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7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案
第7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背景 (1)历史渊源:13世纪初,《大宪章》签署,以后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2)经济基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阶级基础: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强大。 (4)政治前提: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2.标志: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王权。 3.影响: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英国议会权力的确立 大不列颠国通过“光荣革命”驯服了专制王权,使得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核心论点:英国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了专制王权向民主政治的过渡,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形成:“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2.原则: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3.发展: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中英内阁的不同 英国的内阁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而中国明代的内阁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表现,是皇权强化的体现。 1.特点 (1)英国君主立宪制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2)英国国王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实际上是国家最高行政首长。 (3)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4)首相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2)内容: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 (3)影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1.政治:维护了政局的稳定。《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长期以来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经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3.对外:加紧了殖民扩张。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下半叶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4.文化:推动了文化的繁荣。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牛顿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 【特别提醒】 《权利法案》与王权变化 《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财政及军事大权,只是国家权力的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手中,但国王依然保留了很大的行政权力。后来,随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 【图解历史】 英国政府组织结构 信息提取:议会是英国权力的中心,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内阁也对议会负责。 【轻巧识记】 英国君主立宪制 信息提取:英国君主立宪制是最早的代议制形成。其形成的趋势是国王的权力不断被限制,减弱,议会的权力不断增强,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三个转移。 【教材补遗】 1.文官制度:19世纪英国进行文官任用制度改革。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吏任用存在严重混乱和舞弊现象。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反映工业资产阶级要求的自由主义者极力主张对官吏的任免制度进行改革。1870年6月,以枢密院名义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以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从此建立了公开竞争考试的原则。后来经过不断的补充修正,使文官任用制度逐渐完备起来。文官制度的改革,提高了政府官员的素质,保证了一定的效率;文官不随内阁更迭而更换,有利于政策的连续性和政局的稳定,也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2.普选制: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实行公民普遍参加国家代表机关选举的制度,就是普选制。在选举中,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或由选民选出代表、选举人或代表团,之后由他们去投票选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广大选民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在历史意义上,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欧洲民主选举来看,普选制指公民不论性别、种族、出生背景、教育年限等别的条件而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重点一 不流血的革命——“光荣革命” 史料一 有历史学家说:这场革命是“幸福和光荣的革命,这是英国人的好运,从专制过渡到宪政是通过没有流血的方式进行的”。 ——摘编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史料二 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 ——钱乘旦《英国通史》 【史料解读】 (1)史料一反映了“光荣革命”的地位及特点。解读本史料应该注意关键信息“从专制过渡到宪政”,这说明“光荣革命”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使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史料二反映了“光荣革命”的方式及影响。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政治状况在“光荣革命”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试答: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分别指什么?其形成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试答: 【提示】 (1)“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国王权力进一步受到限制;议会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逐渐上升,成为议会中的主导力量。 (2)“合适的政治环境”: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合适的社会环境”:避免了过度革命,保持了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连续性。 历史条件:英国悠久的限制王权传统;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资产阶级革命前期对封建势力的打击;斗争双方的妥协性。 【历史追问】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是否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和不彻底的表现。 试答: 【提示】 不是。“光荣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向其他阶级妥协的结果,但这是由资产阶级的力量不足以完全消除封建势力所决定的,这个结果是符合英国国情的。 1.反封建:“光荣革命”是英国长达几十年的国王与议会斗争的最终解决方式,消灭了“专制王权”,为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基础。 2.法治建设:“光荣革命”也是一场法治革命,为英国现代国家的形成提供了制度保障。 3.宗教革命:“光荣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新教彻底战胜天主教的革命。 4.妥协与渐进:“光荣革命”实现了两种对立因素相互兼容的历史运动模式,奠定了英国和平变革模式的历史基础,促使英国政局长期和谐稳定发展。 