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版(山东专用):第44讲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版(山东专用):第44讲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

第44讲 俄国农奴制改革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改革背景 ‎(1)内忧 ‎(2)外患:克里米亚战争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也进一步激化。‎ ‎2.改革酝酿 ‎(1)宗旨: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2)酝酿 ‎3.改革内容(“二一九法令”)及评价 ‎(1)内容 ‎(2)评价 ‎4.改革影响 ‎(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速,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俄国人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图示解史】 农奴制的存废成为改革焦点 信息提取: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应从劳动力、市场、原料、资金、技术等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各要素方面去思考。‎ ‎【漫画解史】 文明的推进 信息提取:这是一场由沙皇政府强制推动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这次改革牺牲了部分人的利益,但推动了沙俄文明的演进。‎ 探究1 重要“历史概念”解读 ‎1.自上而下的改革 自上而下是由统治阶级主动发起并主导的改革。在沙俄由于战争失败和国内矛盾尖锐,沙皇政府认识到改变的迫切性。而国内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资产阶级软弱且缺乏领导能力,再加上农民的觉悟低,斗争是分散的、自发的,所以沙俄最终选择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2.农奴制 农奴制是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奴役农奴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少数封建领主或农奴主占有土地、山林、草原和河流等绝大部分生产资源,并部分占有农奴;农奴从农奴主手中分得一块份地,作为代价他们必须无偿耕种领主土地,服各种劳役,并上缴大部分劳动产品。农奴制的基本特征是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农奴主。而农奴主则利用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对农奴实行超经济的强制剥削。‎ ‎1.亚历山大二世在结束克里米亚战争后坦言:“现存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他为“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所做的准备包括(  )‎ ‎①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主的改革阻力 ②成立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 ③组织讨论改革草案并拟订改革法令 ④于19世纪初颁布法令让农民付赎金以获得土地和自由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解放法令”的颁布应该是十九世纪中期,其内容规定农民无条件获得人身自由,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所有权,所以④表述有误,正确答案应选B。‎ 答案 B ‎2.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成群的农民和绅士都站在宫殿前,大声呼喊着‘万岁!万岁!’……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假设这位封建地主所说的是真实的,那么农民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B.可以高价赎买到一块份地 C.摆脱农奴主控制,归村社严格管理 D.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解析 依材料“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可知B、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彻底摆脱过于绝对,因此正确选项为A。‎ 答案 A 探究2 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农奴制改革的特点 ‎(1)从背景来看,是在战争失败与西方文明冲击下由沙皇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2)从政治方面看,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权利,说明其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 ‎(3)从经济方面看,土地仍归地主所有,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具有不彻底性。同时,高额的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掠夺。‎ ‎(4)从整个内容来看,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是(  )‎ 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B.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D.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解析 题干材料涉及的是阶级矛盾尖锐,为此改革给农奴人身自由,以缓和阶级矛盾,故D符合题意。‎ 答案 D 探究3 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买卖、交换农民,也不能干涉农民的家庭生活。农民有权用自己的名字订立契约、从事工商业活动,拥有动产和不动产,以及进行诉讼;还可以改变身份,成为市民或商人。其次,规定全部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核心论点:通过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金、市场,但高额的赎金及贫瘠的份地实质是对农民的残酷掠夺,在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1864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确立了无等级审判、律师辩论、审判公开、法官独立等原则。建立公开的独立于行政的和有陪审员的审判制度。法官和陪审员由各等级选举产生。该项措施旨在(  )‎ A.维护俄国资产阶级利益 B.维护底层平民的法律权利 C.传播了西方价值观 D.促进俄国的现代化进程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俄国司法改革,借鉴吸收了许多西方司法原则,体现了公平公正,根据设问“旨在”可知,其目的是促进近代化。‎ 答案 D ‎2.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俄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 A.农奴制经过调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彼得一世改革的结果 C.俄国的对外扩张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D.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俄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可知是改革的促进作用,故D项正确;A项“调整”错误;B项不是彼得一世改革而是亚历山大二世,C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D 考法1 农奴制改革的措施 ‎【考题1】 (2014·上海单科,17)“依附于土地的农民在法律确定的期限内将被授予自由耕种者的一切权利”,此法令的颁布者是(  )‎ A.林肯 B.明治天皇 C.威廉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 答案 D ‎『』‎ ‎★明立意 从农奴制改革的具体措施考查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 ‎★抓关键 理清身份变化,由依附于土地的农民到自由耕种者。‎ ‎★清误区 本题属于史料主旨型选择题。要求考生对变法的内容熟练掌握,根据材料描述,确定具体改革措施。‎ 考法2 从克里米亚战争到农奴制改革 ‎【考题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得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思考 ‎(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答案 (1)英国、法国。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答三点即可)‎ ‎『』‎ ‎★关键信息 信息1:材料“原始生产形式”对“现代生产”凸显了交战双方的实力悬殊,即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信息2:材料中“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说明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作用的两面性。‎ ‎★思路点拨 第(1)问,依据材料中“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可知“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与俄国进行克里米亚战争中的交战国,即英国、法国。