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河北承德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三次月考试题 总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1.5分 共计44题 66分) 1.孟子说过:“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统治者如果违背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据此可知,他们( ) A.反对君主绝对专制权力 B.政治主张根本对立 C.实质是在反对君主制度 D.具有民主化的倾向 2.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 “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3.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4. 儒学自诞生后的很长—段时期,只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 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为能弥补这—缺陷,儒学思想家做出的努力是( ) A.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B.董仲舒积极主张“大一统” C.明清之际出现经世致用思潮D.把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5. “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由此可见,两宋时期的儒家学说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是指( ) A.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 B.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 C.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 D.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 6.《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一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夕卜,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这反映了宋代 ( ) A.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B.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 C.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文化D.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 7.明末清初,对“西学”的传入,最常见的一种说法便是“西学源出中国”。他们认为当下一些中学不及西学的事物,其实是中国古代已有而传入西方,但中国本身反而失传的事物,王夫之也认为西学大多是“剽窃中国之绪余”。这从侧面反映出( ) A.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优势B.西学传入改造了中国自身的学术 C.士大夫借西学来复兴传统儒学D.西学的优点为部分知识分子认可 8.王夫之认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与此相似的社会历史观是( ) A.“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B.“克己复礼,渐有文教” C.“制天命而用之”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9. 文献《三辅旧事》载:“卫太子鼻大,武帝病,太子入省。江充曰:‘上恶大鼻,当持纸蔽其鼻而入。’”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一张西汉早期的纸质地图。对两段材料进行解读并推断,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 A.汉武帝时日常使用纸已经十分普遍 B.考古发现的纸质地图与文献记载的纸可以互相印证 C.由文献记载于考古发现可推定使用纸不晚于西汉 D.文献记载的纸与考古发现的纸都是绘图用纸 10.铜活字印书在明代曾盛极一时,大体上是海内外学术界的共识。但辛德勇教授的最新研究指出,由于明朝铜资源紧张,原料昂贵,以及铜的硬度太高,中国过去缺乏大量刻制铜字的技术手段,事实上明朝并不存在铜活字印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史料实证贵在独树一帜B.研究者立场影响历史解释 C.历史研究无法达成共识D.历史研究的结论可以争鸣 11.清末钱宝琼在《中国数学史》中介绍了士大夫西算借根的方法。他们不但用天干地支代替abc和xy,还用《易经》中的阴阳爻代替加减符号,于是X2+ac="bx" 就成了“亥亥——(阳爻)甲丙等于乙亥”。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 A.西学中国化的必要性 B.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 C.封闭落后的社会心理 D.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12.(10分) 明代徐光启热衷于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当听到闽越一带有甘薯的消息后.他便从莆田引来薯种试种,并取得成功。随后写下了《甘署疏》,用以推广甘薯种植。再经过整理.收人《农政全书》。据此可以推知,《农政全书》( ) A.带有近代科学思想 B.汇总历代农学成就 C.介绍西方农学知识 D.突破传统科技藩篱 13.中国古代文化构成中包括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 A.王羲之所擅长的行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 B.苏轼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C.“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是对元曲浪漫主义风格的表述 D.京剧于乾隆年间正式形成,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戏曲的精华 14.明代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明代( )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民众生活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C.中央集权制全面走向反动D.市民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 15.元曲《西厢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老夫人同意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的流行说明了( ) A.元代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B.人们对婚姻家庭制度的不满 C.元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达D.人们对摆脱理学束缚的渴望 16. 据《书林藻鉴》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宋四家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反映当时君主专制的加强B.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 C.表现市民阶层的文化追求D.反映书法艺术追求得意忘形 17. 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18.(10分) 19世纪40年代,魏源、徐继畲相继在其著述中论及美国政治,其中有“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从下始……可不谓周乎”等语。这表明他们( ) A.最早提出效仿美国政治体制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为维新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D.对西方强盛的原因有全面的认识 19. “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 ) A.急于求成的躁进心态 B.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 C.“跪着”变法的策略 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 20. 1927年11月,宋庆龄、邓演达等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称,“农民必能于最近与城市之革命势力重心联合”,“(将来)政权主要的掌握在工农为中心的平民群众手上,其经济建设必超越资本主义之毒害向社会主义前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三民主义开始与工农运动相结合B.更多的革命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C.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新形势出现D.部分国民党人继续弘扬新三民主义 21.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10篇,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出现这一现象说明( ) A.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B.