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十五专题末—查漏补缺提能增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十五专题末—查漏补缺提能增分

专题末 —查漏补缺·提能增分 现实主义文学VS现代主义文学 ‎1.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文学创作和美学理论的精髓,是将文学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解脱出来,使其成为利器,去扫除古典主义和贵族僧侣主义的颓废气息。以下作品能体现该精髓的是(  )‎ A.《人间喜剧》       B.《巴黎圣母院》‎ C.《老人与海》 D.《百年孤独》‎ 解析:选A 根据材料“将文学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解脱出来,使其成为利器”,与现实主义文学客观描写社会现实,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特点相符,《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故A项正确;《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把理想当作现实加以描写、歌颂,希望用人道主义感化改变世界,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老人与海》《百年孤独》属于现代主义文学,反传统、反理性,强调个人主观感受,与材料不符,故C、D两项错误。‎ ‎2.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描述了英国的史密斯夫妇在自家的起居室中,几乎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他们把此说成彼,把是说成非,在无聊无意义的语言中,他们的生活状态毫无生存价值。剧中的马丁夫妇也和史密斯夫妇一样,他们到史密斯家中做客时,竟然认不出自己的丈夫或夫人。在一段冗长的对话后,他们终于发现他们是一对夫妻。《秃头歌女》是没有结尾的戏剧。结局亦是开始,开始代表着结束。下列文学作品中,与它同属于一个文学流派的是(  )‎ A.《巴黎圣母院》 B.《红楼梦》‎ C.《等待戈多》 D.《安娜·卡列尼娜》‎ 解析:选C 根据题意,描述的是二战后的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一战和二战对人类的影响在文学上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红楼梦》是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属于古典现实主义,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故C项正确;D项的作品属于俄国的现实主义作品,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深化提能]‎ 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区别 ‎  文学 比较 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兴起时间 ‎19世纪30年代以后 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30年代成为文学的主流 时代背景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大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产生了危机感,他们迷茫、痛苦且找不到出路 创作风格 强调真实具体的描写现实生活,详细分析人类行为,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对社会现实秩序表现出不满 是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的多元化文学,其特点是集中表现自我,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 科学技术社会发展 ‎3.1610年,伽利略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确凿证据。由于教会迫害,伽利略被判终身监禁。清初官方历法上曾刻有“依西洋新法”,被批评为“奉西洋之正朔,毁灭我国圣教”。对此,合理的解读是(  )‎ A.统治者排斥先进的科学技术 B.科技对思想信仰有支持或瓦解作用 C.中外宗教信仰存在较大差异 D.当时中国科技发展与世界保持同步 解析:选B 根据材料“伽利略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确凿证据”“清初官方历法上曾刻有‘依西洋新法’,被批评为‘奉西洋之正朔,毁灭我国圣教’”可知科技对思想信仰有支持或瓦解作用,故B项正确。‎ ‎4.某学者指出:“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该学者强调的是,工业革命(  )‎ A.与技术进步无关 B.孕育于特定的历史条件 C.只能发生于优秀文化传统的欧洲 D.是偶然发生的文化现象 解析:选B 工业革命首先表现为技术的进步,故A项错误;“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即工业革命是在欧洲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故B项正确;随着工业革命的向外传播,工业革命也可以在落后地区发生,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并非偶然发生的,故D项错误。‎ ‎[深化提能]‎ 近代思想解放与近代科学技术产生、发展的关系 ‎1.思想解放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从思想上解放了人和人性,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激发了人对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探究热情。文艺复兴运动直接为打破地心说提供了思想动力和精神基础。‎ ‎(2)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对人们思想的解放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条件。‎ ‎2.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的思想解放 ‎(1)近代天文学革命打破了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支柱之一——地心说,给神学以极大冲击。