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豫西名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河南省豫西名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 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她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化说“苛政猛于虎也!”由此他提倡( ) A. 克己复礼 B. 仁者爱人 C. 为政以德 D. 施行仁政 【答案】C 【解析】 【详解】 材料中用老虎比喻统治阶级实行保证,因此孔子提倡德治,即“为政以德”,故C项正确。A和B均属于仁爱的思想,属于“仁”的思想内涵,排除。施行仁政是孟子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 2.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 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的哪一思想理念有关( ) A. 主政者,当以民为本 B. 崇尚自然,清静无为 C. 君主无为而治 D. 相互关爱,反对战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 庄子属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主张“崇尚自然,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终身不仕”正符合道家这种超脱凡俗的思想,故B项正确。A是儒家思想主张。君主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主张,但不符合材料内涵,故C项错误。D是墨家思想主张。 3.比起秦代焚书坑儒,汉代独尊儒术的成功之处在于( ) A. 以思想统一维护了政治的大一统 B. 以温和的手段解决意识形态问题 C. 大力开展以儒学经典为内容的教育 D. 为君主专制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 秦代焚书坑儒体现出法制和暴力的倾向,汉代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用思想统一维护政治大一统,和秦朝相比手段比较温和,故B项正确。A属于汉代独尊儒术思想特点,没有体现出比较的特点。C是提高儒家思想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君主专制秦朝已经实施,故D项错误。 【点睛】 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有其时代特点。他推崇的儒术,已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种不同学派的一些思想,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汉武帝把儒术与刑名法术相糅合,形成了“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手段,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 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 A. 佛教颠覆了中国传统观念 B. 佛教受到人们的抵制 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答案】D 【解析】 【详解】 据材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反映的佛教的主张与儒家重视的人伦道德的观点相反,故D项正确。材料说明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主张相反,并不是佛教颠覆了中国传统观念,故A项错误。佛教思想在战争时期受到人们尊崇,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故C项错误。 5.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 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这段话的实质是( ) A. 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B. 宣扬儒家伦理道德 C. 强调理为万物之本 D. 倡导建立和谐社会 【答案】A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父子、君臣们的封建等级秩序,所以这段话的实质是在维护封建等级秩序,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仅仅是表面现象而非实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强调理为万物之本,也未涉及这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倡导建立和谐社会是改革开放之后才有的事情,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注意题干设问的限定词“实质”。 6.(题文)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 ) A. 内心世界 B. 自然规律 C. 社会规律 D. 天的意志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心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王阳明认为世界本源是天理,天理来自于内心,通过自我内心反省以致良知,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 7.“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梁启超说:“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可见桐城派在文学创作上( ) A. 提倡经世致用 B. 主张“知行合一” C. 颠覆理学传统 D. 宣扬人伦即天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梁启超认为桐城派与汉学是相互排斥的,也就是说桐城派主张学以致用,而不是专门训诂考据,故本题选择A项。B项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的观点。C、D两项则不是文学创作领域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的活跃局面·经世致用 8.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两者的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 A. “理”与“气”的地位 B. 是否反映人民的愿望 C.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D. 是否能辩证地看问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朱熹认为,“气”只是构成宇宙的材料,是第二性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的观点的本质区别是唯物与唯心的区别,王夫之思想属于唯物主义,朱熹思想属于唯心主义,故C正确。“理”与“气”的地位,本质上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问题,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故B排除。材料也未涉及辩证地看问题,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王夫之思想 9.“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嫌(细绢)帛者谓之为纸。嫌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 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主要说明了( ) A. 蔡伦为造纸术的工艺改进做出了巨大贡献 B. 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唯一依据 C. 社会生活的需要往往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 D. 造纸术的发明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答案】C 【解析】 【详解】 从材料“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可以看出,绢帛等原料因贵重无法全面推广,竹简有特别笨重,社会的需要催生了技术的变革。故C正确。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不是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除了文字记载以外,考古实物资料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造纸术对于世界文化影响,故D项错误。 10.“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郭沫若称颂下列哪位诗人( ) A. 