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易错易混专题5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易错易混专题5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作业)

易错易混点5、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 错因归纳:对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在文明拓展方式、 国家组织形式、政治体制、对后世的贡献方面区分不清。‎ 释疑解惑 项目 古希腊 古罗马 文明拓展方式 古希腊通过对外扩张建立新的城邦,吸收外来文明并拓展希腊文明 古罗马通过战争扩张疆域,在继承古希腊文明、吸收外来文明的同时拓展罗马文明 国家组织形式 古希腊实行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 古罗马实行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建立起统一帝国 政治体制 古希腊实行主权在民和轮番而治的民主政治 古罗马初期实行贵族共和制,随着对外扩张逐渐转变为帝制 政治文明贡献 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为近现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罗马法是世界上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法律,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现代法律的基础 真题突破 ‎1.(2019·北京高考·20)古代希腊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这说明,古希腊(  )‎ A.奥运会缺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B.妇女与男子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 C.奥运会导致城邦内部的阶级分裂 D.妇女有权参与城邦社会文化生活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可知古希腊赋予妇女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的权力,故选D项;公平竞争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精神,排除A项;古希腊妇女没有政治权利,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性别区分而非阶级区别,排除C项。‎ ‎2.(2018.4·浙江高考·16)卓尔不群的雅典,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其民主制的“得”与“失”表现明显。下列项中属于其“失”的是( )‎ ‎①公职选举 ②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 ‎③民众组成陪审法庭 ④城邦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公职选举体现出民主性,属于民主制的“得”,故①错误;②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人的民主,属于民主制的“失”,故②正确;③民众组成陪审法庭体现出民主性,属于民主制的“得”,故③错误;④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人的民主,属于民主制的“失”,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3.(2018·北京高考·20)‎ 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 )‎ A.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 B.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 C.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 D.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指的是由最富有阶层担任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并且有他们自己负担费用,因此不是导致贫富对立,故A项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雅典的民主政治,不是文化事业,故B项错误;雅典民主政治的职位是由抽签选举,而公共文化事务则是由富有阶层担任并承担费用,这样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文化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讲述民主选举和富有阶层担任公共文化主管职位,无法体现出绝对平等的理念,故D项错误。‎ ‎4.(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2)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公民的成功”,即领导城邦需要“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能言善辩不是所有公民必备的能力,故A项错误;材料公民在“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侧面反映出当时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参政议政十分活跃,故B项正确;材料中只是反映雅典公民的参政议政,没有出现民主政治下权力的滥用,与民主政治的危机无关,故C项错误;“谈话、论辩”的雅典民主政治决策的方式,与内乱、思想纷争无关,故D项错误。‎ ‎5.(2017年新课标全国Ⅱ卷32).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答案】‎ ‎【解析】 由于未经正当选举上台,尽管僭主们“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下场往往非常悲惨,说明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不是经过民主程序上台的领导人不能得到拥护,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6.(2017年北京卷20).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 )‎ A.皇帝制度 B.司法陪审制 C.完备法典 D.陶片放逐法 ‎【答案】B ‎【解析】雅典文明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实行民主政治,不是皇帝制,故A项错误;雅典实行民主,设陪审法庭,罗马重视法律,有司法陪审,故B项正确;罗马有完备的法典,而雅典没有,故C项错误;陶片放逐法是雅典民主制的内容,罗马没有,故D项错误。‎ ‎7.(2019·天津高考·3)公元58年,驻守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指挥官下令对一名犹太人执行鞭刑,犹太人对指挥官说:“你难道可以合法地鞭打一位没有犯罪的罗马公民吗?”指挥官有些诧异:“我花了许多银子才获得了罗马公民身份。”对方说:“我生来就是。”这表明此时罗马公民(  )‎ A.身份的获得有不同途径 B.必须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C.来自共和国内各个地区 D.拥有免受法律处罚的权利 ‎【答案】A ‎【解析】通过题干可知,能够获得罗马公民身份有不同的途径,其一是缴纳很多银子成为公民,其二是生来就是罗马公民,故选A项;根据题干可知,有一些人生来就是罗马公民,不一定 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排除B项;题干提及的时间点是公元58年,处于罗马帝国时期,不是共和国时期,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具有人人平等、公平公正、法律至上等法律理念,即罗马公民也不可能拥有免受法律处罚的权利,排除D项。‎ ‎8.(2018·海南高考·14)古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后,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但却要为罗马提供兵役,因此反抗斗争不断。这些斗争源于( )‎ A.公民与非公民的不平等 B.贵族世袭特权不受限制 C.公民对贵族专权的不满 D.