‎ ‎(2)牛顿用数学的研究方法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为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对启蒙运动的开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进化论的观点挑战基督教神学所宣扬的神创论,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 唯物史观角度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5.(2019·邯郸摸底)法国大革命失败以后,面对封建复辟王朝对这场革命的否定,人们在重新认识启蒙运动及大革命的意义和精神时,极大地激发出反对专制暴政,要求个性解放,渴望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政治热情。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  )‎ A.侧重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 B.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C.注重如实地描写社会底层的心声 D.主张恢复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 解析:选B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侧重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故A项错误;法国大革命失败以后,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故B项正确;19世纪中叶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文学艺术家开始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现实主义如实地描写社会,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浪漫主义文学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故D项错误。‎ ‎6.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城市的贫民(主要是黑人)居住区内,许多民间艺术家将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有机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爵士乐在美国诞生后,迅速风靡全球,深受世界人民喜爱。这说明(  )‎ A.爵士乐的流行提高了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 B.通俗易懂的现代主义音乐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C.美国文化具有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D.以反种族歧视为主题的作品顺应了时代潮流 解析:选B 根据所学可知,爵士乐并没有提高黑人的地位,故A项错误;根据“‎ 城市的贫民(主要是黑人)居住区内,许多民间艺术家将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有机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等内容可知,爵士乐的通俗性和大众性是其流行的原因,故B项正确;美国长期以来有种族歧视,故C项错误;爵士乐并没有体现反种族歧视的内容,故D项错误。‎ ‎[深化提能]‎ 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客观现实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作家对于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依靠先天的大脑,而是社会实践的结果。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文学艺术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鼓舞人们去改造自己和自己周围的环境,影响社会生活的发展。‎ 科学与宗教关系 观点一 李醒民指出,科学与宗教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有着密切关系,其关系可归纳为相互冲突、相得益彰、完全分立、和平共处加对话互补四种模式。‎ 观点二 段德智指出,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大体经历了从一个原始混合到两相分化再到相互调适的过程。‎ 观点三 杜小安指出,宗教与科学之间既有相互冲突排斥的一面,也有相互包容互济的一面,这种相斥相容的辩证关系贯穿了科学发展史。‎ ‎[典题印证]‎ ‎7.(2019·西宁一模)宗教和科学都想说明人类是如何起源的,但宗教和科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宗教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类都是上帝创造并且永远不变的,而科学则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类生命是物质世界不断进化的结果;宗教依靠主观想象和《圣经》来臆断人类起源于上帝的创造,而科学则依靠证据和实验来论证人类起源于物质世界。宗教和科学的尖锐对立源于(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严重分歧 B.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上的分歧 C.宗教意识和科学意识的不同 D.拥有的权力和社会地位不同 解析:选A 世界观上,宗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而科学认为是不断进化的结果,方法论上,宗教依靠想象和《圣经》而科学依靠证据和实验,两者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尖锐对立,故A项正确;B、C、D三项的分歧或不同不是两者尖锐对立的根源,排除。‎ ‎8.伽利略认为,在讨论自然界的现象时不应当从《圣经》的权威地位出发,而应当从明智、有理性的实验和必要的演示开始。因为,无论是《圣经》,还是自然界都同样出自神旨。这反映出伽利略(  )‎ A.深受宗教的困扰 B.仍受宗教思想影响 C.对《圣经》不以为然 D.对科学持怀疑态度 解析:选B 根据材料中“无论是《圣经》,还是自然界都同样出自神旨”可以看出其仍然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故B项正确。‎ ‎[深化提能]‎ 科学与宗教作为人类的文化现象,两者存在着辩证关系:既相互矛盾、冲突,又相互独立、促进。但在传统的观点中,往往夸大对立冲突的一面,认为科学与宗教是水火不相容的、势不两立的。