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 C.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22.民国元年,唐绍仪、蔡元培、汪兆铭、宋教仁等二十六人特地组成社会改良会,指出:“数千年君权之影响未泯,其与共和思想抵触者颇多。同人以此建设兹会,以人道主义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该组织的建立有助于( ) A.传播君主立宪思想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肃清封建残余思想 D.同复古逆流展开斗争 23. 1919年1月,陈独秀坦言:“本志经过三年,发行已满三十册,八面非难,那旧派人物是不用说了,就是呱呱叫的青年学生,也把《新青年》看作一种邪说、怪物、离经叛道的异端,非圣无法的叛逆。”这说明当时新文化运动( ) A.没有社会基础 B.需要推进思想启蒙 C.即将以失败告终 D.理论上宣告破产 24.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再到“阶级斗争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这一选择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 A.否定儒家正统思想 B.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C.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 D.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 25、李大钊在演说中称:“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哪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该演说的目的是( ) A.弘扬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B.颂扬五四运动取得了彻底胜利 C.推动中国思想界学习苏俄D.号召民众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 26. 1922年创刊的《今日》曾刊发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译著文章.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较大的影响。但该刊的主办者却曾反对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坚持认为中共放弃社会主义革命而从事民主主义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变节”。这说明( ) A.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任重道远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 C.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D.当时存在着大量伪马克思主义者 27. 孙中山说:“实行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我中华民国之国家,一变而为社会主义之国家矣。” 这说明孙中山( ) A.主张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国家B.在革命道路选择上举棋不定 C.受到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D.革命的目标是解决民生问题 28. 1925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写道:“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以上材料反映了( ) A.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领导人对于失败原因的反思 B.中共当时对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迫切要求 C.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 D.毛泽东是当时少数几位认识到进行农村革命必要性的思想家之一 29. 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当时这一讲话的现实意义是( ) A.引发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 C.发展了毛泽东思想D.有助于打破精神枷锁 30.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31.美学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之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作一番思考。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所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这说明 “百家争鸣”的提出( ) 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B.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 C.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D.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32. 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应“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争取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人,凡是有条件的和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这表明( ) A.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B.“大跃进”扩展到教育领域 C.“一五’’计划已超额完成任务D.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发展核心 33. 1951年10月,中国的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把技术学校、专科学校列入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同时对高等学校的院系也进行了调整,特别是高等工业院校得到很大的加强。中国进行上述学制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引进“苏联模式”培养人才 C.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D.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34. 1950年,吴玉章在全国文字改革协会干部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 当时提出办简体字的出发点最有可能是( ) A.落实1954年宪法的相关规定B.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加快普及文化教育,减少文肓D.加快培养经济建设的专门人才 35.《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 ……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此后,中国政府( ) A.提出“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B.初步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D.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36.读表:《1949-2008年中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B.新中国教育事业获得了全面发展 C.中国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D.科教兴国战略提升了教育的质量 37. 新中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篡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这些举措( ) A.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 B.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C.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 D.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 38. 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 ①儒家学派 ②墨家学派 ③斯多亚学派 ④智者学派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9. 在世界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意大利出现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运动 资本主义制度率先在意大利确立 B 马丁·路德提出“信徒皆为祭司”思想 否定了教皇、教士的特权地位 C 莎士比亚热情讴歌人是“万物的灵长” 文艺复兴运动已经在世界范围扩展 D 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卢梭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度 A.A B.B C.C D.D 40.宗教改革就其性质而言是一次“社会革命”,因为它深入家家户户,影响及于社会生活,人们的眼界、思维方式都因此发生变化。