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中学 2018-2019学年(下)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1.2012年是农历龙年,在古代中国以及今天农村的许多地方,每当久旱不雨时,人们就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 A. 宗教习俗 B. 农业生产 C. 祭祀祖先 D. 纪念庆典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社会的风俗——祭拜龙王形成的原因。从材料可以看出,人 们祭拜龙王是希望风调雨顺,农作物获得丰收。这说明这一风俗形成的主要因 素是农业生产。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与材料无关;C项和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2.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流动,古人出行必须持有官府发放的“路引”,相当于现代的身份证,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A. 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 B. 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来源 C. 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D. 保证为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兵源 【答案】B 【解析】 中国古代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流动,综合分析这种做法的目的,B项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来源,较全面反映我国古代赋役的特点,故本题答案选B项;ACD说法不够全面。 3.“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明邝璠的《剪制》诗句反映民间手工产品主要用于 A. 出售赢利 B. 自我消费 C. 向政府交纳赋税 D. 捐赠礼品 【答案】B 【解析】 “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说明自己的纺织产品主要是为了自我消费,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和D项无关。 【名师点睛】解题关键是正确解读“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然后做出选择即可。 4. 明中期以后,官府工匠可交纳“班匠银”代替服役。这一现象反映了 A. 手工业从征役制到雇募制的调整 B. 私营手工业的兴起 C.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 手工业内部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官府工匠可交纳“班匠银”代替服役,这说明手工业从征役制调整为雇募制,故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私营手工业开始兴起,故B项错误;明代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题干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班匠银”是一种纳银代役的制度,与雇佣劳动关系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明代班匠银制度 5.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史实的是 A. 流通铜币 B. “市”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C. 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D. 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答案】B 【解析】 注意时间限定词“宋朝”。A项是在商朝时期,与史实不符,排除;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B项符合史实;C D两项是在明清时期,排除;故选B。 6.据史书记载,在明代“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嫁之家,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据材料可见,在明代 A. 开始出现了婚姻自由的现象 B. 举办婚事盛行大肆铺张之风 C. 婚嫁择偶十分讲究门当户对 D. 传统婚姻观受商品经济冲击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到 “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可以看出,明朝婚姻观由重门第转向重财富转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婚姻观的改变,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明朝婚姻由重门第转向重财富,没有体现出婚姻自由和婚事的铺张浪费,故AB项排除;“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说明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是关键信息。 7.《汉书•食货志》记载:“(汉武帝时)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在左脚趾上挂铁钳),没入其器物。”这一规定反映当时 A. 限售生活用品 B. 出现垄断组织 C. 推行抑商政策 D. 开创工官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反映了禁止盐铁私营的政策,这体现了抑商的政策主张,故C正确;禁止盐铁私营并不等于限售生活用品,故A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垄断组织,故B排除;汉武帝时期并不是工官制度的开创时期,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禁止盐铁私营体现抑商政策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答案。 8. 清代定制,如有洋商人等将官银私运出口,或内地商人交易时找给外商货价使用官银者,一经查出,无论银数多少,全部充公,仍照私运例治罪。此规定 A. 阻止了白银外流 B. 有利于纸币的流通 C. 阻碍了国际市场拓展 D. 抵制了外来经济侵略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可知A错误,白银外流仍然存在。B错误,题干只是强调禁止官银外流,并不会导致纸币的流通,两者没有直接联系。D错误,因为正当的贸易仍然存在,所以不可能抵制了外来经济侵略。综上,本题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9.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是。 ①沿海地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②农民手工业者破产进入劳动力市场 ③外国在中国开办企业的刺激 ④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诱导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70年代,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自由劳动力市场,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东南沿海地区产生,因此①②③④正确,排除ABC,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0.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表明洋务运动 A. 增强了封建统治力量 B.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 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 D. 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B项正确。兴办洋务运动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不是“柳”的体现,排除A。兴办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不是“柳”的体现,排除C。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经济侵略,但与设问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答案选B。 11.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 A. 苏州 B. 重庆 C. 上海 D. 沙市 【答案】C 【解析】 材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该时间段中,上海是通商口岸,也是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聚集的地方,故选C。ABD是1895年《马关条约》开辟的通商口岸,时间不符,排除. 12.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应出当时清朝政府 A. 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 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 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 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1896年……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等关键信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之后,为了增加税收,巩固统治,清朝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所以答案选C。清政府此举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A说法有误;B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9世纪末清朝的经济政策的变化 【名师点睛】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签订的《马关条约》标志着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二:材料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夫在云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1)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工具出现的时间以及名称。图三在什么时期出现在什么地方? (2)从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它们体现农业生产上的什么特点? (3)概括材料二反映的主要经济特点。 【答案】(1)图一是汉代“二牛抬杠”。 图二是汉代播种工具“耧车”。 图三出现在隋唐江东地区。 (2)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精细土地耕作,提高播种功效,耕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3)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解析】 【详解】(1)时间及名称,据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工具,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其图一是汉代“二牛抬杠”,图二是汉代播种工具“耧车”。时期及地方,据图三工具,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曲辕犁出现在隋唐江东地区。 (2)信息,据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技术、播种耕作等方面回答得到了哪些信息。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精耕细作的角度回答它们体现农业生产上的什么特点。 (3)特点,据材料二“夫在云耨,妻在机杼”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等方面概括材料二反映的主要经济特点。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年份 茶(万磅) 丝(包) 鸦片战争前年平均 5000 5000 1845年 8019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53年 10122 62896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图二大生纱厂的性质,并说明其创办的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一与图二所反映的现象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案】(1)现象: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解体,农民大量破产。原因:列强利用侵华特权,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大肆进行商品输出。 (2)性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自然经济遭到进一步破坏;“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内在联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造成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解析】 【详解】(1)现象,据材料一“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和材料二“破产农民”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解体、农民破产等方面回答材料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列强经济侵略、商品输出、原料掠夺等方面说明其原因。 (2)性质,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民族工业的角度指出材料二中图二大生纱厂的性质。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危机、自然经济破坏、“实业救国”、政府政策等方面说明其创办的背景。 (3)内在联系,结合所学知识从自然解体、经济结构变动、劳动力、商品市场、民族工业等方面分析图一与图二所反映的现象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