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岳麓版:课时42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作业)
课时规范练42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 1.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的战略过时了,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这是因为中国( ) A.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B.试爆了第一颗氢弹 C.发射了“东方红一号” D.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2.(2019卓越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31)下表是创刊于1981年的关于科技管理、创新、改革等动态的学术类核心期刊《科技管理研究》的相关统计数据。据此可知,新时期( ) 《科技管理研究》1981—2015年刊文关键词频次统计(前五名) 1981—1991年 1992—2010年 2011—2015年 1981—2015年 关键词 频次 关键词 频次 关键词 频次 关键词 频次 科研单位 108 技术创新 405 技术创新 166 技术创新 579 科技体 制改革 100 对策 250 对策 141 对策 391 科研成果 82 高校 225 影响因素 130 高校 303 基础研究 79 自主创新 198 创新 95 创新 279 科研管理 78 创新 184 产业集群 95 自主创新 265 A.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 B.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C.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发展 D.对外开放助力经济发展 3.1956年6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陆定一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后,“双百”方针得到正式的确定。“双百”方针的确立( ) A.消除了文艺领域的分歧 B.意在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热情 C.表明党的执政方针改变 D.得益于广大知识分子的支持 4.(2019四川德阳一模,21)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1956年、1958年、1960年先后形成了四次扫盲运动的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这些扫盲运动( ) A.推动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B.强化了民众对国家的认同 C.促进高科技水平的提高 D.奠定高校院系调整的基础 5.(2019河北阜平中学调研,31)下表为1957年至1962年中国高等教育部向海外派出和回国的留学生人数统计。由表可知当时留学教育( ) 年代 出国人数 归国总人数 留苏人数 归国人数 1957 529 347 438 339 1958 415 670 378 645 1959 576 1 380 460 1 287 1960 441 2 217 317 2 072 1961 124 1 403 74 1 249 1962 114 980 55 828 A.选择机制比较严格 B.学习内容比较单一 C.深受外交环境影响 D.以官派留学生为主 6.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部门通过高考改革和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201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 69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这说明高等教育( ) A.体现出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B.建立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践行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D.培养了大批现代化的建设人才 二、非选择题 7.(2019广西柳州高三毕业班11月模拟联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英国,教育机构几乎全部掌控在基督教会的手中,教会将教育看成是其传播宗教思想和培养信使的重要手段。15世纪起,英国出现延续半个世纪的办学热,主教、显贵、乡绅、城镇商人甚至国王等都通过私人慈善捐赠建立学校。这些学校除了培养神职人员、高官等社会精英外,还增加了培养自由职业者、工匠等大众教育。1546年,亨利八世在剑桥设立了五个钦定教授席位,除神学以外,都是直接与社会事务相关的科目,如医学、民法等。1575年到1663年间,英国大学中新增的教授席位绝大部分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18世纪初,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和其他专门科学中逐渐设立新的教授职称。 ——摘编自F.H.欣斯利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十一卷) 材料二 1977年以恢复高考制度为标志,掀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篇章。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同时“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到2000年基本形成了两级(部委、省级)管理、以省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2 021万人,是1998年的4.5倍,是1949年的172倍多,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 ——摘编自韩梦洁、宋伟《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 教育区域结构的制度安排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归纳15—18世纪英国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的成果。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教育和15—18世纪英国教育发展影响的共同点。 课时规范练42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1.A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正确;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2.C 材料反映了1981—1991年,关键词“科研单位”和“科技体制改革”居于较高的地位,而到了1992—2010年、2011—2015年和1981—2015年居于较高地位的是“技术创新”和“对策”,说明1992年之后更多的关注“技术创新”和“对策”,而1992年我国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体制改革推动了科技发展,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科技管理研究》1981—2015年刊文关键词频次统计,关键词的变化体现的是人们对科技的重视,但反映不了科技促进社会进步,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科技著作中的关键词,能反映科技发展,但体现不了是否转化为生产力,排除B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而材料体现的是改革开放之后,1992年前后关键词的变化,排除D项。 3.B “双百”方针本意就是允许文艺领域的分歧共存,故A项错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鼓励了知识分子自由创作,自由研究,故B项正确;“双百”方针是党执政方针的体现,故C项错误;“《人民日报》发表了陆定一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反映了中央的正确决策,故D项错误。 4.B 题干中提及新中国前期的四次扫盲运动,有利于提高普通民众的识字率,认同新中国政权,故选B项;义务教育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实行,排除A项;高科技水平需要大学科研人员的钻研,排除C项;奠定高校院系调整的基础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和经费的支撑,排除D项。 5.C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苏联关系亲密,因此向苏联派遣留学生人数较多,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逐渐走向恶化,所以向苏联派遣留学生数量下降,归国人数增加,这说明当时留学教育深受外交环境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当时留学教育的选择机制,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留学教育的学习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当时自费留学的情况,无法得出当时留学教育以官派留学生为主,故D项错误。 6.A 根据材料“201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 69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的数据可以得出高等教育体现出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故A项正确;建立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故B项错误;践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早在1995年就提出来了,故C项错误;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现代化的建设人才符合史实,但材料说的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没有涉及培养人才的方向,故D项错误。 7.参考答案:(1)原因:基督教会掌控减弱;私人捐赠办学;国王重视助推。 问题:主要依靠私人捐赠办学;培养社会精英为主;不注重社会科学的教育。 (2)成果:建成一批重点大学;形成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或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 (3)共同影响: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推动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