屈原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答案】C 【解析】 【详解】 从材料“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可以推断出该诗人关注民间疾苦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称之为“诗圣”,故C项正确。屈原和李白都是浪漫主义诗人,故A和B项错误。白居易虽然是现实主义诗人,但不合“诗圣”题意,故D项错误。 11.《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日大篆,二日小篆……八日隶书。”《汉书·艺文 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 A. 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 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C. 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D. 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 材料“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说明隶书的创建于使用徒隶抄写公文有关,故D项正确。秦朝主要是小篆字体,故A错误。隶书创建的时间是在秦末,故B项错误。隶书是在篆书基础上发展而来,故C错误。 12.某绘画体系大体经历了以诗入画、以书入画、以金石入画三个阶段,成为一个自足的绘画体系。这一绘画体系的作品( ) A. 体现了寄情山水的避世思想 B. 具有强烈的自我主观意识 C. 拘泥于客观景物的逼真摹写 D. 反映了文化世俗化的倾向 【答案】B 【解析】 【详解】 材料“以诗入画、以书入画、以金石入画三个阶段”说明是文人画,文人画在创作上表現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絵画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文人表达的是知识分子的情感,故B项正确。知识分子并不是逃避现实的思想,故A项错误。文人画注重写意而不是客观景物的逼真摹写,故C项错误。文人画反映的是高雅文化,而不是世俗化,故D项错误。 13.普罗泰格拉等称自己为智者或“有知识的人”,苏格拉底则称“自知自己无知”。这种差异反映出( ) A. 前者的文化素养更高 B. 后者兼顾知识与美德 C. 两者受教育程度不同 D. 两者对知识认识不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历史事物,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相关内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两项的表述明显具有片面性;D项“对知识认识不同”,不符合史实和题意。B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思想主张 14.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斯曾说:“我们所应当悲伤的不是房屋或土地的丧失,而是人民生命的损失。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t使我们城邦光明灿烂是这些人和类似他们的人的勇敢和英雄气概。”他的这一思想( ) A. 否定了基督教神学世界观 B. 使人们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 C. 蕴涵着人文主义精神本质 D.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观念 【答案】C 【解析】 【详解】 “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强调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是人文主义思想表现,故C项正确。人文主义者是批判基督教神权,并不是否定基督教,故A项错误。材料论述的人文主义思想,并不是使人们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故B项错误。这一思想在当时属于新思想,并不是主流思想,故D项错误。 15.柏拉图说:“所有这一切总起来使得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 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这表明他( ) A. 排斥人文主义 B. 注意到人文主义的局限 C. 宗教意识浓厚 D. 对雅典民主政治的不满 【答案】B 【解析】 【详解】 材料中柏拉图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存在一定的弊端,雅典直接民主忽视公民的政治素养,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体现了雅典政治受到人性的负面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是指出人文主义思想弊端,并不是排斥人文主义,故A项错误。材料中思想不具有宗教意识,故C项错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不满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16.历史上某一运动兴起期间,“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这一运动( ) A.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B. 构成欧洲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C. 促使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D. 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 文艺复兴批判宗教特权,倡导人文主义,是古希腊罗马法文化的复兴。“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 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可知这一运动是文艺复兴,该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故B项正确。A赞扬的是苏格拉底。C是宗教改革影响。D是启蒙运动思想影响。 17.1490年,米开朗基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了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 A. 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 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 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D. 呈现人间的母子亲情 【答案】A 【解析】 【详解】 从材料“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丽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反映了作者将没有感情的神人性化了,歌颂了真实的人性,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色彩,故A项正确。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不符合文艺复兴画家特点,故C项错误。呈现人间的母子亲情不是材料主旨信息,故D项错误。 【点睛】 人文主义是古希腊时期起源的一种以人为核心、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思潮。这种思潮在中世纪受到埋没,但是在14世纪开始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作品借助宗教的题材歌颂了自然的人性。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得到进一发展,17、18世纪发展到成熟阶段。 18.16世纪,马丁·路德说:“善功不能造就善人,但是善人行善功。邪恶之行不能制造邪恶之人,但是邪恶之人行邪恶之事……善功不是凭借着上帝之言,也不是出自人的内心,只有信仰上帝之言才能对人的内心加以改造。”马丁·路德此话的主旨是( ) A. 肯定基督教礼拜仪式的作用 B. 强调善功对于灵魂救赎的意义 C. 善功是信仰的前提而非结果 D. 灵魂救赎的关键是自我的信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善功不能造就善人”“只有信仰与上帝之言才能对人的内心加以改造”可以看出,马丁·路德认为,善功的功效甚微,只有自己的信仰才能使人的内心得救。符合此意的选项为D。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宗教改革·马丁路德 19.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 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 A. 人民主权说 B. 社会契约论 C. 自由平等说‘ D. 天赋人权说 【答案】A 【解析】 【详解】 卢梭强调的是人民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在人民的意志下,什么都可以废除,这显然反映的是人民主权说,故A项正确。