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可得出意大利人作为非公民,与罗马公民的不平等,故A项正确;这些斗争源于罗马法只保护罗马公民,外邦人非公民得不到保护,与贵族世袭特权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罗马公民与外邦人非公民的矛盾,与公民和贵族的矛盾无关,故C项错误;这些斗争源于非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故D项错误。‎ ‎9.(2018.4·浙江高考·17)古罗马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罗马人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新的法律——万民法。下列项中不属于该法律体系的是( )‎ A.贵族垄断立法权 B.具有灵活性和实效性 C.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 D.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答案】A ‎【解析】贵族垄断立法权,在万民法之前已经存在,不属于该法律体系,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万民法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属于该法律体系,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万民法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属于该法律体系,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万民法私法不断完善,属于该法律体系,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0.(2018·江苏高考·14)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 )‎ A.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C.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 D.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 ‎【答案】D ‎【解析】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与材料中“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表明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故B项错误;“法的先声”不等于合乎各国的司法现状,与材料中“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不符,故C项错误;恩格斯说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与材料中“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相符,故D项正确。‎ ‎11.(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答案】A ‎【解析】罗马法“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反映出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的影响,是其立法和司法的基础,故A项正确;罗马法是近代欧洲大陆法律的基础,但与欧洲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无关,故B项错误;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在于其法律制度,而不是民主制度,古希腊雅典对后世的影响才是民主制,故C项错误;罗马法对近代欧洲的法律和反封建斗争产生影响,但并不能就此判断它不断地改变欧洲历史发展方向,这种说法过分夸大了罗马法的影响,故D项错误。‎ ‎12.(2015·江苏单科·14)“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 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 ‎【答案】B ‎【解析】“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表明在具体内容上没有完全继承,故A项错误;万民法是适用于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随着版图的拓展,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己无法应对新变化,所以“吸收了……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故B项正确;“万民法……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这 些内容的调整从侧面证明了公民法没有“忽略”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故C项错误;罗马法不断发展,3世纪,随着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因与“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不符,故D项错误。‎ 模拟突破 ‎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论文写作步骤比较 第一步 第二步 甲 提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民主的观点 寻找到伯里克利的同样言论作证据 乙 提出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观点 寻找到当时用于投票的陶片作证据 丙 查阅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一手史料 得出当时已产生人文精神的结论 丁 查阅到《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 得出这是世界最早的成文法的结论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解析】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本质,故丙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选C项。甲观点有误,雅典民主只属于少数成年公民;乙观点不够严谨,“陶片”不能全面反映论点;丁观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最早的成文法,罗马成文法的起点,而不是世界最早的成文法;排除A、B、D三项。‎ ‎2.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城邦在市政广场上建母亲神的圣殿,将城邦所有的法律、法令、公民大会和500人议事会的决议,以及收支账目俱存放于此,以供公民们查询。其目的在于(  )‎ A.宣扬神权至上观念 B.保障公民平等 C.增强公民参政意识 D.维护贵族政治 ‎【答案】C ‎【解析】材料意在城邦保障公民对政务的知情权,培养公民参政素质,增强公民的参政意识,故C项正确。材料讲述的是雅典城邦公开政务和财务,不涉及宣扬神权至上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保障公民的平等,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城邦政务和财务的公开,有利于平民政治,不涉及维护贵族政治,故D项错误。‎ ‎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中总是最后的裁判,具有最高的权威。”这表明,在古希腊(  )‎ A.各邦公民有相同的参政权 B.政治环境宽松自由 C.公民政治体现出民主原则 D.民主政体形式多样 ‎【答案】C ‎【解析】据“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具有最高的权威”得出公民政治体现民主原则,故C项正确。据“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享有最高权威,并未牵涉各邦公民的参政权的相同与否,故A项错误;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等不同政体下,政治环境的自由程度是不同的,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作者的意图是强调尽管政体多样,但是公民的决议依然具有最高权威,D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4.(2019·河南商丘调研)伯利克里说:“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境贫寒不成为其障碍。”这反映出雅典(  )‎ A.公民大会决策具有科学性 B.公职都通过抽签选举产生 C.城邦公正平等的民主原则 D.