其实,科学与宗教的和平共处是两者关系的主流:宗教生活不仅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是人类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宗教还为个人和社会提供一种终极的思想价值观和追求目标。同时,宗教在某些具体问题的认识上包含着科学的内容,宗教信仰对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考法(一) 纵向贯通视角——考“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为何考 近代科学为启蒙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同时启蒙运动的发展推动了科技的繁荣,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著名历史学家杨宁一指出,近代科学是启蒙思想家们彻底批判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有力武器,科学已不单纯是一种自然知识体系或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工具,而是代表了一种崭新的精神、一种独特的文化。科学文化与法国启蒙运动的互动,为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科学文化在经历了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洗礼后,变得愈加丰富多彩,法国科学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出现空前繁荣。品悟近代科学和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会让我们更清晰的明确高考的命题趋向。‎ 考什么 ‎①近代科学成就及其促进科技发展的相关因素;‎ ‎②近代科学技术发展与思想解放之间的关系;‎ ‎③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双面影响。‎ 必备知识 ‎①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②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 ‎③近代欧洲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④人类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 ‎⑤现代科技下经济、环境与人们思想的发展变化。‎ ‎[典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这些哲人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经过了其全盛时期且又摇摇欲坠的法国旧制度来说,这尤其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这些哲人使得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都遭受到了一场毁灭性的打击,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一系列具有革命性的原则,并打算通过这些原则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各国的民族主义者认为,达尔文给他们提供了支持和合法性。他们认为与自然界一样,政治活动中的最强者是得胜者,好战的程度决定了谁将在国际“生存竞争”中获胜。而在经济生活中,这是一个自由放任经营和粗俗个人主义盛行的时期。中上层阶级生活舒适、心满意足,强烈反对国家为促进更大的社会公平而作任何干预。在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19世纪后期,达尔文主义被用来为帝国主义辩护。有人争辩说,殖民地是列强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须的;还有人则争辩说,按照现实成就判断,各土著民族弱小、低劣,需要优越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摘编自《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些哲人”借用万有引力定律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和达尔文科学成果被应用于其他领域的主要区别。(18分)‎ ‎[析题要全面]‎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这些哲人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的自然法则”“对于已经过了其全盛时期且又摇摇欲坠的法国旧制度来说……并打算通过这些原则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改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2)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合理性、目的、作用等方面比较。‎ ‎[答题要规范]‎ ‎(1)原因:万有引力定律具有理性的自然法则;(2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3分)自然科学成果为启蒙思想家反对旧制度提供依据。 (2分)‎ ‎(2)区别:①合理性不同: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于其他领域具有合理性;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学说被异化为“弱肉强食”的达尔文主义。(6分)‎ ‎②目的不同: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是为了反对封建旧制度;异化达尔文学说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和列强为对外扩张寻求合法性。(6分)‎ ‎③作用不同:启蒙运动兴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异化达尔文主义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加剧列强对外扩张。(6分)‎ 考法(二) 横向关联视角——考“东西方对待科学的态度”‎ 为何考 ‎①新史观:科技进步与发明对社会生产力,尤其是对丰富、便利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科技进步与民族文化积淀、和平和谐的社会关系之间的互动,富含人文理念,站在史观的高度辩证看待科技、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②时政热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社会环境下的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其中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的发现、创造和价值实现。