它本身是宗教问题,但它的影响要深广得多。 材料旨在说明宗教改革( ) A.彻底摧毁了教会的精神枷锁B.推动思想方式出现重大转变 C.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D.促使人类理性思维走向成熟 41.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主张属于( ) A.三权分立说 B.天赋人权说 C.人民主权说 D.社会契约论 42. 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43. 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44.“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据此判断这些哲人”( ) A.其思想受到了自然科学的启示B.已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C.在哲学阵营上都属于唯物主义D.其思想已经摆脱了宗教的影响 二、材料题: 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同一时代的中国和希腊都思想家们流传下了的著名观点或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希腊 泰勒斯 万物皆源于水 赫拉克利特 万物的本原是火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中国 孔子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孟子 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材料二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 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的研究内容有何异同。(4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4-18世纪中西思想的不同之处。(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为什么与西方的启蒙思想不同。(6分) 4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卞孝萱《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学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理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孔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理教、生活状态、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力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关于儒学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的目的。(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陈独秀批判儒学思想的着眼点及背景。(6分) 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5分 共计44题 66分) 1. 孟子说过:“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统治者如果违背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据此可知,他们( ) A.反对君主绝对专制权力 B.政治主张根本对立 C.实质是在反对君主制度 D.具有民主化的倾向 答案:A 解析:对有大过的君主孟子主张劝谏,反复劝谏不听即易位,卢梭也主张推翻违反民意的君主,二者都反对君主绝对专制权力.故A项正确;题干都对有过的君主不满,故B项错误;孟子维护君主专制,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故C项错误;孟子的民本思想仍是维护君主统治, 故D项错误。 2.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 “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唐代儒、道、佛三教的发展历程:题干材料显示唐高祖规定道教第一;武则天为打击李氏势力,令佛教地位高于道教:唐武宗大规模“灭佛”。在此过程中.只有儒学的地位没有重大变动.最为稳固.故答案为C项:A项表述绝对化.排除:唐武宗大规模“灭佛”说明佛教的社会基础与影响力并不薄弱.排除D项;B项中的“最大”表述有误排除。 3.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 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敬天保民”“德治”“仁政”“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正君心”均强调为政者对百姓的楷模和教化义务.故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有为而非无为.排除B项;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错在“遏制人欲”,排除。 4. 儒学自诞生后的很长—段时期,只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 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为能弥补这—缺陷,儒学思想家做出的努力是( ) A.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B.董仲舒积极主张“大一统” C.明清之际出现经世致用思潮D.把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据材料“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将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故D 正确: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但没有把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故A错误:董仲舒思想也没有把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故B错误:明清之际的经世致用思潮批判宋明理学.故C错误。 5. “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 由此可见,两宋时期的儒家学说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是指( ) A.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 B.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 C.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 D.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 答案:D 解析:魏晋以来,儒学吸收了佛、道思想,北宋五子把忠孝节义等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经过思辨化和理论化的过程,发展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新儒学。儒学一直关注人的行为准则,而本心体悟是心学的主张。 6. 《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一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夕卜,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 这反映了宋代 ( ) A.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B.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 C.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文化D.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文学成就。材料提及贵族文化和市民文化相对立.可见C项符合题意.正确;材料提及的贵族文化包括理学.不是理学推动贵族文化兴起.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强调宋代市民文化的出现.不是反映古典文化的辉煌.B项排除;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7. 明末清初,对“西学”的传入,最常见的一种说法便是“西学源出中国”。他们认为当下一些中学不及西学的事物,其实是中国古代已有而传入西方,但中国本身反而失传的事物,王夫之也认为西学大多是“剽窃中国之绪余”。 这从侧面反映出( ) A.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优势B.西学传入改造了中国自身的学术 C.士大夫借西学来复兴传统儒学D.西学的优点为部分知识分子认可 答案:D 解析: 8. 王夫之认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与此相似的社会历史观是( ) A.“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B.“克己复礼,渐有文教” C.“制天命而用之”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天地之化日新”是指世间的变化又是每一天在更新,体现了王夫之的古代唯物思想,A项是道家思想,B项孔子的思想,C项是荀子的思想,D项体现了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符合王夫之的思想认识。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王夫之 9. 文献《三辅旧事》载:“卫太子鼻大,武帝病,太子入省。江充曰:‘上恶大鼻,当持纸蔽其鼻而入。’”