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测试(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测试(2017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A.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B.具有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2.《十二铜表法》第八表中有如下规定:“……九、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十四、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佩欧岩下摔死。如为未适婚人,由长官酌处笞刑,并责令赔偿损失。”该材料 A.体现了罗马法重罪轻罚的特点 B.说明了罗马法严肃残酷的本质 C.显示了对私有财产的高度关注 D.表现了对未成年人的适当保护 ‎3.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4.孔子说,“子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向神一样生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通过 A.梳理皇帝的权威 B.宣扬人文主义思想 C.制定完善的法律 D.传播基督教教义 ‎5.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法律体系 B.稳定社会秩序 C.保障平民利益 D.维护帝国统治 ‎6.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东方,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 ‎ A.商业征服 B.文化同化 C.宗教皈依 D.财富侵蚀 ‎7.古罗马法学家认为:“‎ 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该材料表明 A.罗马法以自然理性为基础 B.法律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C.罗马法至今仍有其适用性 D.罗马法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 ‎8.《全球文明史》中提到:“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要用法规和客观的判决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材料反映了 A.罗马法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罗马法是维系帝国统一的工具 C.罗马法反对君主专制 D.罗马法是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 ‎9.《查士丁尼法典》共12卷,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查士丁尼新敕》收编了查士丁尼颁布的100多条敕令。上述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 B.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 C.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 D.罗马法只是皇帝敕令的汇编 ‎10.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已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这使得 A.习惯法演变为成文法 B.罗马统治着加强了对外邦人的镇压 C.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 D.罗马法对帝国境内所有人都适用 ‎ ‎11.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当时国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12.有学者提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法治国家 B.17世纪的英国还处在封建势力统治之下 C.美国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 D.欧洲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影响 ‎13.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的,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拥护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后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 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C.议会拥有绝对权力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4.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道:“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英俄德的议会制度都得到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政治远比俄德成熟,形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同 C.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D.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 ‎16.艾格蒙特勋爵在他的日记中评论首相沃波尔说:“‎1730年3月25日,星期三。——今天我听说议院讨论托马斯·爱斯顿爵士的当选问题直到夜晚11点钟……罗伯特·沃波尔爵士一直等到表决完毕才走……现在沃波尔爵士……由于他的首相地位,继之也必得到朝廷的赞许……而实际上国王除了从首相那儿,很少可能得知某些个别人的优点与品格……”这一材料最能说明 A.沃波尔是英国政治史上公认的第一个首相 ‎ B.英国内阁中首相的职位已经确立 C.组阁的政党在国会中占据多数席位 ‎ D.沃波尔操纵选举盘踞首相职务 ‎17.英国著名政治思想家密尔认为在一个民主政体中“平衡几乎总是有的,但天平的两端决不保持绝对平衡,哪一个占优势在制度表面并不明显”下列选项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 A.唐代三省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B.美国总统与国会间的制约关系 C.英国国王与首相间的制约关系 D.德国皇帝与首相间的制约关系 ‎18.关于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任职特点与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众议员流动性大,可以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②参议员相对稳定,利于保持政策稳定性③参议员任期较长、人数较少、且(多数情况下)较众议员代表更多的选民④国家的创建者希望拥有一个贴近且跟随民意公论的“人民议院”;以及与一个较为慎重且具贵族气派的参议院,以防护集体情绪的狂乱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1‎ ‎9.美国1791年第一宪法修正案生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这一修正案 A.说明了美国各地没有官方宗教 B.体现了个人权利优先的精神 C.彻底纠正了1787年宪法的不足 D.有效地限制了联邦政府的权威 ‎20. (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 ‎ A.英《权利法案》 B.美1787年宪法 C.法国1875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21. 1871年,德国天主教会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要求有“独立处理和管辖”自己财产和事务的权利,为此,俾斯麦在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支持下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教权。当时教会和政府间的这种斗争 A.体现出德国皇权与贵族已结盟 B.结局是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C.说明经济发展推动了德国统一 D.压制了自由,不利于民主进步 ‎22.拿破仑1807年在致其兄弟杰罗姆的信中写道:“我在信中附上了为你的公国制定的宪法。你必须忠诚地执行。……宪法中的优点……将成为你的政体中的主要特点。为了扩张以及稳固你的统治,我更依赖它们的成效,而不是依赖军事胜利。对你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政策。”与这种“政策”精神实质最接近的是 A.天赋人权 B.社会契约 C.法律至上 D.自由平等 ‎2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A.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 B.