‎ 考什么 ‎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②三次科技革命客观上对中国的影响;‎ ‎③物理学的发展所体现的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深化。‎ 必备知识 ‎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②中国面临新的科技革命的机遇与挑战;‎ ‎③天文学革命,实验科学的创立;‎ ‎④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相对论的创立;‎ ‎⑤三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及其影响。‎ ‎[典例] (2013·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 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17分)‎ ‎[析题要全面]‎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及联系所学知识辨别、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第(1)问,结合材料“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以及所学知识中科学发展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相对论的内容进行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一可知,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持普遍欢迎的态度;材料二体现了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反思,对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产生质疑,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评析。‎ ‎[答题要规范]‎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每点2分,共8分)‎ ‎(2)态度:普遍欢迎,引进宣传。(2分)‎ 评析: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提升中国的科学水平及民众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6分)‎ 态度: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2分)‎ 评析:西方近代文明暴露出弊端,一战教训;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反思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高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将西方文明、物质文明与科学等同起来,不利于新文化运动,助长保守思潮。(7分)‎ ‎[热点聚焦]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新时代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必然会为实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提供战略支撑,不断丰富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内涵,从而为中国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典例] (2017·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 钟表的演变 古代 日晷被称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 中世纪 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刻 末期 近代 早期 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确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 ‎1850年 前后 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 ‎20世 纪初 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 ‎20世纪 ‎50年代 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制造出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1秒 ‎21世纪 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 ‎——摘编自[英]约翰·哈萨德《时间社会学》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本题是提取信息说明题,解答时应把握以下三步:第一步,精析材料,提炼观点,找准适合自己论证的角度;第二步,回归教材,联系所学,依据观点检索所需史实;第三步,亮明观点,组织论据,规范作答。‎ 一、从主流观点求稳的角度 可结合材料中世纪末期“只有时刻”到20世纪50年代的“100万年误差1秒”得出观点:科技进步推动钟表精度提高;也可结合材料近代早期“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到1850年前后“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得出观点:科技进步推动钟表的普及使用;还可以结合材料从古代仅仅是“计时工具”到21世纪初“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得出:科技的发展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 二、从唯物史观求高的角度 可结合钟表精度提高、功能增加、普及使用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论述,强调钟表的演变。‎ 三、从求异思维求新的角度 可以转换角度,从生活需要推动手表功能多样化建立论题。‎ 一、主流观点角度——人人笔下有,我比他人亮一点 ‎[示例1] 论题:科技进步推动钟表精度提高。