重点二 渐进的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与完善 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1215年 《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1265年 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1689年 《权利法案》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1721年 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50年代 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 19世纪中叶 两党制度形成 1867年 第二次议会改革 19世纪晚期 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 1884年 第三次议会改革 1911年 《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1948年 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 【论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演变的特点 (1)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 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内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特点。 (2)渐进性: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是渐进式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3)创新性:如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行政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 【解读】 上述示意图反映出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特点。上图直观地反映出责任制内阁下首相、议会与内阁的关系。责任制内阁下,由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组阁并任首相,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图示的权力结构中体现了权力制衡、人民主权、集体负责制、少数服从多数等政治原则。 【结论】 责任制内阁的特点 (1)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2)组阁: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 (3)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时,都必须由首相或有关阁员副署。 (4)内阁与议会的关系: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集体辞职。 史料一 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 时间 文件 成果 1215年 《大宪章》 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1641年 《三年法案》 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 1679年 《人身保护法》 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 1689年 《权利法案》 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国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 ——摘编自《英国宪法的历史沿革》 史料二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运转示意图 【史料解读】 (1)史料一反映了英国法律性文件的发展、演变。解读材料需要抓住表格的时间、王权、议会权力演变的信息来总结英国制度发展的特点。 (2)史料二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运行机制,反映出议会与内阁、选民与议会、政党政治的制衡关系。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归纳英国宪政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英国宪法性文件的演变对英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试答: (2)根据史料二归纳议会与内阁、选民与议会、议会两党之间的关系。 试答: 【提示】 (1)特点:时间长,渐进式变革;王权渐弱,议会权力扩大,法治逐步取代人治。影响:政治上,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议会与内阁的关系:议会掌握立法权,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迫使内阁下台;内阁通过议会多数党制约议会。选民与议会的关系:选民选举组成议会。两党之间的制衡:议会下院选举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从传承与创新角度认识英国近代社会的变革 1.“革命”创新:“光荣革命”后,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 2.“政治”创新:确立君主立宪制、责任制内阁、政党政治,率先完成了政治的近代化。 3.“技术”创新:最早爆发了工业革命,改良了蒸汽机,发明了珍妮纺纱机、火车等,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科学”创新: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和达尔文进化论推动了思想解放和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研真题·引领航向] 1. (2016·高考全国卷Ⅰ·T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命题点:英国国王与议会党派的关系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解析:选B。君主立宪制度下,君主应该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1702年安妮女王因个人喜好解除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这说明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故B项正确。当时英国已经实行君主立宪制,议会有权制约国王,排除A项。1721年,辉格党领袖沃波尔担任英国第一任首相,英国内阁制基本确立,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2.(2015·高考全国卷Ⅰ·T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 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命题点:英国国王与议会的关系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解析:选D。材料反映出国王仍然保留“媾和与开战的权力”等某些名义权力,故D项正确。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并未完全被剥夺,因此国王“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这与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无关,故A项错误;“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反映出国王已经不可能专权,故B项错误;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内阁不对国王负责,故C项错误。 3.(2017·高考海南卷)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命题点:《权利法案》 A.天赋人权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权力制衡 解析:选C。材料中这一事件没有反映出人民的权利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没有体现出天赋人权,故A项错误;材料中这一事件保留了世袭的君主,而民主共和下国家元首是选举产生的,故B项错误;材料“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表明世袭的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体现出君主立宪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出议会、法律对王权的单向限制,不符合双向的权力制衡,故D项错误。 4.(2013·高考全国卷Ⅰ·T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 命题点:“光荣革命”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解析:选D。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发动推翻詹姆士二世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为“光荣革命”。