社会契约的意思是人民在公共意志的基础上订立社会契约,大家都应遵守,故B项错误。而题干显然没有涉及到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说的相关内容,故C和D项错误。 20.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封建社会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它( ) A. 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 促进了亚洲国家的社会改革 C. 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准备 D. 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 【答案】D 【解析】 【详解】 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未对未来社会提出设想,而欧洲17、18世纪启蒙思想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因此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为后来的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故D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亚洲国家的社会改革虽然受到启蒙运动影响,但不符合材料“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内涵,故B项错误。法国大革命虽然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但是发生的却比较晚,故C项错误。 【点睛】 启蒙运动如何发展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 (1)从批判对象看,文艺复兴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 (2)从涉及的领域看,文艺复兴主要集中在文艺领域,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思想、政治等各个领域,其核心是理性主义。 (3)从批判形式看,启蒙运动彻底抛开了宗教的外衣,提倡理性思考和批判,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 (4)从思想特点看,启蒙运动不再承认外界的一切权威,主张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弘扬科学精神,为解放人类宣传理性、真理。 21.1846年9月23日,德国柏林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发现了太阳系中第八颗行星海王星,它是唯一利用数学预测而非有计划的观测发现的行星。这一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 哥白尼的日心说 B.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C.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D 【解析】 【详解】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其中冥王星的发明就是典型例子,故D项正确。哥白尼的日心说主要是否定中世纪教会提出地心说,故A项错误。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为经典力学奠定基础,故B项错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牛顿绝对时空观,故C项错误。 【点睛】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并不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开创了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22.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 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C.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D.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1859年结合所学知识,应该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使得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所以选C。A项发生在1571年;B项发生在17世纪;D项是1905年。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特点 【名师点睛】生物进化论诞生的历史意义: ①对思想界: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命世界,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 ②对科学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基础; ③对宗教界:否定了神创说,对封建神学是个有力挑战; ④社会影响: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震动。 23.观察下图,可以推知( ) A. 初级产品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持续下降 B. 国际组织成立促进世界贸易稳定增长 C. 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 D.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和选项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C项正确;A项描述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图片信息没有体现国际组织促进世界贸易稳定增长、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排除BD。所以选C 点睛:图表型选择题是材料选择题中的一种,不过它的材料已不是文字,而是以图片、表格的形式出现。图表可以是教材中的插图,也可能取之于课外;从数量上看,可以是一幅,也可以多幅,图表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4.(题文)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A. 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 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 C. 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 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知 【答案】D 【解析】 哥白尼的日心说在证明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同时也有错误,如太阳并非宇宙中心,而是太阳系的中心等等,所以日心说只能算是学说,A项错误;哥白尼的日心说有缺限,不能算科学地概括出物质的规律,排除B项;日心说未推动技术的重大突破,C项不适合哥白尼; D项强调这三人的天文学和物理学贡献对人类认知的推动作用,他们的成就从不同角度改变和影响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故D项正确。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25.(2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等。 ——2008年,中国网《孔子的十种形象》 材料二:西汉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一Al十分重要的时期。有关古代长沙教育的最早记载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西汉的建立,结束了秦朝的残暴统治和思想禁锢的时代,“诸儒始得修其经艺,讲习大射乡饮之文礼……于是喟然叹兴于学’,文化教育开始从沉闷肃杀的氛围中走出来……在文化教育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还兴办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学。……(太学)其教授选择德高博学的经师大儒担任,称博士;……太学的教学内容都是儒家的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之外,《论语》、((孝经》人人必修……。地方官学按行政区划设立,在郡国称为学,县称为校…” ——长沙文史网《西汉儒家教育与官学模式的确立》 材料三:黄宗羲提出了国家的人才必须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校要肩负起为国育才的重任。他设想的学校体系有国家的最高学府一太学、地方的郡县学、乡村的小学,还有私立的学院。受教育的对象既有王公贵族的子女,还有黎民百姓的子女。