(2分)‎ 阐述: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科技落后,日晷是当时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中世纪时机械钟在西欧流行,只有时和刻,不精确。‎ 近代科技的产生,实验与数学相结合,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制造出怀表,其精确度提高。科技革命的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人们时间观念增强,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根据原子物理学制造出原子钟,其精度更高。(8分)‎ 综上所述:科技的进步推动钟表精度不断提高,钟表精度提高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科技的进步。(2分)‎ ‎[示例2] 论题:科技进步推动钟表的普及使用。(2分)‎ 阐述:古代生产力落后,科技不发达,日晷是当时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但日晷计时一般由政府控制。近代科技的产生,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制造出怀表,但当时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钟表还不能普及使用。‎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时间观念的增强,1850年前后,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钟表得到了普及。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社会经济的进步,20世纪初,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随时都可佩戴。(8分)‎ 综上所述:科技进步推动钟表的普及使用,而钟表的普及使用反映了不同时代科技的进步。(2分)‎ ‎[示例3] 论题:科技的发展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2分)‎ 阐述:钟表最早的功能就是计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钟表的功能逐渐多样化。从伽利略时代力学物理学取得的成就,到原子物理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均推动了钟表功能的多样化。从简单的计时到成为装饰品,一直到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反映了在科技影响下钟表功能的变化。(8分)‎ 综上所述:钟表的演变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推动的结果,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推动钟表功能由单一向多样化的发展。(2分)‎ ‎[点评] 精度的提高、功能的增加和使用群体的普及是通过材料关键词语比较容易发现的变化,而科技改变生活也是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论点,因此从这三个方面任何一点都比较容易生成论题,在阐述时也可以直接结合材料,找到依据。论题易于接受,符合主流认识,而且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往往能得到满分。‎ 二、唯物史观角度——他人想到未必做到,我比他人高一点 论题:科技的进步与钟表的演变。(2分)‎ 阐述:古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人们的计时工具普遍使用日晷,依靠自然现象来作判断。‎ 文艺复兴后,近代自然科学产生,钟表的精确度大大提高,但价格昂贵使钟表并未普及。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化生产使钟表价格下降,得到普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钟表精确度大大提高。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表出现,功能增多。(8分)‎ 综上所述,科技的进步推动了钟表的演变,使钟表得以普及,精确度提高,功能增多。(2分)‎ ‎[点评] 坚持辩证法就必须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科技的进步不仅为钟表的演变提供物质技术条件,也在改变着生活,生活的需要反过来又推动着科技的创新,同时科技进步下,不仅钟表的功能增加、精度提高,而且也使钟表的使用日益普及化,这种演变不是先后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是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综合分析钟表的演变不仅符合唯物史观的要求,而且使论题论据充分,更有说服力。‎ 三、求异思维角度——人人笔下无,我比他人新一点 论题:社会生活的需求推动钟表功能使用多样化。(2分)‎ 阐述:手工技术时期,钟表因技术水平不高而生产量少、且单一的计时功能,是适合于贵族追求的奢侈品。‎ 工业革命完成,机器生产水平提高,人们时间观念增强,因而钟表在英国普及到各个阶层,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钟表从计时功能的实用性发展到女性的时尚装饰,再发展到男性野外运动、开车方便使用,这样使用功能多样化很明显。(8分)‎ 综上所述:综合以上史证说明钟表功能从单一到多样化的历程是人类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结果。(2分)‎ ‎[点评] 科技改变生活,生活的需要也推动着科技的创新。钟表精度的提高、普及使用及功能增加,习惯上归因于科技的进步,生活的需求推动着钟表的发展是大多数考生不常思考的角度。从逆向思维的角度选择论题,体现考生的创新能力,使阅卷老师在同质化的答案中,耳目一新,更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高分。‎ ‎[专题质量检测] ‎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他是一个探索者。经过一段热烈兴奋的思考和试验,似乎发现宇宙秘密。他把宇宙想象为一个机械装置,像绅士图书室里的流行玩具——一个用黄铜和闪光木料制作的装有发条的天国模型。它由一个上帝的工程师调试,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转动并保持平衡。”“探索者”的成就(  )‎ A.奠定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基础 B.有利于诠释自然现象的奥秘 C.揭示了物体高速运动的规律 D.