而在政变后迎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女婿为王,目的是为这次宫廷政变披上合法的外衣,故D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表述错误。 [练模拟·能力提升] 1.(命题点:“光荣革命”)1688年11月荷兰执政威廉率领远征军登陆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出逃。议会通过了詹姆士二世“退位”的决议,正式立威廉为国王,玛丽为女王。此举意味着英国( ) A.国王彻底丧失统治权 B.法权至上时代来临 C.责任制内阁正式确立 D.君主制度从此结束 解析:选B。材料叙述的是1688年“光荣革命”,议会通过决议实现政权和平转移、确立王在法下原则,这意味着英国法权至上时代的来临,故选B项。 2.(命题点:英国议会与国王的关系)17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自动失去了议员资格。这一规定( ) A.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体现了权力分立制衡原则 C.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D.基本上确立了责任制内阁 解析:选B。根据材料“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自动失去了议员资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规定是为了实现议会机构的独立,体现了权力分立制衡原则,故选B项。 3.(命题点:英国民主进程的特点)美国学者海斯认为,英国既是第一个摧毁专制政体的国家,但也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他意在说明英国( ) A.责任内阁制的确立较晚 B.民主政体的确立缓慢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民主进程具有渐进性 解析:选D。由题意可知英国第一个摧毁专制政体是指英国通过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统治;但政治民主化发展程度较慢,不断通过议会改革完善民主政治,直到1969年才最终实现全民普选,即题目中“也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 英国民主进程通过多次议会改革逐步进行,具有渐进性,故D项正确。 4.(命题点: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1841年,保守党第一任领袖罗伯特·皮尔率领保守党获得大选胜利,迫使维多利亚女王使其组阁,这被后世学者认为是责任内阁制确立的标志。材料说明,当时英国( ) A.君主立宪政体确立 B.代议制不断完善 C.政党政治开始形成 D.王权已完全丧失 解析:选B。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故A项 错误;责任内阁制确立进一步削弱了国王的行政权,表明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建立了责任内阁制,不能体现政党政治的开始,故C项错误;英国国王虽然丧失了行政权,但仍然是国家元首、英联邦的象征,责任内阁制的建立不能表明王权完全丧失,故D项错误。 5.(命题点:英国议会两院关系的演变)下表反映英国议会两院关系的演变,表中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 ) 1832年《议会法》取消了贵族院对平民院议员的提名权;重新规定了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 1911年《议会法》确定了平民院的财政立法权 1949年《议会法》规定财政议案只能由平民院提出,贵族院不得对它进行修改和否定 A.平民院控制了立法权和行政权 B.贵族院的人员构成发生了变化 C.权力转移以和平渐进方式进行 D.英国贵族的政治特权丧失殆尽 解析:选C。题干反映了用颁布法律的形式进行权力转移,这种方式具有和平渐进的特点,故选C项;平民院没有控制行政权,排除A项;贵族院人员是由贵族组成的,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英国贵族的政治特权“丧失殆尽”,排除D项。 6.(命题点:英国议会改革)1832年、1867年和1884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19世纪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 ) A.逐渐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 B.基本实现了平等代表制原则 C.与经济基础的发展演变相适应 D.巩固了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解析:选C。由材料内容可知,英国三次议会改革赋予了不同阶级以选举权利,这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故选C项。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在1649年1月27日宣判查理一世死刑的国王审判委员会会议上,愿意出席法庭的只占全体成员的一半(共135人,67人出席),而且费了好大力量才使他们一致同意。在判决书上同意签字的仅有52个人。这说明英国( ) A.有制约王权的历史传统 B.王权与议会的矛盾激烈 C.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 D.君主立宪制下王权受限 解析:选C。根据“愿意出席法庭的只占全体成员的一半……在判决书上同意签字的仅有52个人”可知,尽管推翻了国王的统治,但仍有很多人不愿意处死国王,这反映了英国人尊重国王、尊重传统的心理,故C项正确。 2.(2020·湖南省长郡中学调研)1689年1月召开的英国“民会国会”以詹姆士“已经退位”和“王位虚悬”为由,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前者为国王,后者为女王。议会的这一做法( ) A.冲击了传统的“王权神授”观念 B.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意在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解决了英国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 解析:选A。根据材料“‘民会国会’……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前者为国王,后者为女王”可知,这一做法冲击了传统的“君权神授”观念,故A项正确。 3.(2020·菏泽一模)有学者指出:“虽然1688年革命缺乏前一个时期的丰富多彩的细节,但其结果对英国本身的发展和英国成为欧洲强国都更具有确定性和决定性的意义。”据此可知,“光荣革命”( ) A.使英国找到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B.保留了英国的君主制传统 C.开启了温和地实现社会变革的方式 D.实现了议会对权力的控制 解析:选A。据材料“其结果对英国本身的发展和英国成为欧洲强国都更具有确定性和决定性的意义”可知“光荣革命”对于英国发展壮大起到了很大作用,因此可以说明“光荣革命”使英国找到了适合国情的政体,故A项正确。 4.(2020·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一模)“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该观点的是( ) A.发起了“光荣革命” B.通过《权利法案》 C.形成责任制内阁 D.1832年议会改革 解析:选B。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议会主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建立,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故选B项。 5.(2020·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考试)1694~1697年间, 英国国王威廉三世罢免了内阁中反战的托利党人,建立起由辉格党“小集团”所组成的一党制内阁。威廉此举( ) A.推动了英国政党制度的出现 B.削弱了英国内阁的职权 C.体现了国王与议会权限不明 D.行使了法律赋予的权力 解析:选D。材料反映在1694~1697年间,英国国王罢免了反战的托利党,建立了由“辉格党”所组成的一党制内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的《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地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了议会的权力,但国王保留了行政权,所以威廉罢免托利党人,建立辉格党的内阁是在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故选D项。 6.(2020·保定一模)在英国乔治一世、乔治二世期间,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了惯例,内阁只需把讨论情况通知国王,1714年后,国王基本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这反映了( ) A.议会监督的对象发生变化 B.国王和议会矛盾渐趋缓和 C.责任内阁制度不断完善 D.君主立宪体制在逐步确立 解析:选D。材料“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了惯例,内阁只需把讨论情况通知国王,1714年后,国王基本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不断发展的过程,故D项正确。 7.(2020·福州高三质检)英王乔治三世(1738~1820年)先后撤换过4个首相,得不到国王充分信任的政府往往寿命不长。1770年,乔治三世任命自己童年朋友诺思勋爵为首相,此后诺思任首相长达十年。这反映了( ) A.