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一张西汉早期的纸质地图。 对两段材料进行解读并推断,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 A.汉武帝时日常使用纸已经十分普遍 B.考古发现的纸质地图与文献记载的纸可以互相印证 C.由文献记载于考古发现可推定使用纸不晚于西汉 D.文献记载的纸与考古发现的纸都是绘图用纸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造纸术的发明,材料中提到两则纸的使用史料. 一是西汉大子使用纸,二是西汉绘制地图时使用纸.太子地位仅次于皇帝.地图在古代极其贵重.所以不能反映日常纸的使用十分普遍. 故A项错误;文献中太子用纸为皇宫生活用纸.而考古发现用纸为绘图用纸.不可互相印证,故B项错误;文献和考古发现的纸均出现于西汉,所以可推定纸的使用不晚于西汉.故C项正确:考古发现的纸是绘图用纸.文献记我中的纸不是.故D项错误: 10. 铜活字印书在明代曾盛极一时,大体上是海内外学术界的共识。但辛德勇教授的最新研究指出,由于明朝铜资源紧张,原料昂贵,以及铜的硬度太高,中国过去缺乏大量刻制铜字的技术手段,事实上明朝并不存在铜活字印刷。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史料实证贵在独树一帜B.研究者立场影响历史解释 C.历史研究无法达成共识D.历史研究的结论可以争鸣 答案:D 解析:本题结合历史研究结论考查史学理论。辛德再教授恨据史料得出与以往学者不同的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研究的结论可以争鸣,故选D项:史料实证贵在对史料的整理辨析、去伪存真.而非独树一帜.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研究者的立场.排除B项,无法达成共识”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C项。 11. 清末钱宝琼在《中国数学史》中介绍了士大夫西算借根的方法。他们不但用天干地支代替abc和xy,还用《易经》中的阴阳爻代替加减符号,于是X2+ac="bx" 就成了“亥亥——(阳爻)甲丙等于乙亥”。 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 A.西学中国化的必要性 B.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 C.封闭落后的社会心理 D.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不但用天干地支代替abc”、“还用《易经》中的阴阳爻代替加减符号”才是本题的题眼,典型的生搬硬套,生搬硬套是因为不懂,不懂是因为闭关锁国、封闭落后造成的,说明清末钱宝琼有封闭落后的社会心理,所以本题答案选择C。封闭落后的社会心理。 12. 明代徐光启热衷于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当听到闽越一带有甘薯的消息后.他便从莆田引来薯种试种,并取得成功。随后写下了《甘署疏》,用以推广甘薯种植。再经过整理.收人《农政全书》。 据此可以推知,《农政全书》( ) A.带有近代科学思想 B.汇总历代农学成就 C.介绍西方农学知识 D.突破传统科技藩篱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农政全书;近代自然科学的特征是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从材料可知徐光启的《甘薯疏》是经过试种成功的实残后编写的.带有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故A项正确; 题干介绍的是新作物的引进.而非历代农学成就,排除B项;从材料可知徐光启种植的是西方传入的新物种,但不是介绍西方农学知识. 故C项错误;《农政全书》本质上仍然是古代中国农业社会的产物.并没有突破传统科技藩篱.故D项错误。 13. 中国古代文化构成中包括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 A.王羲之所擅长的行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 B.苏轼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C.“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是对元曲浪漫主义风格的表述 D.京剧于乾隆年间正式形成,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戏曲的精华 答案:B 解析:选项A应该是草书特点;选项C中元曲应为现实主义;选项D中京剧正是形成是在道光年间。 14. 明代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这一禁令说明明代( )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民众生活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C.中央集权制全面走向反动D.市民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的戏曲政策。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政府支持戏曲演员扮演平民封建道德楷模.这一文化政策体现了明朝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故B項符合題意:A项错在开始影响此前朝代的民众生活就受到文化专制的影响.故排除.A项: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方面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故排除C项;市民文化并没有成为主流文化.故排除D项。 15. 元曲《西厢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老夫人同意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 《西厢记》的流行说明了( ) A.元代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B.人们对婚姻家庭制度的不满 C.元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达D.人们对摆脱理学束缚的渴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元曲艺术元朝中央集权空前加任的表现是设立行省制.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主要讲述莺莺与张生反对封建伦理束缚.要求自由相爱.没有涉及对婚姻家庭制度的不B满.故项错误:元代商品经济空前发达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元朝时理学为封建统治思想且日益固化,任调社会伦理纲常.材料中莺莺与张生自由相爱并进行抗争.正体现其要求摆脱理学束缚的愿望. 故D项正确。 16. 据《书林藻鉴》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下列关于宋四家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反映当时君主专制的加强B.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 C.表现市民阶层的文化追求D.反映书法艺术追求得意忘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材料中“(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的信息说明四个人书法各具特色,故选B项。 17. 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 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后期学术思想的变迁。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清朝后期在边疆危机和民族危机的双重驱动之下.学术研究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故选A项。 。 18. 19世纪40年代,魏源、徐继畲相继在其著述中论及美国政治,其中有“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从下始……可不谓周乎”等语。 这表明他们( ) A.最早提出效仿美国政治体制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为维新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D.对西方强盛的原因有全面的认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师夷长技”思想。魏源等人只是叙述了美国政治的特点.并没有说要仿效美国政体.A项不符合史实:根据材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现点体现了对美国政体的认可.表明了他们对君主专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B项正确;魏源思想影响的是洋务运动.C项说法错误;材枓中只涉及魏源等人对美国政体的认识,谈不上“全面”.D项错误 19. “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 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 ) A.急于求成的躁进心态 B.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 C.“跪着”变法的策略 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根据题目中衰有为主张“全面的”大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无法实现社会转型的重要阻碍即腐朽不堪的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观念,故“全面的‘大变’”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故A项错误.B项正确广跪着”变法是指康有为借助传统文化,依赖封建皇帝,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没有提到维新变法的成果.