标志着科学摆脱神学的控制 解析:‎ 选B 奠定经典力学体系基础的是伽利略,故A项错误;材料所述科学家是牛顿,他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有利于诠释自然现象的奥秘,故B项正确;揭示了物体高速运动的规律的是爱因斯坦,故C项错误;标志着科学摆脱神学的控制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故D项错误。‎ ‎2.1905年,爱因斯坦引入了粒子概念,认为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后来定名为光子。爱因斯坦的这一成就(  )‎ A.属于人类对宏观世界的认识 B.否定了经典力学的时空观 C.标志着量子力学体系的建立 D.是对量子理论的成功运用 解析:选D 材料所述是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故A项错误;B项是相对论,故B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故C项错误;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故D项正确。‎ ‎3.1919年11月6日,大不列颠皇家学会和伦敦天文皇家学会举行联席会议,会议主席汤姆逊宣布,日食观测结果测得星光在太阳附近偏转1.79秒,而爱因斯坦预言的是1.75秒,接近实测时间。据此可知(  )‎ A.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被否定 B.光电效应定律由此发现 C.爱因斯坦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D.广义相对论获得了证实 解析:选D 材料反映的是光线偏转,未涉及绝对时空观,故A项错误;光电效应定律受到量子假说影响,故B项错误;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而获得诺贝尔奖,相对论未获奖,故C项错误;广义相对论认为时空变化与物质分布状态相关,材料中证实了星光偏转,与爱因斯坦预言基本吻合,故D项正确。‎ ‎4.(2019·宜宾一模)19世纪中后期,斯宾塞将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思想应用于人类社会,认为生存竞争所造成的自然淘汰,在人类社会中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由此形成“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学说促使当时欧洲(  )‎ A.民族主义思潮逐渐走向极端 B.公民生存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C.政治生活缺乏思想理论基础 D.社会价值观发生根本性改变 解析:选A 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这对于19世纪后半期的世界而言,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剧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从而使发达的工业文明国家中的民族主义大行其道,并逐渐走向极端,故A项正确。‎ ‎5.(2019·晋中调研)世界博览会的主题反映了人类对全球问题的关注,从下表中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关注的主题主要是(  )‎ 时间 主题 时间 主题 ‎1933年 一个世纪的进步 ‎1982年 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1935年 通过竞争获取和平 ‎1984年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37年 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 ‎1985年 居住与环境:人类的家居科技 ‎1939年 明日新世界 ‎1990年 花与绿——人类与自然 ‎1958年 科学、文明和人性 ‎1998年 海洋——未来的财富 ‎1962年 太空时代的人类 ‎2000年 人类、自然、科技 ‎1964年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2005年 自然的智慧 ‎1970年 人类的进步与和平 ‎2010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974年 无污染的进步 ‎2015年 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 A.关注科技与工业的发展    B.关注人类和平 C.人与自然的关系 D.科技作用的两重性 解析:选C 据材料1982~2015年的主题归纳可得,人类关注的主题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故C项正确。‎ ‎6.(2019·重庆调研)互联网渗透率是指使用互联网的人口与总人口数之比,用于表达互联网渗透到普通民众生活的程度。下表为1995年和2014年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互联网人口的占比。分析下表,关于这二十年互联网的发展,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  )‎ 欧洲 ‎ 美国 ‎ 亚洲 ‎(中国除外) ‎ 中国 ‎ 世界其 他地区 ‎ 全球互 联网人口 ‎ ‎1995年 ‎ ‎22% ‎ ‎61% ‎ ‎12% ‎ ‎0‎ ‎5% ‎ ‎3 500万(0.6%) ‎ ‎2014年 ‎ ‎19% ‎ ‎10% ‎ ‎28% ‎ ‎23% ‎ ‎21% ‎ ‎2 800百万(39%)‎ A.欧美地区起步早,发展慢 B.亚洲地区互联网渗透率最高 C.互联网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D.互联网人口越多,经济越发达 解析:选C 由表格信息可知,1995年互联网人口数以万来计算,而2014年以百万计算,因而欧美地区2014年互联网人口数实际远超过1995年,因而不能认为欧美地区发展慢,故A项错误;表格信息是关于各地区和国家互联网人口在全球互联网人口的占比,因而亚洲及中国所占比并非亚洲地区的互联网渗透率最高,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从1995~2014年,全球及各地区互联网人口均大幅增长,说明互联网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故C项正确;互联网人口与经济发达程度不能完全划等号,故D项错误。‎ ‎7.(2019·安阳一模)雨果认为其作品《悲惨世界》是一面镜子,“镜子说出了真理,所以被人憎恨,可是这样并不能阻止镜子是有用的”‎ ‎。巴尔扎克也说他的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镜子。由此可见,二者的作品(  )‎ A.创作方法有同一性      B.取材来源十分广泛 C.真实反映社会现实 D.