黄宗羲认为学校还应是政府监督机构,他意图赋予学校议政的功用,使学校成为监察机关。他的理想中的学校是国人的代表机构,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与以天子为代表的政府进行对话的检察机构。这种对话不是一种对立,而是通过议政来起到限制君权的作用,从而实现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 一摘自高维英《论黄宗羲的民主教育思想》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创办私学的重大贡献。分析当时“矮化”孔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黄宗羲设想的学校有何特点。 【答案】(1)贡献: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 原因:①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派之间相互攻诘;②诸侯争霸,孔子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 (2)特点:①教科书:以五经为主的儒家经典②教官:五经博士。⑧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④地方教育系统:郡县设立学校。 影响:①提高儒学地位,使其逐渐独尊;②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⑧逐渐成为两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特点:①既是教育机构,又具有政治功能;②学校教育体系完备,受教育对象广泛;⑧代表人民监督政府,具有议政功用。 【解析】 【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私学教育的鼻祖”的信息和所学从办学模式以及影响回答;第二小问结合儒家思想主张以及百家争鸣和诸侯争霸特殊环境分析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太学)其教授选择德高博学的经师大儒担任,称博士;……太学的教学内容都是儒家的经典,地方官学按行政区划设立,在郡国称为学,县称为校”的信息从教育机构、教学内容以及教官设置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汉代儒学地位提高以及被确立为正统思想等角度思考回答。 (3)依据材料三“受教育的对象既有王公贵族的子女,还有黎民百姓的子女”“黄宗羲认为学校还应是政府监督机构,他意图赋予学校议政的功用,使学校成为监察机关”的信息从学校政治功能、教育对象以及议政功用等角度归纳回答。 【点睛】 在高考复习中,首先,应把握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四个阶段,①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②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改造儒家思想,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正统思想;③宋明理学是儒、佛、道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④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开启了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其次,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可从四方面领悟。①与时俱进背景:战国时期孟子为适应社会变革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西汉时董仲舒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②包容开放得发展: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如董仲舒融合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形成新的儒学。③相承深远影响:儒学是中国数千年一脉相承的正统文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产生了重要影响;④一分为二来评价: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评价切忌片面化。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材料二:针对中世纪宗教神学对人性及人的世俗生活世界和感性欲求的排斥、贬低和压 抑,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充分肯定人性及人的感性欲求的合理性,反对超自然的禁欲主义,坚持灵肉一致。他们认为,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生活世界,凡是人所具有的,我作为人也应该具有。 ——摘编自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 材料三:“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恩格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的影响。 【答案】(1)核心: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根源:①古希腊工商业的兴盛;②民主政治的发展。 (2)特点:①肯定人性及人的感性欲求的合理性;②反对宗教神学耐人性的束缚;⑧肯定人的价值并追求现世的幸福。 (3)影响:①冲破基督教神学桎梏,促进了思想解放;②适应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⑧为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解析】 【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从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回答。第二小问从古希腊经济民主政治的发展角度回答。 (2)依据材料二“充分肯定人性及人的感性欲求的合理性”“反对超自然的禁欲主义”“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生活世界,凡是人所具有的”信息从人文主义思想核心主张归纳回答。 (3)依据材料三“中世纪的幽灵消失”“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的信息从思想以及经济角度思考文艺复兴影响。 【点睛】 文艺复兴影响 ①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赞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②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提供了精神指引。 ③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④自然科学方面: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说中国“在文学上他们是成人,在科学上他们是儿童”。这个科学的儿童在人生之初,也有基本的科技经验与积累,但它们的实用性、整体性和直观经验性,决定了它们只能停留于初级阶段,永远没有科学意义上的突破。比如:中国的罗盘,西方人用来探险,中国人则更多的用来测风水选坟茔;中国的火药,西方人用来制造火器,中国人则过多的用来放鞭炮、点烟花;对于数学,西方人为数学而数学,中国人则更多地用来丈量土地、测量收成;对于天文学,西方人是为了发现上帝造人的方法,而中国人是为了种地和占卜。 ——摘编自端木赐香《那一次我们挨打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全景解读》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1】: 论题:中国缺乏产生近代科技的土壤。 阐述:政治上的封建专制束缚了科技进步,科举制忽视实际应用学问: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和推广;自然经济占主导,限制了生产力的提高;思想上,清朝大兴文字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外交上推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了对外交往。 【示例2】: 论题: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阐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以上“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论题,该论题必须明确;其次,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对该论题进行阐述,需要史论结合。如,由材料信息“这个科学的儿童在人生之初,也有基本的科技经验与积累,但它们的实用性、整体性和直观经验性,决定了它们只能停留于初级阶段,永远没有科学意义上的突破”归纳出“中国缺乏产生近代科学的土壤”,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外交角度论述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