保证司法的独立性 C.实现三权分立 D.实现分权制衡 ‎24.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 B.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 C.美国的联邦宪法是一件好看而不适用的美丽艺术品 D.美国的联邦宪法是美国人排除外部思想的影响而独自发明的 ‎25.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相比之下他们代表不足,而和国家的累赘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每一项利益,却被代表得足而又足。”由这种状况引发的运动的最终结果是 A.无产阶级赢得被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C.工业资本家逐渐进入政权中心 D.垄断资本家控制了国家政权 ‎26.“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他们不能进行贸易,没有统一的货币,无法指定外交政策,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上述材料描述的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 A.1781年的美国 B.1789年的美国 C.1891年的美国 D.1933年的美国 ‎27.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A.1787年美国宪法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8.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29.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不断演变。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度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与。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美国在1885—1889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 A.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构 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D.行政机构权力逐渐凌驾于议会之上 ‎30.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 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 二、材料解析题 ‎31.(15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各个王朝都有一整套典章制度……但人们如果稍稍翻阅一下史书不能不对一种现象感到困惑不解,正史中可以用《舆服志》、《礼仪志》等大量篇幅来记载什么身分的人戴什么帽子,穿什么衣服,衣服用什么料子、什么颜色、多大尺寸、用什么装饰;仪仗队有多少人,排什么队伍,手里拿什么东西,每件东西什么尺寸这一类近乎无聊的内容,甚至连演滑稽戏一样的“禅让”也要照录那三劝三让的表文和诏书,可是真要查什么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却往往非常简略,或者前后矛盾,语焉不详,有的竞毫无踪影可见。其实这倒并不是史官们的疏忽,而是由于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基本上都存在着两个系统:由皇帝和官员们制定的正式制度,由官吏们执行着的实际制度。前者是官方的、法定的、成文的,见于记载,却不一定起实际作用;后者是实际通用的、得到法律认可的、不成文的习惯做法,但从来未被正式记载,却真正得到了执行。‎ ‎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 材料二 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法规应该设立起来以作为分属于各个种族的个体之间的社会纽带,并使得原先在属于相同种族的各个小城邦的范围之内盛行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能在帝国范围内得以奉行。体制上各类灵活的机制使新的规章得以形成、受到检验并获得确认,它属于“再试验再犯错”这一漫长的过程,最终选择出了受所有人真正理解的规章,并可有效地避免冲突及改善社会的合作状态。‎ ‎——菲利普·内莫《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成文规章的特点。(7 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成文规章对罗马和中国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 ‎32.(10分)‎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 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 ‎ ——王希《原则与妥协》‎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10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33.(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巴尔扎克擅长于典型人物形象和社会风俗的细致刻画,并表达人物性格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和发展。他认为小说家必须面向现实生活,不仅要摹写社会现象,还须阐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在塑造人物的问题上,他强调诗人的使命在于创造典型,使典型个性化,个性典型化;又说典型人物应该把那些多少盒他类似的人的性格特点集中于一身。他还强调艺术家不仅要描写罪恶和德行,而且要指出其中的教育意义。在19世纪30至40年代,他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写出了91部小说,塑造了高老头、葛朗台等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称《人间喜剧》。《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但他由于早期的债务和写作的艰辛,终因劳累过度与‎1850年8月18日与世长辞。‎ ‎——摘编自特罗亚《巴尔扎克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巴尔扎克作品的艺术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尔扎克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9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DCCB 6—10 BADBC 11—15 CCBAC 16—20 BBABC 21—25 BCBBC 26—30 ABBDA ‎31.‎ ‎(1)特点:注重礼仪,忽视实务;(3分)流于形式;(2分)难成体系。(2分)‎ ‎(2)罗马:稳定社会秩序;强化司法精神。(4分)‎ 中国:强化君主专制;阻碍经济发展;固化等级观念。(4分,任答两点均可)‎ ‎32.‎ 一等(8~10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5~8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0~4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观点:民主政治是妥协的产物。(2分)‎ 论证:面对雅典城邦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日益激化,梭伦推行财产等级制等具有折中色彩的措施,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平民获得了一定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4分)‎ 美国建立后,面对独立战争初期尖锐的社会矛盾,中央和地方之间相互妥协(联邦政府权力加强,各州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大州和小州之间相互妥协(各州地位上保持平等,参议员每州2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南方和北方之间相互妥协(允许保留奴隶制度)。在此基础上,颁布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政治。(4分)‎ ‎(如列出其他事例,且符合题意,也可得分。) ‎ ‎33.‎ ‎(1)特点: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写实性);对社会现实进行强烈批判(批判性);注重塑造典型性格(个性化):注重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结合(教育性)。( 6分)‎ ‎(2)背最: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社会道德与价值观发生变化;法国大革命后法国社会长期动荡;作者个人的经历与艺术追求。(9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