故D项错误。 20. 1927年11月,宋庆龄、邓演达等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称,“农民必能于最近与城市之革命势力重心联合”,“(将来)政权主要的掌握在工农为中心的平民群众手上,其经济建设必超越资本主义之毒害向社会主义前进”。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三民主义开始与工农运动相结合B.更多的革命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C.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新形势出现D.部分国民党人继续弘扬新三民主义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国民革命失畋后,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人主张继续联合农力量,实现新三民主义,故选D项:1924年,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开始与工农运动相结合,故A项错误;宋庆龄、邓演达属于国民党左派而非马克思主义者,故B项错误; 材料信息只是宋庆龄、邓演达的宣言,无法体现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新形势出现,排除C项。 21.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10篇,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 出现这一现象说明( ) A.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B.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 C.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答案:B 解析:题干并没有提及国民对于民主与科学的态度,故A项错误;从题干中“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着力开展文学革命,采用新文学的形式来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内容,以新文学来宣传民主与科学,所以并不是形式主义而是有具体的内容,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是指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而题干并没有体现这一点,故D项错误。 22. 民国元年,唐绍仪、蔡元培、汪兆铭、宋教仁等二十六人特地组成社会改良会,指出:“数千年君权之影响未泯,其与共和思想抵触者颇多。同人以此建设兹会,以人道主义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 该组织的建立有助于( ) A.传播君主立宪思想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肃清封建残余思想 D.同复古逆流展开斗争 答案:B 解析:本题关键是注意题干中提及的“以人道主义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这实际上是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口号的体现,所以这一组织的建立有利于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23. 1919年1月,陈独秀坦言:“本志经过三年,发行已满三十册,八面非难,那旧派人物是不用说了,就是呱呱叫的青年学生,也把《新青年》看作一种邪说、怪物、离经叛道的异端,非圣无法的叛逆。” 这说明当时新文化运动( ) A.没有社会基础 B.需要推进思想启蒙 C.即将以失败告终 D.理论上宣告破产 答案:B 24. 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再到“阶级斗争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 这一选择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 A.否定儒家正统思想 B.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C.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 D.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 答案:D 解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的过程中,向西方学习.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 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材料中的“选择”的主题就是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故选D项。“中体西用”并未否定懦家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 “中体西用”无法体现反封建斗争,故B项错误;“中体西用”无法体现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故C项错误。 25、李大钊在演说中称:“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哪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该演说的目的是( ) A.弘扬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B.颂扬五四运动取得了彻底胜利 C.推动中国思想界学习苏俄D.号召民众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根据材料“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敗.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可以看出其所指的应该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其目的是推动中国思想界学习苏俄.故C项正确:其余选项均与题干中李大钊的现点不一致.排除。 26. 1922年创刊的《今日》曾刊发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译著文章.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较大的影响。但该刊的主办者却曾反对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坚持认为中共放弃社会主义革命而从事民主主义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变节”。 这说明( ) A.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任重道远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 C.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D.当时存在着大量伪马克思主义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根据材枓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的目标不符合当时的国情.中国“二大”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具体国情.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材料中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却对民主革命纲领表示反对.反映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任重道远.A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C项“违背”一词说法错误,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排除:D项“伪马克思主义者”的说法明显解读有误.不符合题意. 排除。 27. 孙中山说:“实行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我中华民国之国家,一变而为社会主义之国家矣。” 这说明孙中山( ) A.主张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国家B.在革命道路选择上举棋不定 C.受到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D.革命的目标是解决民生问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主张解决民生问题.由此才可“变而为社会主义之国家”,这里的“社会主义”为民生主义.而并非真正的社会主义故选D项。 28. 1925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写道:“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以上材料反映了( ) A.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领导人对于失败原因的反思 B.中共当时对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迫切要求 C.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 D.毛泽东是当时少数几位认识到进行农村革命必要性的思想家之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国民革命失败是在1927年,排除 A项;革命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在1924年建立,排除B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阐明了中国革命的领导、动力和对象等一系列根本问题,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 29. 