民主权利的使用注重程序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家境贫寒不成为其障碍”可知,选举公职人员时,不考虑其出身,重在才能。这体现了公平的原则,故C项正确。‎ ‎5.(2018·湖南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雅典城市居民讥讽那些入城参加公民大会的乡下人,“穿的鞋子比脚大,大声嚷嚷。……总是向路遇者问这问那:皮革多少钱?咸鱼多少钱?”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城邦并不具有宽容自由的文化环境 B.城居者鄙视乡下人参与民主政治 C.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条件并不对等 D.政治生活出现城市与乡村的对立 ‎【答案】 C ‎【解析】 题干反映城市居民对那些入城参加公民大会的乡下人总是怀有敌意,经常讥讽和嘲笑他们,这表明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条件存在差异,故C项正确。‎ ‎6.(2018·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卷)公元前413年,雅典远征西西里失败,很多雅典人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而忘记自己那一票的神圣责任和义务,其出尔反尔的手法几近无赖。材料主要反映了雅典(  )‎ A.直接民主存在决策风险 B.公民道德素质严重缺乏 C.演说术有助于民主决策 D.民主实质只是流于形式 ‎【答案】A ‎【解析】 题干中雅典公民由赞成到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说明了雅典直接民主的非理性,故A项正确;题干涉及的是公民的前后不一的投票行为,主要不是论述道德素质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侧重反映公民前后不同的投票决策,非侧重演说术的功用,故C项错误;雅典民主具有开创性,且对近现代世界产生一定的影响,故D项错误。‎ ‎7.(2018·湖北武昌区调研)公元前454年后的雅典是一个控制二三百个同盟城邦的海上霸国。雅典是统治者,一切盟邦是程度不等的被统治属国,雅典对盟邦是军事独裁、武力统治。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为希腊帝国主义。此时的雅典(  )‎ A.直接民主体制面临崩溃危险 B.已发展成疆域广阔的大帝国 C.小国寡民的体制基础已动摇 D.整个社会正被引向穷兵黩武 ‎【答案】 C ‎【解析】 据题干中“公元前454年后的雅典是一个控制二三百个同盟城邦的海上霸国”可知,雅典不再是小国寡民的城邦,故C项正确。‎ ‎8.(2017·安徽淮南模拟)“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这主要反映出古代雅典(  )‎ A.少数精英操纵着政府权力 B.公民意识强烈 C.公民自由受到严格的限制 D.人文精神浓厚 ‎【答案】B ‎【解析】 题中“公民”是城邦的主人,是政治的主要管理者,掌握政府的权力,故A项错误;由公民“献身国家”“奋不顾身为城邦”可知“公民意识强烈”,故 B项正确;“公民的自由受限”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古希腊的人文精神是: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材料中更强调“公民与城邦发展”的作用,故D项错误。‎ ‎9.《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四条规定:现行窃盗被捕的,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泊峨岩下摔死;如为未适婚人,由长官酌处笞刑,并责令赔偿损失。材料体现出罗马法的主要特点是(  )‎ A.内容细致,可操作性强 B.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保留较野蛮的习惯法 D.突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答案】A ‎ ‎【解析】 材料对奴隶与未适婚人犯同一罪行进行不同的惩处规定,说明罗马法内容细致,可操作性强,故A项正确;材料重点突出对盗窃罪的分类处理而非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B项错误;C项只能反映对奴隶的处理规定,不能反映材料全部信息,故C项错误;D项也仅能反映对未适婚人的处理规定,故D项错误。‎ ‎10.古代罗马法规定: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此项规定主要反映了罗马法旨在(  )‎ A.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B.强调天赋人权 C.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促进社会公平 ‎【答案】C ‎ ‎【解析】根据材料“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项规定的主旨是缓和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避免严酷压迫下的奴隶暴动,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A、B、D三项均不正确。‎ ‎11.罗马法规定: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这反映了罗马法(  )‎ A.注重交易的形式和程序 B.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C.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 D.调解经济纠纷并保护贸易 ‎【答案】A ‎【解析】据材料“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可知,罗马法非常注重交易形式与程序,故A项正确。单纯的现金或者现物交易并不代表着帝国的社会稳定,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看出,这里确保的是财产交易而非单纯的私有财产,故C项错误;法律保障现金或实物交易并不是在调解经济纠纷,更不等于在保护贸易,故D项错误。‎ ‎12.(2018·重庆考前调研)罗马法规定:“故意杀害他人”处予死刑,而“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这说明罗马法(  )‎ A.缺乏严格统一的判罚标准 B.注重区别对待不同犯罪类型 C.掺杂诸多原始落后的习俗 D.其法律条文一直被近代沿用 ‎【答案】 B ‎【解析】 “故意杀害他人”处予死刑,而“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表明是区别对待,故B项正确。‎ ‎13.(2019·广西钦州调研)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认为,罗马法“研究的对象有两个,公法是有关罗马国家稳定的法,私法是涉及个人利益的法”。此处,罗马法分类的依据是(  )‎ A.成文法和习惯法 B.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 C.万民法和公民法 D.稳定统治和惠及后世 ‎【答案】 B ‎【解析】 成文法和习惯法是按照法律形式分类,故A项错误;公法体现国家利益,私法体现个人利益,故B项正确;万民法和公民法是按照适用范围分类,故C项错误;稳定统治和惠及后世是罗马法的影响,故D项错误。‎ ‎14.(2019·山东淄博模拟)古罗马法规定,不得令亲属相互作证,父亲不宜作儿子的证人,儿子也不宜作父亲的证人;家长有权不向受害人交出犯罪的子女,即可以躲避复仇。这些规定体现了罗马法(  )‎ A.抛弃传统习俗 B.忽视公平公正 C.强调等级秩序 D.尊重家庭伦理 ‎【答案】D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抛弃传统习俗,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忽视公平公正,故B项错误;家庭成员关系不能体现强调等级,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照顾,故D项正确。‎ ‎15.(2019·海安中学月考)“无论是为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为此,罗马当局(  )‎ A.完善习惯法 B.发展万民法 C.颁布成文法 D.固守公民法 ‎【答案】B ‎ ‎【解析】材料中“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是指罗马法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外国人的权益,由此可知此时罗马帝国尚未完全将外国公民和本国公民一视同仁,故要发展万民法,以应对产生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故B项正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