“原始生产形式”对“现代生产”凸显了交战双方的实力悬殊,即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第(2)问,“延缓了革命”凸显的是其积极影响;“不能消除革命”指出了其局限性。‎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那是一个极其黑暗极其龌龊的时代,除了匍匐于王权脚下的草芥,任何生命都不能生长。”19世纪中期俄国的黑暗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 A.沙皇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B.实行农奴制,农奴地位卑微、生活悲惨 C.任何人都没有生活保障 D.实行对外战争 解析 沙皇实行的封建专制是一切黑暗的根源,A项正确;封建专制是农奴制实行的前提和基础,B项错误;封建统治阶级是有生活保障的,C项错误;任何制度下都会有对外战争,D项错误。‎ 答案 A ‎2.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认为:“我们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这里所说的斗争是指(  )‎ A.农奴起义 B.克里米亚战争 C.农奴制改革 D.十二月党人起义 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19世纪中叶”“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失败”等可判断为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 答案 B ‎3.19世纪中后期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俄国和日本为摆脱落后境地都进行了改革。这两次改革的相同之处有(  )‎ ‎①废除农奴制度 ②设立议会机构 ③建立近代工业 ④挽救民族危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①为俄国改革内容,④为日本改革的原因之一;故共同之处应该是②③,所以答案为C。‎ 答案 C ‎4.“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此后,俄国通过改革(  )‎ A.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建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君主立宪制 C.解决了农民暴力反抗的问题 D.促进了手工工场向机器生产的过渡 解析 “二一九法令”规定土地仍然属于地主所有,故A项错误;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故B项错误;这次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的掠夺,改革后不久,纷纷举行暴动,故C项错误;农奴制改革推动了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19世纪后主要工业部门中,机器生产逐渐排挤手工劳动,占据统治地位,故D项正确。‎ 答案 D ‎5.下列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错误的是(  )‎ A.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C.改革后广大农民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D.改革成功地改造了沙皇专制统治 解析 根据所学,改革后俄国仍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故D错误。‎ 答案 D ‎6.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 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 解析 战争使俄国认识到制度的落后,由于制度的落后导致A、C、D,故B项正确。‎ 答案 B ‎7.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曾感叹:“‎ 当我们谈论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时,已经忘却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前行,而我们却停滞不前。”之后,俄国采取了哪一行动开始“前行”(  )‎ 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答案 B ‎8.“……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这一变化对俄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是(  )‎ A.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缓和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D.使俄国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解析 改革后农奴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故选B。‎ 答案 B ‎9.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 A.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 B.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 C.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立宪君主制度的建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1861年改革是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A项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表述错误,只能是对旧司法制度的改革,建立了近代的司法制度。C项表述错误,沙皇专制制度仍然存在。D项不属于1861年的范畴。‎ 答案 B ‎10.“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列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1861年改革(  )‎ ‎①扩大了国内市场 ②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③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④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⑤建立了村社管理农民的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 答案 A ‎11.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 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解析 材料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说明改革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故C项正确。B、D两项不符合史实;A项仅仅是从经济这一角度来说的。‎ 答案 C ‎12.“对于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努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  )‎ A.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B.完全违背了封建主的利益 C.不能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 D.既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主的利益,又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从材料可知“望着未来”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望着过去”是指维护封建主的利益。‎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2016·江苏单科)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 ‎——摘编自华莱士《俄国》‎ 材料二 ‎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摘编自莫斯《俄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 答案 (1)原因:农民缴纳高额赎金;地主割占好地;农民仍受村社限制(管理);农民的要求未得到满足。‎ ‎(2)原因:自上而下的改革(沙皇主持改革);专制制度影响;维护贵族利益。‎ ‎(3)教训:改革要关注人民利益;改革要摆脱旧势力束缚;改革要有展望未来敢于进取的勇气。‎ ‎14.(2018·甘肃陇南高三诊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极权政府与工业文明在本质上是相冲突的,而只要极权统治者放开对工业的限制,开启工业化之路,无论他是有心还是无意,都意味着他都走上了自毁之路。‎ ‎——摘自《极权之殇》‎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答案 1861年农奴制改革,让沙皇的极权统治走上了不归路。以巩固沙皇专制统治为目的的1861年改革,引进西方工业革命成果,使俄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经济全面发展时期。19世纪末,俄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进行壮大了俄国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力量,在1917年爆发的二月革命,就是以资产阶级为领导,以无产阶级为主力军,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的罗曼诺夫王朝。所以,1861年农奴制改革,让沙皇的极权统治走上了不归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