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当时这一讲话的现实意义是( ) A.引发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 C.发展了毛泽东思想D.有助于打破精神枷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故A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故B项错误;C项是理论上的意义,并非现实意义,排除;邓小平的讲话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的锐利武器,故D项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教政策。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 邓小平强调重视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为1995年“科教兴国” 战略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故C项正确, 30.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这反映了( )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答案:A 解析:注意题中时间1992年,联系当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超过1000万人不同程度的“下海” 经商,正是A项的反映,B、C、D三项都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1. 美学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之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作一番思考。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所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 这说明 “百家争鸣”的提出( ) 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B.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 C.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D.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双百”方针的作用。“百家争鸣”意思是在学术方面,不同学术流派可以自由争论,自由发展,所以选C项;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双百”方针的实施必须在我国社会主义宪法范围之内,不能违背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双百” 方针的实施受到政治运动的严重干扰,排除。 32. 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应“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争取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人,凡是有条件的和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 这表明( ) A.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B.“大跃进”扩展到教育领域 C.“一五’’计划已超额完成任务D.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发展核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教育事业的曲折发展。材料并未说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且与史实不符,故A項错误:据材料中“争取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条件和自愿的. 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并结合时间可知.是“大跃进”扩展到教育领域的表现,故B项正确;“一五”计划于1957年完成.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C项错误;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普及高等教育并未成为发展的核心, 故D项错误。 33. 1951年10月,中国的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把技术学校、专科学校列入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同时对高等学校的院系也进行了调整,特别是高等工业院校得到很大的加强。 中国进行上述学制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引进“苏联模式”培养人才 C.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D.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抓住题干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1951年我国经济建设即将展开,国家加强技术、工业专业是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故选C项。1951年10月, 新中国政权已基本巩固,因此A项排除;B项与材料无关;D项应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时期,故排除。 34. 1950年,吴玉章在全国文字改革协会干部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 当时提出办简体字的出发点最有可能是( ) A.落实1954年宪法的相关规定B.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加快普及文化教育,减少文肓D.加快培养经济建设的专门人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育事业的发展。简化汉字有利于普及文化.适应了当时社会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国情.故C项正确。A项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排除;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故B项错误;D项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高等教育改革.故排除。 3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 ……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此后,中国政府( ) A.提出“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B.初步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D.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答案:C 解析:C “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表明是在1992年之后,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是在1995年,故C项正确;提出“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是在1956年,故A项错误;初步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1965年.故B项错误;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是在1983年,故D项错误: 36. 读表:《1949-2008年中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 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B.新中国教育事业获得了全面发展 C.中国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D.科教兴国战略提升了教育的质量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1978年以后,我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迅速上升,这说明改革开放促进了髙等教育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信息仅涉及高等教育,无法体现教育事业获得了全面发展,故B项错误;C 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教育质量,故D项错误。 37. 新中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篡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 这些举措( ) A.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 B.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C.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 D.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举措加强了国家对教科书的管理和控制,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故选A项。