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解析:选D 雨果的《悲惨世界》属于浪漫主义巨著,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则属于现实主义作品,二者的创作方法并没有同一性,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文学作品取材的提及,这属于明显的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B项错误;浪漫主义文学不可能实现完全真实反映社会现实,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两人的文学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故D项正确。‎ ‎8.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画家大卫的作品风格是“考古式地真实再现当时的情景”,他因《马拉之死》《网球厅宣誓》《拿破仑加冕》《苏格拉底之死》等作品被誉为“历史的见证者”。据此判断,该画家属于(  )‎ A.新古典主义流派 B.现实主义流派 C.后现代主义流派 D.浪漫主义流派 解析:选A “考古式地真实再现当时的情景”可见其属于新古典主义流派,故A项正确;现实主义流派被称为“写实主义”,以现实的、具体的、变化中的人的精神世界及其生活遭遇为描写对象,不强调画面对历史事件的完整还原,注意表达人物的思想,故B项错误;“后现代主义流派”的画面令人眼花缭乱,使人对什么是艺术产生迷惘,故C项错误;浪漫主义强调用颜色突出强烈的情感并非当时场景的真实再现,故D项错误。‎ ‎9.沃尔夫·勒佩尼斯在《何谓欧洲知识分子:欧洲历史中的知识分子和精神政治》一书中说,欧洲是人类思想的福地。欧洲知识分子不仅有锐意进取,其中也有迷茫;不仅有孤独,还有抑郁。但无论是非曲直,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尖锐的碰撞激越。根据材料的叙述,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文学作品《大卫·科波菲尔》是知识分子“迷茫”“孤独”“抑郁”的表现 B.文学作品《巴黎圣母院》揭露批判社会现实,是知识分子锐意进取的代表 C.《马拉之死》体现了巴黎人民在大革命失败后的“迷茫”“孤独”“抑郁”‎ D.欧洲知识分子的锐意进取充分说明他们才是创造欧洲近代历史的主力军 解析:选A 由材料“不仅有锐意进取,其中也有迷茫;不仅有孤独,还有抑郁。但无论是非曲直,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尖锐的碰撞激越”可知知识分子在迷茫、孤独、抑郁的同时揭露社会的黑暗,表达对社会的不满,结合所学,《大卫·科波菲尔》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故A项正确;《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故B项错误;《马拉之死》属于突出理性、强调英雄主义的新古典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近代世界文学艺术流派而非欧洲知识分子,故D项错误。‎ ‎10.20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西方的“嬉皮士”运动的精神核心是“干你自己的事,逃离社会去幻游”。这实质上反映出西方社会(  )‎ A.个人自由出现畸形发展趋势 B.福利制度助长社会享乐之风 C.突破传统成为青年追求目标 D.精神危机成为社会典型症候 解析:选D 根据材料“干你自己的事,逃离社会去幻游”可以说明个人自由出现畸形发展趋势,但不是该现象的实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逃离社会去幻游”可知不是社会享乐之风,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风靡西方”说明不仅仅是青年,故C项错误;材料“干你自己的事,逃离社会去幻游”说明人们的思想出现危机,由材料“风靡西方”可知精神危机成为社会典型症候,故D项正确。‎ ‎11.康定斯基的《论艺术中的精神》中说:“色彩直接影响灵魂,眼睛是音锤,灵魂是有许多琴弦的钢琴。”符合这一描述的画作是(  )‎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拿破仑加冕》‎ C.《马拉之死》 D.《旋转木马》‎ 解析:选D 题干中“色彩直接影响灵魂”可见色彩具有主观性,“眼睛是音锤,灵魂是有许多琴弦的钢琴”可见不同的画作欣赏者在观看的时候具有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因此可知材料在强调主观性和个性,这明显属于现代主义画派的风格,因此选D项。A项是现实主义风格,B、C两项同为新古典主义风格。‎ ‎12.1960年,美国举行大选,电视台首次直播两位总统候选人的辩论场景。2016年,我们同样可以通过电视看到美国的特朗普和希拉里的竞选情况。这反映了电视的(  )‎ A.远程教育功能 B.娱乐功能 C.传播资讯功能 D.展示优秀艺术品功能 解析:选C 根据材料“直播两位总统候选人的辩论场景”不属于远程教育,故A项错误;两位总统候选人的辩论是严肃的政治行为,不是娱乐,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反映了电视的传播资讯功能,故C项正确;美国总统竞选不属于艺术,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以京剧和话剧为代表的中西方戏剧艺术,是当今世界戏剧体系中重要的两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京剧起源于安徽。作为“程朱桑梓”,徽州文化促成了历代徽州人对传统道德的尊重,《将相和》的爱国和谦让精神,《铡美案》中包公的正义等,正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反映。在徽商的运作下,徽班的伶人抛弃门户之见。道光年间,徽班演员程长庚,以唱徽调二黄著称。汉调演员余三胜等加入徽班,带来了湖北的西皮调。……徽调与汉调合流,1840年前后,京剧作为一个新的剧种在北京诞生。‎ ‎——摘编自邱崇丙《京剧的发展和思考》‎ 材料二 ‎ 民国前期(抗日战争以前),是京剧发展的全盛时期。京剧表演重在唱念做打,不像西方话剧那样注重剧本和台词的文学性。新文化运动的粗暴攻击,促使其后几代京剧人都把提高剧本的文学质量作为重要的着力点。在与话剧的碰撞与交流中,京剧抽象意味的优势日渐明显。……京剧大师们认识到,若刻意向西方戏剧的写实化靠拢,因分散和削弱了写意传神的功能,往往事与愿违。……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在上海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京剧迎来了新的发展。‎ ‎——摘编自丁汝芹《徽文化·徽商·京剧的形成》‎ 材料三 雅典最早的戏剧传统起源于祭奠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宗教活动。戏剧是一种大众的艺术,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政府对戏剧的重视以及戏剧所宣扬的人文精神,使得古希腊悲剧和喜剧延续了300年。