%)‎ 第三产业(%) ‎ ‎1960年 ‎1980年 ‎1960年 ‎1980年 ‎1960年 ‎1980年 ‎ ‎33个低收入国家 ‎50‎ ‎56‎ ‎18‎ ‎25‎ ‎32‎ ‎19 ‎ ‎63个中等收入国家 ‎24‎ ‎15‎ ‎30‎ ‎40‎ ‎46‎ ‎45 ‎ ‎19个发达国家 ‎6‎ ‎4‎ ‎40‎ ‎34‎ ‎54‎ ‎62 ‎ A.第三产业的兴旺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B.战后世界的工业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C.世界各国农业生产普遍呈现衰退趋势 D.发达国家经济出现第二个“黄金时期”‎ A [通过表格内容可知,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故选A项;表格没有体现战后世界的工业发展速度快慢问题,故排除B项;在农业占比方面,33个低收入国家中,呈现上升趋势,不是衰退趋势,故排除C项;通过表格可知,在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大,没有反映出其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故排除D项。]‎ ‎2015—2019年全国卷考情统计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全国卷Ⅰ ‎—‎ ‎2015·社会保障制度 ‎—‎ 全国卷Ⅱ ‎—‎ ‎—‎ ‎—‎ 全国卷Ⅲ ‎2018·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 ‎2017·美国“滞胀”后减少国家干预 ‎2019·法国“滞胀”后推行国家干预 ‎1.从考查趋向看,近几年,全国卷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经济危机的爆发、罗斯福的反危机措施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上。备考时应以主干知识为依据,以经济危机的现象为切入点,关注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和实质,归纳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从社会热点看,从和谐社会的角度认识罗斯福新政中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 ‎3.从预测角度看,重点把握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及其两种现代化模式的相互借鉴,关注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真题研练·感悟考法]‎ 还原历史情景 教材主干知识常考常新 ‎ (2019·全国卷Ⅲ)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明立意:从二战后西方经济政策调整的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抓关键:由材料“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生产总值”“物价上涨”“国有化”等信息加以思考。‎ 理思路:二战结束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时期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导致出现“滞胀”的现象。这一时期密特朗进一步实行国有化措施,必然会恶化经济形势,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物价上涨,故排除B、C两项;放弃经济自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 练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1.(2018·全国卷Ⅲ)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 ‎(单位:%)‎ 时间 类别   ‎ ‎1929—1930年 ‎1930—1931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据上表可知,当时美国(  )‎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C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三个行业工人的周工资在这两个时段都在下降,这说明美国经济状况持续恶化,故选C项;规定工人工资最低标准的是1933年的《全国工业复兴法》,故排除A项;产业结构调整是罗斯福新政的举措,故排除B项;付给工人工资的是资本家,不是政府,材料所述现象与政府财政支出无关,故排除D项。]‎ 练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2.(2015·全国卷Ⅰ)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B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材料“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说明对工人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有明确的规定,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故选B项;A、D两项分别是对工业生产和工人待遇的调节,C项是对农业生产的调节,故排除。]‎ 挖掘历史题源 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 ‎ (2017·全国卷Ⅲ)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明立意:从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的角度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抓关键:因“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而提出“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 理思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不得不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干预,故选A项;B项是经济调整方式之一,不是目的,故排除;此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缩减福利,故C项错误;此举意在更多利用市场发展经济,而非恢复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故D项错误。‎ ‎[新题快递·自我评估]‎ ‎1.胡佛总统多次强调应由私人慈善机构解决失业救济问题,为此他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1931年12月8日,胡佛在第三个年度国情咨文中说:“应该最少最少地介入……即使介入也是暂时的和迫不得已的。”这一观点体现的原则是(  )‎ A.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 B.竞争和经营的自由化 C.重商主义和殖民主义 D.无政府主义的方法论 B [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是启蒙运动倡导的原则,故A项错误;由材料“应该最少最少地介入……即使介入也是暂时的和迫不得已的”可知胡佛倡导自由竞争,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自由主义而非重商主义,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2.(2019·广州一模)1941年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美国急需扩充兵力,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前来应征,但陆军医疗队却以身体素质问题为理由,拒绝了近半数召集来的应征青年。这反映出(  )‎ A.美国军队拒绝介入战争 B.医疗科技取得重大进展 C.分权制衡导致效率低下 D.大萧条的后续影响深远 D [材料中近半数召集来的应征青年被拒的原因是大萧条的影远影响,故选D项。]‎ ‎3.(2019·蚌埠一模)尽管美国人对富兰克林·罗斯福个人及其内外政策褒贬不一,但他们均认为,“罗斯福在执政期间把总统作用这一概念改变得比所有前任加在一起还多”。该说法的依据是(  )‎ 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B.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 C.新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D.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暴露 A [罗斯福新政大大加强了联邦政府在国家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故选A项;罗斯福新政并没有破坏美国三权分立的立国理念,故排除B项;材料称赞的是罗斯福总统对总统作用的应用而非新政本身的成功性,故排除C项;材料中并没有对自由放任政策的相关提及,故排除D项。]‎ ‎4.(2019·长春三模)下表是1977年西方六国国有经济比重表(%)。根据呈现的内容,据此可知(  )‎ ‎ ‎ 邮政 电站 煤炭工业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 英国 ‎100‎ ‎100‎ ‎100‎ ‎100‎ ‎75 ‎ 加拿大 ‎100‎ ‎100‎ 私有 ‎75‎ ‎75 ‎ 法国 ‎100‎ ‎100‎ ‎100‎ ‎100‎ ‎75 ‎ 联邦德国 ‎100‎ ‎75‎ ‎50‎ ‎100‎ ‎100 ‎ 日本 ‎100‎ 私有 ‎ 私有 ‎75‎ ‎25 ‎ 美国 ‎100‎ ‎25‎ 私有 ‎25‎ 私有 ‎ A.发达国家开始仿效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尤以英、法两国最快 C.六国普遍采取了混合经济以渡过经济困难 D.发达国家依然在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D [由材料“1977年西方六国国有经济比重表”可知,绝大多数部门是国有部门,说明国家对经济干预强烈,故选D项;“1977年西方六国国有经济”没有体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故排除A项;“国有经济比重”没有体现发展快慢的信息,故排除B项;“1977年西方六国国有经济比重”没有体现混合经济的作用,故排除C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