材料信息仅涉及对教科书的管理和编审,无法体现对义务教育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故C项错误;这些举措有利于人民教育的发展,但无法说明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故D项错误。 38. 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 ①儒家学派 ②墨家学派 ③斯多亚学派 ④智者学派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儒家思想主张“道德自觉”,另外“善人”是先秦儒家思想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即一种兼具道德与地位的人物,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善良之人,故①正确;墨家学派主张“兼爰”“非攻”“尚贤” “节俭”的思想,在题干中无体现,故②错误;斯多亚学派主张所有的人都同样具有理性、“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生而平等,“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故③正确;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忽视了道德,故④错误;故A项符合题意。 39. 在世界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意大利出现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运动 资本主义制度率先在意大利确立 B 马丁·路德提出“信徒皆为祭司”思想 否定了教皇、教士的特权地位 C 莎士比亚热情讴歌人是“万物的灵长” 文艺复兴运动已经在世界范围扩展 D 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卢梭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度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意大利虽然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率先在英国建立,故A项错误; “信徒皆为祭祀”意指每个信徒都能直接面对上帝,不需要教会和神职人员作为中间代理人,实际上否定了教会的特权,故B项正确; 莎士比亚的成就代表了文艺复兴在西欧的扩展,不能以偏概全说成是世界范围,故C项错误; 虽然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是卢梭并没有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度,故D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启蒙运动 40. 宗教改革就其性质而言是一次“社会革命”,因为它深入家家户户,影响及于社会生活,人们的眼界、思维方式都因此发生变化。它本身是宗教问题,但它的影响要深广得多。 材料旨在说明宗教改革( ) A.彻底摧毁了教会的精神枷锁B.推动思想方式出现重大转变 C.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D.促使人类理性思维走向成熟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从“社会革命”的角度交代了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说明它在思想方式的转变上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故D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化,应排除;CD两项是启蒙运动的作用,应排除。 41.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 这一主张属于( ) A.三权分立说 B.天赋人权说 C.人民主权说 D.社会契约论 答案:D 42. 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 “他们”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A、B项中“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均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与题目中的信息不符.排除。题中信息“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反映了启蒙运动期间反对教权主义和倡导理性主义的思想,C项表述正确,D项中的“进化理论”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与题目中信息“他们……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不符.故排除:。 43. 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近现代科技成就。题干中三个人物的理论虽然在当时都具有进步意义.但科学证明哥白尼的理论是错的.故A 项错误:C、D项只符合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理论:哥白尼的“日心说”、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对自然世界的认识,都改变了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B项正确。 44.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据此判断这些哲人”( ) A.其思想受到了自然科学的启示B.已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C.在哲学阵营上都属于唯物主义D.其思想已经摆脱了宗教的影响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据材料“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可以得出“这些哲人”的思想受到了自然科学的启示,故A项正确从题干材料中无法判断.排除;题干并未说明“这些哲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二、材料题: 4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同一时代的中国和希腊都思想家们流传下了的著名观点或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希腊 泰勒斯 万物皆源于水 赫拉克利特 万物的本原是火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中国 孔子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孟子 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材料二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的研究内容有何异同。(4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4-18世纪中西思想的异同之处。(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为什么与西方的启蒙思想不同。(6分) 答案:1.相同:都重视对人类自身或人性的研究 。不同:古希腊思想家还重视对自然或客观世界的研究。 2.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提倡人性、追求个人幸福,倡导个性解放,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中国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压抑人性,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17-18世纪中西方都出现了抨击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构想,中国的思想家只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发展。 3.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制度的阻碍;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或传统文化思想的制约。 4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卞孝萱《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学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理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孔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理教、生活状态、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力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关于儒学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的目的。(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陈独秀批判儒学思想的着眼点及背景。(6分) 答案: 1. 不同之处: 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发展:更加重视《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2. 观点:汉代以来儒学者奉为经典的书是伪造的,导致君主专制。 目的:托古改制,宣传维新思想。 3. 着眼点: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制度的伦理道德。 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化政治运动开展;尊孔复古逆流。查看更多