罗马帝国在逐渐吞并从地中海到中亚的广大地域的同时,也将悲剧和喜剧演出带去。整体上,欧美戏剧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 ‎ 特征 古希腊戏剧和古罗马戏剧 朴素与奢华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 宗教至上与人的发现 ‎17世纪至19世纪上半期的戏剧 理性与情感的对决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现实主义戏剧 舞台幻觉的推崇与社会生活的逼真再现 ‎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现代主义戏剧 对传统的反叛与颠覆 ‎——摘编自潘薇《欧美戏剧发展史》‎ ‎(1)据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京剧和雅典戏剧产生时的不同点。(12分)‎ ‎(2)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20世纪上半期中国京剧和西方戏剧获得新发展的原因。(13分)‎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从推动因素、产生时的文化氛围以及对文化的交融传播等方面比较概括其不同。第(2)问,从该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国际背景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答案:(1)不同:①商人团体在京剧的产生中作用明显;西方戏剧产生中,民主政治和政府的推动作用突出。②中国京剧在产生时,以宣扬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西方戏剧在产生时,以人文主义为主。③中国京剧起源于世俗社会生活;雅典戏剧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④中国京剧的产生,体现了对区域文化的融合,是博采众长的结果;西方戏剧的产生,是源于古希腊文明的影响,以古希腊为中心,不断扩散并影响世界。‎ ‎(2)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与西方戏剧的碰撞与交流;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 西方:资本主义弊端的暴露;伴随工业化而来的快节奏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冲突;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影响;科技革命的推动。‎ ‎14.(2018·襄阳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科学技术正像希腊神话里的具有前后两个面孔的门神雅努斯,开启光明,也带来黑暗。一百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人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文明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科学主义、工业主义究竟是人类的福祉,还是人类的灾难,也一直有这样的两种认识。‎ 第一种是肯定的、乐观主义的认识。对现代科技和工业文明的发展持赞扬态度者,视之为建立一个富足、自由的人类社会开辟了一条阳光普照的大道。韦伯曾借用席勒的名句“为世界解除魔咒”来描绘西方社会理性化进程。如果以科技为带动此进程走向普遍化的最重要动力,那么,“解除魔咒”之功应当归之于现代科技。……‎ 第二种是否定的、悲观主义的认识。激进的反工业化、现代化者强调现代科技和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批判者认为:科学技术进步乃至整个现代工业文明导致一种以科技为主导的“科技理性”。标准化、工具化、普遍主义和技术进步观念等等垄断了社会生活,造成冷冰冰的技术统治。人类的创造反过来控制了人类。‎ ‎——摘编自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 选择材料中关于科技进步的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12分)‎ 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找到材料中关于科技进步的观点,其次选择一个观点,以“赞同科技进步是人类的福祉”为例,结合所学,根据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别从生产力、现代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市场)等角度进行分析,或者以“现代科学技术是人类的灾难”为例,结合所学,根据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别从环境、殖民、全球化的问题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根据论点,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表述成文。‎ 答案:示例一 论点:赞同材料中关于科技进步是人类的福祉这一肯定的、乐观的观点。 ‎ 阐述: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给人类物质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科技进步也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带来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推动了整个现代化进程;科技进步的传播也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加速其现代化进程,从而为整个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提供了持久的动力。 ‎ 示例二 论点:赞同材料中关于科技进步是人类的灾难的这一否定的、悲观的观点。 ‎ 阐述:科技进步拉开了人与环境的距离,认为可以凭借科学和技术的力量认识、控制、改造整个世界。对能源的浪费性使用,对环境的毁灭性破坏。从煤烟污染、工业“三废”污染、石油、化工、毒气污染,到农药污染、核污染和噪声污染,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极大破坏,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 科技进步虽然缓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矛盾,但从长远来看,体制性的矛盾和危机是无法依靠物化的技术来根除的。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