《权利法案》并未实行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国王掌控国家行政大权 D.责任内阁制名存实亡 解析:选B。“先后撤换过4个首相,得不到国王充分信任的政府往往寿命不长”说明议会对君主不能有效制约,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故选B项。 8.(2020·青岛高三调研)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这是英国首相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据此,对英国政治制度表述最准确的是( ) A.确立议会权力的至高无上 B.代议制最终完善的标志 C.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D.责任内阁制特点的体现 解析:选D。“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 体现出责任内阁制下首相与议会之间的关系,故D项正确。 9.(2020·唐山摸底)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状况,经济持续增长,中等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对现存的政治制度形成重大的压力。中等阶级要求变革,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不相称,希望在“有产”的同时也要“有权”。于是,英国( ) A.发生了“光荣革命” B.颁布了《权利法案》 C.形成了责任内阁制度 D.改革了议会选举制度 解析:选D。由材料“他们觉得自己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不相称,希望在‘有产’的同时也要‘有权’”可知,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扩大政治权利,推动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故D项正确。 10.(2020·芜湖三模)英国的议会在13世纪末形成,经过大约400年的演变,“光荣革命”以后,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由“少数人的统治”代替了一个人统治国家。从1832年到1928年,通过5次议会改革,现代民主制度在英国最终确立。据此可知,英国议会( ) A.是英国历史的逻辑结果 B.与专制王权水火不容 C.促进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D.奠定了现代民主基础 解析:选A。材料“13世纪末形成……‘光荣革命’以后……由‘少数人的统治’代替了一个人统治国家。从1832年到1928年,通过5次议会改革,现代民主制度在英国最终确立”说明英国议会伴随历史进程而发展,故选 A项。 11.右图是英国下议院布局图,室内以绿色为主,寓意来自“草根”的平民代表,室内局促狭窄,主席台居下位,外围逐步抬高的议席对其构成很大压迫感,以保证议事按规则公正进行。双方议席前面有一条鲜明的红线,相距2.5米,保证两军对垒拔剑动粗时,刚好够不着。这种议席布局反映了( ) A.英国议员独特的吃苦精神 B.英国两党斗争历来残酷性 C.英国议员特有的战斗精神 D.英国议会的民主自由精神 解析:选D。通过图片中执政党议员席位位置和反对党议员席位位置及“主席台居下位,外围逐步抬高的议席对其构成很大压迫感”可知,英国的议会布局充分体现了民主自由精神,故D项正确。 12.(2020·南充二模)13世纪英王为树立王朝权威,需要教士、骑士和市民的支持,特别是富裕市民的财政支持,召集大家开会的场所便是议会。近代英、法、美、德等国,相继建立资本主义代议制度,到今天代议制在世界更是普及。这表明代议制( ) A.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最终形式 B.它是王权战胜教权的结果 C.当今世界所有国家都在使用 D.是全人类共同的政治财富 解析:选D。据材料议会在英国的出现以及近代以来代议制在全世界的扩展可知,代议制是全人类共同的政治财富,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3.(2020·新乡三模)文官制度是古今中外重要的用人制度。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奠定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 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这些严重影响到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加速发展经济和实现自由竞争的愿望。19世纪5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更加专业化,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的建立及其影响》 材料三 (英国)文官职责是执行政府的政策。他们是“非政治份子”,不参加党派斗争,不参加政党政治活动,不得竞选议员,保持政治中立。在内阁时常更迭的情况下,他们不与内阁共进退,无过错不被免职。还经常受大臣们的咨询,向其提供情报、知识、经验。这些职能的行使,使文官成为统治阶级“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影响。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开放性、平等性以及择优录取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作用,结合第一小问的特点逐一分析其作用。(2)根据材料二“‘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19世纪5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更加专业化,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以及所学,在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前,英国官员由贵族世袭, 这与“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不符分析说明。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从对英国和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两方面思考。 答案:(1)特点:具有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具有公开竞争的平等性;具有择优录取的选拔性。(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作用:促进了官员素质的提高;推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选拔了大量人才;有利于社会的公正公平。(答对三点即可) (2)原因:旧的选官制度导致了政治腐败;工业发展要求文官队伍更加专业化;资产阶级平等自由思想的推动。(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影响:有利于提高政府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促进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4.(2020·怀化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形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从而,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领域里交换的激励。制度变迁决定了人类历史中的社会深化方式,因而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是无可争议的。不同经济的长期绩效差异从根本上受制度深化方式的影响,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摘编自道格拉斯·C·诺斯《制 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观点:制度变迁促进中国近代化。 论述: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促进政治民主化;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临时政府颁布的发展实业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创办近代企业的热情,加速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工业化;辛亥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促进了思想理性化;民国政府推行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社会习俗日趋近代化。 示例二 观点:新制度的确立促进了英国国家全面发展。 论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颁布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促进了英国政治的民主化;随着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地位的壮大,英国资本主义经济也在快速发展,使英国逐渐成为世界的头号经济强国;随着新制度的确立,英国人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解放,民主思想成为社会的潮流,人们的生活习惯也随着新制度的确立,摆脱了封建束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